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十段會途經大棠楓香林、千島湖清景臺等熱門郊遊熱點,而尾段屯門引水道都有開揚的屯門景色,風景不俗。 景色方面,城門水塘風景優美,而針山山頂景色開揚,風景不俗。 難度方面,開瑞水塘一段輕鬆而走,之後上針山較為陡峭,而且欠缺遮蔭,略需體力但一般人應可付應,到達針山山頂後再略略上坡到草山後便以下坡為主,整體難度中等。 麥理浩徑三段,是麥徑中難度較高的一段,需要行走三上三落的山勢,屬中上難度。
香港電臺在2006年派出攝製隊潛入水底拍攝,並製作成《獅子山下》,網上收看可按這裡。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如果行山經驗豐富,又鍾意挑戰高難度嘅話,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當中最難行嘅第四段啦! 呢段跨過馬鞍山郊野公園,穿過黃竹洋村,唔單止可以睇到高山之美,仲可以感受到一片綠色嘅平原之浪漫。 而由於美景甚佳,當然要付出時間,完成整個路程大約需要5小時,行山前要預留充足時間。
右方的浪茄灣沙幼水清,灘後亦設營地,近年吸引不少遊人前來野營及游泳。 由於第一段的終點沒有交通工具可供乘搭,遊者須折返東壩離去或續走麥理浩徑第二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景色方面,麥理浩徑第九段全程置身林蔭之下,沒有太多景色可言。
麥理浩徑第一段: 香港澳門最新分享 Latest Sharing on Hong Kong and Macau
沿途都可以近距離觀看大欖湧水塘嘅千島湖美景及尖削嘅青山。 而由於起點位於田夫仔露營場,附近冇交通工具,最快只可以徒步由清快塘行3公里山上起點,因此唔少人都會一次過行埋麥徑第九、第十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衛奕信徑的路線由南往北,與連接東西的麥理浩徑恰似一個十字劃分港九。 惟路徑被維多利亞港分隔,只能以交通工具配合,缺乏完整性。
- 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的海灘大浪灣,是此道遠足徑最為精華的迎海路段,實在不容錯過。
- 浪濤聲令人抖擻精神,再邁步向下一個山峯進發,海浪聲漸行漸遠,然後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音,迴蕩於山野間。
-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 拿出手機,發覺沒有訊號,似乎元五墳的發射站並不能覆蓋這裡。
- 衛奕信徑是本港第四條長途遠足徑,以第27任港督衛奕信爵士(Sir David Wilson)命名,並於1996年正式啟用。
萬宜水庫是香港最大的水塘,於1969年開始計劃興建,1971年動工,1979年建成啟用,總儲水量2.8億立方米。 在1960年代,香港正鬧水荒,四天才供水一次,使得政府在1965年,繼船灣淡水湖後,再斥巨資興建萬宜水庫。 麥理浩徑第一段除經過色彩亮麗的萬宜水庫外,亦可遠賞地貌名勝破邊洲及一睹優美的浪茄灣,開啟了麥理浩徑精彩之門。 右側是水壩緩衝區,其外海一邊堆疊著巨大的錨形石。 如前所述,萬宜水庫東面的堤壩也設有主壩及副壩兩壩,主壩用作水塘圍欄,而副壩則保護主壩,以防止海浪沖擊及侵蝕。
麥理浩徑第一段: 第一站:萬宜水庫東壩
和西壩不同的是,東壩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所以對抵禦巨浪沖擊的副壩,要求特別嚴格。 下圖的副壩,旁邊排列著一件件的錨形石,加上副壩築得甚高,所以能抵消十數米高的巨浪,錨形石的原理,跟海邊的紅樹林保護岸邊濕地免受衝擊是相同的。 踏上萬宜地質步道,在萬宜水庫東壩細賞1.4億年前形成的六角形巖柱羣。 你也可以走到標尖角,在觀景臺上俯瞰浪茄灣的潔白沙灘。 如果想睇靚景之餘又想挑戰高難度,就要試下麥理浩徑第三段啦!
由鑽石山搭乘96R巴士前往黃石碼頭,由西貢市中心搭乘94巴士前往黃石碼頭,或由港島東搭乘698R號,都會經過這個北潭湧的巴士總站,這裡每逢假日,既有前往宿營的人羣,亦有眾多郊遊及行山人士,好不熱鬧。 前往麥理浩徑,可以在此站的下一個站落車,因為距離起點更近。 遊萬宜水庫開始沿途都沒有補給點, 麥理浩徑第一段 所以要先在北潭湧做好糧水準備, 洗手間方面在北潭湧、上窯附近、 西壩亭附近、 往白臘灣分岔路、萬宜水庫東壩及浪茄灣都有廁所。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
由於這裡完全沒有交通工具,我們通常都會繼續前行,經浪茄、西灣山、吹筒坳至西灣亭,然後乘坐私人巴士($15)返回西貢市中心。 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理浩徑中景色較佳的一段,沿途都會有非常開揚的景觀,更會經過香港行山打咭勝地昂平,景色一流。 難度方面,麥理浩徑第四段是麥徑中最難的一段,距離長,上落多,無補給,即使完成第四段,由於無車關係仍要緊接麥理浩徑第五段的上山路,直至到達飛鵝山道才見得平緩,還好路線退出點不少,可以按需要調整路線及難度。
麥理浩徑第一段: 前往萬宜水庫東壩:
難度:★★★☆☆ 距離:約9.5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難度方面,一開始鉛礦坳上四方山一段較為陡斜,走至四方山後山勢會較為平緩,但距離較長,需要一定體力應付。 風景方面,大帽山高居臨下,可以俯瞰九龍半島至香港島的景色,另外亦可看到元朗石崗八鄉一帶,景觀開揚。 另外,大帽山上山「秋名山」式的髮夾彎馬路、天文臺及四方山的草原亦甚有特色,景色是五星級。 麥理浩徑第一段的起點在北潭路與大網仔路的交匯處,該處豎立著地圖資料牌。 路線沿著大網仔路上走,不久便會抵達萬宜凹的迴旋處。
麥理浩徑第一段: 西貢行山路線+麥理浩徑第一段:北潭湧 東壩 浪茄 白臘時間
過程當中需要一口氣攀過四個海拔約400米嘅山峯,包括:巖頭山、畫眉山、雷打石山和雞公山,所以一定要有充足體力先做到。 相信大家只要做足準備便可挑戰成功,途中仲可眺望塔門、蚺蛇尖、馬鞍山等景色,風景一流。 歡迎以 Payme AlipayHK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水庫的興建,迫使約10條村落從此淹浸水底,包括萬宜灣村(又稱爛泥灣村)。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 (北潭湧 – 浪茄)
麥理浩徑第二段可說是麥理浩中最精華的一段,皆因沿途所經的浪茄、大浪西灣及鹹田灣是香港首屈一指最美麗的沙灘,不但水清沙幼,而且遠離城市未受污染,是香港最受歡迎的行山路線之一。 難度方面,麥理浩徑第二段路程不短,當中上登西灣山難度會較高一段亦較為陡斜,整體屬中上難度。 麥理浩徑每段難度各異,路徑由山徑、石級、古道,水泥徑及馬路等連接。 沿途攀高山、賞海灣、遊水塘、踏古道,景色多變豐美,指示亦清晰充足,是香港規劃最完善的長途遠足徑。 在東壩盡處的涼亭轉接水泥山徑,經過山坳後,浪茄灣乍現眼前,灣旁的長臂則是岬角罾棚角咀。 沿著山腹徑行走,便會到達麥理浩徑第一段的終點站。
麥理浩徑第一段: 難度:★★★☆☆ 距離:約7公里 時間:約3小時
但如遇上天朗氣清的日子,則可遠眺西貢東的高峯蚺蛇尖,而右方的糧船灣的海外風景則被山勢所阻。 由此依著麥理浩徑的標誌杆行走,會先後經過北丫和白臘的路口,後段可窺見遠處的東海島嶼。 下降浪茄後,上升的路段是第二段中最為艱辛的部分。 山徑隨著石級不斷攀升,在途中可於涼亭稍事休息。 再上攀一段,接上水泥徑後,是欣賞浪茄灣及浪茄仔的最佳位置。 續沿山徑攀至最高點,當可在建於西灣山頂的涼亭中停步大休。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十段 (田夫仔 – 屯門何福堂) 遊記按此
如果由萬宜水庫東壩前往浪茄,則要在1公里之內有水平面攀登約150米。 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的海灘大浪灣,是此道遠足徑最為精華的迎海路段,實在不容錯過。 此後是一段下坡路,可從另一角度感受萬宜水庫之寬廣及碧清水色。 西灣為大浪灣其中一個沙灘,遊客在暢泳之餘,亦可在多家士多休息或補給。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七段嘅賣點就係可以同時穿越兩座山啦。
麥理浩徑第一段: 難度:★★★★☆ 距離:約10公里 時間:約4小時
從起點向下行,很快便到達一個迷人的世外桃源--浪茄,說它迷人,只因這裡人煙稀少,風景美麗,而且海水十分清澈,不帶污染,加上人很少,夏天來到這裡游泳,最為舒適不過。 所以每次經過浪茄,心頭都會湧起「純潔少女」四個字。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以前,這兒所有手機都收不到訊號,不喜歡被來電打擾的人可以耳根清靜一下。 在2007年8月12日,浪茄的發射站投入運作,部份臺如萬眾已可通話。 這裡沒有士多,唯一的建築就只這一浪茄村--基督教的戒毒中心,如無預約,不能進去,連每年大約十月的開放日,也要預約。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露營方面,浪茄是近海的露營地點之一,而且交通不太隔涉,可乘的士在萬宜水庫東壩下車然後步行半小時即可,所以每逢星期六日,海灘都架起一個個的營幕。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 (北潭湧 – 浪茄) 遊記按此
萬宜水庫往白臘灣分岔路至花山中間及浪茄都有露營營地。 北潭湧海拔高度接近水平,之後在1公里內,攀登至海拔約100米,往後兩三公里都是在100米至50米左右上落。 於出發後的三四公里,會由攀登至近150米, 之後會由四至七公里都是上下主要以下山為主,大約六公里左右,就會抵達萬宜水庫東壩。 麥理浩徑第一段 打算去看六角形巖柱和海蝕洞,這些景點都是接近水平面。
此外,部分路線的方向以塗漆標示,指示欠清晰,但近年已有所改善。 麥理浩徑第一段2025 每年11月的第3個週末,樂施會均於麥理浩徑舉辦毅行者。 起點是大網仔路北潭湧閘口,終點原為於掃管軍營,自2009年起更改為元朗保良局賽馬會大棠渡假村。 參賽者需於48小時內行完全長100公里的麥理浩徑,最快完成時間約11小時。 自此是一段頗長而蜿蜒的路段,時而上時而落,沿途多是水庫景色,變化不大。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 (北潭湧 – 浪茄)
草山嘅路段以水泥及泥徑為主,斜度及難度較高;而草山則係以馬路為主,坡度較低及較易走。 麥理浩徑第一至二段高低起伏不斷,帶你上山下海。 浪濤聲令人抖擻精神,再邁步向下一個山峯進發,海浪聲漸行漸遠,然後只剩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音,迴蕩於山野間。 比起麥徑一段,麥理浩徑第二段雖然較為艱辛,但個賣點就係可以觀賞唔同海景! 由浪茄灣起至香港最優美嘅海灘大浪灣,係呢段路程中最為精華嘅迎海路段,實在唔可以錯過。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一段
但始終是麥理浩徑的關係,路徑指示非常明確,而交通亦頗方便,可免去計劃行程的煩惱;而此路線沿途亦有海景及山景相伴,景色不俗。 麥徑三段可以說是一條景色平均而難度較高的入門路線。 麥理浩徑第一段 相信唔少行山人士都會對麥徑九段「耍手擰頭」,雖然該行山徑難度較低,但麥徑九段景色比較沉悶。
麥理浩徑第一段: 麥理浩徑第四段 (水浪窩 – 大老山) 遊記按此 難度:★★★★☆ 距離:約12.5公里 時間:約5.5小時
到達東壩末端的涼亭,遊人多以這為終點,而這裡的的士司機,很有耐性地等候著為這些遊人服務,所以行到這裡,不愁沒有交通工具回去。 難度:★★★☆☆ 距離:約11公里 時間:約3.5小時 麥理浩徑第五段初段仍是上山路,直至走到飛鵝山道纔有休息空間,中途沙田坳道獅子亭有士多補給,之後於在畢架山略有上落,但難度比麥理浩徑第四段輕鬆得多。 麥理浩徑第五段係最近市區嘅一段,比大部分段落嘅海拔為低。 由基維爾營地開始,攀越大老山嘅山脊至沙田坳,再繞過獅子山嘅山腰,經筆架山及鷹巢山自然教育徑至大埔公路。 雖然難度較低,但前往起點非常不便,需要乘坐的士於基維爾營地下車,然後行過去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