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月票及多程票之乘客可於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及公眾假期前後的平日在中環5號碼頭及長洲渡輪碼頭使用月票通道以八達通直接入閘乘搭高速船。 時任港督衛奕信在1989年施政報告宣佈,選址香港西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展開機場十項核心工程;當中包括建造機場鐵路,提供專門服務機場旅客的機場快綫,以及為東湧與青衣乘客提供傳統地鐵服務的大嶼山綫,同樣以中環為終點站。 在中區和灣仔進行填海工程的需要,最先於1982年3月至83年1月間進行的《海港填海工程和都市擴展研究》中提出;翌年完成的多項大型發展研究,包括《全港發展策略檢討》,再次確定有關需要。 為此,當局在1987至89年進行《中環灣仔填海工程可行性研究》。 由於中環海傍主要由辦公室及酒店組成,常住人口主要集中在威靈頓街以南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東至紅棉道,西至吉士笠街、租庇利街、香港四季酒店至中區政府碼頭、南至下亞釐畢道、雲鹹街、荷李活道為範圍。
- 不過唔講可能唔知,鄰近長洲東灣的東堤小築,早年不斷發生自殺事件,亦常常被傳出鬧鬼事件,雖然大多道聽塗說, 我們在這裡就不詳談了。
- 受惠於油蔴地小輪訂購的飛翔船在1980年抵港,於是將其中一艘調派到此航線[42],並於8月1日起試辦,只於星期一至五航行。
- 當局再作研究,訂出最小填海範圍方案,提出把填海面積減至23公頃(中環填海第三期18公頃及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5公頃)。
- 「賣藝 . myarts」嘅店舖位置非常顯眼,由碼頭沿東灣方向嘅路上就會見到。
- 近年除傳統漁業和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著名旅遊點,島上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6]。
柬埔寨首相洪森、中國駐柬大使王文天、柬公共工程與運輸大臣孫佔託等柬中兩國代表以及當地民眾8000人出席當天通車典禮。 長洲太平清醮將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攜手在長洲北帝廟遊樂足球場呈獻「包山嘉年華」,活動豐富多元,涵蓋搶包山訓練、選拔賽、決賽以及攀爬嘉年華等。 其中,5月14日的攀爬嘉年華備受矚目,場內將有各式攤位遊戲、手工藝製作、綜藝表演以及許願包山,還會展出學童填色及繪畫比賽的優勝作品。 當日除了將重啟飄色巡遊表演,晚上的搶包山決賽更是觀眾熱切期待的環節。 註:實際上中環選區亦包括鄰近的金鐘及添馬地區,以至鄰近上環港鐵站的上環商業區部分。 以上範圍尚有其他細微分別,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
長洲中環: 主要交通幹道
金邊第三環線公路起點為金邊市,終於幹丹省,主體為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 該項目由中國政府提供優惠買方貸款支援興建,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承建。 長洲中環2025 長洲中環 事實上,規劃署早於2011年完成《中環新海濱城市規劃研究》,從而妥善籌劃中環碼頭周邊8幅主要土地之用途。 巴士方面,幹諾道中和德輔道中都有許多巴士路線往來港九新界各區,當中不少更是以中環為總站。 長洲華威酒店提供海景客房,正正在東灣的白沙灘附近,面向東灣的無敵海景,同時由於酒店座落於碼頭不遠處,非常方便住客在長洲的大街小巷喫喝玩樂。 館內設有 2 處餐飲場所和季節性開放的室外游泳池客房設有落地窗、私人衛浴、電視、冰箱和私人保險箱。
另外,都會藏有店長由世界各地,搜購嘅特色創意產品,為小島帶來不少藝文色彩。 時至今日長洲太平清醮已成為當地每年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吸引大批遊客慕名到訪參觀,把長洲擠得水洩不通[13]。 一般而言在日間,長洲會有會景巡遊、醒獅、麒麟表演以及飄色巡遊;到午夜時份在玉虛宮外更有聲勢浩大的搶包山活動。 搶包山活動在1978年曾因包山意外倒塌,而被港府禁止,至2005年經官民交涉後,搶包山活動才以競賽形式重新恢復[17][44]。 隨著經濟轉型,自1970年代開始,旅遊業漸漸成為長洲的主要經濟支柱[14]。
長洲中環: 主要交通總站
1980年代,古物古蹟辦事處等曾派員尋找長洲界石,迄今只尋回其中10塊[9]。 明朝期間,長洲已經發展成為漁船集散的地方;至清乾隆時發展成為墟市[7]。
英國接管後,原屬黃氏的土地業權繼續獲得港府承認,但島上其餘土地悉數列為皇室官地[6][8]。 港府在1907年設立理民府管轄新界及離島地區,為方便執行及落實地方事務、領導鄉民,以及與理民府建立溝通渠道,長洲島民又設立選舉,每兩年選出四位總理作為居民代表[6][7]。 1919年港府曾在長洲中部立界石15塊,劃出外籍人士專享的高尚住宅區域,但這些界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已失去法律效力[7]。
長洲中環: 航線易手
近年政府遷拆中環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更引起巨大爭議及衝突。 2009年時任特首曾廕權提出多項中環歷史建築保育計劃,擬保育中區政府合署東座及中座、前中央警署、前域多利監獄及前裁判司署、中環街市、荷里活道前警察宿舍(英皇書院)等。 長洲中環2025 此外政府亦和香港聖公會基恩小學洽商保育慈幼英文學校建築羣。 1970至1980年代是中環的全盛時期,當時中環不斷興建摩天大廈,包括各銀行總部。
經過法定所需程序,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2000年2月22日通過經修訂的中區分區計劃大綱圖,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緊接在4月28日批准撥款,進行中區填海第三期工程詳細設計工作。 第三期工程下的填海和道路工程於6月30日刊登憲報,而詳細設計工作在7月展開,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於2001年12月18日授權進行有關填海及道路工程。 2002年6月21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根據最小填海方案批准撥款進行第三期工程,招標工作於8月12日進行;拓展署在2003年2月10日公佈第三期工程合約批予「禮頓-中國建築-宏安」聯營公司承建,造價港幣37.9億元。 在添馬艦填海約5.3公頃,為中區提供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休憩用地。
長洲中環: 中環/長洲渡輪 時間表及收費
為南丫島、長洲、坪洲及梅窩居民提供渡輪服務的4至7號中環碼頭率先於1995年啟用,當局在碼頭對面興建了大型平行式月臺巴士總站,稱為中環渡輪碼頭巴士總站。 為方便渡輪乘客前往中環鬧市,中巴於7月10日起開辦空調路線500,逢星期一至六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其餘碼頭隨後陸續啟用,愈來愈多巴士路線進駐中環碼頭總站;為了增加巴士總站容量,政府在民光街各碼頭外,劃出了多個路邊巴士總站位置。 這項填海工程是機場核心計劃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在1993年8月委託地鐵公司進行填海等一連串工程,避免填海工程與機鐵車站工程在配合上出現問題,確保工程可如期完成[1]。 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隨即在9月展開,受工程影響,港外線碼頭連同統一碼頭與卜公碼頭均須拆卸(現址為香港站大堂),政府在新填地北岸重置7個渡輪碼頭。
長洲中環: 普通渡輪
同治年間長洲商業興旺[8],粵海關於同治九年(1870年)設立關口徵取釐稅[7]。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與英國訂立《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長洲在內二百多座離島及新界租予英國99年(到1997年),長洲遂成為英屬香港一部份[7]。 長洲中環2025 長洲中環2025 本航線於1938年11月7日開辦,當時並非直接來往長洲的,需要繞經坪洲及大嶼山梅窩,過去是由油麻地小輪營辦,2000年初,油麻地小輪被政府收回專營權後,改由新渡輪接辦至今。 前述環線公路建設有2座橫跨巴薩河的大橋,總長為996米。 其中,東側橋梁長度630米,西側橋梁長度366米,分別位於孔龍島(音譯)的兩側,有關當局將其命名為“孔龍島中柬友誼大橋”。 中新社金邊8月3日電 (記者 楊強)柬埔寨金邊第三環線公路3日正式通車。
長洲中環: 中區填海計劃第3期
普通渡輪主要採用三層船,分別是新超、新飛及新國(新光及新發則用於加班及頂替維修船隻);若普通渡輪加班,有機會派出雙層船。 現時長洲唯一供水來源,係由大嶼山銀鑛灣濾水廠以直徑5百毫米的海底水管輸送到長洲,萬一發生故障,長洲食水供應就會中斷。 對此水務署認為有需要盡快改善;2013年香港政府計劃投資逾2億5千4百萬港元以敷設海底食水管。 由於本航線目前是長洲唯一能直接往返市區的航線(不像梅窩及坪洲有其他替代交通往返市區),因此本航線的客量一直維持在高水平(尤其是假日)。
長洲中環: 中環(五號碼頭) – 長洲
航班座位以先到先得形式分配,滿座後未能登船之乘客請等候下一班航班。 1998年中環填海區四個碼頭上蓋發展磋商失敗後,政府決定公開招標離島、新市鎮及港內航線競投,油蔴地小輪最後獲發營辦離島航線第1、2組及港內線D組的渡輪服務牌照。 涉及38公頃填海面積的中區分區計劃大綱草圖於1998年5月29日刊憲,包含中環填海第三期32公頃及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6公頃。 當局再作研究,訂出最小填海範圍方案,提出把填海面積減至23公頃(中環填海第三期18公頃及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5公頃)。 政府將修訂的最小填海範圍方案於1999年6月10日提交立法會規劃地政及工程事務委員會,獲得普遍接納,城規會在7月16日將修訂後的最小填海範圍方案刊憲。
長洲中環: 碼頭概況
新渡輪不會為月票乘客預留座位,以確保公平及避免影響高速船運作效率。 建築署會於長洲渡輪碼頭及中環5號碼頭進行改裝工程,包括加設所需圍欄及排隊設施。 [95]經過一輪籌備,月票通道已於2017年8月19日實施。 行政局在1991年9月通過《都會計劃策略》,建議在維港進行填海工程。 政府隨即落實「中區填海計劃第1期」,涉及由林士街一直伸延至卜公碼頭一段大約20公頃海牀的填海工程,旨在提供土地以供擴展中環商業中心區及興建機場鐵路香港站。 往返中環(五號碼頭) 及長洲碼頭的航線設有普通渡輪及高速船航班。
長洲中環: 中環碼頭
長洲有兩個泳灘,一是長洲東灣,一是長洲觀音灣,兩個泳灘相鄰。 而觀音灣,係香港首位奧運金牌得主、滑浪風帆好手李麗珊嘅練習場。 呢度亦都樹立左一個風帆牌扁,紀念香港呢項威水史,並成為左長洲嘅打卡景點。 遊客都可以租借風帆、獨木舟或其他水上滑浪設備,係長洲嘅大海上乘風破浪。 方法二:長洲碼頭落船後,就前往旁邊的公眾碼頭,搵艇家載你坐艇仔去張保仔洞,大概5分鐘就到,收費大概$5左右。 長洲太平清醮源於長洲一段重要的事件,據聞清代乾隆年間,長洲發生嚴重瘟疫,後來居民得到玄天上帝指引,延僧設壇,超渡亡魂,並捧神像遊行,瘟疫才告平息。
長洲中環: 航班時間表
根據政府於2006年的《中期人口普查》,長洲居民依次以居住村屋、公共屋邨長貴邨和雅寧苑、傳統村屋及私人樓宇為主,另外還有艇戶等[29]。 為了安置艇戶,長洲最早於1960年興建圓桌第一村,後來又於1967年至1972年興建圓桌二、三村、信義第一、二村、美經援村第一、二及三村[7]。 先後在1984年及2001年,政府興建長貴邨和雅寧苑兩條公共屋邨,以安置島上居民[30][31]。 近年除傳統漁業和造船業外,長洲已發展成為著名旅遊點,島上旅遊業有相當的發展[6]。 長洲中環2025 主權移交初期,旅遊業一度因多宗度假屋住客自殺事件和2003年SARS疫情而受到打擊,但事後已經恢復[13]。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時值鴉片戰爭,清廷在島上設置長洲汛,由大鵬協水師右營東湧守備派遣駐右哨頭司把總及外委各一名,率領45名守兵駐守當地[7]。
中環之名源於19世紀時香港華人對香港島北岸城區的通俗分區「四環九約」,「中環」為其中一環;至於港英政府對維多利亞城[註 3]的官方分區,則可分爲東、中、西三區,中環之地即「中區」。 在此之後雖然中區的界線略有變化,但其核心區域一直都是中環一帶;後來香港政府也採納「中環」作爲官方地名,「中環」和「中區」也幾乎成爲同義詞,一般坊間應用多稱「中環」,「中區」則爲行政性的區劃。 中環(英語:Central)[註 1],又稱中區(英語:Central District,簡稱Central)[註 2],位於香港島,是香港重要的商業中心及政治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根據2019年立法會文件,此航線使用5艘普通船與6艘快速船[99] 。
教育方面除1908年創校的長洲官立中學外,還包括長洲漁會公學(已在2009年停辦)、長洲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已在2022年停辦)和建道神學院等等。 截至2006年,長洲華人約佔總人口95.58%,其他亞裔人士及外籍人士佔總人口的不足百分之5[28]。 長洲中環2025 當地華人人口絕大多數說廣東話,並且來自本地(舊稱寶安縣)、東莞、四邑和惠陽及潮州四大地區。 張保仔是清代嘉慶年間的著名海盜,活躍於粵東一帶,後來獲朝廷招安[16]。
長洲中環: 中環至長洲航線
油蔴地小輪預計地下鐵路通車後,港內線可調派到離島航線服務;到地鐵通車後,港內航線的乘客量卻有增無減,導致船隻無法抽調。 長洲中環2025 受惠於油蔴地小輪訂購的飛翔船在1980年抵港,於是將其中一艘調派到此航線[42],並於8月1日起試辦,只於星期一至五航行。 由於長洲居民人口未達指標,加上市區部分航線更需要飛翔船服務[43],需抽調到中環至屯門航線以加強班次,最後在1981年11月4日起取消有關服務。
1999年4月油麻地小輪改為牌照形式營運,此航線的船隻亦有所改變。 長洲中環 當中普通渡輪的三層渡輪改為以豪華版本(超光飛國)航行,並輔以雙層船(忠英顯傑)行走。 而第一艘豪華版本(民輝號)亦以後備支援船航行此航線[111];高速船則以英輝船廠製造的雙體船(英輝壹號及英輝貳號)、「屋仔」雙體船、Flying Cat雙體船及HM527飛翔船航行。 1973年引入三層渡輪,在四天農曆新年公眾假期提供額外服務[104],其後於4月15日起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提供三層渡輪服務,以疏導乘客[105],並於同年7月1日起提升為每天服務。
長洲中環: 人口遞增 全面直航
天星小輪是跨越維多利亞港、往來香港島和九龍的歷史悠久和特色交通工具,中環天星碼頭有頻繁渡輪往來九龍尖沙咀。 長洲中環2025 中環往來尖沙咀航線服務的歷史更可追溯到1870年代的蒸汽船[9]。 到2016年,運輸署主動建議為此航線設立特別月票通道,只限7月及8月的星期日,以及每月星期五/六/日(若星期一是公眾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