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屎洲特別地區由馬屎洲、丫洲、洋洲以及一個距鹽田仔東北一百米俗稱烏浪頭[1]的小島組成。 馬屎洲地質公園 特別地區內的岩石,被認為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岩石,形成時間可追溯至二疊紀及侏羅紀時期。 特別地區內設有自然教育徑,讓遊人感受遠古時期香港地貌[2]。 由於設立地質公園的目的是教育,提高普羅大眾對於地質的認知,中心都設於比較容易到達的地點。
- 2015年7月,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將會面臨首次4年一度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估,於同年9月揭曉是否達標,繼續維持其世界地質公園之資格[10]。
- 但謹記將垃圾帶走,及切勿未經許可帶走任何礦物及石塊。
- 大人小朋友一起在紅樹林間感受大自然氣息,又能拍照打卡留念,使人格外心曠神怡。
- 大家欣賞美景前謹記綁好獨木舟,防止被海水沖走。
- 沙灘上地面凹凸不平,也頗為濕滑,行走每一步時都需要小心至上。
- 不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能從導賞中學會更多關於馬屎洲豐富的地質知識和保育方法。
直至2008年,香港行政長官曾蔭權接納建議,宣佈考慮設立地質公園,以發展香港的特殊地貌及岩石羣,成為可供觀賞的自然景點[5]。 走到樓梯前,會看到往馬屎洲的路牌,先不要上樓梯,繼續直走,來地質教育中心看一看,這裡會介紹等一下會看到甚麼款式的岩石、一些保育的資料、如何形成及歷史等等。 馬屎洲東南面的岩石形成於二疊紀時期(約2億8,000萬至2億5,000萬年前),這個時期連我們熟識的古生物 —— 恐龍,都還未出現。 由於這裡的巖層代表了香港一個重要的地質時代,加上豐富的岩石種類和多樣的地質構造,因此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 馬屎洲行山之後,不妨到三門仔路乘搭巴士 75K/275R 前往大美督湧背營地留宿幾日,玩盡假期。
馬屎洲地質公園: Poe ChatGPT 點樣玩? ChatGPT 香港 教學免VPN 3分鐘新手攻略!
左邊會有通往馬屎洲地質公園和大埔地質教育中心的路牌。 馬屎洲地質公園 你能在左邊遠眺八仙嶺,右邊則能望到科學園和馬鞍山。 經過一些墓地後,便能沿徑走出鹽田仔山抵達馬屎洲。 赤門景區包括赤門北岸一帶、西南岸的馬屎洲及南岸的荔枝莊。 赤門北岸的大部分地方和黃竹角咀同樣擁有香港最古老的岩石,這些沉積巖是在約4億年前的泥盆紀時形成。
- 馬屎洲原是吐露港上的一個小島,因水流將沙泥堆積,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 你能在左邊遠眺八仙嶺,右邊則能望到科學園和馬鞍山。
- 位處大埔三門仔新村,是香港第一所以地質公園為主題的教育中心。
- 其他的地形如海蝕懸崖和海蝕平臺,以及海岸邊的植物如黃槿和露兜樹也可在馬屎洲沿岸找到。
- 馬屎洲地質公園 最為著名的是「赤門景區」,蘊含着紅色沉積巖和灰綠色凝灰岩間隔的地理奇觀,源於連恐龍也未出現的時期,即是約3億多年前,非常罕見。
-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 一些如拉鏈狀、膝折狀的紋路和芝士拉絲般的岩石,均相當有趣。
馬屎洲地質公園是三門仔行山的必到景點,這個地質公園擁有具保育及觀賞價值的沉積巖,歷史更接近3億年。 在這個大埔好去處也可以進行不少陸上和水上的戶外活動,包括: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行山、馬屎洲導賞團、馬屎洲獨木舟、馬屎洲釣魚、馬屎洲沙灘之潮汐欣賞和露營等活動。 東平洲擁有香港最年輕的岩石,僅有5500萬年歷史。 這裡的沉積巖是由層層平疊的粉砂岩構成,形態非常獨特,猶如千層糕,十分有趣。 島上的「平洲環島郊遊徑」沿途設有解說牌,介紹島上的地質特色及海岸地貌,包括海蝕平臺、海蝕崖、海蝕柱等。
馬屎洲地質公園: 地質教育中心
出發前,宜先查清楚當日的潮汐漲退時間,以免被困。 馬屎洲泊車 位不多,駕駛人士可以先把車泊在新達廣場停車場,停泊後步行2-3分鐘到大埔墟巴士總站,再轉乘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馬屎洲。 三門仔 附近有一個公眾泊車位,就在聯益碼頭旁邊,但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要注意,由於前往聯益碼頭需落斜路,斜路亦較窄,附近亦多車,掉頭泊車都要很謹慎。
馬屎洲交通路線建議之二,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於行人隧道口分岔口往右轉,沿着指示牌便會到達大埔墟巴士總站。 然後,乘坐來往大埔墟往元朗(西)的巴士 74K,到了三門仔站下車。 馬屎洲獨木舟 是適合獨木舟初學者和一家大小的水上活動。 只要年滿8歲,便可以在幾間三門仔水上活動中心租借獨木舟,收費為 $200起。
馬屎洲地質公園: 歷史
在鹽田仔與馬屎洲間沙堤的草木被清除,附近也放置著好些紅磚,另外在水茫田的涼亭側亦已似乎新闢了山徑(筆者走過,但後段仍未開通)。 原想走完自然教育徑後依地圖走上山頂,雖找到小路,但見也甚窄小茂密,只好打消念頭。 馬屎洲交通十分方便,可於大埔墟港鐵站 A 出口出閘後乘坐 20K 小巴或 74K 巴士前往大埔三門仔。 潮汐欣賞之外,馬屎洲沙灘上也有不難發現海洋動物和植物,例如雜色角孔海膽、露兜樹(假菠蘿)和黃槿,憑着自身的適應力生存在海邊這惡劣環境。 除了小朋友外,大人們也可以瞭解馬屎洲生態是如何,但切記不能帶走任何海洋生物(屍體也不能!)和貝殼,以免破壞大自然平衡。
火石洲高45米的杬挽角洞、橫洲高30米的橫洲角洞、沙塘口山高24米的沙塘口洞及吊鐘洲的吊鐘拱門,合稱香港四大海蝕拱。 由於甕缸羣島位於核心保護區內,加上風浪較大及地勢險要,因此只適合在風平浪靜的夏季,乘船在近岸遊覽。 位於大埔三門仔嘅馬屎洲係香港地質公園一部分,同西貢萬宜水庫相比我覺得呢到d石頭有趣得多,真正可以睇到好多唔同嘅岩石。 如果喜歡睇石頭就一定要去馬屎洲尋寶,想睇風景嘅就可以去番西貢。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香港好去處:【親民藝術展Affordable Art Fair一連三日會展舉行 主打香港情懷! 超過90間本地+海外藝廊參與】
此外,東平洲海岸公園擁有健康、豐富及珍貴的沿岸生態系統,包括石珊瑚、珊瑚伴生魚類、海洋無脊椎動物及海藻。 這裡著名的地貌景點有更樓石、難過水、龍落水及斬頸洲等。 馬屎洲原是吐露港上的一個小島,因水流將沙泥堆積,把鹽田仔及馬屎洲海岸的沙咀連接起來,形成連島沙洲。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馬屎洲沙灘 馬屎洲地質公園 是指連接三門仔和馬屎洲中間的泥灘,主要由礫石和卵石等沉積物經長年累月的海浪帶動再累積而組成。 沙灘上地面凹凸不平,也頗為濕滑,行走每一步時都需要小心至上。 馬屎洲地質公園 潮汐漲退與萬有引力有關,潮漲時海水會淹沒部分馬屎洲沙灘表面,所以在潮漲不適宜走過馬屎洲沙灘。 教練會先教導參與者簡單而安全的劃舟技巧,然後再帶領他們出發探索馬屎洲和大美督附近的自然生態,不用擔心獨自上路。 到日落時分,一排排的漁船泊在海邊,海平面呈現一塊天空之鏡,照射黃昏的天空,這個景色讓人著迷。 ▲馬屎洲除咗有岩石和連島沙洲睇之外,仲有貝殼灘和石英,整個灘岸聚集好多細顆石粒和貝殼,好多石粒都係靠海水的推動力運送到岸邊堆積,去這個地方的朋友要小心D行。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馬屎洲 必玩5:馬屎洲沙灘 潮汐欣賞
由於馬屎洲屬一連島沙洲,故此遊人不需乘船前往。 但於大雨或潮漲時,連接着鹽田仔的沙洲會被海水淹蓋,直至1990年代,於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連接的問題就得以解決,馬屎洲已基本上與大陸連接了。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大學許士芬地質博物館亦提供相關以香港岩石及地質地貌為主的展覽。 但於大雨或潮漲時,連接著鹽田仔的沙洲會被海水淹蓋,直至1990年代,於沙洲上堆放了一些大石,大雨不能連接的問題就得以解決,馬屎洲已基本上與大陸連接了。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香港動漫節2023:【動漫節首賣週邊+6大福袋!咒術迴戰+我推的孩子+鏈鋸人+水星的魔女】
此外,海岸作用在此形成了多種侵蝕和沉積地貌,其中的化石對於瞭解古老的古生代環境、地理、氣候及生物進化提供了線索。 出走新界東北探索地質生態,大部分路線均需要乘坐渡輪前往。 總站下車後,迴旋處旁見「馬屎洲特別地區」的木牌。 馬屎洲地質公園 在這處進入三門仔新村,到了第二個公廁,廁後方有小路斜上,經小公園後便見潮汐資料牌。 由此路上,會經過不少墓地,隨後豁然開朗,盡覽八仙。 潮退時,走過涼亭右側的沙灘,沿岸及傳意牌而走至自然教育徑終點,最後沿路折返。
馬屎洲地質公園: 新界東北沉積巖園區
此外,島上的泥岩、粉砂岩和砂岩,還有遠古海洋生物的化石,也值得駐足細看。 有些人或許未聽過三門仔村,但對船灣淡水湖一定不會陌生。 60年代初期,政府為瞭解決水荒問題而興建船灣淡水湖,當時位置正是三門仔舊村,村民因而遷往鹽田仔,成立新村。 部分路段需沿岸邊行走,岸邊岩石比較濕滑,要注意安全。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馬屎洲 介紹
馬屎洲露營方面,其實馬屎洲地質公園沒有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定的公眾露營場地,因此建議最近可到八仙嶺郊野公園的湧背營地才能露營。 站立在馬屎洲沙灘,吐露港和馬鞍山景色一覽無遺。 除了前往前要先查看天文臺的潮汐資訊外 (適宜前往的潮水高度:低於1.3米),還需時刻留意潮汐變化,以免造成危險。
馬屎洲地質公園: 香港好去處:【長洲鳥居!直上北眺亭俯瞰全長洲 睇日落打卡一流!極輕鬆一小時到達】
此外,位於西貢北潭湧的西貢郊野公園遊客中心內亦有展區介紹西貢地質園區的地理特徵。 橋咀洲位於西貢市中心東南約2公里,遊客可從西貢碼頭乘坐街渡前往,船程約十五分鐘。 橋咀洲擁有多種火成岩,包括火山角礫巖、流紋巖、凝灰岩和石英二長巖,是欣賞和學習火成岩的好地方。 連接橋咀洲與橋頭是一條由礫石構成的連島沙洲,每當退潮時,便會露出水面,遊客可沿著連島沙洲步行前往橋頭,一覽清水灣半島與西貢牛尾海的美景。 在漲潮時,連島沙洲會被海水浸沒,因此出發前請先查閱天文臺的潮汐資料。
隨著沉積物質量的增加,將當中的水和氣體壓走,層理分明的頁巖便是這樣形成的。 三門仔沿岸的青山綠水和漁船令人舒服平和,瀰漫一陣舊日漁村氣息。 一直以來,村民以捕魚為生,自給自足之餘,村上一些食店和海鮮菜館,亦供應海鮮和漁民特色菜。
雖然馬屎洲及荔枝莊的地質較為複雜,但卻是地質愛好者的樂園。 果洲羣島由南果洲、北果洲、東果洲,以及多個小島和石排組成。 果洲羣島位處外海,長期受到風浪侵蝕,形成各種奇特的海岸地貌,包括險峻的斷崖、海蝕拱,還有各種奇形怪石。 北果洲的六角形巖柱是最為壯觀的,它的直徑是園區內最大的,可達2米以上。
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馬屎洲地質公園2025 馬屎洲地質公園 在馬屎洲的東南面,不少行山人士都評論這條路線十分輕鬆,非常適合一家老幼遠足。 整段自然教育徑有超過10個不可錯過的打卡熱點,它們都是由大自然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地理面貌,例如貝殼灘、斷層、結核和海蝕平臺。 透過實地觀察有趣的岩石,可以讓小朋友培養對香港地理的興趣。 位於大埔馬屎洲有一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並和三門仔連在一起。 在大埔喫點東西後,坐小巴一程來到三門仔,也是我們的起點。 進入三門仔新村後,一直走便抵達士多和三門仔碼頭旁的公廁。
馬屎洲地質公園: 岩石羣
幾間水上活動中心均提供單人和雙人獨木舟租借,讓大人能陪同小朋友在這炎炎夏日下出海消暑,一起體驗好玩的獨木舟之旅。 錯過了預約馬屎洲導賞團也不要緊,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免費派發《馬屎洲生態地質遊》。 只要用手提電話掃瞄刊物上的二維碼,收聽語音導覽,便能仿如有一位專業導賞員和你同行。 你不但認識到馬屎洲生態、地貌及地質資源,而且可以趁週末放鬆身心。 馬屎洲導賞 團由大埔地質保育中心不定期舉辦 馬屎洲地質公園 (詳情可按這查詢),由專業的地質導賞員帶領報名者前往馬屎洲自然教育徑。 不論大人還是小朋友,都能從導賞中學會更多關於馬屎洲豐富的地質知識和保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