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於1992年至1998年發展,由樂湖居、賞湖居、翠湖居、麗湖居、景湖居及美湖居組合而成。 到了2004年5月,天水圍北唯一私人屋苑慧景軒正式入夥。 鄰近嘉湖銀座的大型屋苑栢慧豪園於2008年年初入夥,另一期的栢慧豪廷已於2010年落成。 據最初的規劃顯示,整個天水圍新市鎮北部也打算規劃中、低密度私人屋苑,而有關的計劃在1994年時已暫時擱置。 然而於1994年起,政府更改天水圍發展計劃,區內多幅預留興建工業區和醫院的儲備土地(即今天天盛苑、天慈邨、天華邨和天頌苑)和天水圍北大多地段都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並以最高地積比率興建,形成規劃失衡、缺乏休憩設施的局面。

然而天水圍站位置靠近屏山,遠離天水圍大多數屋苑,居民往往須通過輕鐵轉乘。 換言之,居民不論使用路面交通或鐵路交通,無可避免要花費大量時間於交通上。 1995年起天水圍北部開發時,北部地區成為供應大量樓房的重要地段。 按照當時規劃,現時的數個公共屋邨包括俊宏軒、天逸邨及天恆邨共約13,000個單位,本來都規劃作居屋出售,但隨著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擴大,政府取消居屋第二十三期乙,原訂該期發售的所有居屋單位均改作公屋單位出租。 而原本建立夾屋的用地,在夾屋計劃取消後,亦用以建立公屋。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宏達工業中心

同年5月30日,市橋站主體提前一個月封頂[5],同日瀝滘站開工[6]。 西貢區的將軍澳@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7,73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18,623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將軍澳中心,天晉,將軍澳廣場,寶盈花園,富康花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0,490,年齡中位數為 42.0歲。 至於啟德1E區1號地皮將會撥予房協,並興建近2,050夥單位,地盤面積1.71公頃,以重建真善美村,預料可容納5,800人。

最終運輸署於一個月後修改被城巴棄辦的路線,改為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元朗(德業街),來回程加經天頌苑、天恩邨及元朗廣場一帶,並取消循環運作,同樣以公開招標決定營辦巴士公司[7]。 新路線最終由九巴中標[8],並在2022年12月18日投入服務[9][10]。 而在路線開辦前夕,九巴和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於同心村聯同該村居民出席路線開通儀式[11][12]。 天水圍天業路3號 2023年7月24日起,此線往天水圍市中心方向繞經朗屏邨巴士總站[13]。 元朗區議會預計在2022年底進行首階段遷移及擴闊車道工程,隨後展開新街市的建造工程。

天水圍天業路3號: 規劃概念

地盤將建五座約30層高的住宅,並提供一座約4層高的零售及附屬設施大樓。 1976年重建前的舊A座座為工字型平面規劃設計,9層高,不設升降機服務,中間為共用廚房,走廊前後盡頭為共用洗手間,走廊中部為不設廚房及廁所的住宅單位。 2021年4月2日,明華大廈重建第一期落成入夥,提供966個單位。 因新建大廈租金較舊廈大幅上升,住戶於首年將享有4成的租金減免,而減免幅度將按年遞減1成, 於第5年才需繳付十足租金水平。 截至2021年5月,本期大廈的三房單位為全港租金最高的甲類公共屋邨單位,每月租金高達港幣6,814元。

  • 土瓜灣新柳街2A及2B號與高山道26號舊樓物業,獲財團透過強制拍賣,以底價1.36億元投得,買家為本港80後主理的新一代發展商TKS Limited。
  • 房協相信分判商為趕工偷步用未檢測的鋼筋,事後已暫停相關工程,並要求總承建商俊和建築將問題鋼筋全部拆走,事件導致20噸鋼筋被棄用。
  • 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遭縮短至天逸,令天恆邨、天晴邨和天悅邨居民非常不滿。
  • 2010年5月7日,林和西至廣州東站由於北延段在建燕塘站積水嚴重,部分設備失靈被迫中止營運,5月8日該段恢復營運;同年8月9日8時42分,大塘至天河客運站發生訊號故障,導致全綫中斷行車約14分鐘。
  • 港鐵擁有的天榮站物業項目自2011年起被鄰近居民、學校學生以至地區人士批評。
  • 整個新市鎮主要分為南部及北部兩大部份,以天華路為分界。

主綫起始於白雲區與花都區交界的新白雲國際機場2號航站樓地下,沿機場大道和機場高速南下,下穿高增種植園,再轉入106國道人和大馬路段,下穿流溪河後繼續沿106國道南下,經過均禾大道路口轉向南,抵達廣雲路西側的嘉禾望崗站。 隨後綫轉入華南快速繼續南下,轉入同泰路行走後進入廣州大道北一直南下,在白雲山東邊掠過。 隨後在怡新路口轉向東南偏南,下穿燕嶺公園後到達廣州火車東站,通過林和西路地底,在天河體育中心西邊掠過,進入體育西路,華夏路,穿過珠江新城西部。

天水圍天業路3號: 營運

不過由於領展壟斷天水圍的街市,令物價高昂,加上附近只有超級市場,有天水圍居民表示蔬菜昂貴得買不起。 有調查顯示,有85.4%區內居民會跨區至屯門、元朗,甚至北上深圳東門、蛇口、落馬洲等地買餸。 [5]

為配合天水圍新市鎮的發展,香港房屋委員會早於1980年代末期已計劃興建公共屋邨。 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是位於屯馬綫天水圍站附近的天耀邨,於1992年至1993年落成。 為營造新一代新市鎮形象,當年所規劃屋邨均設有大量休憩用地,並且設有少量預留空間作日後發展。

天水圍天業路3號: 新界及離島區

2006年10月,輕鐵761線的總站遭縮短至天逸,令天恆邨、天晴邨和天悅邨居民非常不滿。 位於屏山北部、天耀邨以南的屯馬綫天水圍站(註:該站雖名為天水圍站,站址卻不屬於天水圍範圍內)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九廣西鐵(現為港鐵屯馬綫)把九龍市區和天水圍新市鎮連接起來,2009年8月16日其南面總站由南昌伸延至紅磡,由天水圍前往尖沙咀只需要約29分鐘的時間,而來往中環則只需42分鐘,大大縮短了市區和新界西北之間的距離。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天水圍公營街市

隨後在廣州大道南東邊約六百米與其平行佈置,下穿住宅區、海珠湖,經大塘安置區、瀝滘村,隨後下穿珠江南航道,進入番禺區。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天業路,隸屬於醫院管理局新界西醫院聯網,於2012年2月8日投入服務,每天可以服務逾200人次,為天水圍和新界西居民提供治療至預防的一條龍式醫療服務,為首間社區健康中心以此種模式運作。 除了鐵路網外,區內也有多條巴士線來往香港各區,而三號幹線則大大拉近天水圍與港島、九龍、荃灣、葵涌及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也大大舒緩大老山隧道及屯門公路在1994至96年間之交通壓力。 市鎮內最長的道路為天影路,位於新市鎮西面,剛好分隔開廈村及天水圍新市鎮,港鐵巴士K76線是駛經此路的唯一巴士路線。 天水圍天業路3號 此外,新市鎮內亦設有很多單車徑並連成完善單車徑網絡,可達鎮內大部分地方。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利寶大廈

由於這個不尋常的發展策略,令天水圍的商業活動只有很少的空間發展,現存的61,000平方米商業樓面則在2005年時售予領展[16]。 政府發展天水圍北初期,原本規劃區內會有一所警署,但因特區政府當時面臨財赤危機,建立警署的計劃因此取消,區內亦長期缺乏公園等基本設施。 在1980年代尾至1990年代初,由於天水圍配套不足,故此區內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即天耀邨及天瑞邨)一直無人願意申請。 縱使政府已經將部分無法原區安置的慈樂邨及秀茂坪下邨居民遷入有關屋邨,但仍有大批單位空置,直至政府安排一些居港僅3至6年、不合資格入住公屋的新移民遷入,加上週邊設施陸續落成,才解決了相關問題。

天水圍天業路3號: 重建前的樓宇

報告又建議,檢討現時處理虐偶個案的程序,提出修例讓法庭接受被虐者書面作供避免因為要出庭而不敢指控配偶。 報告又促請政府定期檢討城市規劃的機制、儘早制訂緊貼人口增長的地區福利計劃。 然而,事隔3年後,小組提出防範家庭悲劇的24小時社署輔導熱線仍未全面落實。 在輿論壓力下,港府委託獨立小組,研究如何防範天水圍發生新的家庭暴力慘劇。 同年10月,報告發表,批評當局規劃天水圍的社會福利服務並不完善,並指區內的家庭支援服務明顯出現問題。 報告指,2001年天水圍人口超過20萬,但長期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服務中心,即使區內後來發展了3間服務中心,但自從天恆邨案後求助個案急升,其中一個服務中心處理的個案,由400宗增至600宗,政府卻沒有增加資源。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天水圍文物修復保存中心

除此之外,為應付八萬五建屋計劃的指標,房署每年需要提供50,000個公屋單位,天水圍北於是額外增加了7,000個公屋單位[14]。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南部中央的天水圍公園於1990年代初期正式啟用,屬市鎮公園規模,公園內設有人工湖、籃球場、小型足球場、網球場、一些健身設備和很多小徑,是區內居民休閒的場所[13]。 2006年,位於新市鎮東北部的香港濕地公園第二期落成啟用,園內設有三個大型展館及人工建造的大型濕地。 天水圍新市鎮最大屋苑為嘉湖山莊,是區內最早興建的屋苑。

天水圍天業路3號: 九龍巴士69線

廣州地鐵3號綫是廣州地鐵營運的路綫之一,大致呈南北走向,全綫長65.31公里,包括一條主綫和一條支綫,共設30個站,是中國大陸首條營運時速達120km/h的地鐵綫路,總投資人民幣159.05億元,代表色為橙色。 開通初期車卡編制為三節,後於2010年4月28日起全綫升級為六節。 連計上述四個地盤,全部七幅公營房屋發展用地,將會提供12,570夥單位,預計人口將達35,100人。 不過,雖然啟德區鄰近維港,但由於2B區非位於舊跑道區,與海邊有一定距離,加上前方土地將興建體育城及酒店,預料只有部分高層單位有機會用海景。 2018年5月23日,《蘋果日報》揭發重建地盤有分判商懷疑使用7.5噸未完成檢測的鋼筋,唯發現該批鋼筋強度不合格。

天水圍天業路3號: 規劃

2013年6月23日起,北延段列車最高運營速度分階段提速至110 km/h,營運週期由原來的83分鐘縮短至79分鐘,運能提升4%以上[24];7月1日起,3號綫工作日早上加開「同和至大石單向早高峯短綫」[25]。 2001年12月26日,大塘站作為試驗段開工,並於2003年1月26日封頂,成為全綫第一個封頂的車站。 大塘站作為三臺盾構機的始發站,對整個工程起控制性作用[2]。 另外,舊A座原本為低薪公務員而建,不過由於採用共用廚房及浴室的設計,結果有大量住戶申請調遷。 明華大廈前身是木屋區綠寶村,1950年代清拆改建為明華大廈,1958年策劃興建時曾經命名為筲箕灣新村(英語:Shaukiwan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Estate)[1]。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天水圍(天業路)社區健康中心

除了重建後的新A座採用樓級型平面規劃設計及G座為全邨唯一採用十字型平面規劃設計的樓宇外,其餘10幢均採用長型平面規劃設計。 於2010年,在B至G座樓宇大幅度地改裝原有設施,加建升降機塔及加鋪地磚,加設門牌及指示牌,加裝升降機及大廈閘門。 69線全程收費為$5 [1],並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14],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此線的車資,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15]。 乘客登車時需以現金或八達通卡繳付車資,不設找贖;而每位成人乘客可免費帶同最多兩名四歲以下而且不佔座位的兒童乘車[14]。 此外,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註 1],乘客使用此付款方式不能享有與非九巴/龍運路線之轉乘優惠,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乘車優惠計劃」[16]。 逢星期日,每兩名繳付成人車費的乘客,可攜同一名65歲或以上長者免費乘車;而每名攜同合資格殘疾人士登車並以現金繳付車資的乘客,亦可享半價優惠[17]。

香港眾多新市鎮中,只有天水圍新市鎮有開幕典禮,反映了當時政府非常重視天水圍這個地方。 政府去年公佈將9幅私樓用地撥作公營房屋,其中6幅位於安達臣道石礦場,3幅位於啟德。 根據房協及房委會向九龍城區議會提交的最新資料,啟德2B區1號及2號用地,將分別撥予房協及房委會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兩個地盤可提供4座40層高的住宅大樓,合共提供3,600個單位。 此外,啟德1E區1號將會批予房協作重建真善美村安置用途,提供約2,050夥。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大廈資料:麥當勞道3號

2003年5月22日,廣州地鐵與阿爾卡特簽訂了價值4000萬美元的基於Seltrac S40的列車控制系統供應合約[15];7月30日,三號綫首批9個車站的99臺扶梯供應合約正式簽訂,供應商為廣州日立電梯有限公司[16]。 2008年6月24日,按照廣州市建設委員會的要求,廣州地鐵將在永泰站(現白雲大道北站)與同和站之間增設永泰東站(現永泰站)[12];7月2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三號綫北延綫工程可研報告[13]。 2004年8月3日,珠江新城至客村右綫順利通過640米寬的珠江,抵達南岸[7];9日,大石至漢溪區間右綫貫通[8];10月22日,主綫廣州東站至林和西站區間工程完成,同日崗頂站封頂[9];11月26日,客村站完成土建工程。 在1997年的《廣州市城市快速軌道交通綫網規劃研究(最終報告)》中,作為備選的B方案中出現了環綫,當時的環綫為5號綫。

天水圍天業路3號: 服務時間及班次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置富嘉湖)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也是天水圍新市鎮最繁榮的中心地帶。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西鐵走線更改,故此該站變得遠離購物商場,因此人流亦不如其他新市鎮的市中心商場。 天水圍新市鎮(英語:Tin Shui Wai 天水圍天業路3號2025 New Town)位於香港新界西部的元朗區,為第三代香港新市鎮,也是元朗區兩個新市鎮之一,人口約300,000。 未來,天水圍新市鎮可能會和計劃中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合併成為一個大型的新市鎮。

在運營方常態化加開機場北貫通至番禺廣場的行車路綫前,因3號綫實際分為兩條不重合的行車路綫長達十幾年,廣州地鐵和市民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多數把天河客運站-番禺廣場段直接稱呼為「3號綫」,而把機場北-體育西路段稱為「3號綫北延段」、「3號綫北延綫」或「3北綫」[註 2],作為區分。 2021年重建後落成的第1及2座為Y字型平面規劃設計,30-31層高,並在6或7樓設置空中花園,全部樓層均設升降機服務,部分升降機更可到達天台,所有住宅單位均設有廚房及浴室。 天水圍天業路3號 明華大廈舊A座於1965年落成,並於1976年拆卸重建,此前為一幢無獨立廁所及廚房的大廈,當時部份居民選擇遷往新興建的大坑勵德邨,其餘多數選擇邨內調遷安置。

天水圍天業路3號: 廣州地鐵3號綫

按照香港樓房規定,居屋單位對每戶人數限制較為寬鬆,但相反公屋必須容納更多住戶人數。 結果天水圍北人口急增至10萬人,公屋居民比例達85%,其中天水圍北的屋邨在2001年起入夥後,不少家庭屬新移民家庭,其妻兒本在內地、隨後獲準家庭團聚來港,也有不少是老夫少妻,男方收入也屬低下層,結果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 早在1983年的總規劃大綱已訂明天水圍31區(即今天頌苑)是可能興建醫院的選址,但後來當局認為區內醫療需求未達興建門檻而擱置。 經過多年討論,天水圍醫院選址訂於天華邨附近並於2013年動工興建,於2017年1月8日陸續啟用,以減輕屯門醫院及同區博愛醫院的負擔。 區內其餘商場集中在公共屋邨及居屋附近,如T Town、天耀廣場、天瑞商場、天恩商場、天慈商場、天盛商場、天澤商場及天晴商場,除天恩商場和天晴商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持有及由房屋署管理外,其餘的都是由領展持有及管理,亦有其他管理公司管理的商場,如俊宏廣場及業權分散的天一商城。 天業路(Tin Yip Road)係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一條路,西接天葵路,東面係掘頭路,近住天業路公園。

2022年9月,東延段最大車站廣州新城西站封頂[70]。 2023年6月,全綫相繼實現短軌[72]和長軌[73]貫通。 3號綫自通車起(2005年),使用由南車株機-西門子合作製造的時速120公里的B型地鐵列車(B1型),其為中國大陸首款營運時速120公里的地鐵列車,共生產了40列120輛(3節編組)。 後來隨着提升本綫服務班次、由原來營運的3節編組擴編為6節編組以及北延段的即將完工,亦再次向南車株機購買列車,共製造25列(150輛,B2型),之後再次增購26列(156輛,B4型)。 2003年2月8日,三號綫市橋北至番禺廣場盾構區間始發,成為三號綫首個開工的盾構區間[3],而主綫與支綫的匯合站——體育西路站亦於同年5月18日正式開工,車站部分結構位於一號綫原有車站底下80釐米[4]。

天水圍天業路3號: 香港樓宇目錄

規劃署按照有關方案指出,為了確保計劃效率,盡快進度,故此需要盡快作出決定,於3份發展方案中,排除當中維持保存一幢原有大廈原狀的建議,因為不符合各方面規劃原則及要求,由於保留使用多年而變得殘破之大廈,亦即仿效石硤尾美荷樓等方法亦不可行。 此外,規劃署援引古物古蹟辦事處指出,明華大廈並非香港法定古蹟,故此質疑其舊有建築物之保存價值,並且指出,若果個別物業保留下來,可能違反規劃等既定程序。 有關方案於3月15日早上9時交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審議[3][4],同日,城市規劃委員會接納建議,明華大廈將會分批重新興建,首批單位預計於2018年落成[5]。 2010年,香港房屋協會為明華大廈其中7幢樓宇及戶外設施進行大規模的復修及翻新,並且建議以混合發展方式重新興建明華大廈,滲入長者屋的元素[2]。 重建計劃預備3份發展方案,以保留該舊屋苑建築及文物價值等,構思中包括保存個別座數其中一幢建築原狀,或者以舊建築材料復古複製一幢新建築,方案亦提出於原址建立中央紀念公園等。 2010年代,香港房屋協會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重建明華大廈,預計可以提供逾4,000個單位。

這裡提供我們的聯絡資料、熱線電話、電訊盈科專門店以至全球各地辦事處的有關資料,並備有表格以供閣下賜教垂詢。 天水圍北原本沒有圖書館,康文署亦只安排圖書車每星期來兩天,經過多年爭取,才於天澤商場租下一個舖位做地區圖書館。 香港歌手李克勤於2006年底推出的大碟《李克勤演奏廳II》中收錄了「天水‧圍城」一曲,歌詞被指容易令人聯想起天水圍的負面印象。 到2014年10月23日,天業路公園啟用,佔地逾25,000平方米。 園內設供首個大型人造草地球場、人造沙灘球場,同時設有緩跑徑及階梯式園景休憩處。

天水圍公園旁的+WOO 嘉湖(前稱嘉湖銀座)及嘉湖海逸酒店,是天水圍新市鎮最大的購物中心。 該處有名為「天水圍市中心」的巴士總站,但遠離該區的交通樞紐——天水圍站,原因是天水圍新市鎮規劃初期西鐵終點站原定設於該處,即輕鐵天水圍總站(今改名天榮站)旁邊;但其後因為廈村鄉及屯門區的居民反對導致西鐵走線更改。 1993年至1996年,南部多項建設完成工程,包括天瑞邨(1993年)、天水圍運動場(1994年)、天水圍公共嬉水池(1995年)及天水圍公園(1994年及97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