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田河流域面積約為44.3平方公里,上游流域被東面的大刀屻、南面大帽山的山脊、西面的蠔殼山和北的雞公嶺的分水嶺包圍,形成菱形的盆地。 人類活動,例如:經營食肆、車房、農業等,會在街道或土壤留下食物渣滓、化學物、肥料、農藥等污染物。 下雨或沖洗街道時,這些污染物會隨水流直接或經雨水渠排入元朗排水繞道。 由於這些污染物沒有固定的排放點,所以這類污染稱為「非點源污染」。 南生圍橫水渡2025 沿南生圍路步行約12分鐘乘搭南生圍橫水渡前往對岸渡頭後,然後步行約16-22分鐘到達朗屏港鐵站 /元朗港鐵站。 南生圍其中一個著名景點,就是以木材建成的小橋;過往不少人到該處取景拍攝結婚照,令小木橋被稱為「婚紗橋」。
要解決錦田區水浸問題,其中一個方法是提升錦田河的排洪能力。 在下游南生圍進行的河道工程,是藉開鑿大片魚塘貫穿南生圍,闢出一條約120米寬,約3公里長的人工新河道,並在山貝湧口村連接山貝河,以提升錦田河的排水能力。 在元朗排水繞道和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前約180米,設有一道充氣堤壩,用作阻隔受污染的河水在潮漲時倒流入元朗排水繞道,以防止氣味及垃圾對上游附近居民帶來滋擾。
南生圍橫水渡: 香港澳門自助旅行:最新香港澳門好去處
• 橫水渡從元朗西鐵站步行15分鐘或搭611小巴至山貝村總站下車,再步行3分鐘便會到達橫水渡碼頭。 南生圍橫水渡 • 巴士在元朗西鐵站搭76K巴士,至紅毛橋站下車,步行1-1.5小時。 • 單車在元朗市中心租單車,騎行4.5公里,可經紅毛橋及南生圍路到達。 南生圍位於元朗橫洲東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是香港人的後花園,亦是觀鳥者喜愛的地方之一。 南生圍生物多樣性豐富,河上則是泥灘、紅樹林生境,吸引大量雀鳥棲,也有不少候鳥來此度冬,包括瀕危黑臉琵鷺。 元朗南生圍的山貝河還有這種極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成為當地的旅遊熱點之一。
- 南生圍 (英語:Nam Sang Wai)位於香港元朗橫洲東面,山貝村北面,天福圍西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
- 及至五、六十年代,后海灣的魚塘養殖業開始蓬勃,有大量稻田和基圍轉為魚塘,使元朗成為香港最大的魚塘區。
-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 這種交通工具在歐美國家較為偏遠及交通流量不高的地區依然普及,其好處是設置費用比橋樑及隧道都要便宜。
- 但現在除了修建得十分工整外,還加上了一個「婚紗橋」的木牌,感覺就是被營造成一個景點了。
- 以往,鹹水草多用於包紮日常用品和食物,是街市商戶的必需品。
賞櫻不一定要到日、韓,其實香港亦有不少賞櫻地點,無論在開揚的郊野,或交通便利的市區,都不難發現片片粉紅。 南生圍橫水渡 如有天櫻花正開,大家便要把握一瞬即逝的花期,感受初春花盛的氣息。
南生圍橫水渡: 旅遊情報+省錢貼士
山貝河河岸種有紅樹和類紅樹,紅樹林不但有助孕育生態,更能加固河岸。 由於南生圍被山貝河隔開,要渡河不是靠木橋,而是乘搭香港現存唯一以人手劃動的橫水渡——由船伕撐著小木艇來往山貝河。 其實河岸相隔只是十數米,登船不久便下船,但乘船渡河感覺頗悠閒,而且可帶著單車上船,收費亦是港幣數元而已。
所以后海灣的泥灘、紅樹林和魚塘等是重要的國際性濕地。 紅樹有特別的構造適應河口經常變化的鹽度,例如以鹽腺排出鹽分;或把鹽分儲存在樹葉內,藉落葉帶走植物的鹽度。 另外,紅樹因有不同的構造,能在鬆軟的泥土上生長,例如拱型的「支柱根」、在泥土中橫向生長的「纜狀根」,以及大塊直豎的「板根」。
南生圍橫水渡: 【野餐好去處】 香港迪士尼樂園 免費湖畔大草地 – 迪欣湖活動中心(附步行路線/交通方法)
現在的河道及河岸工程會採用改良設計,保留天然河牀及河曲,例如九十年代在山貝河和錦田河進行的工程,保留了天然河牀,為原本的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又種植紅樹以提升河道的生態價值等。 南生圍橫水渡 兩者擬定於2014年年初再次將計劃提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 綠色力量保育經理呂德恆表明不接納新方案,批評改動只是小修小補,難以補償大批居民遷入南生圍後所造成的生態破壞。 鄺俊宇則表示,發展商仍然未能夠確保項目能符合“溼地零損失”目標,方案難以接受,他指發展商如果以此方案提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會發起“萬人瞓草地行動”反對[6]。
- 鄺俊宇則表示,發展商仍然未能夠確保項目能符合“溼地零損失”目標,方案難以接受,他指發展商如果以此方案提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將會發起“萬人瞓草地行動”反對[6]。
- 魚塘的水在捕魚及清理後排走,塘底的小魚及無脊椎動物就成為鳥羣的盛宴,所以魚塘是人類活動和大自然並存的好例子。
- 沿南生圍路步行約12分鐘乘搭南生圍橫水渡前往對岸渡頭後,然後步行約16-22分鐘到達朗屏港鐵站 /元朗港鐵站。
- [4]恆基地產回應時否認指控及譴責有關縱火事件,表示已經採取防火措施,包括建設防火帶。
- 為保護濕地生態,進行錦田河和山貝河的治理工程時,亦在河口實施多項措施。
遊一圈南生圍說遠不遠,但頂著大太陽走路未免辛苦了點,所以不少人選擇駕車或踩單車。 但注意南生圍路是一條單程路,駕車的要小心對頭車,在讓車處稍避,亦應禮讓單車人士。 南生圍仍有不少居民,開設了多間士多,但營業時間不定,建議遊客還是自備足夠食水和適量乾糧。 元朗南生圍的山貝河還有這種極具特色的交通工具,成爲當地的旅遊熱點之一。
南生圍橫水渡: 元朗排水繞道
可是,內地淡水魚供應造成競爭、加上城市發展和水質污染的影響,香港魚塘養殖業在九十年代開始萎縮。 到2012年,香港魚塘的面積只有約1,150公頃,淡水魚產量有2,000多公噸。 錦田河發源於香港第一高峯大帽山,幹流河源在大帽山山頂以北海拔約910米的地方,是香港發源地第二高的河流(第一是大城石澗,海拔約930米)。
南生圍橫水渡: 河岸的紅樹林
西營盤是香港售賣鹹水草的主要地方,售賣鹹水草的店舖遍佈每個角落,不過,隨著膠袋日益普及,鹹水草漸被淘汰。 鹹水草的學名是短葉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Lam. var. brevifolius Boeck.),生長於鹹淡水交界,因而有鹹水草之稱。 以往,鹹水草多用於包紮日常用品和食物,是街市商戶的必需品。
南生圍橫水渡: 香港十八區景點
南生圍橫水渡是香港現時唯一一條用人手動力的水上運輸,航線兩個終點站距離不足50米,是香港路程最短的收費公共交通公具。 南生圍橫水渡 橫水渡通常設於較爲狹窄及平靜的河流或水道之上。 南生圍橫水渡2025 中間設有一平底的板狀船隻,用以乘載搭客、貨物或汽車。 船上的船伕會用人手拉動或機器攪動纜繩使船隻向對岸的方向緩慢移動。 這種交通工具在歐美國家較爲偏遠及交通流量不高的地區依然普及,其好處是設置費用比橋樑及隧道都要便宜。 清朝時,人們利用街渡來往大奚山(即大嶼山)和元朗墟,航運發達,附近曾設有船廠製造木船和槳櫓,元朗墟市(即現在的舊墟)形成亦與此有關。
南生圍橫水渡: 南生圍一日遊|景點2. 婚紗橋
近馬路盡處的左方有一大片草坪,可下降走進桉樹夾道。 在近山貝河茶座前右轉便見小渡頭,付費乘橫水道過河。 南生圍的紅樹林、魚塘、檸檬桉樹、候鳥羣、基圍和蘆葦叢都是當地的特色,及至小小渡頭都使其在港人心中佔有一定地位。
南生圍橫水渡: 香港唯一手動橫水渡
在大家面前的元朗排水繞道,底部以「混凝土草格」建成,有孔洞,讓河水與地下水相互連通,並讓植物生長,河道走向模仿了天然的河曲,使人工河道看起來更自然。 香港的河道工程主要是為了防洪和處理水浸問題,而工程技術會隨著時代改進。 香港早期的河道治理工程是把天然河道拉直和挖深,並在河牀和河岸鋪上混凝土,令洪水盡快排走,但這樣做有可能破壞河流天然的水文、生態和水質。 原本由泥沙、石塊及植物組成多樣化的天然河溪環境,變成單一、平滑、沒有植物的混凝土表面,原本的生態受到破壞,水質也惡化。 南生圍河流導賞徑全長5.5公里,路程需約兩小時完成,起點在元朗青山公路,沿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新河道和山貝河繞南生圍而行。 南生圍位於元朗區橫洲東面、山貝村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放眼望去北方,便是深圳福田區。
南生圍橫水渡: 鹹水草(短葉茳芏)
只要細心觀察紅樹葉上的泥土痕跡,就可大概知道漲潮時的水位。 漲潮時海水會淹蓋泥灘,潮汐漲退令水的鹽度經常變化,泥土鬆軟不穩,難以紮根,加上泥土缺氧,不利一般植物生長。 南生圍橫水渡 然而,紅樹有特殊的結構,偏偏可以適應河口的環境,在這樣如此「惡劣」的環境生長。
南生圍橫水渡: 服務時間及班次
南生圍 (英語:Nam Sang Wai)位於香港元朗橫洲東面,山貝村北面,天福圍西北面,被錦田河及山貝河包圍。 因爲水退時,小島泥灘旁有很多候鳥會在該處停留,尤其是黑面琵鷺。 除鳥類外,南生圍內亦有不同種類的植物及生物,如赤桉樹、蘆葦、紅頭潛鴨、青頭潛鴨及招潮蟹等等。 自大學畢業開始工作後,每逢連假都找機會旅遊出走,累積了不少旅行心得。 每週更新旅遊影片/遊記文章,間中介紹酒店/旅遊資訊。 跟著90後的我們,一起踏上旅遊的步伐吧~ 儘管世界很亂,我們還有彼此在身旁。
由於南生圍被山貝河包圍,要渡河就要乘搭香港唯一以人手劃動的橫水渡。 其實河岸相隔只是十多米,所以登船不久就要下船了,但乘船渡河感覺頗悠閒,而且可帶著單車上船,收費是港幣$7,㩦單車額外+$1。 橫水渡通常設於較為狹窄及平靜的河流或水道之上。 中間設有一平底的板狀船隻,用以乘載搭客、貨物或汽車。 船上的船伕會用人手拉動或機器攪動纜繩使船隻向對岸的方向緩慢移動。
南生圍橫水渡: 服務時間
在今天貴價私樓林立的元朗,尚有一片未被開發的原始生態區——南生圍(Nam Sang Wai),孕育著形形式式的動植物,成為香港煩囂鬧市的避世綠洲。 短葉茳芏屬於莎草科莎草屬,是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 南生圍橫水渡2025 莖部呈三角形,是莎草科植物的特徵,高度可達一米以上。 頂生聚繖花序,由5至10枝不同長短的輻射型分枝組成。 它真正的葉子在莖稈的基部,而並不是在花序底比較明顯的苞葉。 米埔和內后海灣約1,500公頃的泥灘、紅樹林和魚塘,已於1995年9月4日,獲正式列為拉姆薩爾濕地,具國際性認可。
南生圍橫水渡: 南生圍橫水渡
人工濕地的南面又種有大片竹林,以吸引鷺鳥棲息。 2010年12月31日,在紅色火災危險警告下,南生圍於早上9時40分發生山火,下午2時升爲二級火,火勢曾經逼近民居,政府飛行服務隊出動海豚直升機投擲水彈滅火。 [4]恆基地產回應時否認指控及譴責有關縱火事件,表示已經採取防火措施,包括建設防火帶。 今次介紹的南生圍一日遊路線同時適合踩單車,南生圍河流導賞徑全長5.5公里,路程需約兩小時完成,起點在元朗青山公路,沿元朗排水繞道、錦田河新河道和山貝河繞南生圍而行。 全程設有十個資訊牌,介紹河道工程和河流生態的知識。
南生圍本來不太為人熟悉,但自 2003 年,一條 1.5 米長的小灣鱷在山貝河出現,成為一時話題,港人也才發現這片土地。 小灣鱷於 7 個月後被捕獲,由公眾命名為貝貝,現居於香港濕地公園。 元朗排水繞道全長3,800米,寬20多米,底部有一條旱季流,收集元朗區四成的雨水排往錦田河新河道。 元朗排水繞道下游部分採用了「混凝土草格」這個人工植草的方法。 南生圍橫水渡2025 混凝土表面滿布孔洞,洞中鋪有泥土供植物生長,讓人工河道也能長滿青蔥的植物,改善河道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