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20年4月26日的網誌曾作一些解說,不過傳媒對於解說部分沒有興趣,並沒有報導。 過了不久,在立法會又聽到有議員說甚麼「有手有腳,唔想申請綜援」。 雖然我每次聽到這些語帶侮辱領取綜援人士的說話都有些「火滾」,但總是要忍,盡力解說。 申請人可獲發特別津貼,以應付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例如租金、水費及排污費、電話服務相關的開支、眼鏡費、學費及其他教育費用、醫生建議的膳食、醫療及康復用具等支出。 綜援入息上限 此外,政府將於下月開始,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申請資格。 職津計劃將降低今年6月至明年5月,申領月份非單親住戶的工時要求,基本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44小時大幅下降至72小時,以及把中額津貼工時要求由每月168小時下降至132小時。
在早期,這更是主要功能之一;只因人口高齡化,今天過半數領取綜援的都是年長人士。 在2003年9月,失業綜援個案為51 372宗,是歷史的高峯,隨後逐步減少,到2008年10月降至31 000宗。 2008年金融海嘯,香港失業增加,失業綜援個案數字回升,到2009年8月升至34 266宗,之後便逐步回落。 約10年後,到2019年3月下降至11 696宗,亦是1996年7月以來最低的數字。 然而,中美貿易糾紛、社會事件、疫情發展等,令香港的失業率由去年初的2.8%,攀升至今年第一季的4.2%:同步地,失業綜援個案亦上升至今年3月的14 647宗,一年內增加了25%。 目前,綜援計劃下的援助金大致可分為標準金額、補助金和特別津貼。
綜援入息上限: 經濟狀況調查
貝佐姆投書「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Post),疾呼「美國政府和整體國際社會協助我國恢復憲政秩序」。 有關個別個案所獲發的援助金額,請向 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查詢。 每日更新針對市場變化的投資分析,即使大熊市都搵到贏錢方法! 經一亦定期專訪不同投資猛人為你指點迷津,深入淺出拆解脈絡。
- 1 在職津計劃下,入息限額是以從事經濟活動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計算的。
- 以入息為香港從事經濟活動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150%或以下的住戶為例,如達上述工時要求,便可分別獲得每月1,000、1,200及1,400元全額津貼2。
-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至申請日前)。
- 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時,申請人年齡必須為65歲或以上,以及資產及入息必須低於津貼計劃的限額,方能通過資產審查和入息審查。
當然,若以上例子的4人家庭,本來有兩人工作,但其中一人失業,而另一人月入20,000元便不能申領綜援;但若其收入只有12,000元,這個家庭仍可申領綜援;而且在綜援中有收入豁免計算,現時最高為2,500元 。 如上例中:收入為12,000元,總需要 為16,000元,便可領取6,500元(16,000 – 12,000 + 2,500)綜援資助。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可獲每月的標準金額及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參加此計劃的受助人不會獲發特別津貼或其他援助金(例如租金津貼、特別膳食津貼、交通費用津貼)。 非居於院舍而年老、殘疾、經醫生證明為健康欠佳的受助人或年齡介乎60至64歲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社區生活補助金,為他們留在社區生活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綜援入息上限: 綜援、生果金今起陸續獲發額外半月糧 政府下月放寬職津門檻
有關個別個案所獲發的援助金額,請向 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查詢。 在決定一個家庭是否符合資格領取綜援時,社署會考慮整個家庭的資源和需要。 換言之,社署會把所有家庭成員的每月收入和所需開支一併計算。 綜援資助及老人院綜援金額每月由 $4,060 至 $11,070 不等,另外根據綜援長者的需要設有額外特別津貼。 有意申請的人士,請參閱「 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小冊子(PDF)或向所屬的 社會保障辦事處查詢。
就網上近日流傳一篇「四人綜援家庭月入二萬二千元」網絡文章,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綜援金會按個別人士或家庭的情況及需要而計算;由2016年2月1日起,4人家庭的平均每月綜援金額約為1.4萬元。 綜援入息上限 這些人士包括非法在港居留的人士,以及並非以居留目的獲準合法在港逗留的人士,即那些須受《入境規例》(第115A章)第2條訂明的逗留條件規限的人士(例如訪客及輸入勞工)。 政府發言人預計,有151萬名社會保障受助人、7萬個領取職津的住戶及2萬名領取交津的人士可受惠,共涉及超過25億元,有關款項將以自動轉帳方式存入上述住戶/人士指定的香港銀行戶口,無須另行申請。 網民「烏冬妹妹妹」在連登討論區發文,指有年老親人因收到政府早前獲派發的1萬元現金,以及雙倍綜援金後,未有提取出來使用,戶口存款因而超出資產限額約2萬元。 她表示,職員「好唔禮貌地」通知老人家失去領取綜援的資格,家人即使向他解釋都無補於事,「淨係一味話個老人家唔攞出嚟用即係有錢」。
綜援入息上限: 長者生活津貼:
此外,住戶中每名合資格兒童可獲每月1,400元的兒童津貼。 綜援入息上限2025 以一個每月收入低於22,400元的四人家庭為例,如當中包括兩個兒童,每月便可獲得最高4,200元。 若以上述綜援例子中的四人家庭計算,每月便有最高13,200元(9,000元+4,200元)應付生活開支。 當年,就算提出對有經濟需要的人提供援助,都會受到嚴厲批評。
不同類別的受助人會獲發不同的標準金額以應付其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例如食物、衣服鞋襪、燃料電費和耐用品。 年齡介乎12至64歲並經醫生證明殘疾程度達100%或需要經常護理的嚴重殘疾人士,每月可獲發交通補助金,以鼓勵他們多些外出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他們融入社會。 一家人互助互愛,是香港傳統的核心價值之一,亦是制定社會政策的核心一環,更是綜援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綜援入息上限: 家庭綜援月入2.2萬元? 社署:平均每月1.4萬元
補助金則包括長期個案補助金、單親補助金、社區生活補助金、交通補助金和院舍照顧補助金。 符合資格的受助人亦可獲發放特別津貼(例如租金津貼、水費及排污費津貼和就學開支津貼),以應付其個人或家庭的特別需要。 根據政府的現金發放計劃簡介,綜援受助人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計劃下獲發的款項不會作為入息計算,由受助人領取款額起計的24個月內,該筆款額亦會獲豁免,不被計算為資產。 綜援入息上限2025 至於將會派發的消費券,社署亦已同意,綜援受助人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計劃下獲發的消費券不會作為入息計算,同時由受助人領取消費券起計的12個月內,該批消費券亦會獲豁免,不被計算為資產。
綜援入息上限: 尼日總統貝佐姆籲美國伸援 憂軍事政變禍及全球
不過,在現時的經濟大環境,並不是憑個人力量就可扭轉逆境。 2004年1月1日起,申請人必須在香港居住滿7年,並在申請前一年內離港不多於56日。 非法入境者以及並非以定居原因而在香港居留的人士(如外勞、旅客等)均不符合申請資格。 惟當局於2008年檢討政策,建議18歲以下者不可獨自申請,必須由父母或照顧者代為申請。
綜援入息上限: 個案類別
社署發言人指,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目的,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使他們的入息達到一定水平,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申請人必須符合居港規定及接受經濟狀況調查,方可獲得援助。 為了讓更多失業人士可以獲得支援,政府由今年6月開始透過綜援系統提供具時限(為期6個月)的「失業支援計劃」。 在這個「失業支援計劃」下,健全人士的資產上限加倍,以一個4人的健全人士住戶的限額為例,便由88,000元增加一倍至176,000元。 一個綜援4人家庭平均可獲得每月約16,000元的援助金。
綜援入息上限: – 社會保障
在過往不同的政策(退休、失業、殘疾等)討論中,有不少的倡議要求個人可以獨立申請綜援。 到今天,政府仍是嚴守家庭為本的政策原則;當然在特殊情況下,社會福利署署長可以行使其酌情權。 不少研究和分析都指出,現代的家庭面對多重壓力,功能不斷被削弱。 綜援入息上限2025 正是如此,我們更要支援家庭,讓其在可能範圍內發揮其功能,而非以社會取代家庭的功能。 年齡介乎60至64歲而身體健全的成人受助人,每月可獲發就業支援補助金, 以鼓勵他們投入勞動市場及持續就業。
綜援入息上限: 申請資格
2019年施政報告宣佈一系列改善綜援措施,包括一次性大幅增加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上月29日通過相關建議。 受助人從新工作賺取的首月入息,可獲全數豁免計算(即無須扣減綜援金額),但受助人必須在過去兩年內未獲此項豁免。 對於 已領取綜援滿兩個月的個案,不論受助人的類別,可享有豁免計算入息的安排。
綜援入息上限: 經濟狀況審查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宣佈發放額外半個月綜援、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 政府今日(24日)表示,受助人可於今日起陸續獲發有關款項。 另外,政府將於下月開始,限時一年放寬職津計劃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申請資格。 此外,公共福利金計劃包括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下的長者生活津貼入息限額也作相應調整,單身人士每月入息限額由 8,160 元增至8,690元,夫婦則由 13,410元增至13,860元,同於7月1日生效。 綜援入息上限 社會福利署宣佈,綜援租金津貼最高金額由7月1日起提高,單身人士每月最高金額由1,945元增至 2,475元,家庭組別則由3,915至6,820元提高到4,370至7,675元。
綜援入息上限: 尼日軍政府撤銷與法國軍事協議 恐不利打擊叛亂
1 現時仍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輪候審理的多項綜援改善項目之一,便是將最高豁免入息上限大幅提升六成至每月4,000元。 在領取綜緩期間,受助人需在香港居住,但可享有離港寬限(即前往內地、澳門或海外國家/地區),如離港日數不超出有關期限,受助人可領取的綜緩金額將不會受到影響。 至於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的資產限額,亦會由今年6月1日至明年5月31日放寬,與職津計劃看齊。 以四人家庭為例,資產限額會由264,000元放寬至548,000元;一人家庭的資產限額則由99,000元放寬至266,000元。 經民選於2021年上臺的貝佐姆指出,在這個日漸受到極端主義衝擊並由軍政府統治的地區,尼日一直是希望的堡壘。 樓主又解釋老人家現居住在安老院,領取傷殘津貼和綜援是為了交租,為僅有的每個月固定使費,「多咗嘅錢就冇用到」,而且雙糧一出就已經有1.7萬元,相隔2星期又出下個月的綜援金,因此很容易就超出5萬元上限。
綜援入息上限: 尼日政變 法國面臨當地反法情緒和駐軍問題
同樣地,在職家庭津貼(職津)的設計亦是鼓勵多勞多得。 職津依據工時分三層,即非單親住戶每月工時要求為144、168及192小時,而單親住戶為36, 54及72小時。 以入息為香港從事經濟活動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150%或以下的住戶為例,如達上述工時要求,便可分別獲得每月1,000、1,200及1,400元全額津貼2。
綜援入息上限: 綜援2023|6. 就業支援補助金
1968年,社會救濟不以現金援助,一家四口只提供20斤米/月(當年絲苗米0.12元/斤)。 1971年之前,每位成年人扣除租金及學費後少於40元,可申請救濟金,九歲以下小童則作半個成年人計算,此等人可得到援助,最高援助額3元[3]。 翌年增至最高110元援助,家庭合資格首3名家庭成員每人80元援助,次3名家庭成員每人60元援助,其餘人士每人50元援助[5]。 對於有工作能力而沒有工作的人士,綜援制度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及特別津貼,以鼓勵及協助他們就業。 我在這裏特別要講解其中一項,即在今年2月1日起增加了豁免計算入息的上限,由過往的每月2,500元,增加至4,000元。
綜援入息上限: 香港各項老人院資助、養老計劃總結:
在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後,在香港總共居住滿一年(即由取得香港居民身份至申請日前)。 申請日前多達56天的離港日數(不論連續或間斷),亦視為在港居住。 綜援入息上限2025 貝佐姆警告,尼日鄰國犧牲民眾的權利和尊嚴,邀請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等涉及犯罪的俄羅斯僱傭軍進入這個區域。
綜援入息上限: 最高瀏覽
注意:受助人須符合居港規定及通過資產及入息審查,方可獲得綜緩,而可領取的實際援助金額,以社署的審批為準。 2011年,擁有碩士學歷的梁健鵬因為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而申請每月領取1,830港元度日。 中大碩士梁健鵬失業事件被香港傳媒報道後,引起了香港社會的廣泛關注。 我多年來都希望多解說,讓大眾多明白綜援制度,就是作為社會給予巿民的安全網,避免巿民收入過低而未能滿足在香港生活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