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下協議購入該物業時,律師行均會索取查閱樓契,而銀行在查閱後才決定是否批出按揭。 通常經律師協議後,律師會把買賣雙方根據「正式買賣合約」的協議轉化成契約,買賣雙方簽署「轉名契」後,新買家便正式在法律上成為「物業持有人」。 送契樓 有別於近親轉讓,以送贈契形式轉名,不能獲豁免額外印花稅。 除此之外,倘若送贈者破產,送贈契或出現業權問題,部分銀行為管理風險,一律不批覈送贈日期起計 送契樓 5 年內的物業按揭,因此難於上會。 以印花稅為例,即使物業是一方「送」予另一方,業權的轉移一樣要按物業市值支付印花稅,如果雙方是直系親屬,便要按第二標準稅率(最高為樓價4.25%)支付從價印花稅。

  • 這種買賣操作並不涉及實際的資金轉移,只是業權轉讓,故由律師辦理手續便可,不用經地產代理。
  • 一般來說,轉名沒有實際期限,故有些業主會以拉長轉名期的方式,確保另一半不會即時放售物業。
  • 今次文章就和各位介紹一下甚麼是送契樓,以及這種送贈的樓契有何特別。
  • 所有的業權分契手續必須交由律師處理及於土地註冊處登記,一經辦妥,各單位便擁有獨立的業權,可以有效文件為依據自由買賣或出租。
  • 這種業權轉讓較多出現在父母將物業送贈予子女,或者是年紀老邁的長者預先將物業給予子孫以提早處理離世後的資產分配安排。
  • 以印花稅為例,即使物業是一方「送」予另一方,業權的轉移一樣要按物業市值支付印花稅,如果雙方是直系親屬,便要按第二標準稅率(最高為樓價4.25%)支付從價印花稅。

有一個很特別的個案就是家裡老人把樓契保管到太嚴密,老人去世後,孩子們找不到樓契,一樣也是衍生很多煩惱。 送契樓 如上面所說,送讓契的按揭冷凍期一般為五年,實際上此五年只是「最低消費」。 香港有些做事比較保守及謹慎的銀行,未必只會作出五年期的限制,有機會是比五年更長。 送契樓 雖然這種做法聽落相當吸引,如果有人免費送層樓給你,何樂而不為?

送契樓: 物業甩名/除名3個程序

不要以為「送契樓」是無償的樓宇交易便不受額外印花稅規管。 只要新業主在取得業權後36個月內轉讓物業,同樣需要繳交額外印花稅。 而以「送契」形式將物業轉讓,其成交價為$0,是為無償的樓宇交易。 在土地註冊處(田土廳)登記的成交價亦會為$0,在物業查冊會備註為Dead 送契樓 of Gift(贈契)。 指業主將業權贈了親人,最常見的例如夫婦、親子之間的送贈,成交價為零,在土地註冊處上會以Deed of 送契樓 Gift反映出來。 如果網上查物業資料,除了要看看物業在5年間有沒有以上字眼外,都要看看如屬轉讓契的話,金額有否註明,如沒有,則叫無償轉讓契,也是送契樓的一種。

多過一人以上共同擁有一個物業的業權,稱之為「聯名置業」。 (2)關鍵成員一般只可以在購買有關物業兩年後(由簽立轉讓契據日期起計)纔可刪除戶籍。 所謂關鍵成員,是指除業主以外,填報在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申請表格內,使符合申請所需資格的成員。 部份業主即使已經贖契,也會重新進行翻按,並把借出的物資金放在「按揭儲蓄掛鈎戶口」內以抵銷利息開支,但同時間樓契也可抵押在銀行上。

送契樓: 【送契樓】什麼是送契樓? 送契樓有什麼按揭風險?

這些都是銀行評估貸款人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的方法,有能力通過按揭申請人壓力測試,纔有機會通過貸款申請。 實際上,在地產經紀監管局的規定之下,在處理物業買賣時,買賣雙方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前,經紀需要做土地查冊去了解和物業相關的一些明細,包括物業是否送讓契或有沒有其他特殊情況等。 如果買家在此時發現到物業有異樣就要特別注意小心,考慮清楚是否接受無法申請按揭的限制,或者瞭解一下物業還有多少年期才能「解凍」。 以送契方式轉贈物業,除了可能影響未來的按揭申請及買賣外,送契本身其實沒有特別的好處。 以印花稅為例,即使物業是一方「送」予另一方,業權的轉移一樣要按物業市值支付印花稅,如果雙方是直系親屬,便要按第二標準稅率(最高為樓價4.25%)支付從價印花稅。

若一個物業由多於一名業權人購入,則屬共同擁有物業,例如很多時兩夫婦會共同購入一個物業。 而他們持有業權的方式可以細分為「聯權共有」 (joint 送契樓 tenant) 或「分權共有」(tenant in common)。 不過,有些銀行作風進取,未夠5年已經可以試批按揭,當然利率較正常為高(視乎送契時間),但現時低息環境下仍然可以接受。 因此送契樓業主申請按揭時,應向多間銀行查詢,不要被一兩間大型銀行拒諸門外後,便轉投財仔借高利貸。 即使送契樓成交價是 $0,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讓契或無償轉讓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 假設夫妻二人聯名買入第一層樓,之後想以首置身份購入第二層,其中一方可甩名,將業權轉讓至另一方,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即可以低稅買樓。

送契樓: 送契樓的解決方法: 近親轉讓

半契樓的一個特點是若真的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只有該持有人的業權會受影響。 假設其中一名持有人遇到財務問題,被債主入稟追討而被銀行收樓,或被入紙申請破產,該聯名人遭財務公司拍賣業權的份額,市場稱之為「半契樓」或「碎契樓」。 這種情況只針對該民持有人,其他持有人是不必一起承擔這個責任。 這樣的確是保障其他業權持有人,可是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情,那這個物業未來要出售也是挺頭疼的。 何以眾多地產代理均籲市民做樓宇轉名時,要小心「送贈契」?

  • 送契是業權轉讓的形式之一,通常家人之間都會有這種轉讓,不過原來送契樓都會有業權風險、按揭困難,如何可得知樓宇是否送契樓?
  • 回應指出,客人衡量風險後,決定選擇終止交易,公司有盡力提供協助,雙方最終取消交易,取回訂金及無繳付佣金。
  • 更重要一點,雖然近年舊契重建的物業,也多提供了CD契,但一些不採用CD契的樓契,其厚度及量數之多,未必夠位放入保險箱內,這也是存放於保險箱的另一壞處。
  • 取得估價編號後,假使日後稅局因物業樓價過低,向你提出質詢時,你可以提供估價編號給稅局參考,以作自保。
  • 我們都不想這些意外發生,所以還是要再三提醒業主們好好保管樓契。
  • 如果稍一不慎簽訂了臨約才發現是轉讓契,而你又無法接受不能申請按揭的限制,就有可能要面對撻訂的結果。

所以,一般來說銀行並不會借按揭給過去五年內擁有的送讓契,以避免有人明知自己負債纍纍而刻意將物業轉贈再申請破產以套取按揭借款的做法。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你在上年買了物業,送給你的好朋友然後申請破產,而好朋友去銀行申請按揭的話,破產管理署就會收回所送贈給好朋友的物業拿去還錢。 這時候,由於物業已經不屬於你,借的貸款已到了你手,銀行變相無從追討所借出的貸款,成為了他們借錢的風險。 此追溯期所指的是,如果一個人申請破產,此人在過去五年內擁有的物業將會作廢,並需要變賣物業還錢給他們的債主。

送契樓: 程序1: 樓契會抵押於銀行

若送贈日起36個月內出售單位,新業主一樣要付額外印花稅。 聯名形式持有私人物業,如果其中一人再買另一個物業,無論屆時購買任何價格的物業,在簽署買賣協議時,也要繳交15%稅項。 所謂送契(Deed of Gift),指業主將業權無償送贈予他人,一般是家庭成員之間發生。 當然這個舉動不一定要即時進行,往往是有賣樓需要時,在世業主才把相關死亡證作出註冊。 所以,在買賣物業的過程中,「樓契」是一份相當重要的文件,因為它會作為單位業權的證明。 我們會透過一文剖析樓契的重要性、贖契程序、保存樓契方式、以及轉名除名常見的問題。

送契樓: 何謂送契樓: 銀行按揭 101 小知識

送契樓成交價為 $0,照印花稅按樓價徵收的道理,原理上似乎不用繳稅。 但現實是稅局仍然會按律師樓或稅局的估價徵稅,故用送贈契來避稅是不可行的。 不少人作近親轉讓的原因是想以低成本、最慳稅的方法暫時讓出原有物業,回復首置身份,購入新物業時便可享首置低稅率,毋須繳雙倍印花稅。 準買家如想知道心儀物業到底屬轉讓契還是送贈契,可透過網上查冊,查看物業資料,看看過去 5 年的紀錄,是否有「送讓契」(Deed of gift)字眼。 同時,如果業權由2人變1人,銀行有機會要就按揭成數、壓力測試等方面重新批覈按揭,而成交價太低,也會影響到貸款額減少。 曹德明指,已補價的居屋已當作私人住宅,如住戶狀況有任何轉變,其做法跟私人住宅相若,與房署無關。

送契樓: 送契樓

就算物業已超過5年以上亦未必會批出按揭,是乎個別銀行風險取態,大部份往往要達8至10年以上才會順利批出。 不過,如果丈夫未完成轉名手續,並為第二層樓申請按揭,銀行便會將第一份按揭計算在壓力測試之內。 一般來說,轉名沒有實際期限,故有些業主會以拉長轉名期的方式,確保另一半不會即時放售物業。 然而,是否超過5年送贈期的物業,便一定可獲銀行批出按揭呢? 買家若心儀的單位是送契樓,應注意送契年期並先向銀行查詢按揭事宜,以免按揭申請被拒大失預算。

送契樓: 樓宇轉名大法:內部轉讓 3 大竅門,慳稅慳到盡

打個比方,A持有50%、B和C各佔 25%,B和C 依然可以佔有和使用單位的每個空間。 在香港的樓市市場上,確實有送樓的做法存在,而這種物業稱之為「無償轉讓契」。 今次文章就和各位介紹一下甚麼是送契樓,以及這種送贈的樓契有何特別。 以現時香港高昂的樓價,絕大部分買家難以「一炮過Full Paid」買樓。

送契樓: 轉讓同意書有效期一年

所謂「買賣」方式轉讓,未必牽涉實質資金過戶,只是形式上是買賣、實質用途是轉名而已,而且律師樓會代勞,業權人不用操心。 送契樓2025 最近有外國機構的調查發現,香港的生活指數已升至全球第一位,在港置業已經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父母送贈物業給子女開始漸趨普遍。 只要甲方沒有以任何的金錢代價、以送禮形式轉贈給乙方,便稱為『送贈契』。

送契樓: 近親轉讓業權可慳印花稅

由於送契後,物業在5年內難找銀行承造按揭,準買家如在查冊時發現心水物業涉及送契,宜多加留意。 送契樓2025 包括要有財務準備,在簽署買賣合約後,如未能獲銀行批出按揭,可能需要以現金支付樓價,完成交易。 假如業主遇到財務問題,例如被債主入稟追討而被銀行收樓,或被入紙申請破產,在分權共有下,只得該位聯名人業權會受到影響。

送契樓: 送契樓可否幫助慳稅?

如果送贈者在送贈物業5年內破產,送贈物業的行為可被視作故意轉贈避債,經法律程序,有關轉讓可能作廢;故此,銀行一般是不會承造未滿5年期的送契物業。 需要指出的是,此並不意味送贈物業時間超過5年以上,銀行就一定會承造按揭,個別銀行對送契樓的按揭限制更長達10年。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 送契樓2025 該物業卻存在了會被破產管理局追回的風險, 所以原則上, 銀行替未滿五年的送契樓做按揭, 需要承擔很大的風險, 也因此, 送契樓, 在五年內, 是基乎不可能申請到樓宇按揭的. 除了正常物業買賣之外,另一種業權轉讓形式是送契,即業主以送贈方式將物業業權轉移至他人,一般情況都是在家人之間出現。

送契樓: 按揭專區

一經辦妥,各單位便擁有獨立的業權,憑有效文件自由買賣或出租。 辦理分契手續的時間及所需費用會因應不同律師行及樓價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買賣和銀行按揭必須要由所有共有人簽署纔有效,如果物業其中一個共有人是長者,例如不良於行,或者因疾病而無法簽署文件,就有可能令到家庭無法更靈活地運用資產進行買賣或銀行按揭。 如長命契其中一名聯名共有人去世,但仍有按揭貸款未供完,其他聯名共有人亦毋須重新通過進行測試,只需準時還按揭就可以了,不會觸發銀行call loan。 「聯權共有」俗稱「長命契」,大家共同擁有一份業權,各人權益均一致,最大好處是當其中一人過身時,該權益會自動轉移至其他聯權人身上,而不會落入已逝業主的遺產內。 在買賣物業的過程中,通常經律師協議後,律師會把買賣雙方根據「正式買賣合約」的協議轉化成契約,買賣雙方簽署「轉名契」後,新買家便正式在法律上成為「物業持有人」。

由於業權上作出改動,故需經由律師樓處理,在上述改動完成後,律師樓會把相關文件註冊在土地註冊處內。 一般而言,在接近供斷樓的前幾個月,銀行一般會發信通知買家需要贖契,並在律師協助下處理贖契,此時有些律師樓會協助客人把樓契存在律師樓內。 因為有些律師樓只會把樓契存於在倉庫內,若倉庫發生事故,同樣也會令單位失去了樓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