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寶雲道尾段會發現到一個「維多利亞城界碑」,由港英政府於1903年設立,用來標誌出維多利亞城的邊界。 界碑為一個四方柱體,頂部呈錐形如金字塔,高98釐米,並刻有「CITY BOUNDARY 1903」字樣。 寶雲徑 界碑的真正數目和具體位置難以考究,由於二戰及市區擴展,其中一些界碑已經被毀、被盜、遷移,現在僅存的只有六個。 在步行徑上不時有路牌告訴你的位置,原來這裏只是行了三分之一,真是這麼遠那麼近,路雖平坦卻走極走不完,好在撤退點很多,對街坊非常便利。 到了姻緣石,旁邊有樓梯上寶雲道情人石花園,有興趣的可上去走一走。
其後,他們雙雙私奔上山雙宿雙棲(即姻緣石現址),可是最後餓死於山林,並化為石頭。 隨後,他們託夢給北角一帶的婦女,並許諾會撮合所有向其膜拜的有情人。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展館開放時間為星期二至日上午11時至下午6時,每月最後一個星期四為上午11時至下午8時,逢星期一休館。
寶雲徑: 寶雲徑
全長9公里的路程上,無論剛才介紹過的那些石頭,歷史價值多大、知名度多高,怎樣的名稱或用途,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沒有得到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評級。 而就算這些石頭有沒有被評級,仍無損他們本身的有趣故事。 寶雲徑 說子午石神祕,因為大約兩年前才公開,而且找尋它需要動腦筋。 離開寶雲道公廁向東跑約200米後,看見左下方出現寶雲道臨時遊樂場,改沿右方護土牆石級往上走,就可找到子午石。 寶雲徑 寶雲道輸水道由石砌成,依山而建,全長16,505呎,部分地方以拱券結構承託,全段總共有98個。
不過,天文臺後來發現維港船隻的煙,及海面的水蒸氣容易影響視線,1913年開始改用北面筆架山的標記石柱。 寶雲徑 遊人可以到附近姻緣石朝聖,若以最快速度回到市區,沿登山之路折返藍屋即可。 這行山路線老少咸宜,貼士是石碑坐落在叢林中較陰暗的地方,若想照片拍得更亮麗,宜在陽光充足時到達。
寶雲徑: 纜車徑 寶雲道健步行徑
於二十世紀初,分別位於天文臺總部與九龍筆架山附近設置了另一對標記。 子午線是條虛擬的線,當太陽經過某地方的子午線正南或正北時,就是當地正午。 天文臺開臺初期便利用香港子午線石柱配合中星儀觀測來提供報時服務。 到達三叉路口平路,左轉經蘭谷及公廁,沿寶雲道健身徑走數分鐘,開始留意兩旁景物。 當在左下方望見寶雲道臨時遊樂場時,右方理應有一個藍色路牌,由此小心沿護土牆的石級往上行一分鐘,會見到一條粗繩,不用理會及急於跨過渠道。
寶雲道健身徑交通方便,有興趣假日行山郊遊,只需要在中環或金鐘港鐵站外乘坐巴士或小巴,至司徒拔道港安醫院附近落車,就能夠抵達寶雲道健身徑起點。 路途中可以俯瞰灣仔及跑馬地樓景,步行至寶雲道健身徑中段,更可以抵達姻緣石公園,可以登上頂端參拜相當著名的寶雲道姻緣石。 寶雲道離海平線大約100米,兩旁種有大量樹木,大部份為平坦道路及不可行車,離開市區不遠,從灣仔或中環步行20分鐘可以到達,此20鐘步行剛好充當跑步前熱身,所以甚受緩步跑人士歡迎。
寶雲徑: 寶雲道健身徑 ‧ 荷蘭徑
接近香港公園出口,向西多跑約一百米,在堅尼地道7號出入口地下聖若瑟書院,門前兩塊大石碑,是現存歷史第2悠久,在公眾地方可供參觀的港督奠基石。 歷任港督留下不少為建築奠基的石碑,這一塊為第8任港督軒尼詩於1881年所立。 當年聖若瑟書院跟隨威靈頓街的天主堂,遷到現時高主教書院的位置,立下奠基石。
- 因為山勢險要,某些路段需修建拱橋接駁,全段寶雲道有98個拱,其中最長一段連續有21個拱,就是現在已成為法定古蹟的「21孔拱券段」[1],輸水道早於1950年代已停用。
- 大約行五分鐘,接上麥當勞道,轉右並過馬路,便會見到長長的登山纜車路軌。
- 隨後,他們託夢給北角一帶的婦女,並許諾會撮合所有向其膜拜的有情人。
- 由寶雲道情人石花園上百多級樓梯,就會看到一塊約3米高石頭,看似人頭,亦似一枝斜插的石筆,成了姻緣石,讓人覺得可以求姻緣,求子女的奇石。
- 港島半山的寶雲道於1888年落成,以第9任港督寶雲命名。
- 經過寶雲道花園之後,是一條分叉路,靠左落山是寶雲徑,可前往灣仔,靠右纔是寶雲道。
寶雲道健身徑全長3.5公里,沿途設有健身設施,是半山至灣仔區一帶居民喜愛的緩跑徑。 寶雲徑2025 健身徑上有著名的姻緣石,據說是一塊能使人「求配偶得配偶;求子嗣得子嗣」的神奇石巖。 除此之外,一座維多利亞城界碑及一項大潭水務古蹟亦可在這裡找到。 「尋找寶雲道子午線」路線來回只需約45分鐘,而且上斜時運動量不錯,是在寶雲道跑步前不錯的熱身。 起點為灣仔藍屋,沿石水渠街,經石水渠街花園上樓梯。
寶雲徑: 灣仔寶雲道健身徑(寶雲徑)
大涼亭後是一個十字路口,左轉落灣仔,右轉上山往【荷蘭徑】、警隊博物館、【香港仔水塘】等。 路口旁是寶雲道公園,有小橋流水,是晨運客的好去處。 沿 寶 雲 道 向 西 行 , 會 引 領 到 與 波 老 道 交 界 的 路 口 。 由 於 西 段 寶 雲 道 為 單 向 東 行 , 西 行
寶雲徑: 香港機場食早餐
當中最顯著設計特色是21個相連的拱券結構,由每塊約12吋厚的花崗石拱楔築成,於200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 碑石比一般人高,也比相像中厚實,底部由石躉支撐,四面十分光滑,經過多年日曬雨淋洗禮後,仍然極之完整,不像是百多年前的古蹟。 山坡有輕微水土流失,到訪當天下雨比正常更跣,即使只有數米的距離,每一步也需放慢,因此一對有抓地力的行山鞋是必須的,更可戴手套。
寶雲徑: 歷史
寶雲道並沒有任何巴士行走,只有馬己仙峽道至波老道一段有香港島專線小巴9號線途經。 寶雲徑2025 此外亦可以乘坐 6、15、19、41A、63、66 或 76 號巴士於司徒拔道、大坑道及黃泥涌峽道之交界(迴旋處)下車步行前往寶雲道。 由香港公園體育館出發,沿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側上堅尼地道,轉左向東跑至寶雲徑路口,右轉上到寶雲道花園大約2公里。 寶雲道健身徑位於灣仔後山,毋須刻意到山卡啦都可以享受週末郊遊樂。 寶雲徑介乎寶雲徑至司徒拔道,全長約3公里,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能走畢全程,沿途有多項康文署健身設施及著名景點寶雲道姻緣石,因此,相當適合新手週末郊遊。
寶雲徑: 天文臺短片:
港島半山的寶雲道於1888年落成,以第9任港督寶雲命名。 東起灣仔司徒拔道,西至中環馬己仙峽道,全長5公里。 寶雲徑2025 跑友們或以為這是一條完全依山開闢的道路,其實大部份是懸空的棧道,且是輸水道。 「香港子午線」第一對石柱標記在開埠初期建立,北石柱位於天文臺百週年紀念大樓門外,南石柱則位於灣仔寶雲道的山坡上。
寶雲徑: 香港巴士大典
經過寶雲道花園之後,是一條分叉路,靠左落山是寶雲徑,可前往灣仔,靠右纔是寶雲道。 沿 堅 尼 地 道 金 鐘 一 段 附 近 轉 上 陡 斜 的 寶 雲 徑 , 在 寶 雲 徑 上 斜 中 途 會 遇 見 一 配 水 庫 和 三 個 咪 錶 停 車 位 。 寶雲徑 於金鐘站C1出口離開,先穿過力寶中心來到香港公園東面正門。 在香港公園內隨意地向着山的方向行,因為風災過後,公園內多條路封閉,唯有見樓梯上樓梯,直到離開香港公園為止。 接上堅尼地道,轉右行大約300米,便會見到登山纜車的橋樑。
寶雲徑: 界碑在此 香港市中心在此
「石頭記」其實未完,在堅尼地道上仍有兩塊石頭,等著大家去認識。 香港天文臺在2019年於社交媒體發布4條「香港子午線-神祕的魔法石」影片,引起熱烈回響。 寶雲徑全段十分狹窄,幾乎全段單向行車,波老道以西為單向東行,以東則為單向西行。 寶雲徑以東至門牌17號Caronia通道近塞舌爾領事館一小段為供機動車輛行走的掘頭路,單向雙程行車。 寶雲徑 寶雲徑 Caronia通道以東則屬寶雲道健身徑,一直延伸至司徒拔道,該段禁止行車,其中中段與灣仔峽道交匯,行人可沿灣仔峽道前往灣仔峽等郊遊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