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瀛學校旁有鶴山寺及協天宮,而在古樹後就有公廁。 由三椏村大概行了45分鐘就來到荔枝窩村,村內有士多,菜式選擇較三椏村那邊少,但都有雞粥、菜脯煎蛋飯、餐蛋麵、豆腐花及涼茶等。 搭小巴的話可以在祠心路路口落車,行到烏蛟騰路盡頭,而巴士的總站就在烏蛟騰路的盡頭。
荔枝窩是今次路線的中途退出點,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會有一班船在下午3時半由荔枝窩碼頭開往馬料水,如果打算在荔枝窩搭船的朋友,記得留意時間。 由烏蛟騰到三椏村再到荔枝窩,其實沒有很多上斜的路,但離開荔枝窩往谷埔就要上山。 沿海邊村路走,不久行到一個分岔口,轉左往梅子林及蛤塘,我們就轉右去荔枝窩村。 這段路屬於荔枝窩自然步道,其中一部分是「懸空棧道」,路旁常見資訊牌,跟大家介紹沿途的生態環境。 沿路繼續行,就來到一個廣場,廣場旁有涼亭,而在小瀛學校舊址前,會有村民售賣農產品及小食。 環繞荔枝窩村修建的自然步道長約1.2公里,包含多個生態景點,貫穿風水林、田野、溪流、白花魚藤林和紅樹林等多種生態環境。
荔枝窩行山: 路線1. 荔枝窩自然教育徑
火成岩指的是從地表溢出的熔岩冷卻形成岩石,但溢出年代不同,形成岩石的年代也就不同,不同層的岩石,就是在不同年代形成。 又因為形成時間不同,受風化的時間及程度也都不同,所以有一層一層的外貌。 康文署網站設有《行山樂》網頁,以推廣遠足運動,促進市民投入健康生活。 網頁介紹了香港44條各具特色的遠足路線,除了文字介紹,亦製作了縮時短片,可以令大家對有關路線有個基本認識。
望住海景,由谷埔行多30分鐘,就行到鳳坑,那裏有公廁,還有間盈佳茶座。 荔枝窩是著名的客家村落,有近400年歷史,居民以曾氏及黃氏為主。 大家可以由大埔墟港鐵站出發,在商場買齊補給及去廁所後,就可以搭車入烏蛟騰。 交通方面,每日都有專線小巴20R入烏蛟騰,但班次較疏,在週日及公眾假期,就有巴士275R到烏蛟騰,班次較密。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山上行 – 行山遠足路線
三椏灣的奇特地質也吸引不少人前往,例如海邊的暗紅色岩石、紅樹林間木棧道。 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 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 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 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牀;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
- 這裡曾有過千位村民居住,其後村民自1960年代起陸續遷離。
- 想閒日入荔枝窩、吉澳或鴨洲行山的朋友注意,來往三地、三門仔及馬鞍山大水坑的水上巴士,將於明日(12日)首航,逢週二及四提供服務,來回船費為80元。
- 由烏蛟騰到三椏村再到荔枝窩,其實沒有很多上斜的路,但離開荔枝窩往谷埔就要上山。
- 來回船費為80元,下午單次回程則收60元,只接受八達通收費。
- 三椏村距離荔枝窩村約四十分鐘步程,如果從烏蛟騰步行至荔枝窩邊便會經過此景點。
縱橫交錯的紅樹根部能抓實泥沙,確保它在濕滑的環境中都能茁壯成長。 荔枝窩濕地泥灘孕育了不少海草品種,包括矮大葉藻和喜鹽草等。 它們對海洋生態系統十分重要,為多種海洋動物,例如魚類、蝦蟹提供庇護所和繁衍後代的地方。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一日遊|景點1. 荔枝窩客家村
一來全程上山不多,只有荔枝窩往谷埔一段較辛苦,二來沿路多補給點,萬一不夠水都有地方買,三來體能不足的話可以在荔枝窩搭船走。 上下兩路皆可達三椏村,上路要上落山,較辛苦,而下路就緩緩向下為主,較輕鬆,所以今次路線就行右邊取下路。 這段路樹蔭多,十分舒服,經過上苗田及下苗田兩條荒廢村落。
全程收費為80元,由荔枝窩、吉澳或鴨洲登船收費為60元,三歲以下小童免費。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羣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 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 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1],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 鎖羅盆 長排頭天池
早上9時,水上巴士將駛離馬鞍山海濱長廊,於早上10時30分抵達荔枝窩。 前往荔枝窩,除了 從大學站步行去馬料水碼頭乘船,還可以沿古道徒步前往。 回程時,可在港鐵大埔墟站下車,然後步行前往大埔墟街市。 這裡附近有不少特色美食,例如豆腐花;你還可以前往大埔綜合大樓的熟食中心,享用炸豬排、魚蛋粉以及新鮮海產。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去荔枝窩路線
隨後,沿協天宮左方的水泥路上走,在村屋旁走過後,來到著名的——因被蛀掉而只剩外殼——空心樹。 踏上左方的木棧道後進入風水林,經過獨特的「五指樟」後,離開木棧道依路牌往分水坳方向。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行山2025 前走一段,接上石砌古道上行,經過左方往珠門田及梅子林的路口後前走,及後上走至分水坳。 於十字路口往荔枝窩方向前走,及後踏上平整的石舖路。 進入林蔭路段後緩緩上行,途中看到幾間古舊的破屋。
荔枝窩行山: 水上巴士:
沿海邊的水泥小徑左走往鳳坑,遠眺對岸深圳高峻的梧桐山,山下的高樓也成鶴立的雞羣。 這條路線景色多變,荔枝窩及谷埔的海景予人完全不同的感覺,但最具吸引力的,還是沿途的士多美食,適合那些行山是為了食更多的朋友。 荔枝窩行山2025 荔枝窩行山 不過,最好還是週末假日去,那些士多說不定會在閒日休息,而且入烏蛟騰的巴士只在紅日服務。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紅樹林打卡
一是,往荔枝窩的船隻得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有,由馬料水三號梯臺開出,由大學港鐵站步行往馬料水碼頭約 15 分鐘。 在10分鐘停留荔枝窩上落客後,便啟程往吉澳,於早上11時到達。 在吉澳停留10分鐘上落客後,水上巴士就會出發去鴨洲,11時25分到達鴨洲。
荔枝窩行山: 路線3. 村落深度遊
這裡曾有過千位村民居住,其後村民自1960年代起陸續遷離。 荔枝窩村成為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後,猶如重獲新生,現在更是遠足和生態遊的熱門勝地。 農夫們紛紛回來復耕畜牧,有些老房子則被改造成商店和訪客中心。 荔枝窩行山 在週末或公眾假期,鄉村小店和數個臨時小攤子更會提供各種客家菜,例如鹹雞、紅燒豬肉、蘿蔔絲煎蛋、餃子和雞粥等。 荔枝窩行山 自17世紀便已有人定居;附近村落為小灘、蛤塘村(沙頭角範氏客家村落)、梅子林(曾氏村落)。 因應水上巴士的服務,行山人士很難同一日去盡荔枝窩、吉澳及鴨洲3個地方。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 探訪充滿歷史風貌的客家村莊、欣賞紅樹林與風水林
沙頭角慶春約有七條村,包括荔枝窩、梅子林、三椏、鎖羅盆、蛤塘、小灘及牛屎湖。 David 說荔枝窩全村只有兩大姓,黃氏及曾氏,而曾氏就佔大多數。 此村建於圍牆內,有擋煞氣和聚財功能,全村有200多間村屋,分為三條巷九條街,井然有序。 村內有水道貫穿,方便雨水沖走門前垃圾,各家門口有磨刀石,磨刀不求人。 村內有二級歷史建築協天宮,原本還有天后廟,可是因早年水漲被沖往吉澳,現只留下遺址。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一日遊
不久見右邊的九擔租路牌,沿此路經過已荒廢的九擔租村,不久見分支路(上路往犁頭石)便依下路走,過上下苗田後沿大路便可直達三椏村。 後回十字路口依指示往荔枝窩方向,靠右微上山坡,後下落小灘,續沿河邊堤岸走。 在谷埔繼續左轉,過村後右轉踏沙頭角海岸邊路便可直達鳳坑。 從港鐵大學站B出口搭乘272K號巴士,於首站馬料水公眾碼頭下車,步行約100公尺至馬料水三號梯臺,搭乘渡輪前往荔枝窩。 荔枝窩街渡只限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營運,航程約1.5小時。 蛇石坳猶如「五爪金龍」,可通深涌、白沙澳、雞麻峒、荔枝莊及石屋山,因附近石頭刻有蛇紋而得名,可是坳仔未能看到那塊石頭。
荔枝窩行山: 大埔烏蛟騰|留意回程週日下午3:30有船
路上需要橫過石澗,但澗道不闊,又多踏腳石,只要小心翼翼就過得到,難度不高。 二是,如果喜歡健行的朋友,亦可以由烏蛟騰經九擔租、上苗田、下苗田、三椏村前往荔枝窩,行程約 2.5 小時,亦可以由荔枝窩步行往鹿頸當回程。 感受鄉郊風情之際,請尊重自然環境與關愛當地居民,不要破壞他人財產、農作物或植物,亦不要餵飼或傷害牲畜或野生動物。 荔枝窩行山2025 P115-116:1732到荔枝莊,只用上16分鐘。
船公司建議3條遊覽路線,首先是10時半於荔枝窩下船,有約5小時遊覽附近的村落,例如三椏村、梅子林及蛤塘,到下午3時20分上船回程。 另一條是行吉澳,早上11時落船,到下午3時前上船回程,有約4小時可以在島上觀光。 由香港鄉郊基金舉辦的「村落深度遊 – 荔枝窩快艇往返三椏村導賞團」開始接受報名! 由2023年3月28日- 4月25日逢星期二開團,每次名額只限12人。 由荔枝窩出發,坐船到三椏村碼頭,航行時間約15分鐘,然後由導賞員帶大家走訪三椏村約1小時,包括海上遠眺印洲塘景色、認識村內三個圍嘅歷史、欣賞粉紅色沉積巖海岸同紅樹林。 導賞完結後自由安排午餐和自由活動,回程可選擇坐返快艇或自己步行回荔枝窩。
沿着碼頭旁的海岸線走,只消五分鐘,你便會開始看見大型的褶皺橫穿多層岩石,令其扭曲變型。 褶皺一般都不會對稱,其左右兩翼的走向都會很不同。 荔枝窩行山 除此之外,也會看到一個形狀很古怪的褶皺,稱作斜臥褶皺,其兩翼則是平衡走向,主要是由於地殼運動的擠壓過程而形成。 如果再仔細的看,可以找到巖層被錯動的蛛絲馬跡,證明斷層的存在。 這條行山路線全長15公里,對新手而言屬於長線,但也是新手可以嘗試的長途路線。
那裡士多還可代客召船往西貢黃石或者馬料水碼頭;或步行5.5公里(約2小時)往烏蛟騰,坐小巴或的士返市區。 由馬料水碼頭往荔枝窩,經過黃竹角咀的邊緣,可見到受風化侵蝕的「鬼手巖」,它的形狀似一個緊握的拳頭,五指明顯,乃黃竹角咀的地標。 離開黃竹角海會進入紅石門往印洲塘,紅石門的石呈現紅色,是很久以前因氣溫太高,空氣氧化岩石中的鐵質所致,估計有上億年歷史。 客家人是香港原居民大族,新界631個原住民村落中,客家人佔341個,而荔枝窩村就是舊時最大的客家村,人口約2,000 人。 對外推廣工作由原居民曾偉強(David)負責,每逢有船載旅客入村,就會辦導賞團,60分鐘和你暢談古村舊事。 水上巴士早上8時30分從三門仔開出,約8時45分抵達沙田區77號梯臺,位於馬鞍山海濱長廊,離大水坑港鐵站6至8分鐘步程。
由碼頭登岸,沿著岸邊小路前行,不久便見到荔枝窩村的牌坊,再穿過一片綠蔭,即來到荔枝窩廣場。 鶴山寺(觀音廟)、協天宮(關帝廟)和1920年代成立的小瀛學校建於廣場前方,廣場左側是小瀛故事館,對面則有涼亭和古砲。 水上巴士在中午12時45分離開鴨洲,下午1時正抵達荔枝窩。 水上巴士之後會在下午3時由吉澳開出,3時20分抵荔枝窩,10分鐘上落客後於3時30分離開。 約個半小時船程,下午5時回到沙田區77號梯臺,最後返到三門仔。
荔枝窩行山: 荔枝窩自然步道
白沙澳原為客家何氏小村落,但本地農業衰落,加上交通不便,故原村民已遠赴海外謀生。 雖然村屋甚具異國風格,原有圍村格局仍未失去,乃白沙澳村的一個特色。 再經一片新建的農莊及由鄉村學校改建而成的青年旅舍後,即抵馬路。
會見到一些木柱或石柱建築,好靚好得意好特別,一般行山徑好少見到。 沿途會見到唔少紅葉,大埔烏蛟騰的紅葉今年已經開始變紅,快啲同小朋友去影相啦! 差不多到白角仔,轉左上山至雞麻峒和蛇石坳,在山崗上可以飽覽吐露港和赤門海峽的景色,再下山至深涌。 深涌是本地著名的生態熱點,可找到香港獨有的香港鬥魚,以及多種珍貴蜻蜓,包括本地分佈不廣的三角麗翅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