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士可沿水塘平坦的引水道及山間小徑直往屯門。 科普一下麥理浩徑上的距柱:標距柱特爲麥理浩徑之遠足人士而設,讓他們沿途均可知道所在的位置。 如果遇到緊急情況,遠足人士可利用就近的標距柱說明其位置,以協助搜索及救援行動。 兩個標距柱之間相距約爲500米,麥徑上的標距柱從西貢的起點到屯門終點,序號由M001遞增至M200。

雨下得已經不是那麼大,我們穿着防風衣,把雨衣脫了下來。 麥理浩徑第五段 爬到針山山頂,我們倆累得不行,平時玩一樣的爬針山,背了三十多斤的揹包感覺還真是不一樣。 在八點前我們終於趕到六段終點,城門水塘燒烤場。 我倆路上已經討論過,今天如果不走完第七段,三天應該是完成不了全程。 如果今晚要走第七段,那我們就得在燒烤場喫完晚飯再走,這是我提出的建議。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喫飯讓我們得到了合理休息,補充了不少體能。

麥理浩徑第五段: 麥理浩徑第五段

建議做好防曬,晴天山上的紫外線很強,可以帶些救急藥物,以防萬一。 往西灣方向有個岔路口,叫吹筒坳,在此處可以選擇前往西灣或者是西灣亭,多數人應該還是會繼續前往西灣走完剩下的路程,如果體力不支可以選擇前往西灣亭乘坐公交車返程。 麥理浩徑第五段2025 從浪茄灣到下一個補給點——西灣,這段路是第二段最難走的,要翻過西灣山(海拔314m),半程路都是爬升,耗時也會長一些。 沿着蜿蜒曲折的車道下降,途中可觀賞大帽北坡的叢林。

早餐喫得差不多的時候,北京隊趕上來了,前一天在士多店遇到的三個人也在這裏集合了。 他們都被這場雨淋得夠嗆,此刻我有點慶幸昨晚走七段的時候沒有經歷這樣的大雨。 在廁所旁邊的涼亭起鍋造飯,結果不到五分鐘,一羣牛瞪着大眼睛往涼亭這邊過來。 我們倆奮力用鍋蓋發出聲音,揮舞着登山杖才把他們趕走。 好生驚險,要是讓牛羣進來了,我們的裝備就要遭殃了。 在針山頂拍下的這張香港夜景照是這一天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麥理浩徑第五段: 香港100公里麥理浩徑十段全攻略!珍藏版!

畢竟麥理浩徑二段是全段的精華線路,每年接待遊人無數。 浪茄灣還是那麼美,白色的沙灘,綠色的海水。 颱風山竹留下不少的傷害,據說之前的水喉都被破壞了。 先天一晚來此露營的朋友告訴我,他們是取了溪水過濾後飲用的。

沿右邊的石屎路前行,便開始踏入萬宜水庫段。 前行約3公里後,會到達長760米的西壩。 在防波堤旁可以見到「創興水上活動中心」。

麥理浩徑第五段: 西貢怎麼去香港地質公園(東壩)?

1979年3月29日,即麥理浩徑落成前約七個月,麥理浩到北京會見鄧小平,得知中國一定會收回香港,香港問題正式出現。 有人認爲麥理浩徑的開闢和英國對香港前途憂慮有關。 邊界是第一線、麥理浩徑是第二線、維港是第三線。 2016年5月3日,國家地理頻道邀得二十位行山愛好者,嚴選全球最佳行山徑“夢想之路”,受訪者包括越野跑手、集團總裁和作家等,麥理浩徑獲評爲全球二十條最佳行山徑之一。 麥理浩徑第六段的起點在大埔公路與金山路的交界處。 麥理浩徑第五段 由金山路開步,不久走過水壩,右望便是景觀不俗的九龍水塘。

  • 大部分的樹林都是當年大量引種外地品種樹木而形成的,附近風水林內本地品種樹木的自然繁衍,更提高了樹林的物種多樣性。
  • 半島的外圍暴露於烈日和強風下,植被主要是草地和灌木叢,在隱蔽的河谷裏卻孕育着較矮的樹木。
  • 第三段跨過香港較少人遊覽的高地-北潭凹至企嶺下海之間的山峯,即西貢西郊野公園。
  • 在士多店喫的泡麪和豆花早就消化得沒影了,我們過了水塘在涼亭修整,喫了一些東西。
  • 臘肉臘魚還真是戶外的好東西,可存放時間久,耐高溫,不容易壞。
  • 電解質飲料的補充要及時,特別是這樣一整天的長距離行走,身上的汗液不停的流失,補充不當就會造成我第一天晚上那種肌肉緊張的現象。

沿徑往筆架山進發,稍作上落後便要隨徑急升,到達筆架山的發射站。 及後在涼亭右走林蔭山徑至大埔公路,完成麥理浩徑第五段。 麥理浩徑第五段的起點位於大老山近基維爾營。 由馬路左轉入林,在林蔭中行走,往後續走一大段上坡路,抬頭便見大老山。

麥理浩徑第五段: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

水泥路走得腳底板各種難受,終於我們看到了M100,這也意味着麥理浩徑我們算是走完了一半的距離。 M100的標距柱顯得髒髒的,而且就在馬路邊並不打眼。 這次由於是三天的行程,我沒有背Osprey新款的小鷹38L,而是選擇了50L的雲層。 麥理浩徑第五段 兩天走下來,這款揹包給我的體驗還是不錯的,空速揹負一如既往的給力,水袋這回讓我放到了外面,節約了不少的空間。

麥理浩徑第五段: 西貢怎麼往返北潭凹?

水果、青菜可以帶些,第一天和第二天都可以喫到一些水果,這是一件幸福感倍增的事情。 當然,更長的線路應該是要帶一些維生素片來補充了。 電解質飲料的補充要及時,特別是這樣一整天的長距離行走,身上的汗液不停的流失,補充不當就會造成我第一天晚上那種肌肉緊張的現象。 我們在涼亭休息了幾分鐘,歇腳的時候聊着鞋子。 麥理浩徑第五段 馬爺和佩佩穿的都是越野跑鞋,接下來的水泥路對他們來說可謂易如反掌。

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一段 · 北潭湧至浪茄

在水塘的西南端、近菠蘿壩處建有郊野公園遊客中心,那裏的圖片展示了政府在山谷廣泛造林的成果。 昔日戰時光禿禿的山頭變成了今日伸展至大帽山山坡的茂密樹林。 大部分的樹林都是當年大量引種外地品種樹木而形成的,附近風水林內本地品種樹木的自然繁衍,更提高了樹林的物種多樣性。 無公共車輛往大老山,最方便登山之方法乃在慈雲山沙田坳村、港鐵黃大仙或鑽石山站乘的士往沙田坳開始。 此段最後的數公里沿走私嶺經過戰時留下的遺蹟、醉酒灣防線和城門碉堡。 在三十年代建成的醉酒灣防線,是一段橫跨新界頗長的戰壕,設有火藥庫及地下室,與之並建的是龐大的城門地下碉堡,它是整個防線的最堅固部份。

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五段 · 大老山至大埔公路

北京隊的三人小分隊比我們晚幾分鐘出發,不一小會就追上了我們。 一面感嘆他們體力好,一面我們乾脆合成了一直隊伍,直到走上大帽山頂。 香港的野豬這兩年增長得飛快,不知道是不是熱心市民餵養造成的,今年春節後看到不少網友發的小視頻,在西灣營地、塔門島都有出現露營者被野豬騷擾的情況。 希望大家不要去餵養野生動物,這樣會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性,造成更多的困擾。 六段開始進入公路爬坡階段,之前走過的時候能在路邊看到許多猴子,這會兒天黑了,他們也都回老窩了吧。

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五站:北潭凹

麥理浩徑是香港首道長途遠足徑,於1979年啟用,以第25任港督麥理浩爵士(Sir Murray 麥理浩徑第五段2025 MacLehose)命名。 路線大致由東部的西貢起,伸延至西部的屯門,途中穿越八個郊野公園。 麥理浩徑第五段的起點沒有公共車輛可到達,如非乘搭的士前往,必須由第四段續走或循飛鵝山道走抵。 麥理浩徑第五段2025 途中雖可賞九龍羣峯,但景色仍多以市區為主。

麥理浩徑第五段: 必存 香港麥理浩徑全程路書攻略和一些經驗建議

北潭凹攀登至巖頭山,居高臨下,四周美景盡入眼簾,東看一望無際的海洋,北臨吐露港,西望大埔,南見馬鞍山。 麥理浩徑第三段需要遠足人士攀過四個約海拔400米的山峯,它們就是巖頭山、畫眉山、雷打石山和雞公山,極需體力才能完成。 麥理浩徑第五段 它從北潭湧開始,繞過西貢半島,轉向西面,到達九龍羣山,再從城門開始往北走到達大帽山,然後往西走,以屯門爲終點。

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一站:萬宜水庫東壩

這是我們第一次重裝徒步,雖然相識不過半年,幾次戶外下來,相互累積了不少信任。 請北京隊的馬爺給我們拍了一張合照,就匆匆出發了。 該水塘在1957年建成,是目前新界裏由河谷築堤而成的最大水塘。 除了石壁水塘外,繼後所有水塘都是由海灣築堤而成的,從前圍繞着水塘光禿禿的山嶺,經過了多年綠化的功夫,現在已長成樹林,這拜所選的先鋒樹種能成功地生長所賜。 它們包括中國松、溼地松、大葉桉和檸檬桉。 九龍水塘於1920年代建成,這裏曾有香港本土的獼猴羣,由於生境的破壞和人類的捕獵,獼猴差不多在本世紀完全絕跡。

麥理浩徑第五段: 線路總結及行程建議:

喫完早餐收拾完帳篷,差不多九點一刻我們從M070開始出發,前夜下了一晚上的雨。 地上都是溼漉漉的,一段盤山公路之後,我們開始走泥濘的山路。 作爲登山客,我更喜歡走泥土路,比較軟而舒服,腳底反饋也沒有水泥路來得厲害。 我們在二段終點來了個大休,我的腳底板疼,肩膀的酸,臀部支撐揹包重量一整天也是各種酸爽,這次長線之前我完全沒有過拉練,暗自後悔。 斌哥的腳掌也開始不適,我勸他穿上了第二雙襪子。

沿着引水道,走至地圖資料牌,依麥理浩徑指示左方下走 (直走爲屯門徑),最後走過村徑,按地上麥理浩徑的方向指示一直走至何福堂樓,結束麥理浩徑整段行程。 麥理浩徑第十段的起點位於田夫仔營地的入口。 在林務車道依照大欖涌水塘的方向行走,走經田夫仔村便可到達永吉橋。 由燒烤場的城門道起行,走過水塘主壩,先欣賞城門水塘之風光。

浪茄海灘攀上陡峭的西灣山後,你可以看到宏偉和遼闊的海岸景色,往北望可見到高聳入雲的蚺蛇尖。 往下走經過西灣,繞過海邊的山徑,沿鹹田灣走進內陸,經過大浪村、大浪凹及赤徑,便到達北潭凹。 沿東壩至吹筒坳的山徑上安裝有一些「建議休息點 」牌,讓行山人士參考,作適當休息。 另外,帳篷我們是在西貢總站附近店鋪購買的,買了4-5人的雙層六角帳篷花了299hkd,感覺性價比很高。 之前在線上平臺查,差不多一樣容量的,價格都在4、5百人民幣,相比之下貴了很多(至於質量相比情況如何就不太清楚了,沒有實測對比過),也建議大家可以到西貢後再購買。

麥理浩徑第五段: 第七段 · 城門至鉛礦坳

登臨雞公山,眼下是企嶺下海的泥灘海岸,不遠處聳立着馬鞍山。 路線最後沿山徑下降,後段轉入林蔭下的山徑,最後下走至水浪窩完成麥理浩徑第三段的行程。 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內的萬宜水庫,於1971年開始動工,並在1979年完工,存水量達2億多立方米。 東壩的圍堰壩上有7,000多塊重20噸的「工」形溷凝土錨形石,作用是在減少颱風時被海浪衝擊。

徒步、露營、越野單車、滑翔傘、港百、渣馬、等等各種戶外活動,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會玩的。 沿法藏寺門前的沙田坳盤山公路上行約1公里,8點48分抵達獅子山郊野公園(麥理浩徑第5段中段入口),稍息拉伸,8點52分正式出發。 也可以選擇到達赤徑後繼續往前走,再爬山到達北潭凹巴士站(印象中從黃石碼頭出發的94路巴士是會經過這裏的),然後再乘巴士返回西貢總站。 從鹹田灣沙灘如果需要繼續完成二段的剩餘路程,需要經過大浪村並爬上大浪坳(爬升約150m海拔),然後再下降至海邊到達赤徑/赤徑碼頭。 第七段:城門——鉛礦坳全程6.2公里,部分路段在針山的山脊上徒步,沒有樹蔭遮蔽,容易曬傷,多攜帶飲水。 第六段:大埔公路——城門這段只有不到5公里,全程都是公路,沒有補給,起終點都有有廁所和自動販賣機,但路上沒有樹蔭遮蔽。

麥理浩徑第五段: 香港世界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

由於起點到東壩均爲公路,許多人會跳過這段公路直接打車到東壩。 麥理浩徑第五段2025 麥徑二段絕對是整條線路的精華,大浪四灣的無敵海景,蚺蛇尖的妖嬈聳立,浪茄灣、西灣的美麗沙灘都是麥徑二段讓人無限留戀的原因。 橫越西灣海灘,跨過溪流,一邊繞過山腰,一邊領略海岸無限風光。 此段麥理浩徑所途經的萬宜水庫,以巨大的容水量、傾斜的堤岸和宏偉的水壩馳名。

沿徑續走,便會接回沙田坳道的涼亭,在此可以觀賞飛鵝山的景色。 沿著沙田坳道緩緩下走,左方放眼盡是九龍市區的石屎森林。 如此一直行走,便可到達位於慈沙古道的沙田坳。 此處是個多道路徑的交匯點,設有士多可供休息,而衛奕信徑亦由此分離。 萬宜水庫出發後的下一個補給點就是西灣,距離還是挺遠的,千萬別在西灣山這段爬坡路上就把水喝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