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Lingnan Dr.)是香港一間政府津貼中學,為嶺南教育機構屬下學校之一。 學校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已故廣州的嶺南大學首任華人校長鍾榮光博士。 1978年9月創校,初期借用荔景邨慕光小學校舍上課,1979年9月遷入荔景山路校舍(西鐵線隧道緊急入口側)。. 屯門天主教中學(Tuen Mun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位於香港屯門建生邨,是香港天主教教區23間中學之一。
該校創辦於1997年,辦學團體為一間香港著名廟宇黃大仙祠的管理機構——嗇色園。 該校為嗇色園所創辦的第5間中學,也是該機構創辦的首間一條龍學校。 另外,辦學團體嗇色園與香港生物教育資源中心合辦全港首間生物科技教研室,該實驗室達至大學實驗室水平的設施和專業支援,於2004年由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教授等人揭幕下正式啟用。. 喇沙書院(La Salle College)是香港一所位於九龍城區的知名男子天主教中學,由喇沙會修士於1932年創立,為香港補助學校議會22所補助學校之一。 在2018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三。.
大埔寶華樓: 津貼學校
天主教鳴遠中學(Catholic Ming Yue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歷史悠久,位於香港將軍澳坑口厚德邨的天主教津貼中學。 天主教鳴遠中學的前身為調景嶺天主堂義務學校、調景嶺天主堂私立鳴遠學校、香港調景嶺鳴遠中學、私立受助非牟利鳴遠中學。 大埔區(Tai Po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東部,範圍包括大埔、東平洲、大埔滘、汀角、船灣、林村谷,白石角及它的外飛地為赤門海峽兩岸的西貢半島北部(西貢北)。 它的總面積約為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行政區域。 根據2016年中統計,大埔區人口為303,926人。
-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新峯花園,新達廣場,運頭塘邨,逸雅苑,富雅花園。
- 地利亞教育機構在1980年代該校收購了九龍利瑪竇書院,並於1984年成立現時的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
- 鼓勵學生參加校外比賽及國際考試,並屢獲佳績。.
- 1994年獲準加入成為直接資助計劃的學校。
- 學校的開幕儀式在1971年由教育司簡寧(Mr.
-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中西區人口為243,266人。.
又致力幫助學生發展語文及資訊科技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學校會協助培養學生品德,使其成為良好公民。 大埔寶華樓2025 大埔寶華樓 大埔寶華樓 而學校四社分別為勤(代表顏色為藍色)、信(代表顏色為綠色)、仁(代表顏色為黃色)以及義(代表顏色為紅色)。.
大埔寶華樓: 東華三院鄺錫坤伉儷中學
沙田學院(,縮寫:STC)是一個混合性別教育中等國際學校,並是香港英基學校協會成員之一。 於1982年作爲位於九龍塘的英皇佐治五世學校的沙田屬校成立,在1985年搬遷到火炭麗禾裏3號,並採用現名。.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TWGHs Wong Fut Nam College,簡稱WFN,一中)是香港九龍城區的一所著名中學,校舍位於九龍塘牛津道,為東華三院第一所中學。 該校屬於第一組別 大埔寶華樓 中學,為區內其中一所傳統英中。 該校一直在音樂及田徑範疇方面表現優秀,多年來屢獲佳績,樂團更享負勝名,多次遠赴歐洲交流作賽,揚威海外。.
明愛聖若瑟中學(Caritas St.),簡稱CSJSS,是香港一間天主教文法中學,創校於1971年9月,招收男女學生。 最初校址位於荃灣城門道,前身是明愛聖若瑟職業先修學校。 於1989年5月,該校遷校至青衣島的青衣邨二期,學校佔地面積約4275平方米。
大埔寶華樓: 九龍工業學校
由女藝人及現任校董伍詠薇、其兄伍經衡及其表妹梁賀琪於1989年於新界元朗共同創辦。 課程涵蓋學前教育、小學補習、全日制高中日校、中學補習、專上教育、海外升學、多元化進修及專業培訓。 日校方面,遵理日校重視德育及體育發展,培訓足球、籃球、手球、排球及羽毛球校隊。
- 學校特色包括中小學一條龍(不用考呈分試)、國際視野、中國情懷及多元智能。.
- 而在耀中遷出後,原有建築物(不包括校役宿舍)被拆卸重建成一幢六層高、按建築署中學及小學標準合併設計的校舍,並由ALKF+設計,於2011年完工。
- 學校教職員得知此事後立刻為女生急救,再召救護車送院搶救。.
- 另外,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曾到訪學校作參觀。.
-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簡稱曾肇添,學生暱稱曾記,英文:Sheng Kung Hui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縮寫TST),座落於香港沙田禾輋邨,由香港聖公會港澳教區於1978年創辦,是沙田區一家知名中學。
以最大贊助人鄭裕彤命名,全校共有26班,學生人數約800人,校長是蔡玉冰,校監是盧德光。. 利諾中學(Maryknoll Secondary School,簡稱瑪中),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66年成立,是位於香港牛頭角的男女中學。. 箕灣東官立中學(Shau Kei Wan East Government Secondary 大埔寶華樓 School)是香港的一所官立中學,位於筲箕灣柴灣道40號,班級共24班,學生人數合共716人。 該校創立於1963年,最初命名為筲箕灣官立工業中學,課程設有工業科目。 由1998年9月1日開始,改名為筲箕灣東官立中學,簡稱筲東。. 玫瑰崗學校(Rosaryhill School)是香港一間由天主教道明會於1959年創辦的學校,設有幼稚園、小學、中學部,校址位於灣仔跑馬地司徒拔道41號B。.
大埔寶華樓: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Islamic Kasim 大埔寶華樓2025 Tuet Memorial College,簡稱為伊中或IKTMC)是位於香港東區柴灣的一所津貼英文中學,由中華回教博愛社主辦,校址為香港柴灣翠灣街22號。 該校是全港唯一一間有伊斯蘭教背景的中學,面積佔6900平方米及鄰近柴灣公園。 前身為位於東區北角寶馬山伊斯蘭英文中學(Islamic College),舊校舍曾作為瑪利曼小學臨時校舍,後分配給北角官立小學下午校轉全日制並易名為北角官立小學(雲景道)(北角雲景道22號)。 伊中創辦於1970年並於1997年獲教育局分配資源於現址建立新校以解決舊校設施老化問題。 新校所屬組別為第二組別(分為第一至第三組別,2015/16年)。
大埔寶華樓: 沙田培英中學
校監/校管會主席是湯恩佳博士,上任校長為胡國賢先生(筆名羈魂,香港作家),在位及離職後均受到學生愛戴,現任孔教學院校務長。 現任校長為梁秋雲女士,梁秋雲同時也是孔教學院合唱團成員之一。 除此以外,校內的手球隊也是獲獎無數,除了在地區學界手球賽外,還在全港學界手球賽裏獲得不少的獎項。. 天主教新民書院(Newman Catholic College),是一所位於香港九龍油麻地的資助中學,由天主教香港教區主辦。 該校佔地1540平方米,學校旁邊設有一個小停車房。
大埔寶華樓: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
學校有2間直屬小學:嘉諾撒聖心學校和嘉諾撒聖心學校私立部。 在2017香港最具教育競爭力中學50強龍虎榜中排名第30位。. 建立於1970年,位於香港九龍慈雲山道8號,為慈雲山區內傳統地區女名校。
大埔寶華樓: 大埔區
1963年,港英政府為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行政分區。 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 而立法會、市政局及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 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香港規劃政策包括三層,當中第一層全港整體規劃,第二層市區城區規劃,然後第三層分區規劃大綱。 解散市政局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只下放少量監察權力和責任給區議會。.
大埔寶華樓: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
港島中學(英文:Island School)是香港英基學校協會旗下的首家學校,為一所提供中學課程的國際學校,校址位於香港島半山區波老道20號。 港島中學於1967年創辦,為香港島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童提供中學課程,當時的中文名稱為英童中學。 現時該校學生總數有1,200多名,來自四十多個國家。 主校舍由於重建關係,暫時搬遷至沙田博康邨基督書院旁(原址為港九潮州公會馬松深中學校舍)及大圍新翠邨(原址為沙田崇真中學)兩校舍。.
大埔寶華樓: 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 大埔寶華樓2025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相連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五旬節中學(Pentecostal School)是香港九龍城區一間中學,位於九龍巴富街14號,佔地4400平方米。. 九龍三育中學(Kowloon 大埔寶華樓 Sam Yuk Secondary School),是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所中學,由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主辦。 該校有兩個校區,校本部(初中部)位於九龍旺角界限街52號;周氏分校(高中部)位於九龍大角咀詩歌舞街14號。.
大埔寶華樓: 元朗區
寧波公學(Ning Po College,縮寫:NPC)為香港一所男女子中學,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功樂道7號,佔地5000平方米,由寧波旅港同鄉會於1971年創立,現任校長為鄧敬池先生。.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全稱香港九龍塘基督教中華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Christian Alliance S W Chan Memorial College,簡稱陳朱素華、CASWCMC和SWC)是香港一所資助中學,校舍位於新界粉嶺暉明路。 校訓為聖經箴言九章十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該校始創於1977年,當時校舍位於九龍石硤尾南昌街220至222號(即石硤尾官立小學和觀塘綫石硤尾站就近),並於1993年在粉嶺開辦新校。. 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SKH Bishop Baker Secondary School,簡稱白約翰、白記、BBSS)是香港元朗區的一所男女文法中學。 1984年由聖公會港澳教區(現稱為香港聖公會)在元朗鳳攸南街創辦;為表揚白約翰會督在中國傳揚福音的努力,故以其名字作為校名。 自教育局2010年9月落實「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後,校方轉為全開英文班,逐漸採用循環周,每一循環安排一次高中生課前幫助新生英文閱讀,同時每逢循環周Day一、三及五安排高中生放學後,留校指導新生的功課。 另外也除中文、普通話、歷史與文化及生命教育科外,其他科目均以英語授課和利用英語話劇培育資優生。.
大埔寶華樓: 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
全校共有24班,學生人數約800人,校長是黎展霞,校監是張達全。. 天水圍香島中學 (Heung To Middle School (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天水圍天暉路8號,是一所愛國及千禧學校,由香島教育基金於2001年創校。 前身為大埔香島中學(Heung To Middle School (Tai Po)),是於1993在大埔運頭街的校舍創辦。 校董會主席為葉國華,校監為楊耀忠,校長為吳容輝,之前曾擔任旺角香島專科學校夜校擔任行政主任及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
廠商會中學(CMA Secondary School)是香港深水埗區一間津貼學校,全校學生人數約八百人,該校分別設有家長教師會、學生會及校友會等。 五旬節林漢光中學(Pentecostal Lam Hon Kwong School)是一間位於新界沙田愉田苑的中學。 寶覺中學(Po Kok Secondary School,簡寫:PKSS),香港將軍澳調景嶺彩明街9號的一所全日制津貼中學,鄰近彩明苑。 目前調景嶺的校舍於2001年啟用,學生分期遷進新校舍,至2003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