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一般會從計劃成員成功提取的強積金中抽取某個百分比的款項作為佣金或手續費。 整體股票基金錶現不俗,當中大中華和香港股票基金升幅最大,分別達4%及3.8%。 中國人民銀行於6月中把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下調0.1釐,由2.75釐降至2.65釐,為去年8月以來首次減息。 另外,雖然中國第二季經濟增速低過預期,但不少分析預測第三季增長將加快。 強積金騙案2025 積金局留意到近期有身份不明者偽冒積金局或積金易平臺公司職員,致電市民約談強積金有關事宜,並要求索取個人資料。 積金局又指,根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供款日為今年7月10日),Castelo Concepts Group並未為約140名員工,繳交今年4月至6月共3期強積金供款。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劉怡翔指,積金局正在研究容讓強積金參與者可以動用部份資金,作首次置業首期之用,不過政府另外指出,普遍強積金用戶平均只有18萬結餘,無助港人首次置業。 另外,有個別案件與上述犯案手法不同,騙徒於通話中慫恿受害人,只要聲稱將會離開香港或退休,便可向有關機構取回強積金供款。 當取回強積金後,騙徒會要求受害人面對面交收強積金款項,訛稱作為投資用途。 14宗案件中,騙徒收到有關款項後便會失聯,受害人亦不能取回相關金錢,總共被騙走約94萬元,每宗損失由1.5萬至28.7萬元不等。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最近積金局主席黃友嘉撰文,強調強積金「收費有理」,指相較於零售基金,營運強積金有許多獨有的行政工作,包括跟進僱主拖欠的供款或附加費、定期向規管機構呈交報告,以及審核和處理提取強積金申請等,故兩者收費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在積金局「抱屈」的同時,市民也疑惑自己為何要支付這些費用。 問題的癥結,其實並不在積金局有否努力減費,而是當初政府在設計整個強積金制度時,其疊牀架屋的設計,就已經註定了其收費高昂,如各界不正視問題的根本,有關強積金收費的爭議仍將無日無之。 積金局不時發現有人透過電話、短訊或社交媒體帖文,自稱或訛稱強積金受託人、中介公司或強積金中介人,聲稱可協助強積金計劃成員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然後誘使或教唆他們作出虛假法定聲明,以永久離開香港為理由申請提早提取強積金。
案中事主警覺性高,一旦留意交易有可疑情況,第一時間向警方求助。 莊指出,犯案團夥有組織有計劃犯案,在尖沙咀租用商廈單位,裝修後用不同的道具,偽裝成律師樓。 另外,騙徒在不同的社交平臺招攬人手,警方相信該團夥進行大規模的行騙計劃。 強積金騙案2025 該單位於8月下旬開始租用,警方能及早破案,相信成功阻止騙徒利用上址行騙,減少其他受害人損失。 三名被捕男子已被暫控合共一項「串謀詐騙」罪,案件已於今日(10日)在屯門裁判法院提堂。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警方早前接報,指有騙徒涉嫌冒充銀行及律師樓職員,訛稱有低息樓宇按揭貸款提供予受害人,藉此騙取保證金。 警方經深入調查,於本週二(7日)進行執法行動,以涉嫌「串謀詐騙」罪拘捕3名本男子,年齡介乎28至36歲,涉款約130萬港元。 強積金騙案 警方於8月31日接獲一名男子報案指,在7月下旬收到騙徒電話,對方訛稱為銀行職員,能提供低息樓宇按揭貸款。
警方於2018年至今,一共接獲8男6女(28至64歲)受害人報案,部分人指早前收到陌生來電,對方於通話中聲稱能提供低息貸款,當受害人表示有意借貸時,便會被轉介至訛稱為銀行職員的騙徒,並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入息證明等。 其後,騙徒稱若受害人能繳付保證金,便可獲得更高優惠,並相約受害人進行面對面現金交收。 強積金顧問公司GUM最新公佈7月強積金錶現,截至7月19日,打工仔人均回報為4,260元,GUM強積金綜合指數升1.8%。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7月內整體股票基金回升,當中以大中華股票基金,以及香港股票基金錄得最大升幅,分別漲4%和3.8%。 GUM分析指,儘管中國次季經濟增幅低於預期,但不少分析預測,第三季增長將加快,在放鬆政策和經濟改善的情況下,中國股市或因此受惠。 GUM指,環球股市在7月表現亮麗,帶動股票和混合資產基金上升。
- 積金局強調從不會推銷強積金產品,不會為此邀請市民會面或要求市民提供其強積金帳戶資料,亦不會委託任何人士進行上述活動。
- 14宗案件中,騙徒收到有關款項後便會失聯,受害人亦不能取回相關金錢,總共被騙走約94萬元,每宗損失由1.5萬至28.7萬元不等。
- 積金局十分關注有關情況,並嚴正聲明本局及積金易平臺公司的職員不會聯絡個別市民推介強積金產品或解釋強積金文件,更不會要求市民透過電話披露其強積金帳戶或個人資料,亦不會委託任何人士或機構進行上述活動。
- 案件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經深入調查及分析,警方迅速鎖定一個犯罪團夥,警方成功聯絡到一名扮作律師樓職員的騙徒,該名騙徒相約事主到尖沙咀一商業大廈單位,進行貸款手續及交收支票。
- 事實上,在數碼化相當普及的今天,之所以還有大量紙張文書工作,根據積金局調查,指雖然市民已經習慣電子化,但是僱主仍然較少使用數碼平臺供款。
警方在搜證期間,發現單位喬裝成律師樓,警方在單位檢獲大量虛構文件、證書、冒充律師樓職員的卡片、冒充律師樓的招牌。 警方於其他地方拘捕另一名男子,他涉及在案發最初致電給事主的角色。 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總督察陳家成表示,全部被捕人士仍在扣留調查,警方相信已經成功拘捕犯罪團夥的骨幹成員。 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五隊主管督察霍靉琳表示,犯罪團夥透過社交媒體例如Facebook,招攬想搵快錢的市民,要求他們偽裝成銀行職員、律師樓職員。 強積金騙案2025 騙徒會以「cold 強積金騙案 call」形式致電市民,訛稱為本地銀行或中介公司職員,能提供低息樓宇按揭貸款。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新界南總區重案組高級督察林碧嘉指,警方經深入調查後,成功鎖定兩騙徒,並在上週五以涉嫌串騙,拘捕兩名分別姓林(34歲)及姓梁(32歲)夫婦,兩人分別報稱無業及家庭主婦,被帶署扣查。 強積金騙案 其中男子被捕時,正在觀塘會見一名54歲受害人並交收約28.7萬港元,騙徒其後到荃灣一間找換店,將有關金額匯款至內地,警員及時將其拘捕,並堵截該筆匯款交易。 最近更新增有關提防偽冒積金局或積金易平臺公司電話騙案的資訊,提醒市民慎防墮入詐騙陷阱。 市民何小姐接到自稱是強積金管理中心職員電話,一把操不純正廣東話女聲一口氣說出強積金要修改條例,需要約時間見面交付文件,商討其強積金投資,又表示會遷就當事人上班時間,在公司附近交接。 強積金騙案2025 現時強積金制度要求僱員與僱主各供款每月入息的5%,上限金額為3000元,假如一個人自大學畢業22歲開始投身職場,每月可以供款3000元,回報率0%。 以現時林鄭所提出的「港人首置上車盤」計算,市場普遍單位的售價首期大約120萬,即上面例子可能大約38至39歲左右,強積金全數結餘都只能足以負擔到首期的一半,即60萬。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Junk-call.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強積金制度疊牀架屋 纔是問題關鍵 姑勿論上述平臺能否順利普及,即使按照上述時間表推行,要讓其節省的費用開始惠及強積金供款人,從現在開始計算也免不了十多年時間。 如果我們從強積金制度實施的2000年開始推算,更代表強積金制度需要花費三十多四十年時間才逐步讓收費變得合理。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本地餐廳集團Castelo Concepts於本週四(27日)突然宣佈旗下9間餐廳即日停業。 積金局今(28日)表示,該集團曾屢次拖欠強積金,自2018年12月開始,已成功為約370名受影響僱員,追回總數約700萬的欠款及附加費。 而據最新資料顯示,截至今年6月份,該集團並未為約140名員工,繳交今年4月至6月共3期強積金供款,當局將向向清盤人遞交債權證明表,若收到拖欠的款項,會存入受影響僱員的帳戶。 警方搗破一個詐騙集團,首次發現有人利用受害人資料騙強積金戶口供款,涉及數十萬元。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事主不虞有詐,按照騙徒要求提供個人資料,包括入息證明、住址證明、銀行資料及樓契,以作審批貸款之用。 強積金騙案2025 騙徒其後向事主表示,貸款申請已經通過審批,騙徒再以律師樓職員身份約見事主,進行貸款手續,期間向事主出示偽造的銀行文件、並要求事主交出一張130萬港元的支票作為保證金,以作資產證明。 案件由屯門警區刑事調查隊跟進,經深入調查及分析,警方迅速鎖定一個犯罪團夥,警方成功聯絡到一名扮作律師樓職員的騙徒,該名騙徒相約事主到尖沙咀一商業大廈單位,進行貸款手續及交收支票。 警方於本週三(8日)展開一連串的拘捕行動,在尖沙咀一商業大廈外,拘捕接洽事主的疑犯。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強積金騙案2025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Junk-call.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GUM指出,環球股市7月表現亮麗,帶動股票和混合資產基金上升。 股票比例高的基金組合錄得較大漲幅,股票基金錶現為三大指數中最好。 其實現時法例沒有禁止強積金中介人,致電強積金計劃成員推銷強積金產品,如接獲有關來電,市民應衡量有否需要跟中介人面談。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但事實上,現時在海外,早已有資產管理公司推出零收費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強積金推動減費的步伐相比市場發展,着實瞠乎其後。 因此,從某程度上說,正正是強積金制度本身的設計方式,創造了高行政費的問題。 如果想從根本解決「收費貴」的問題,與其架漏牽補,不如以政府主導的公積金計劃取代現行的強積金制度,纔有望終結永遠伴隨制度而生的無窮爭議。 積金局十分關注有關情況,並嚴正聲明本局及積金易平臺公司的職員不會聯絡個別市民推介強積金產品或解釋強積金文件,更不會要求市民透過電話披露其強積金帳戶或個人資料,亦不會委託任何人士或機構進行上述活動。 其實,去年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已出新聞稿,指2015年7月收到16宗冒充電話查詢,較6月的6宗大幅增加,籲市民慎防冒充積金局的來電。 積金局強調從不會推銷強積金產品,不會為此邀請市民會面或要求市民提供其強積金帳戶資料,亦不會委託任何人士進行上述活動。
強積金騙案: 電話騙案的特點及精明小貼士
惟鑑於債權人自動清盤程序已開始,積金局會代受影響僱員,向清盤人遞交債權證明表,如其後收到 清盤人分派的款項,當局會轉交予強積金受託人,並存入該批僱員的強積金帳戶。 積金局雖有致力減費 惟難與業界相提並論 平心而論,近年積金局的確做了不少工作,令強積金基金收費下調,例如在前年推出總開支和收費約為0.95%的預設投資計劃,向基金施予減價壓力。 強積金騙案2025 黃友嘉在去年8月一篇網誌則提及,基金開支比率已由2007年12月的2.10%下降至當時的1.53%,下調幅度近三成。 尤其現時市場上收費低於0.3%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比比皆是,不但其提供的投資回報毫不遜色於強積金同類型基金,也能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令人不禁懷疑自己是否有必要長期支付一筆高額行政費,消耗在與投資回報無關的案牘文書流程。 在上星期三(11月1日)的立法會大會上,謝偉俊向政府提出效法新加坡公積金制度,讓市民可以選擇用強積金,支付單位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