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可以假份買家,賣家送出貨品但未能收取貨款,當中大部分涉及虛假付款,例如虛假的外國銀行電郵確認付款,或未能兌現的銀行支票。 網上騙案 騙徒聲稱受聘人只需將指定貨品加入平臺購物車,以截圖作實,並把貨款存入指定銀行戶口,便可連本帶佣金賺回。 網上騙案2025 受聘人在起初一至兩次「任務」或會收回貨款及佣金,但當進行更大額買貨時,騙徒便以不同藉口拒絕發還本金和佣金,並稱受聘人需進行更大額購物方可取回全數款項。
- 鮑偉豪表示,「不論是追求階段的甜言蜜語,或時機成熟時的『先𧨾後嚇』策略,以各種藉口假扮有危險,均令事主當局者迷,未能客觀判斷,最終被人騙心又騙金」。
- 在各大討論區,多數參與討論網友都擔心是新型騙案,不與理會、不敢打開,甚至即時del,馬上解釋此訊息真偽及實際用途。
- 鄧炳強今日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指,上半年整體罪案增加,主要是詐騙案顯著上升所致。
- 您可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但事實上,不少人都曾墜進詐騙及情騙陷阱。
劉勇威解釋,當雙方就「價錢」達成共識後,騙徒會聲稱自己會先匯款到賣家的銀行賬戶,惟「之後就講匯款出現問題要你入返錢畀佢(騙徒),開通返個帳戶攞錢咁」。 除了不同顏色警示外,防騙視伏器 / 防騙視伏App的搜尋結果亦會提供防騙提示,如交易或匯款前核實對方身分、提供敏感資料時保持審慎、切勿打開可疑連結或附件、留意+852字頭的本地來電等。 周啟發建議,市民要小心查覈可疑的訊息及網站連結,不要隨便下載及安裝可疑程式,並考慮在登入網上帳戶時啟用雙重認證,避免不法分子入侵,以及定期更新個人裝置軟件,以減少軟件漏洞及黑客攻擊的機會。 一名女士在網上結識了自稱是「哈里王子」的人,深信不疑,和「王子」網上談情。 直至去年某天,該女士看到王子訂婚的報道,愛人卻不是自己,追問為何不與她訂婚。
網上騙案: 聲稱招聘「訂單處理員」
我們建議你從Google Play或華為App Gallery下載並安裝「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 如你無法訪問以上應用程式市場,我們才建議從「守網者」網站(此網站)下載「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套件來安裝「防騙視伏App」應用程式。 利用應用程式套件安裝的「防騙視伏App」可能有部分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他這時才起疑心,向區議員求助,最終在劉勇威勸導下,男街坊並未付款給騙徒。 而另一名求助街坊,則早於與騙徒洽談「收購價」時,已覺不妥,與劉商討,最終也未有上當。 而騙徒會主動「私訊」網民,或等待擁有大量硬幣的網民主動上釣,詢問詳情。
網上騙案: 老闆注意!兌幣機大盜落網 手法曝光
中心於二零一七年七月二十日正式啟用,並設立一條二十四小時電話諮詢熱線「防騙易18222」,為市民提供即時諮詢及為警隊前線單位加強支援服務,以便更有效處理懷疑騙案。 另外,市民亦可瀏覽中心網頁,以獲得最新騙案手法資訊及警示。 期內,警方反詐騙協調中心收到超過14,000名市民查詢,成功阻止314宗騙案和攔截逾7.2億元騙款。 鄧炳強今日出席撲滅罪行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指,上半年整體罪案增加,主要是詐騙案顯著上升所致。 該類案件共12,326宗,增3,627宗,其中七成涉及網上騙案,升幅主要來自網上購物騙案、電話騙案、投資騙案和求職騙案。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騙案在外國亦相當普及,稱為Online Romance Scam或Online Dating Romance Scam。
- 本工具旨在協助公眾辨識網絡陷阱,因此可被搜尋的資料只包括騙徒可能用作干犯罪行的工具或平臺的資料,並不包括任何身份證明文件資料、真實姓名、地址等,本搜尋器的資料保存時間亦不會超過《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訂明的規限。
- 66歲地產公司女總裁4年前在網上約會平臺認識一名自稱身處英國的工程師,雙方交往,惟從未見面。
- 騙徒會施展「美人計」,以美女照片作用戶頭像,於多個社交軟件「交友」,哄騙目標受眾簽署投資授權書,從而進行非法投資而獲利。
- 騙徒在社交平臺找尋目標,認識受害人後向對方展開追求攻勢,以迅速建立網上的戀人關係,繼而用不同藉口去騙取金錢。
- 騙徒透過不同網上社交平臺、討論區或即時通訊軟件,刊登招聘貼文吸引應徵人士,並以 不同藉口誘騙他們繳交費用、保證金或其他款項。
- 1|開啟「雙重認證」後,使用者可追加電郵地址,日後如果忘記了PIN碼甚至被人搶走戶口,都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重設連結,保障你的帳戶難以被奪去。
- 行動中,警方拘9男13女,年齡介乎19至70歲,當中11名本地人及11名外籍人士,他們報稱是文員、銷售員、家庭主婦、家傭及無業。
經屯門警區人員調查發現,其中6宗案件由兩個集團操縱,當中一個為本地人組成,透過虛假電話投資App及新興的虛擬銀行服務進行詐騙。 而另一個集團由南亞裔人士組成,操控於本港工作的外籍傭工,為其開設本地銀行戶口,以進行洗黑錢。 早前,一名在上海讀書的香港中學生,暑假返港與家人團聚,不幸誤中假扮內地公安騙徒的電話騙局。 對方指控其使用的銀行戶口涉及洗黑錢,該學生感到被陷害,疑一時想不開,7月30日晚在微信家庭羣組內留下遺書,由沙田顯徑邨住所高處墮下身亡。 相反,記者嘗試將自己的WhatsApp「假冒」成官方帳戶,先改名為「WhatsApp」,但發現WhatsApp的用戶名字無法加emoji扮「綠色剔」,而同事點擊入去仍會看到的的電話號碼。 如果有人自稱WhatsApp,並以有電話號碼的戶口聯絡,10成10是詐騙訊息,切勿回覆、絕不要點擊對方的任何連結,請即舉報並封鎖該號碼。
網上騙案: 黃色代表「可能有伏」:
另外,警方亦接獲一名25歲本地女子報案,指早前經通訊軟件收到一名男子短訊,對方遊說她進行於網上虛擬平臺投資。 網上騙案 受害人於4月19日至5月6日期間,先後7次轉帳共約43萬元至對方指定的6個轉數快戶口。 惟受害人其後無法取回現金,對方亦失去聯絡,懷疑受騙遂報案。
女生之後向警察透露,自己收到聲稱來自中國的公安局來電,指她的銀行戶口有不當的交易,要求女生支付保證金以取消有關的追捕令。 另外,新冠疫情下不少餐廳會利用二維碼點餐,黑客亦嘗試誘騙食客登入惡意網站,以竊取受害者資料及嵌入惡意軟件,要求受害人付款至黑客帳戶。 他表示,假如市民不幸被勒索軟件入侵電腦,應斷開網絡連接和外部硬盤,以避免進一步感染,也不要嘗試在不知名網站下載解密器。 騙徒最擅長捉摸大眾「貪著數」的心理,他們會向您開出很吸引的服務或優厚的回報,引誘您心甘情願墊支款項,換取異常豐厚的「著數」。 請緊記,滙豐絕對不會要求您繳交費用,來保證貸款獲批。 網上騙案2025 銀行或按揭公司職員也絕對不會要求客戶向另一間財務公司借貸來清還借款。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 騙徒交友12式
想安全上網,你需要多提防可疑的電子郵件,同時留意密碼保安,以及你的個人電郵系統的保安。 另外,你亦要遵從一些使用公共無線網絡服務的安全守則。 「戶口結餘」金額更新不代表成功過數,「可用結餘」金額才反映真正入賬狀況。 臺東今天上午發生疑似天雨路滑2輛車追撞車禍,導致2車共1命危1輕傷,傷者緊急送往醫院救治,其中命危者上午10點5分宣告不治。
網上騙案: 網上投資騙案
假平臺顯示的股票或商品價格、用戶的資產組合等均為偽造。 騙徒訛稱購買貨品,並存入空頭支票,以入票憑證當作轉帳通知書,製造付款假象。 陳員發現,洪女在通訊軟體上加入投資羣組,誤信假投資話術,只要下載投資APP並匯儲資金即可獲利,洪女才急著匯款至指定帳戶,所幸在匯款前有行員、員警攔阻,才保住財物。 四大類型騙案中的受害人中以電話騙案所涉年齡層最廣泛,由12歲至94歲不等。 電話騙案首三季錄得1,687宗及7.21億元,較去年同期735宗及6.67億元,上升130%及8%。
網上騙案: 網上求職騙案
事主遂按指示前後將45萬元,存入至對方指定的8個帳戶以作平臺購物之用。 惟當事主與騙徒其後失去聯絡,才知受騙,於是報警求助。 網上騙案2025 警方昨日接獲一名26歲本地女子報案,指早前經通訊軟件收到一名男子短訊,對方遊說她進行於網上虛擬貨幣平臺投資。 受害人於4月19日至5月9日期間,先後6次轉帳共約55萬元至對方指定的6個電子錢包。 本搜尋器的資料或評級來自不同來源,包括市民向警方報案的資料、機構提供的資料(如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等)、可疑電話號碼舉報資料庫 (HKJunkCall),以及資訊安全公司的資料庫及實時分析的評分。 警方呼籲市民無論在網上結識朋友或選擇投資產品時一定要謹慎小心,保持警惕,切勿盲目相信網友的甜言蜜語,特別當對方不斷遊說進行金錢投資或繳交不同類型的款項如手續費或清關費等,更需要提高警覺,避免誤墮騙局。
網上騙案: 網上投保
就算對方自稱投資產品公司、電訊公司,甚至政府官員,亦切勿輕易相信。 網上騙案 您亦應加強網上銀行保安,採用多重登入認證等措施,確保戶口安全。 網上騙案 其中有受害人在與騙徒交談期間曾傳裸照,其後對方以公開他的裸照為由,向事主勒索及恐嚇,要脅受害人續投資。 經警方調查,5名受害人均被指示將款項投資到不同的銀行戶口作本金,他們初期所獲的利潤就由虛擬銀行發出。
網上騙案: 網上情緣系列
當受害人想套現獲利,「假客服」會以不同藉口拖延,例如戶口被凍結,投資涉及違規操作需交罰款,或者充值到某金額纔可套現等,誘騙受害人再投放資金。 東區警區總督察(刑事)張恆暉表示,本月(7日)接報一名19歲中六男學生逾兩星期沒有上課,校方稍後得知他由上月26至本月5日期間,在一酒店留宿沒有返家,男生透露早前經朋友介紹搵快錢,只需開設銀行戶口,把銀行卡和密碼交出,再到酒店入住,即可收取數千元報酬。 警方進一步瞭解,2人與上游接洽手法一致,都是透過俗稱「飛機」的通訊軟體Telegram聯絡,由上游指示車手前往指定置物櫃拿取識別證、收據,再搭車前往面交,事後再將款項放到指定地點,由其他人收取。 警方調查,洪女7月間向臺北市內湖某銀行行員供稱,匯款62萬元是要替丈夫購買名錶,行員進一步關懷提問匯款對象,洪女卻含糊其詞、交代不清,行員懷疑洪女受騙,立刻報警處理。 洪姓女子遭遇網路假投資詐騙,日前到內湖某銀行準備匯款62萬元,稱「要幫老公買手錶」,卻交代不出匯款對象,轄區陳姓巡警先前阻詐無數,獲報後立刻到場說明常見詐騙案例,洪女才驚覺受騙,打消匯款念頭。
網上騙案: 網上購物騙案
起初受害人會賺取少許回報,其後當投入更多資金後,便會蒙受巨額損失。 東區重案組第二隊接手調查後,發現有詐騙集團招攬市民開設傀儡戶口讓騙徒清洗黑錢,集團並把戶口持有人安排在一些賓館或四星級酒店暫住約一星期,其間不得外出及有集團成員看守,以防他們把騙款提走。 曾雅詩解釋,測試最大目的是讓大部分以為「自己唔會俾人呃」的市民,以第一身感受騙局是無處不在,並且提醒身邊親友小心防騙。
網上騙案: 搜尋結果會以不同
當中以「假冒官員」共損失6.63億元最為嚴重,其中四成受害人是「港漂」。 截至昨日為止,網站共錄得298,454人次的瀏覽,反映很多市民都會被聲稱有「着數」、「優惠」的廣告吸引而去掃二維碼。 事發於上月20日上午,女事主手機收到一名男子來電,由於聲線相似而誤信是其侄子,該名「侄子」訛稱更改電話號碼後便掛斷電話。 惟他之後再致電,訛稱其早前與人飲酒打傷人,需要賠償5.2萬澳門元。 1|開啟「雙重認證」後,使用者可追加電郵地址,日後如果忘記了PIN碼甚至被人搶走戶口,都可以透過電子郵件發送重設連結,保障你的帳戶難以被奪去。
例如騙徒向事主借2000英鎊來買機票,事主稱負擔不起,騙徒便說借1000英鎊亦可,他可以問其他人再借1000英鎊。 網上騙案2025 這類危急事件會不斷出現,要求事主提供小量金錢,直到受騙人花光積蓄或醒覺受騙。 騙徒調查目標人物的生活習慣和喜好,盜用別人相片,假扮成專業人士、成功商人、軍人等,主動結識受騙人,再投其所好。
網上騙案: 投資優惠
警方相信,主腦開設不同社交媒體帳號,用作接觸受害人以展開網上情緣,其後就指示成員開設虛擬銀行戶口及安排傳統銀行戶口,以轉走騙款。 警方以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串謀詐騙」、「勒索」及「處理已知道或相信為代表從可公訴罪行的得益的財產」 (俗稱洗黑錢)拘捕22人。 您可能認為自己不會上當,但事實上,不少人都曾墜進詐騙及情騙陷阱。 我們最新的調查發現1,在香港最常見六大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當中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