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差不多就是依比例縮小的梅比烏斯零式,裝備了4個有線式砲筒的戰機。 由於揹包的連接插頭相異於其他攻擊者揹包,無法利用霸者系支援機輸送。 為此,機首有著獨自的駕駛艙,並裝備了M58E 格林機關砲,使得揹包本體也具有戰鬥能力。
C.E.71年1月20日,五機GAT-X系列機體與新型宇宙戰艦兼MS母艦的大天使號祕密出廠,而本機為其中唯一一機導入「揹包」設計,可換裝為不同裝備以對應各種戰況的萬能MS。 在變化並不緩慢的戰場上,片面的武裝很難應對突發狀況,所謂將本揹包概念全面實現的想望已然產生。 此後I.W.S.P.、漆黑攻擊者揹包、鳳揹包、命運脈衝鋼彈、命運鋼彈等,自實戰發展出的各種各樣的揹包或機體陸續登場。 此後I.W.S.P.、漆黑突擊者揹包、鳳揹包、命運衝擊高達、命運高達等,自實戰發展出的各種各樣的揹包或機體陸續登場。 來自『機動戰士高達SEED』,翻新成最新格式的PG突擊高達登場。
完美突擊高達: 攻擊鋼彈E
最初期開發的兵裝之一,非常單純的近接格鬥戰用突擊者揹包。 「米達斯刀」光束迴旋鏢安裝於左肩裝甲,內部和鐳射劍同樣系統,搭載了大容量的電容器,脫離機體獨立飛行中也能保持着光束刃飛翔,以弧形劃出獨特的軌道並切斷軌道上的標的,並回到手中。 後作為殲滅刃的揹包在《機動戰士鋼彈SEED 完美突擊高達2025 C.E.73 Δ(Delta) ASTRAY》中登場。 以攻擊鋼彈的強化電池包,能量補給機和超遠距離狙擊這三個目的而開發出的揹包。 揹包搭載的70-31式電磁加農炮可發射71式強化型尖頭穿甲彈。 後作為殲滅達加的揹包在《機動戰士高達SEED C.E.73 Δ(Delta) ASTRAY》中登場。
- 長久以來,MA(機動堡壘)一直作為人類在宇宙中搭乘的戰鬥用飛行器,而MS(機動戰士)僅用於宇宙中的工事營造。
- 全長約20公尺的大型光束砲320mm超高脈衝砲「炎神」,通過生成、放射高壓縮狀態下的臨界等離子能量作為微秒級爆發衝擊,威力達到足以將太空殖民地破壞的程度。
- 揹包搭載的70-31式電磁加農炮可發射71式強化型尖頭穿甲彈。
- 於《機動戰士鋼彈SEED VS ASTRAY》中登場。
- 本機共有翔翼型(Aile)、巨劍型(Sword)和重砲型(Launcher)三種攻擊者揹包(Striker Pack),均裝備了當時戰場上仍屬少見的光束兵器。
於《機動戰士鋼彈SEED VS ASTRAY》中登場。 使用了紅色的透明部件、此外,藉著裝甲中比平時更多的空隙、讓內部框架的存在感大大提升。 於《機動戰士高達SEED VS ASTRAY》中登場。 此外, 為了防止不自然的空隙, 裝甲可動部位之間的交錯也同時加以調整。 可以進行「拉出⇒可動」的兩段活動、兩腳交疊的飛行動作可以更自然地呈現出來。
完美突擊高達: SD高達 CROSS SILHOUETTE 地球叄高達
以突擊高達的強化電池包,能量補給機和超遠距離狙擊這三個目的而開發出的揹包。 同嫣紅攻擊鋼彈一樣,再生產的攻擊鋼彈設計上與原型機完全相同,主電源亦採用了Power 完美突擊高達2025 Extender。 另PS裝甲的電壓設定也有部分變更,啟動色相比原型機來得暗色化是一大特徵。 為了對應各種戰局,著裝的攻擊者揹包選擇了全領域型的I.W.S.P.。
揹包搭載了115mm電磁軌砲,越過肩部射擊目標,通過裝配於同軸上的高精度照準感知器,超長距離射擊時得命中準確度得以提升。 並列於肩部的105mm單裝砲,同為電磁軌砲,用於中近距離的射擊。 接近戰方面有兩柄9.1m對艦刀,對MS格鬥戰以及巨大船艦均十分有效的實體劍,駕駛員需要一定技術方能上手。 完美突擊高達2025 與防盾一體化的30mm六槍管格林機關砲,連射火力兇猛,但機體左側重心過大不易操控,後來改良型的漆黑攻擊者揹包將其完全移除。
完美突擊高達: HGBD:R 1/144 高達帝提姆
大西洋聯邦宇宙軍第四艦隊(即後來的地球聯合軍第八艦隊)的哈爾巴頓上校注意到了MS在宇宙空間中戰鬥的優勢,遂向司令部提交了MS的開發提案。 儘管當時軍方高層普遍輕視札夫特的戰力,認為仿傚調整者以MS為主的戰鬥型態毫無必要。 哈爾巴頓上校仍開始了代號「G兵器」的MS開發計畫,但因未獲重視而進展遲緩。 然而C.E.69年,殖民地布蘭度為了尋求自治與貿易自主權,其軍事機關札多首次將軍事化的MS—捷武投入戰場,並以此為主力迅速排除了地球方面派駐在布蘭度宙域的宇宙軍。
另外,首次採用突擊者揹包的突擊高達機體本體並未配備鐳射劍,因此搭載了兩柄鐳射劍作為追加裝備。 機動力的強化使得泛用性很高,C.E.71年的大戰後期無論大氣圈或宇宙空間,本揹包是被使用最多的,亦影響了M1 迷惘高達固定裝備的背部大型推進器的設計等。 主武裝為57mm高能量光束步槍,聯合軍領先札多導入的小型化光束兵器,遠比捷武的「象式改」特火重粒子砲要小型,但卻擁有一擊破壞羅拉西亞級戰艦外裝的威力。 盾為大型規格,雖然有效防禦面很廣,但對於接近戰的靈活性以及並用大型火器時帶來一些困擾,因此裝備重劍型與砲戰型突擊者揹包時並不攜行防盾。
完美突擊高達: 機體參數
左腕裝有火箭推進式的錨「鐵戰車」,連結著強化高分子纜線,前端可展開爪捕捉目標,或者破壞也是可能的。 纜線的捲線盤施作了對光束塗層,有著作為防盾使用的機能。 外觀差不多就是依比例縮小的米別斯零式,裝備了4個有線式砲筒的戰機。 由於揹包的連接插頭相異於其他突擊者揹包,無法利用霸王系支援機輸送。 為此,機首有着獨自的駕駛艙,並裝備了M58E 格林機關砲,使得揹包本體也具有戰鬥能力。
完美突擊高達: 2月發售的最新「高達模型」陣容!
大西洋聯邦宇宙軍第四艦隊(即後來的地球聯合軍第八艦隊)的包帕頓上校注意到了MS在宇宙空間中戰鬥的優勢,遂向司令部提交了MS的開發提案。 儘管當時軍方高層普遍輕視札多的戰力,認為仿傚新人類以MS為主的戰鬥型態毫無必要。 包帕頓上校仍開始了代號「G兵器」的MS開發計劃,但因未獲重視而進展遲緩。 最初期開發的兵裝之一,非常單純的近接格鬥戰用攻擊者揹包。 「槍劍」15.78m對艦刀,鐳射、實體刃複合對艦刀,刀身長度接近機體高度,可輕鬆切開戰艦與MS的裝甲。 即便沒有產生光束刃,刀背部分的銳利度也能作為實體刃發揮,在無法使用光束的水中是貴重的戰力。
完美突擊高達: GAT-X105 突擊高達
從頭部開始各處裝甲增加全新造型,內部骨架採用砲銅色、鍍金部位則採用鉻表現。 外型上因為兩肩部子推進器的追加,各部裝甲形狀做了一定程度的變更,輪廓剪影看起來和原型機沒有甚麼差異。 完美突擊高達2025 完美突擊高達2025 可裝備各種攻擊者揹包,「幻痛」和開發企業從一開始就著眼於本機的高泛用性。 在『機動戰士高達SEED』HD Remaster版中,裝配了多重突擊型裝備的完美突擊高達以Master Grade系列推出商品。 多個部位使用了只有部份MG・RG所擁有的裝甲連動及可動機關。 可裝備各種突擊者揹包,「幻影之痛」和開發企業從一開始就着眼於本機的高泛用性。
完美突擊高達: 商品內容
同嫣紅突擊高達一樣,再生產的突擊高達設計上與原型機完全相同,主電源亦採用了Power Extender。 為了對應各種戰局,着裝的突擊者揹包選擇了全領域型的I.W.S.P.。 本揹包被搬入大天使號時,見到裝備的基拉判斷多機能不易使用,又是輕裝狀態下的突擊高達的兩倍重導致機動性低下,始終是未使用狀態。 後來奧佈防衛戰時,穆駕駛本機着裝出擊,雖打出戰績卻也證明瞭基拉的判斷是正確的,之後未再使用。
完美突擊高達: 高達基地5週年紀念活動在「THE GUNDAM BASE WORLD」東京&福岡舉辦中!
攻擊鋼彈遭受神盾鋼彈的自爆攻擊而大破,曙光社於修復攻擊鋼彈之際複製了預備部件,後來在草薙號艦內組裝完成。 搭載了新開發的大容量電池包Power 完美突擊高達 Extender,活動時間大幅延長,裝甲啟動色以赤色為主體色,其餘和攻擊鋼彈原型機無異。 RG強攻型衝擊高達共有13塊版件,以黃、淺藍、藍、灰、深灰、淺灰、白、紅、黑等成形,重現動畫設定,至於RG賣點的「進階MS關節」,只有核心飛梭及胸部少量採用。
完美突擊高達: 裝甲增強了內部框架的“金屬表現力”
機體名與型式番號末尾的「E」意為「強化型(Enhanced)」,正如其名做了多處的強化修改。 頭部冷卻系統的再配置,伴隨著面罩中央的管縫變更,兩肩部追加子推進器強化了機動性。 此外,作業系統、接口與無線通信系統也反覆改良,將特殊部隊出擊前的繁瑣設定合併,並擁有高操縱性。 完美突擊高達2025 PS裝甲啟動色和修改前差不多同配色,但是由於搭載Power Extender帶來的副效果,各種攻擊者揹包著裝時的對應色發生變化,成為了VPS裝甲。 頭部冷卻系統的再配置,伴隨着面罩中央的管縫變更,兩肩部追加子推進器強化了機動性。 PS裝甲啟動色和修改前差不多同配色,但是由於搭載Power Extender帶來的副效果,各種突擊者揹包着裝時的對應色發生變化,成為了VPS裝甲。
完美突擊高達: PG 1/60 完美突擊高達
為了進一步提升本機的作戰能力,同時開發的FX-550 空中霸者(Skygrasper)作為本機的支援機。 以聯合軍的垂直起降運輸機為基礎,可載運一套攻擊者揹包以解決本機可能的不時之需,更能夠直接運用揹包上的武裝協助本機戰鬥。 突擊高達遭受神盾高達的自爆攻擊而大破,曙光社於修復突擊高達之際複製了預備部件,後來在草薙號艦內組裝完成。 搭載了新開發的大容量電池包Power Extender,活動時間大幅延長,裝甲啟動色以赤色為主體色,其餘和突擊高達原型機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