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文不對言」的現象跟官話白話文興起之前漢語北方話使用者或者朝鮮語、日本語使用者習慣於使用文言文所造成的「文」、「言」脫離現象相似。 廣州口音是約定俗成的、國際承認的粵語的代表音,大多粵語字典以廣州音準。 廣州以粵劇、粵曲等傳統藝術長期保持廣州話的代表地位,1970年代開始,香港粵語(港式粵語)受到由何文匯博士提倡的粵語正音運動影響,是故部份詞彙的發音已經偏離廣州話,與廣泛的珠江三角洲粵語系地區的發音脫節[來源請求]。 至1970年代末以後,香港粵語流行曲、影視娛樂強勢影響廣東地區[來源請求]。

  • 跟同學仔一齊惡搞戲中對白而真一事後接受《香港01》訪問時,就表示當年拍《殺人犯》時好細個,很多細節都未必記得。
  • 例如,如表示「這」的意思的粵音(/ni/)常被寫成「呢」字,該詞在壯侗語族、苗瑤語族等諸語中廣泛存在,語法功能完全相同。
  • 而在海外,由於移民有相當比例來自粵語地區,亦使粵語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社區最流行之語言之一。
  • 同「OK」,因為鍵盤中「J」跟「K」兩字相近,所以經常有人將「OK」打錯「OJ」,現時不少人直接打成「OJ」。
  • 如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雖可互通,但卻因政治因素而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

據網民討論, 據指0尊來源自Youtube頻道「JFFT」,頻道內幾位Youtuber常使用,其後廣泛流傳到討論平臺。 意即「求包養」,源起中國內地不時流傳富婆徵求年輕男友,之後成為不少男性笑指自己甘願用肉體來換取不用工作而富足生活。 源自Facebook羣組「我老婆嫁咗比Mirror導致婚姻破裂關注組」,因香港人氣男子組合MIRROR太受歡迎,獲不少女鏡粉支持,令一眾鏡粉老公、男友瞬間變成「前度」。 我又飛喇2025 源自人氣男子組合Error成員Dee哥口頭禪,Dee哥在節目中為表達出自己憤怒,但又不能講粗口。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30. siu4

現代標準漢語必須把相應詞或對譯詞放在單一動詞的前面或者後面。 粵語中包含不少廣東特有歇後語,如「雞食放光蟲」意同「心知肚明」;「屎坑關刀」意為「一事無成」,因為掉進糞坑裡的關刀「文(聞)又唔得、武(舞)又唔得」,是通俗的詞語來表達傳統的成語。 不同於官話,粵語見組(見、溪、羣、疑母)與曉母字不論洪細音,聲母多不顎化,今讀[k-]、[kʰ-]、[ŋ-]、[h-]。 意思為「正」,源自速成輸入法組成的「正」字的輸入碼。 事源人氣男子組合Mirror成員柳應廷(阿Jer)開演唱會時,其歌迷在留言區留下「MM7」,後來阿Jer表示因為歌迷想打字快一點,直接用MM7代表讚賞別人「正」。

目前粵語這些在古漢語文獻中沒有記載過的詞彙約有20%[4],比重不大但使用頻率頗高[32]。 到清代(含英治香港)至近代,外來語主要來自英語,廣州粵語及香港粵語(港式粵語)中吸收外來詞特別多,影響著廣東境內的粵語區。 這些中文名,必須用當地語言發音,才與美國英語原音接近。 全球以粵語為母語者有8490萬人[1],主要分佈於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澳門等地,在廣東省一億人口中,使用人數超過6700萬,是廣東最主要的語言[11](另外兩個較為普及的方言為客家話和潮州話)。 在中國境內,以粵語為母語的羣體是繼官話和吳語之後的第三名。 隨着近代兩廣地區人口向海外遷徙,粵語在加拿大及澳洲等地之華人社區中爲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12][需要較佳來源]。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20. SIMP

目前能考出來的令人信服的本字寥寥無幾,很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爭議。 我又飛喇2025 (比如「呢個」的「呢」,有的說本字是「爾」,有的說是百越語底層。)就像普通話常用的「吧、呢、嗎」等,本質上也只是如出一轍的口字旁形聲記音符號。 粵語裏的這些「口字旁」的字,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找一個讀音相近的字加口字旁來記錄口語中常用但又不明本字的音的俗字。

  • 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後一律讀不送氣清音的,有勾漏方言、平話方言;中古全濁聲母清化後一律讀送氣清音的,主要有吳化方言;廣府方言、四邑方言和高陽方言今讀陽平陽上的字送氣,今讀陽去陽入的字不送氣[20]。
  • 他在座談會中,城城分享當年拍攝這些角色時,需要全情投入纔可代入角色,完全要放下自己,所以拍攝後難免會有些難以抽難的感覺,「我會靠賽車運動,去幫助自己減壓,因為賽車時我是不用想其他事情,腦袋可以放空。」這樣拍攝時的壓力有多大,城城也能將情緒釋放。
  • 現代粵語中仍然含有南越語的底層成分,多表現在辭彙方面,在語法上也有一些遺存。

中國政府、學校要求學生使用普通話,教師在學校教育的都是使用普通話。 有的學校強制學生在下課之後的聊天放鬆玩耍時間說普通話,不得說粵語,否則處罰。 在推普廢粵的強制措施之下[61][62][63][64] ,很多小孩和年輕人已經變得不會說粵語。 目前粵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中國大陸,推普政策不斷打壓着粵語的生存。 北京話逐漸取代粵語,尤其在廣西,早因萎縮而陷入頻危。

我又飛喇: 語法

而漢語的文字體系爲意音文字,本身攜帶的語音成分較少,語音在傳播、傳承的過程中很容易發生變化。 漢白語族中除官話以外的其他各語種也有類似的構詞方式,但不佔主要地位。 粵語的這種語法可能是上古漢語殘留,也可能源於臨近的侗臺語族。

《粵語語法講義》中沒有單列「㗎」爲助詞,但有提到「『㗎』(gaa3)本來是後綴『嘅』(ge3)的變體,黏附在定於之後」。 《實用廣州話語音教程》也有說 「㗎」「相當於『嘅』(的)加上『啊』」。 根據實際使用情況,「㗎」有 gaa3 和 gaa4 兩個讀音,分別用於不同的情況。 「啫」是一個情態助詞,表示限制性焦點的作用,有「僅此而已、只是」、「對句子中謂語所述的物類、程度、數量、時間、範圍、情況表示低限」、「把事情往小裏說」的意思。 中國內地,推普廢粵的方針下,有的地方政府對粵語的打壓越來越強,[59]使保護粵語寸步難行。 我又飛喇2025 粵語不斷受到打壓,很多粵語廣播已被取消,在中國大陸推普廢粵的方針下,粵語在內地現在可以說是寸步維艱,面臨極大挑戰和困難。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18. FML

粵語語法與普通話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詞句順序、虛詞、副詞、部分形容詞、助詞及其放置方式上,複雜而不可缺或的語氣助詞也是粵語的一個特色。 儘管粵語與普通話在這些語法方面上有明顯差別,但主體語法基本相同,都是主-謂-賓式語言,都屬於分析語,總體仍有60%以上相似之處。 粵語元音有長短元音a的對立現象,有些著作將長短a標作/aː/和/ɐ/ 我又飛喇2025 ,但亦有一些人士認為長a和短a之間存在音值差別,據此質疑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的觀點。 粵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跟壯語長短元音對立現象本質是完全相同的,長短元音之間都存在音值差別,並不是單純的時長差別[21]。 粵語完全沒有保留中古舌上音,而現在吳閩語依然保留部分舌音。 我又飛喇 海外華人中以粵語為主的也很多,在唐人街及華人社區等,不少華人華僑社羣均使用粵語作為共同語言。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32. 好99

日常用語中粵語不同於北方漢語的詞彙可多達50%以上。 2017年12月15日,bilibili用戶Dtime推出的《哪裏的話最好聽?中國南北36種方言大比拼》視頻短片,推出短短3天在bilibili的點擊量超過80萬次。 視頻以歌曲的方式介紹了中國大陸的36種方言(當中包括廣東話和南寧白話)[66],在片尾提到推廣普通話政策是否影響了不同方言的生存,在bilibili引起了廣泛討論[61][62][63][64] [67]。 不過,“將完全不能相互通話的語言定為不同的語種”亦有不通用的例子,韓國的濟州方言、日本的津輕、秋田方言雖然與標準語不能互通,仍被認定爲方言。 西方文字多爲表音文字,語音即意義,因此對語音要求比較嚴格。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12. 打你咩

粵語也是除了官話外,唯一在中國之外的大學有獨立研究的漢語族語言[13][14][需要較佳來源]。 此外,粵語在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歐洲和澳洲、新西蘭、聖誕島等地的華人社區都有廣泛分佈。 廣東傳統是以廣州話為官方語言,廣州話為廣州人的生活語言,亦是廣東省內其他民系的通用語。 當時廣東省城極為發達,從各地外來而來的人口都學習廣州話。 香港居民原籍情況也是以廣東珠三角一帶者為最多,包括南番順、四邑(台山、新會、開平、恩平)、東莞、香山、寶安等。 因此歷史上中國大陸向香港的逃港移民中的大多數是廣東人,此等人士中多數都是珠璣巷後裔。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24. Respect

其中美國舊金山一帶原籍廣東或其他粵語地區(即兩廣地區人士)的移民人口數量較眾,三藩市的舊金山城市鐵路在巴士也提供粵語廣播,是美國公交系統中少數提供中文廣播的美國政府機構。 比如粵語表示憤怒之時,有個口語語匯“call-now-yeah”,其實是來自漢語北方官話的「可惱也」(或「可怒也」)[37]。 相較而言,普通話翻譯容易將英語詞尾的清輔音插入元音構成開音節,因為普通話沒有[-m][-p̚][-t̚][-k̚]。 而粵語則容易複輔音中的一個輔音省略,如lift(升降機)有時寫作粵語字「𨋢」(⿰車立,讀lip),讀音將ft淡化為一入聲尾音,而英語中的s等則通過插音構成開音節。 也有觀點認為粵語文白異讀很普遍,持此觀點者如葉煥峯等學者,認為粵語知徹澄母轉謂端透定母,影曉匣雲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聲母,王黃不分、因欣不分。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28. sls

這裏我的處理是根據意義定字,只要是祈使助詞,無論讀 laa1 還是 laa3 都寫作「啦」;只要是時間助詞或情態助詞,無論讀 laa3 還是 laa1 都寫作「喇」,這樣就避免了同形。 宣佈類包括宣佈、提醒、習語、承諾、應允、拒絕等不同的語言行爲。 這裏只能讀作中平調 laa3,不能讀做高平調 laa1,也不能拉長。 2018年初,有網民發現香港教育局官方網站小學普通話教學資源課程配套資料「集思廣益(四輯):普通話學與教經驗分享」裡,載有一篇由宋欣橋所寫的文章《淺論香港普通話教育的性質與發展》。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8. 幫緊你幫緊你

這種用法給人感覺「語帶陰柔,說話很嗲」,有一種女性化的味道。 作時間助詞時,它主要表示「新情況的開始」、情況「已經改變、將要改變,或期待它的改變」、「新情況的產生」、「事態已達到某種程度」,跟普通話的助詞「了」差不多。 請求類的助詞表示請求的語言行爲,只能讀作高平調 laa1,不能讀中平調 laa3。 粵語可以用兩個並列動詞構成一個動詞體,把「緊」、「咗」、「完」、「過」、「下」加在兩個並列動詞中間。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字典2023|張中和/MNYY/世一 意思出處你識幾多?

香港政府表示收錄「粗口字」的目的是為方便警方錄取口供時使用。 我又飛喇2025 這套增補字元集基本上解決了粵語白話文的電腦處理問題,大部分粵語口語文句都可以錄入電腦。 例如,如表示「這」的意思的粵音(/ni/)常被寫成「呢」字,該詞在壯侗語族、苗瑤語族等諸語中廣泛存在,語法功能完全相同。 我又飛喇2025 有人認為該字可考的源頭為「爾」,中古漢語唐音讀作/njiɛ̌/,然而上古漢語中作爲指示詞的「爾」卻來自南亞語系[26],且壯侗、苗瑤諸語與粵語表示「這」的nei/ni幾乎完全相同,因此古漢語的「爾」在考證粵語指示詞來源問題上不足爲據。

文中提及粵語並非香港人的「母語」,並指香港人的母語應為普通話,引起抨擊[69][70]。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55][56][57]。 關於粵語的拼寫,詳見粵語羅馬化方案(粵語拼音或粵語羅馬字)。 當中較常用的有1970年代開發的教育學院拼音方案、1993年開發的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等。

在一些副詞上,如「先」字,粵語亦習慣把其放在動詞之後,例如「你先走」在粵語要說成「你行先」。 其他的詞彙,在不同地方不同時代,在粵語場合用上當代說法抑或傳統倒裝說法,情況與程度各異。 由於國語運動推廣國語和推廣普通話,廣東與廣西等地民眾之粵語會話就逐漸受官話影響──詞彙次序掉換,反而香港等海外民眾之粵語會話保留了較多倒裝詞彙。 在語言學,粵語是一個語言系統的總稱,包括同系的各種地方話語,例如廣西平話、白話、貴港話、玉林話、地佬話和海南的儋州話、邁話及蜑家話等。 我又飛喇2025 它們都有相似的音系、語法及詞彙,彼此共同點比相異多,所以都納入“粵語”系統中(參閱粵語方言)。

我又飛喇: 粵語

此外,若果要查出該字的意思、發音和研究整套粵語分支系統或粵語方言等,則會使用中文粵語字典。 於中國大陸,在1959年開臺的廣東電視臺(廣東電視臺是中國首個以廣州話為廣播語言的電視臺)。 而省內各大城市均有市級電視臺,由於粵語是廣東省的主要語言,其他市級電視臺亦有開設以廣州話作為廣播語言的頻道。 此外,珠三角城市如廣州、佛山、深圳等地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地鐵、公交車)都設有廣州話廣播。

而在海外,由於移民有相當比例來自粵語地區,亦使粵語成為大多數海外華人社區最流行之語言之一。 中國大陸,特別是廣西地區的粵語使用者,由於中國大陸教育系統並不教授粵語,因此基本上對粵語固有字詞的瞭解近乎空白,傾向於使用北京話借音字書寫粵語,書寫比較混亂。 而廣東的教育系統雖然也不教授粵語,但廣東和港澳的民間交流非常廣泛頻繁,不少廣東粵語使用者因此接觸到粵語固有字詞。 粵語以廣州話作為代表音,香港、澳門坊間稱為廣東話;日文爲「広東語」;南寧、桂平、梧州等廣西縣市則稱粵語為白話[18],廣西粵語除了口音和文化,在俗語、詞彙上與廣州話差異不大,基本可以與廣州話互通,歸入粵語方言系統。 清末至改革開放之前,遷移海外華人多數為粵語使用者,不同族羣使用廣州話以方便於溝通。 在美洲華埠及唐人街等華人社區,則有被稱為「唐話」或「廣東話」。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鄰近廣東的香港普遍說粵語廣州話,為了方便香港人、華僑回國投資,以及抗衡香港電視對廣東的影響力,為免不利中共之信息流入廣東,北京政府容許廣東一些地方電視臺、電臺以廣州話廣播。 雖然不少英文發音會音譯成漢字,但香港人不時會直接以英文字詞表達,如「感覺」用feel代替,也沒有相關漢字表述該讀音。 值得注意是,由於粵語沒有[-l]這個韻尾,feel往往會讀成[fiu̯˥],[ɫ]讀成[u̯]韻尾,fax讀成 /fɛk̚˥ si˧˥/ 加重尾音(feck史機)。 這種港式英語、中英夾雜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廣東省粵語區中也在逐漸增多。

我又飛喇: 香港潮語2023丨10.永遠懷疑哥哥

在語言學中,通常會將完全不能相互通話的語言定為不同的語種,若或多或少可以相互通話,則為同一語言的不同方言。 粵語與官話、閩南語等其他漢語分支之間的差異已經超越方言界限,完全無法相互通話,應當界定為相互獨立的不同語言。 如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雖可互通,但卻因政治因素而被認為是不同的語言。 同樣,因政治因素而被認為是兩種語言的印尼語跟馬來語之間也可以直接對話互通。 反過來,一些完全無法互通的語言,卻因政治、宗教、文化因素而被許多人當作單一語言下的不同方言,如阿拉伯語的各個「方言」和漢語的各個「方言」。 粵語究竟屬於獨立語言還是方言,這一問題無論語言學界還是社會上都長期存在不同的看法。

「啦」用在表示請求的句子裏,這種句子表達實施一個行爲,用說的話來改變外界事物的狀態,屬於祈使助詞。 根據言語行爲,它可以劃分爲三個小類:請求、命令、宣佈。 粵語包含[m]、[n]、[ŋ]、[p̚]、[t̚]、[k̚]6種輔音韻尾,前三種為鼻音尾,後三種為塞音尾(稱爲入聲);另外各種粵語拼音方案亦把複韻母的第二個元音如[i]、[y]、[u]等作為元音韻尾處理。 此外,廣西其它不通行粵語的城市中均有粵語人口分佈,通常是沿河的街道。

粵語詞彙和語流中有一些固定的變調,如「局」字,在詞尾時會固定地變讀成一個調值為35的上揚型變入聲,不屬於固定聲調中的任何一個。 因此若計變調,粵語的聲調數目通常可達14至15個[22]。 中山石岐粵語在所有粵語中最少,因其特殊不分上下入聲而只有6個;東莞粵語次之,只有8個;多數粵語方言有9個聲調;勾漏粵語和平話方言有10個聲調。 標準粵語有9個聲調,6至7個固定調值,按照「平上去入」的命名方法,這9個聲調分別為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上陰入/高陰入、下陰入/低陰入、陽入。

我又飛喇: 香港

源自Telegram,意思為「好Cute Cute」、「好QQ」。 因為英文字母「Q」跟數字「9」寫法相近,唔少人就以「好99」表達可愛。 可以看到,在讀音上「啦」和「喇」是有交集的,實際人們使用時它們的關係也並非涇渭分明。 《粵語語法講義》一書根據讀音定字,把讀作 laa1 的統寫爲「啦」、讀作 laa3 的統寫爲「喇」,這樣子祈使助詞「啦」的宣佈類就要寫成「喇」了,和時間助詞的「喇」同形;而情態助詞「喇」的肯定類和認爲類就要寫成「啦」,和祈使助詞「啦」同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