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結果公佈後,有多名民主派當選人疑似被微博等一些社交網站傳聞有不良行為或生理缺陷。 其後有求驗傳媒指此類改圖是不實指控[253],劉家衡則回應「沒想過有一天連自己的性別也需要澄清」[254]。 立場新聞則報導,在屯門富泰選區,有人出動旅遊巴「義載」市民到票站,有使用「義載」服務的長者表示,今日是從「(工聯會候選人)陳文偉嗰到嚟」,她被呼籲要投票予陳文偉。 另一名長者則向記者表示:「是陳文偉先生擺輪椅,叫義工推我們[244]」。
候選人須獲得所在地方選區不少於100名、但不多於200名選民提名;及須獲得不少於10名、但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包括選舉委員會5個界別中的每個界別不少於2名、但不多於4名委員的提名。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到2019年10月仍然未有平息跡象,面對回歸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動盪,政府更在提名期開始後的10月4日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於10月5日零時起推行《禁止蒙面規例》,禁止參與遊行、集會及非法集結的人士以任何形式蒙面,此舉被認為是對局勢火上加油。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曾表示,若票站被圍封等情況發生,不排除以其他方案應對,包括押後選舉、取消該區選舉,甚至是取消所屬區議會所有選舉,以保選舉公平公正[19]。 截止2021年10月21日,全部四批區議員宣誓完成後,民主派在港島、九龍、新界東及新界西十六區共有54人因未有出席宣誓或宣誓無效被取消資格,其中15人為民主黨成員。 民主派已在灣仔區、東區、南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觀塘區、荃灣區、屯門區、元朗區、北區、西貢區和葵青區失去主導權(即席位少於或與建制派數目相同)。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選舉日免費乘車優惠
11月初,香港故事成員李宇軒以個人名義[214]邀請英國、加拿大、斯洛伐克等10國的19名外國專家抵港監察2019年區議會選舉以確保選舉能公正進行[215]。 在人口未有大增下本區由十九席增至二十席,基於民主派只有三席之下,吸引到民主派新團體社區前進派出五人參選,成為本區內最多人參選的民主派團體。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2025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以得票計算,民主派於油尖旺區取得48,627票,建制派獲得39,471票。 其中經民聯全軍覆沒,主席葉傲冬及副主席黃舒明亦均告落敗,只保住民建聯一席及九龍社團聯會兩席。
扣除鄉郊選區及由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的當然議席,民主派加上中間派專業動力後能夠與建制派抗衡,使建制民主兩派在將軍澳新市鎮一帶選區爭持激烈。 繼專業動力上屆派員參選鄉郊選區後,今屆亦有親民主派素人參選,使全部選區都可以投票。 基於人口增加,今屆本區增加兩席,然而其中一席卻分配到人口沒有上昇的將軍澳北範圍內,使得以將軍澳南起家的中間派專業動力派人參選相關選區。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投票結果顯示民主派在西貢區奪得26席,合計約11.8萬票,建制派獲得6.4萬票但一無所獲,而中間派候選人則取得約1.6萬票共保住3席。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香港PMI年內首次跌穿50水平
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重新設立由有1500人為選民的選舉委員會選出的議員,佔全體90名立法會議員中的40名。 候選人須獲得不少於10名、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且每個界別參與提名的委員不少於2名、不多於4名,候選人無須為選舉委員會委員。 選舉方法沿用全票制,每一位選委必須投選不多於及不少於40名候選人,否則視為廢票,得票最多的40名候選人當選[38][39]。 為填補第六屆立法會原定任期至2021年立法會選舉期間之真空期,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2020年7月30日宣佈其已向國務院提交報告,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作出決定。 林鄭月娥公佈其決定前,社會有意見建議行政長官按《立法會條例》第11條要求立法會主席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 如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提及第六屆立法會解散後,政府可考慮召開立法會緊急會議並審議財政預算案,履行部分立法職能。
- 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暨新聞司副司長耿爽就接受記者對外媒報道香港區議會選舉民主派大獲全勝的相關提問時表示,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是香港當前最緊迫的任務。
- 逃犯條例修訂風波爆發後,大埔民主聯盟組成了一條17人的推薦名單,包括了四名新民主同盟成員及四名區政聯盟成員),劍指大埔區議會,以圖取得過半議席。
- 候選人須獲得所在功能界別不少於10名、但不多於20名選民提名;及須獲得不少於10名、但不多於2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的提名,包括選舉委員會5個界別中的每個界別不少於2名、但不多於4名委員的提名。
- 我對Christian Brother 的第一個印象是校長每天在學校的三英尺深游泳池穿著蛙鞋游泳。
- 此次修訂主要涉及《私隱條例》第64(3A)和(3C)條款下的新「起底」條文,該等條文適用於選民登記冊所載的選民的個人資料。
最終1096人確認為正式候選人,452個選區均多於1人參選,所有選民都需要投票。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2025 上屆基於建制派集中資源針對民主派,結果建制派首次在民選議席上多於因應人口增加民主派,其中東北葵涌一帶更只有一名民主派代表連任,建制派則全取青衣島11個議席(但是其中一個任期內轉投中間派)。 本屆增加兩席,一席位於葵聯邨、一席位於大白田附近,兩者皆由民主黨與民建聯對壘。 民主派最終取得27席(葵涌區19席,青衣區8席),而建制派取得4席(葵涌區1席,青衣區3席),其中工聯會及經民聯全軍覆沒。 以總得票計,民主派於葵青區取得123,325票,而建制派則取得90,864票。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議席數目
發言人指,除重塑區議會外,政府亦已進一步完善地區治理體系,成立由政務司司長及政務司副司長所領導的地區治理領導委員會和專組,全面強化地區工作的高層領導和統籌能力,及協調各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有效推進落實各地區政策措施,並有效解決各跨區民生問題。 張秀枝曾連任6屆南投市民代表,並擔任市代表會主席,地方人脈豐富,沈潛數年後重新復出,參選縣議員,以少數差距成為「落選頭」,曾振炎1月辭職後,地方便預測張秀枝應可順利遞補當選。 曾振炎早在今年1月19日向議會提出辭職,但第一選區議員缺額未達半數,因此不必辦理補選。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中央選委會依照內政部函文和南投地方法院民事判決結果,昨天公告南投縣議會第一選區遞補當選人為張秀枝,得票數3469票。 多間公共交通機構(包括港鐵、九巴、龍運、城巴、新巴、嶼巴、香港電車)被指在政府推動下破天荒地在選舉日為市民提供免費乘車優惠[96],但被學者、候選人評為藥石亂投,反而製造混亂[97][98]。
而民建聯主席李慧瓊、柯創盛、郭偉強及謝偉俊只能險勝,雖然保住其選區議席,但票數優勢大減。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2025 [90]政黨方面,民建聯議席由選前116席,暴減至21席[91][92][93]。 當中有39名民選議員曾以補選方式當選(其中3人為承接原任轉任民選議員轉任為當然議員所產生的議席空缺)、4名委任議員因填補原有委任議席空缺而獲政府委任。 而各鄉事委員會均在區議會換屆選舉年的4月1日換屆,故此各當然議員的區議員任期與其鄉事委員會主席的任期之間出現差距;有32名當然議員因未有在其所屬的鄉事委員會換屆時續任主席,而在區議會任期內離任。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候選人提名
基於保安理由,設於懲教院所內的20個專用投票站,投票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2025 202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定於2023年12月10日舉行,屆時香港所有18個區議會將產生議席。 這是維護國家安全法通過、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和2023年香港選舉改革後的首次區議會議席產生。 區議員任期為4年,主要工作範圍為負責地方行政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以促進區內康樂和文化活動、改善區內環境。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參選、提名及投票安排一覽
惟社民連梁國雄挑戰民建聯的李慧瓊不果;人民力量譚得志狙擊民建聯柯創盛僅敗;另朱凱廸雖帶領團隊贏得數席,但本人卻無功而回。 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其後依照法例規定,在2018年7月至8月期間,就選區分界及命名進行公眾諮詢[33],並依法於同年11月向行政長官呈交建議報告。 選管會在報告中除新增選區外,更修訂128個選區的分界[34][35][36][37][38][39]。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投票注意事項:
各地方選區和功能界別選舉的最終結果,在會展內的新聞中心由選舉主任宣佈。 另一方面,有媒體發現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引述民調指有過半受訪者認為選舉應押後,同時香港民意研究所民調指過半受訪者認為選舉應如期舉行。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批評林鄭月娥選擇性引用民調,形容她“從來都不重視民意”[24]。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認為,一旦選舉宣告押後,就不存在合法或不合法的候選人,並指現時選舉主任仍要花大量時間翻查資料,而且2021年的參選人亦未必與今年一樣,批評港府做法浪費公帑[25]。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選民數目變化
雖然姚松炎參選資格最後未有被取消,但當中所引起的爭議使馮檢基和其他泛民人士,尤其與姚所屬的自決派不和表面化,或使馮檢基支持者沒有投票,最後使姚敗選。 在土瓜灣北勝選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瓊於開票後會見傳媒時,承認民建聯敗選是綜合原因造成的,不希望找藉口,日後會謙卑檢討工作。 她稱個人去留微不足道,接下來將落區聆聽市民聲音,做好檢討工作,亦期望政府檢討、檢視過去數月處理《逃犯條例》修訂及恢復社會秩序工作的不足。 至於會否支持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她表示選區市民的意見很明確,之後會公佈總結及結果,目前的工作是先團結支持者[260][261]。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選舉論壇
自區議會全面實行單議席單票制(即1994年區議會選舉)起至今,先後共有59名議員曾成功轉換不同選區/議席類別連任或重返議會;其中有3名民選議員以及2名委任議員,曾在任期內因出任鄉事委員會主席而轉任為當然議員。 參加直選者須獲當區50名選民提名、再獲三個地區委員會每會各3人提名。 為確保國家安全及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區議會將引入資格審查制度,無論從何種渠道成為區議員,都要先透過資格審查機制確認。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相關文章
獲豁免人士在進入點票站時則必須將姓名、聯絡電話、到訪日期和時間等記錄在登記表格。 11月24號區議會選舉 2010年代九龍城區內的啟德發展區北部的啟晴邨與德朗邨相繼入夥,加上位於舊啟德機場跑道南部的啟德郵輪碼頭啟用,以及啟德發展計劃陸續實行,引起黃大仙區、觀塘區與九龍城區的熱烈反響[42],政府最後拍板由九龍城區繼續管轄啟德發展區,並設立啟德北及啟德南選區[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