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股之中,四大內銀股的派息一向吸引,股價近日同創52周新高。 四隻當中,建設銀行 (0939) 股息率最高,作收息股相當吸引,而交通銀行 (3328) 近10年派息金額都逐年增加。 4隻內銀股入場費都在HK$10,000 以下,值得投資者留意。 很多投資者選擇一隻收息股時,會優先留意股息率一項,其計算方法是將全年派息,除以股價。 A公司的全年合共宣派每股0.38港元股息,而該公司股價為11.5港元,那A公司的股息率為3.3%。 收息股的熱門選擇之一,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受《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規範,每年須將「不少於其經審計年度除稅後淨收入 90% 的金額作為股息,分派予投資者。」因此該類股票有必須派發股息的理由。

在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局繼續激進加息抗通脹下,美匯指數週二(27日)創出20年新高,美國10年期債券息息升穿4釐,美股連跌第六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市跌125點,報29,134點,9月以來累跌逾2300點或7.54%。

買股收息: 「股息」點樣計?

不少投資者都會投資業務穩健或高息的收息股,但普遍每半年只會派一次息,即使每季派息,每次都要等幾個月。 想每月都有股息落袋,可以參考《香港財經時報》自製的月月收息組合,用不夠10萬元買入8隻收息股,就可以平均每月袋約355元,平均賺逾4釐息,好過放銀行做存款。 止凡經常分析股票的基本因素,但坦言自己看股票多,買賣股票少。 應瞭解公司如何製造現金流及盈利,對公司運作有一定掌握的話,對其派息變化自然能建立信心,甚至能預知一二。

  • 收息股的熱門選擇之一,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受《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規範,每年須將「不少於其經審計年度除稅後淨收入 90% 的金額作為股息,分派予投資者。」因此該類股票有必須派發股息的理由。
  • 加上先前連串正面數據,似乎可見聯準會長久升息行動正在收效,而美國經濟也依舊強健。
  • 現時業務上,佢建立的平臺是佢長遠的增長動力,先賣手機,再利用手機的平臺延伸銷售小米家電。
  • 即使每年派息維持不變,但股息率仍然會隨股價波幅而出現變動,而派息率(Dividend Payout Ratio)的計算方法是基於每股盈利,因此計算上與股價無關。
  • 主要在中國內地從事水供給和污水處理設施開發、設計、施工、運營和維護的滇池水務(3768.HK),是雲南省污水處理規模最大的企業,在雲南市佔率已超過40%,於昆明市更高達89%。

緯創25日公告,以大宗交易方式出清四家大陸子公司所有立訊股票約5.6萬張,總金額人民幣17.33億元(約新臺幣76.05億元),處分損失人民幣12.66億元(約臺幣55億元)。 不過投資人看好後續走勢,有網友27以股價157元買進,直呼「上看190元,AI夯個三年不是問題」。 除了揀重磅股之外,一些業務現金流強勁,且公司對回饋政策有承諾的公司,以及現時市況下,受外圍因素影響程度較低、業務具防禦性的公司更值得加分,綜合多項因素,上述8隻股票便是心水選擇。 港燈是抗跌能力較強的一隻,因其業務主要集中在香港本地,只為港島和南丫島供電,不受外地經濟環境所影響。 公司2020年上半年純利升14.4%至8.11億元,主要是受利潤管制協議調撥因素所影響,指按管制計劃調撥之前的除稅後溢利10.27億元按年跌4%。

買股收息: 政策萬能?

電訊服務供應商數碼通,去年度營業額69.57億元,按年升3.5%;純利4.23億元,按年跌4.8%;期末流動服務月費計劃ARPU按年增長5%至213元,香港客戶人數較對上年度同期輕微增長至275萬人,剔除虛擬網絡供應商客戶的月費計劃客戶流失率維持為0.7%。 剛公佈截至8月底止中期業績的AEON信貸,表現亦不俗,期內營業額5.72億元,按年升11.8%;純利1.77億元,按年升2.6%。 2021年股價表現出眾的中信股份(0267.HK),過去兩個年度都是在8月派末期息,11月派中期息。

港股表現看似稱職,至於今早(24日)開市報21,450點,早上10時暫報21,592、升1.50%。 當中,水資源業務營業額增長12.6%至90.37億元,佔總營業額75.9%,分部溢利增長12.1%至32.97億元。 即將在10月份除淨的股份,暫時計約有18隻,其中12隻隨即會在10月內派息,幾乎是即買即收息,可納作收息股2022組合當中。 里昂11月報告表示,信置截至今年6月保持390億元的強勁淨現金水平,相當於其市值的54%,而房地產銷售已步入正軌,相信其180億元的未入帳合同銷售額和新項目的良好銷售反應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2022至2024財年的房地產銷售利潤。 創業板的上市要求低於主板,如經營年期、市值、盈利要求等,一些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公司會選擇先在創業板上市,滿足條件後再轉到主板。 另一個「好息之徒」喜歡的板塊是公用股,其中中電 (0002)、港燈 (2638) 和中華煤氣 (0003) 的派息最受關注。

買股收息: 金融股吸金 法人唱多

除了中電和港燈,其實還有一些公用股可以考慮,譬如長江基建 (1038) 和港鐵 (0066),股息率都吸引,不比「兩電一煤」弱。 至於滙豐控股 (0005) 今季再次派第一次中期息,每股派息US$0.1,3月底開始股價已拾級而上,近日更創52周新高。 MoneySmart HK 隸屬於2009年在新加坡成立的MoneySmart Group,是一站式金融產品比較平臺,可以一次過比較多間機構的信用卡、私人貸款、保險產品、投資戶口、儲蓄戶口及按揭,致力協助用戶作出精明的理財決策。 舉例來說,如果你持有 1,000 股匯控(0005),而該股第二期派息金額為 買股收息 1.4 港元,即是你在該期可獲 1,000 × 1.4 = $1,400 港元股息。

  • 若果渣打依然是優質的股票,趁低買入收息當然「抵到爛」,但假如渣打已難復當年勇,貿貿然因為高息便買入,只怕股價愈跌愈殘。
  • 接續騰訊控股(0700)的例子,該 1.6 港元股息會於本年 6 月 6 日派發。
  • 【高息股2021】提到高息股,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馬上想到公用股、內銀股之類,但正所謂「行行出狀元」,高息股也不只侷限於來自一兩個板塊,今天就選來十隻不同行業的高息股,讓鍾情高息股的投資者,即使在資金輪動的市況下,也可以在不同板塊中找到目標對象。
  • 「沒問題。我買的收息股,即使去年盈利倒退,也沒有減派息,真的很好呢!今年的環境稍好,她們也輕微增加派息,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Florence跟我分享她的喜悅。
  • 季內不良貸款總額1,948.77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率1.3%,較去年底下降0.16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189.88%,比上年末上升12.04個百分點。

中信國際電訊以澳門為主要市場,佔澳門移動市場約四成份額,雖然增長動力有限,但自2007年由當時的中信泰富分拆以來,從未出現過虧損,2015年度以來盈利一直穩定增加。 日前傳獲私募基金洽購而令股價急升的香港寬頻(1310.HK),一大賣點是穩定而優厚的派息政策,香港寬頻自2015年上市以來連續六年派息都按年錄得增長,而且每年派息比率都過超100%,依次為163%、263%、141%、361%、1,014%和484%。 時代集團截至6月底止全年業績虧轉盈,期內收益按年增長40.4%至18.46億元,純利1.12億元,去年同期則蝕1.15億元。

買股收息: 港股證券戶口

現時亞洲業務出現挑戰,歐洲業務可能縮減,近日就傳出擬賣法國業務,而美國業務則繼續花錢擴張。 業務重整成功與否難料,這對股價未來表現及漸進派息政策卻有深遠影響。 因此,買滙豐更大程度在押注集團尋求增長計劃前景,多於買入一隻收息股收息。

買股收息: 香港收息股10大推介:高息藍籌股

A公司每年派息0.1元,B公司每年派息0.2元,係咪就等如買B收息回報高過買A? 英特爾財報優於預期,帶動費半強漲逾2%,美股主要指數全數收高;法人表示,目前外部環境有利股市多頭,下半年基本面有望逐步落… 臺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指出,臺股距歷史高點差距約6、7%,盤面不少個股創新高,電子股成交比重超過七成,已有瀕臨過熱疑慮,相對金融股屬低位階、成交比重仍低,價量均未失控,配合基本面與題材面利多,有機會接棒推動大盤衝關,向高點挺進,走出一波行情。 買股收息 金融股外資買盤回籠,近來積極加碼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及具轉機、低價概念的新光金、開發金與玉山金等,法人分析,在整體類股價量均未失控下,金融股中長期多頭行情可期。 買股收息 壽險業者說,6月壽險市值月增2.2%、僅略高臺股月增2.03%,顯示業者小幅加碼,可能是因壽險業的「逆景氣循環機制」,當股市走揚、反會增加資本計提,加上ICS2.0即將上路,業者亟需增加資本,因此在股市走揚階段,壽險業大幅加碼的機率不高。

買股收息: 港股收息術語

押得中,自然財息兼收,可以十分和味;押不中,要有蝕價的心理準備。 神華去年度派息1.81元人民幣,派息比率達100%,現價息率高達13.4釐,加上集團提供50%最低派息比率保證至今年底,預計未來高息率可維持。 除了壟斷本地市場,不少公用股都積極進軍海外,如中電控股 買股收息2025 (00002)近年便拓展中國內地和印度等市場,海外業務表現亦會影響公司業績和股價。

買股收息: 香港寬頻派息時間:每年1月、5月

金管會最新統計顯示,銀行與證券業者由於看好下半年後市,6月大舉加碼臺股,加碼金額超過30… Vanguard S&P 500 ETF(VOO)就是追蹤美股的ETF,追蹤指數是標普500指數,當中都是全球有實力的公司,有長線投資價值。 由於美股波動,不建議一次過大手買入,最好的方法慢慢分注,或以類似月供模式進行,長線持有,這是一個最好的投資策略。

買股收息: 里昂給予信和置業「買入」評級

歸根究底,金融、銀行業務本來存在不少高槓桿,實際是透過財務借貸、投資其他業務等項目賺取利潤。 可惜加息環境又會令借貸成本升高,即使仍有股息派發,都可能是「借錢」得來。 透過銀行或證券行投資股票收取股息,或會被收取「代收股息費」或「存倉費」,通常為股息金額嘅0.5%,或最低約30元。

買股收息: 公用股指數

MoneyHero網站顯示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資訊僅供參考,並非提供建議。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MoneyHero Global Limited及/或其分支機構不能,亦不會對任何資訊、特定投資項目之回報與可持續性,或資料來源的潛在價值,作出評估、驗證或保證其適當性、準確性或完整性。 MoneyHero.com.hk可能透過本網站所提及的品牌或服務收取報酬。 MoneyHero或本網站關於證券、投資、稅務,會計或法律意見的內容,都不會構成任何買賣投資要約、招攬、建議或意見,亦不涉及任何公司、證券或基金的產品代言、推許或贊助。 買股收息 MoneyHero.com.hk之內容僅屬一般參考,並非個人化的投資建議,也不構成買賣證券的誘因。

買股收息: 看好臺股後市 銀行與證券6月大舉加碼、壽險減碼近400億

所以要計計數,如果收取股息金額唔多、七除八扣,實際股息收入可能就所餘無幾。 0056投資人可至臺灣指數公司官網,以臺灣高股息報酬指數(含息)與臺灣高股息價格指數(不含息)的差距,估算該期間的指數息率,元大投信長期以來致力維持配息政策穩定,ETF配息率貼近標的指數息率,保障投資人權益。 摩通報告指,龍工規模雖然較小,惟在行業需求上升情況下,增長跑贏同業,首季大型堆土機銷售按年增長1.05倍,挖土機銷售增長76%,堆高機銷售增長1.87倍。

亞洲水泥(0743.HK)主要業務為生產及銷售水泥、混凝土及相關產品,母公司為臺灣亞洲水泥集團,旗下產品主要市場為上海和江西、湖北、四川、浙江、安徽及福建,生產設施則主要位於江西、四川及湖北省。 中電在疫市中率先表現出正面,受惠於澳洲能源對沖合約錄得正面公平價值變動等因素,中電截至6月底止中期扭虧賺60.1億元,每股盈利2.38元,第二次中期息維持每股0.63元。 疫情打擊本港經濟及中電售電量,惟住宅用電錄得不俗升幅,對沖了相關影響。 不過內銀涉及地方債及銀行壞帳等風險,但止凡無有怕,原因是該行的不良貸款率不足1%。 而且人行規定大型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20%,他認為建行、工行等放貸,要放兩成資金在人行,「可以說人行完全控制着銀行增長,若說內地銀行會塌,美國的銀行可能更易塌。」因此對建行充滿信心,即使股價升跌也不理。 他說,建行淨資產超過1萬億人民幣,與其他大銀行如控(00005)及恒生(00011)比較,建行相當抵買。

雖然「買股收息」看似是不錯的理財方案,但需注意如該公司的股價下滑,就會出現賺息蝕價的情況。 但需注意,收息股本身也會有價格波動的風險,投資者需注意股價如出現下挫,可能會有賺息蝕價的情況。 若該貨幣強勢,則回報更可觀,反之,實際收取息率可能大打折扣。 要留意,股息率會隨股價變動而改變,如A公司的股價回落,股息率會上升;如股價上升,股息率就會下跌。 同樣地,如A公司每股派息減少,而股價不變,股息率也會降低。 久而久之,這類股票的股息率變得可觀,自然地給予投資者持有的理由,更可吸納長線投資者、基金投資者的資金。

新地派末期息3.7元,連同中期息全年共派4.95元,與對上三年一樣,息率5.7釐。 過去大眾金融維持多年穩定派息,但過去兩個年度因盈利倒退,令派息減少;不過,集團2021年上半年度盈利反彈,股東應佔溢利增長74.6%至2.46億元;淨利息收入增加5.7%至6.38億元。 而最新公佈第二中期息,較去年度同期增長25%,亦已回到2019年度水平,料稍後公佈之全年業績亦會理想。 買股收息 花旗發表報告,預期在各項業務積壓訂單量龐大、新產品受客戶歡迎、線上銷售比例提升;以及派息穩定等因素支持下,偉易達2022財年收入料將增長7%,盈利則持平。

證券分析師張陳浩表示,造成今日AI股重挫的主因在於緯創公告賣出緯軟,加上股價位於高檔,他分析,大股東在高檔賣股就是大個危險的訊號,容易引來市場疑慮,造成股價下跌;但是AI股的情況有一點不同的是,「AI的夢」才剛開始,可以說僅是在初升段,所以「有壓回要買」。 買股收息2025 中國船舶租賃2019年才上市,過去三個年度派息分別為0.08元、0.09元和0.09元,過去兩年都是7月派末期息,9月派中期息。 數碼通每年都是在3月派中期息,11月派末期息,而本年度中期息派0.145元,按年持平,連同上年度末期息0.155元,過去一年派息共0.3元。 截至今年2月止,香港寬頻錄得中期營業額68億元,按年升9.2%;股東應佔溢利按年大升5.3倍至3.04億元。 花旗報告指,中信股份早前建議分拆全資附屬中信金屬於上海證交所上市,如成功分拆,將釋放集團價值及收窄每股資產淨值折讓,雖將2021財年盈利預測下調2%,但上調2022至2023財年盈利預測2%至6%,評級由「中性」上調至「買入」,目標價9.3元。 中電截至6月底止中期營業額407.29億元,按年升5.2%;純利46.15億元,按年跌23.2%;每股盈利1.83元,派第二期中期息0.63元,按年持平。

買股收息首先當然是看股息,在恒指成分股中,有不少股份都相當高息,如中石化 (00386) 的股息率就達到近8釐。 如果想買股收息,就要仔細比較各藍籌股息率,以及高息藍籌可能隱藏的問題。 不少投資者鍾情收息,但除了購買高息股外,購買ETF亦是其中一個選擇。

持有這6隻香港公用股,在一年中有9個月都有息收,除了1、2及11月之外,大致能做到月月有息收的效果。 在操作上,要考慮年紀及財務狀況,以及是否需要多少現金流去維持日常生活。 另投入200萬去買一個400萬單位,以3.625釐計,供款25年,每用還款約10,147元;如供款期只得15年,每月還款升至14,421元。 如果能做到25年或更長年期的按揭,租金收入就有機會可以夠還供款,若日後降息,甚至會有現金流收入。 樓價很難說會不向下跌,近日交投亦偏淡,但租金自年初回升後就並無再點跌。

買股收息: AI 股跳水 臺股午盤翻黑重挫、高低點震盪逾380點

新意網末期息派0.208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派息比率100%,並已是連續11年增加派息;而息率在股價近月跌勢後,已重新回到5釐水平,可加入為月月有息收組合當中。 買股收息2025 【收息股2022】港股表現低迷,收息股算是當前尚算較有吸引力的選擇,適逢早前業績期中宣佈派息的股份,都開始陸續除淨,以下整合第四季月月收息組合,即買10月即收息,最高一隻達16釐。 中信股份截至2021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創出歷史新高,營業額3,529.21億元,按年升38%;純利441.75億元,按年升63.5%;每股盈利1.52元,派中期息0.15元,較去年同期的0.1元大增五成。

買股收息: 特別股息

集團自2008年上市以來派息政策穩定,歷年只派末期息,去年度全年派息0.511元人民幣,較前年微增2.2%,現價息率達10.7釐。 集團截至今年3月底止年度業績創紀錄,收入增加9.5%至23.7億美元,股東應佔溢利增加21.1%至2.3億美元;期內整體毛利增長9.5%至7.27億美元,毛利率持平在30.6%水平。 同時,公用事業公司的盈利能力會受法規限制,如利潤率會有上限,即使賺多了錢,公司也不能收歸己有,乾脆派息回饋股東,導致公用股的股息率較其他行業吸引,是熱門收息股之選,美股市場亦有公用股ETF。

今年美國聯準會(Fed)7月如預期升息1碼,市場估計美國升息漸緩,且6月臺股價量齊揚,股息入帳,加上新臺幣貶值匯兌利益等利多,都有利於壽險型金控,買盤支撐獲利優秀壽險型金控,例如富邦金控7月20日除息,僅花六個交易日就完成填息。 恒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是恒生指數成分股中屬「公用事業 」的股份,合共有4隻,分別是中電控股 (00002)、香港中華煤氣 (00003)、電能實業 (00006)和長江基建集團 (01038)。 除權指的是股票的發行公司依一定比例分配股票給股東,作為「股票股利」,此時增加公司的總股數。 PTT網友討論「該在除權前或後再買入股票?」他表示,他手上正有一檔套在山頂的股票,近期正考慮攤平參加配股,但成本會增加。

另一方面,中國當局繼28日宣佈「 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今天又提出實施恢復和擴大消費20條措施,包括落實帶薪休假制度、穩定汽車和住房等大宗消費,以及各地舉辦美食節、豐富文旅消費等。 美國又有數據顯示通貨膨脹進一步降溫,令投資人看好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將不需再度升息;同時中國承諾祭出更多振興經濟措施。 發文網友也回留言表示「我當初只有考慮要攤平拼解套而已,所以一直在等除權息完後買進攤平,只是沒想到有配股票,也蠻吸引人的,那我還是配完再買入好了」。 商業信託與公用股的最大分別是,只要商業信託有錢賺,就必須派息,而且一般都會將可分派利潤(減除帳面利潤後的實際收益)的九成用來派息。 買股收息2025 找止凡談收息祕訣,他先糾正大家的理財錯誤觀念:「很多人一開始只是去學買股票,要找升的股票,學習止蝕、止賺幾招。」他強調買賣股票只是理財工具,一味瞭解投資股票的知識,不如先理清自己理財需要。 中康康樂園地產代理周文豪表示,是次成交為康樂園一幢獨立屋,實用面積1,166平方呎,連1,696平方呎花園,樓高兩層,擁單邊位超寬門樓。

買股收息: 相關文章

由於預期至2024年公司盈利保持低增長,故將目標價由82元下調至68元,評級由「與大市同步」降至「減持」。 【收息股2022】2022年來臨,又是投資者為未來一年重整投資組合的時候,收息股能夠提供穩定收益,自然是最受熱門的選項。 不過,由於大部分港股都只是一年派兩次息,如果想達到每月都有息收,投資者就要花點心思,選擇不同月份派息的股份。 《香港財經時報》今次就提供一個參考收息股組合,只需買入6隻股份,就可達到每月有息收的效果,充分發揮資金效益。 雖然不少創業板股票的股息率都很高,但風險亦相對較高,若將其視為收息股要謹慎考慮。 因創業板上市的公司規模較小、盈利較不穩定、亦更易被炒作,股價會更波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