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了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此道路位處第四、五發展區範圍,將在重建後期封閉,巴士站亦會停用,整個範圍將只有裕民坊休憩公園獲得保留。 裕民坊大廈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位於裕民坊商場內的地面及一樓,於2021年4月2日啟用。 裕民坊大廈 地面為全港最大型有蓋小巴站,一樓則設有全港首個智慧型室內冷氣巴士站,佔地1.5萬平方米,目前安排8條巴士路線、12條綠色專線小巴和9條紅色小巴的路線遷入交匯處。
- 第二代萬宜大廈的寫字樓電梯大堂設於德輔道中的地面主入口,設有兩組(每組4部)高速升降機,分別聯繋低層(7-19樓)的寫字樓和高層(20-31樓)的寫字樓。
- 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在1980年代以前,是觀塘市中心最大型和最多人用的巴士總站。
- 為配合了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此道路位處第四、五發展區範圍,將在重建後期封閉,巴士站亦會停用,整個範圍將只有裕民坊休憩公園獲得保留。
- 商場中央為室內巴士總站(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採用智能設計。
- G層早於2021年3月31日開放,亦有兩間商舖於4月1日開業。
- 市民亦可以沿著裕民坊探索該區的舊風貌,又或在附近的apm購物。
在1960 至1970 年代的香港,人們外膳都流行飲唐茶,幫襯中式酒樓,而裕民坊便長期開有三間大茶樓,而每間外牆都掛有一座碩大醒目的光管招牌,顯得很有氣派。 這些茶樓全開在那一列六層高唐樓的二樓,記憶中早期便有東苑、寶漢和天然,後來寶漢雖然易手,更名富年華,但整個裕民坊的茶樓數量,在1980 年代前,都保持鼎足三立的局面,當中以天然最為悠久。 地庫B1層為裕民市集(Yue Man Hawker Bazaar) ,提供135個檔位,由食物環境衞生署管理,為安置物華街臨時小販市場和同仁街臨時小販市場檔戶而設,該處主要售賣大眾化日常用品和廉價衣服為主。 市集外設有一個下沉式廣場,設置了一個馬賽克藝術品和提供座位讓遊人休憩。 此外該處更設有多間食肆,提供各類的中式美食,例如花園餐廳、粵菜及潮菜等。
裕民坊大廈: 裕民大廈附近配套設施
及至2009年,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正式上馬,因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被納入首階段的重建範圍,本線便於同年7月19日起,所有班次遷回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為終點站。 九龍巴士稱此總站為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英語:Kwun Tong (Yue Man Square) Bus Terminus)。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市中心,為區內昔日著名購物街道。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主地盤及月華街地盤,地盤面積共53,500平方米。 至於主地盤除裕民坊外,範圍還包括北至物華街雙數號,東至協和街,南至觀塘道,西至康寧道,面積大約48,860平方米。 主地盤的重建範圍除了私人樓宇、商舖及小販攤檔外,還包括了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位於同仁街的觀塘政府合署及郵政局、觀塘賽馬會健康院等公共設施。 商場位於觀塘裕民坊,毗鄰觀塘站、觀塘商貿區、觀塘道、物華街、康寧道、協和街和裕民坊,商場上方為大型住宅凱滙。
裕民坊大廈: 香港電臺
2樓分為兩部分,向裕民坊一邊主要以餐廳為主,租戶包括百芳池上便當、CFK(Chopsticks Fork NKnife)、良茶隅、INN和JL菓一區;向協和街一邊為瀛木超市。 1975年2月1日配合111投入服務,便不再駛經彩虹道。 1998年9月1日中巴專營權結束,改由九巴及新巴合營。
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書展(夜市)期間行走 ,途經紅磡海底隧道、土瓜灣、九龍城、新蒲崗、彩虹邨、牛頭角等地方。 有份入標的會德豐地產,主席梁志堅認為,項目是次流標原因仍未清楚,可能發展商提供的標書內容與市建局的要求有距離[9]。 裕民坊的茶樓多,間接帶挈了另一門生意,那就是報檔。 報紙曾幾何時是香港人主要的消息來源,食客上酒樓,以前都流行順手買份報紙去嘆「一盅兩件」,1960 年代甚至有早午晚報的出現,所以在人流密集的酒樓食肆門口,不論大小,定必有報檔,以方便茶客。 由1970 年代始,短短的裕民坊便有七個報檔,而直到2019 年拆樓在即,在舊天然茶樓門口的一檔仍在做生意,老闆姓賴,如今已是第三代了。
裕民坊大廈: 發展計劃的時間表
而萬宜大廈所在的位置正是1890年香港進行的海旁填海計劃前中環原有的海岸綫。 先要說明一下,觀塘並非古村,而是一處海灣,原稱官塘,又有寫成官璫、官當或大便璫,考其名字的由來,相信跟宋代官富場鹽田有關。 官塘自1950 年代的大填海後,雖已變身工廠區,再不見塘景,但偏偏官方名稱卻由「官」改成「觀」,惟是如此,現今行駛區內的小巴,其路線牌仍清一色用「官塘」二字,這當然是因筆劃之便了,卻料不到因而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痕跡。 裕民坊大廈 市民亦可以沿着裕民坊探索該區的舊風貌,又或在附近的apm購物。 在1950年代末及1960年代初,位於當時的觀塘社區心臟地帶的裕民坊已開始發展。 而到了1990年代,林立的商鋪更擴展至鄰近的各個街道(如物華街、輔仁街、仁愛圍、同仁街),包括銀行、金鋪、時裝店、沖印店、當鋪、書店、超級市場、戲院、食肆等,每一條街都有其獨特的色彩。
- 官塘自1950 年代的大填海後,雖已變身工廠區,再不見塘景,但偏偏官方名稱卻由「官」改成「觀」,惟是如此,現今行駛區內的小巴,其路線牌仍清一色用「官塘」二字,這當然是因筆劃之便了,卻料不到因而留下了寶貴的歷史痕跡。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早前有入意向的內房龍頭萬科、麗新發展及K&K Property則被踢出局。
-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
- 康寧道入口設禮賓處和扶手電梯往地下小巴總站和商場1樓。
- 萬宜大廈(英語:Man Yee Building)是香港中環核心商業區的一座甲級商廈及商場,由勞冕儂家族轄下萬興行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及持有[1]。
裕民坊原指裕民坊街道兩旁及裕民坊公園,現時普遍指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一大型重建項目凱匯及其附屬新落成商場:裕民坊。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YM²)是香港九龍觀塘的一座購物商場,名稱以商場所在地——觀塘地標裕民坊為名,是市區重建局歷來最大規模的重建項目——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的第二和第三期工程一部分。 此外,商場除覆蓋5G無線網絡及免費提供Wi-Fi 6高速上網服務外,亦引入多項智慧科技設施,包括人工智能空調系統、防疫消毒設施機械人、整合實時商場洗手間及育嬰室使用狀況的電子顯示屏等。 及至2009年,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正式上馬,因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被納入首階段的重建範圍,本線便於同年8月9日起,遷回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為終點站。
裕民坊大廈: 觀塘市中心的沙塵滾滾
第二代萬宜大廈的寫字樓電梯大堂設於德輔道中的地面主入口,設有兩組(每組4部)高速升降機,分別聯繋低層(7-19樓)的寫字樓和高層(20-31樓)的寫字樓。 也是為此,觀塘人常愛將它與康寧道、物華街、協和街和同仁街圍著的約五公頃土地合名,因在大家的心目中,裕民坊並非區區一條街,而是觀塘市中心的別稱。 商場中央為室內巴士總站(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採用智能設計。
裕民坊大廈: 裕民坊大廈
現今的萬宜大廈屬於第二代的建築,項目原址是第一代的萬宜大廈。 第二代的萬宜大廈於1999年重建完成入夥,樓高31層,其中4層為商場,而地庫則為停車場。 裕民坊大廈 第二代的萬宜大廈由嚴迅奇設計,所以建築風格與同出自同一手筆的國際廣場近似,而第一代的萬宜大廈則由朱彬所設計,設有全港首部扶手電梯。 「薈萃觀塘」設計總監的阮德尊表示,把住宅樓羣鄰近觀塘住宅區,而非鐵路站及工廠區,遠離噪音及其他污染。
裕民坊大廈: 巴士的報Channel
想當年,小時候的筆者每次乘小巴落觀塘,都極期待那穿越甬道落斜的一剎,因就如坐過山車捐山窿般興奮,所以印象也深。 賴老闆的報攤因著地利之便,二十四小時不休經營,近年竟隱然成為裕民坊的地標。 此站鄰近已拆卸的裕華大廈及裕民大廈,對面為裕民坊休憩花園,而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則位於裕民坊與物華街中間的「凱滙」下方。 萬宜大廈(英語:Man Yee Building)是香港中環核心商業區的一座甲級商廈及商場,由勞冕儂家族轄下萬興行投資有限公司發展及持有[1]。 大廈位於德輔道中61-69號,比鄰中環街市及恒生銀行總行大廈。 WDA 裕民坊大廈 Group公司董事總經理周蕙禮表示,「躍動都會」整個設計着重引入天然光及使到空氣流通。
裕民坊大廈: 昔日 裕民坊的盛世
裕民坊路旁早於1962年已作為專營巴士總站,當時車站位於寶聲戲院對出。 裕民坊大廈 隨著89及101線開辦令觀塘市中心出現交通擠塞,1982年7月24日原於裕民坊泊街之19A及89線遷往新落成的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而101線則遷往仁愛圍巴士總站[4],此站變為純中途站逾卅年。 第二代的萬宜大廈於1999年落成,項目包含一座超過290,000平方呎的甲級寫字樓、一座4層高,樓面面積達80,000平方呎的商場基座及一個3層的地庫停車場。
裕民坊大廈: 重建後的萬宜大廈(第二代)
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在1980年代以前,是觀塘市中心最大型和最多人用的巴士總站。 第一代的裕民坊總站,設在裕民坊往同仁街方向路旁,即今日的的士站,當時裕民坊為雙向行車。 1971年10月19日,巴士總站位於仁愛圍內,裕民坊休憩處後方。
裕民坊大廈: 巴士的報
裕民坊(英語:Yue Man Square)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市中心,爲區內昔日著名購物街道。 裕民坊原指裕民坊街道兩旁及裕民坊公園,現時普遍指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一大型重建項目凱匯及其附屬新落成商場:裕民坊。 該總站的巴士和小巴路線原以鄰近的裕民坊臨時巴士總站、同仁街臨時小巴總站、裕民坊小巴總站、協和街小巴總站以及觀塘道小巴總站為總站,在路線搬遷至新的總站後前述總站亦已即時停用,其中前兩者更以水馬圍封。 這個公園是市中心唯一的綠色地帶,但由於沒有遊樂設施,一直吸引不到小孩,反而在面向裕民坊的矮牆外,因擺著幾個「紅棋先行,長將當輸」的殘局檔,於是就經常聚了不少 「不自量力」的途人慾一試高下。
裕民坊大廈: 巴士的點評
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於1982年7月24日啟用,終點站便由觀塘(裕民坊)遷往該處。 而另一邊終點站-北慈雲山,因受慈雲山屋邨重建影響,由1997年11月9日起遷往慈雲山(中)。 慈雲山新樓宇和蒲崗村道學校村相繼落成後,本線客量不斷增加,巴士公司遂開辦短途線,往來觀塘(月華街)及慈雲山(南)。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000,年齡中位數為 43.3歲。 G層早於2021年3月31日開放,亦有兩間商舖於4月1日開業。 本層設有數間商戶,包括7-11便利店、美心集團旗下的魚尚、春芳號、雞冀山和酥妃。
裕民坊休憩公園是重建觀塘市中心計劃中唯一保留下來的地方,當未來已不再是馬路的裕民坊重現時, 倒慶幸有此小公園作憑弔, 好讓我這等半百閒人, 還可以有個起步點, 跟後輩說些觀塘滄桑。 在地庫外的觀塘道東行線有一條副道,長期都是前往下秀茂坪(八層)1、中秀茂坪(十六層)和藍田(十六層)等紅色小巴的總站,稱站頭。 話說早在1970 年代初,那由秀茂坪落觀塘的小巴路線,並非如今天般末段由康寧道左轉入站頭的,而是經裕民坊再穿過天然酒樓底的一條下行甬道到站。 那甬道如今雖已棄用多年,但依然存在,只是少人知悉其原來作用,其位置即今日二十四小時報攤旁邊的一列生果檔和成衣檔處。
裕民坊大廈: 香港巴士大典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裕民坊大廈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地面一層及1樓設有雙層設計的裕民坊交通運輸交匯處,該交通運輸交匯處設有香港首個智慧型室內冷氣巴士站、香港佔地面積最大的有蓋小巴總站。 2014年5月20日,市建局宣佈,邀請10家發展商入標競投合作發展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第二、三發展區。 包括長實、鷹君、恆地、嘉裏、南豐、新世界、信置、新地、太古地產及會德豐入標競投合作發展。 早前有入意向的內房龍頭萬科、麗新發展及K&K 裕民坊大廈2025 Property則被踢出局。 消息指,市建局要求發展商出價最少達80億元,分紅比例由發展商建議,建成後需要將商場及公共設施交予政府,涉35萬方呎,政府會給予發展商18億元,近150萬方呎住宅樓面則由發展商擁有。 預算總投資額約達180億元,即使扣除該局提供最多約18億元,發展商也要負擔逾160億元投資額[8]。
交通方面,為解決觀塘市中心現時人車爭路問題,重建後會興建面積逾160,000平方呎的半地底式的交通總匯,是現時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面積的3倍,而地面則建設為步行街及中央廣場,確保「人車分隔」。 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於2009年獲得城市規劃委員會覈准,但是為了配合香港社會最新發展的需要,市區重建局參照屋宇署於2011年頒布的《可持續建築設計指引》,於2012年改善發展藍圖,擴闊建築物間距以騰出空間,加強通風效果。 當中包括建議擴闊面向觀塘道近駿業裏的建築物立面的間距,其中一幢大廈更一分為二,以加強空氣流通;而為了避免觀塘道的交通噪音穿越兩幢大廈的空間而影響區內住宅,市區重建局將會於兩幢大樓之間興建隔音屏;屏障以行人天橋形式設計。 另外,為了應付《起動九龍東》所帶來的新增人口需要,重建範圍內的觀塘賽馬會診所亦新增70,000呎樓面面積[4]。 裕民坊大廈2025 2017年3月,由於當局/市區重建局未完全收購第5發展區——裕民坊內的全部業權,為了讓項目可如期完工,當局建議將第4及5區分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