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使用智能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龍巴士已於同年4月完成為整個車隊裝上八達通卡使用器。 同年11月25日,九龍巴士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已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指出電視節目聲量過大,造成騷擾;「路訊通」已於2017年6月停播,現時只播放廣告和巴士站(無聲音)。 1972年8月,香港海底隧道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之九龍巴士,亦因而首次開進香港島,及打破以往「地區專利」之傳統慣例。 1932年5月,香港政府重整香港公共交通服務,批出2個巴士服務專利權——香港島以及九龍/新界,後者由九龍巴士獲當時香港政府給予專利權。 25巴士 新巴接辦此路線初期,因未有雙層空調巴士代替一直沿用之車型,此路線仍然主要依賴30呎珍寶(SF)和丹尼士飛鏢(DC及20XX)行走,而這批珍寶更裝上新巴的新款橙色錢箱,與其他非空調車隊保留原有錢箱的做法迥異。
2023年7月1日凌晨4時,新專營權正式生效,並從新巴手上接辦其所有路線。 隨著新專營權首班車 – 凌晨4時正開出的N8P線巴士(5805 / VY3785)從小西灣(藍灣半島)開出,意味著港島區巴士服務再次由一間公司營運。 1997年金融風暴過後,北海集團陷入財困,要不斷出售非核心業務套現,包括城巴集團,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於5月收購城巴兩成股權[21]。 城巴開始涉足國內公交市場,旗下「城巴(中國)有限公司」與北京市電車公司,合資成立「北京電車城巴客運有限公司」,在10月19日開辦「康恩專線」,往返朝陽區康家溝及海淀區恩濟西街,是北京市最早的空調公交專線。 PTS於1979年以「城市巴士」(City Buses)之名開展業務,以一輛艾莎富豪B55(車隊編號V1)雙層巴士起家,為香港聯合船塢提供員工穿梭巴士服務,和記、讀者文摘等企業均是城巴早期客戶。 城巴有限公司(Citybus Limited),簡稱城巴(Citybus),是香港一家集專營與非專營巴士服務於一身的公共交通機構,創立於1977年8月5日,屬公共運輸機構匯達交通服務旗下。
25巴士: 巴士站
1998年7月6日香港國際機場開幕,城巴特地為新機場而設的「城巴機場快線」亦同步啟航,提供往返市區的豪華巴士服務,採用客車級低地臺巴士,車廂配以多項頂級設施。 城巴更委託知名公關顧問公司「哲基駱華」(Citigate Lloyd 25巴士2025 Northover),設計與別不同的全新車隊形象。 城巴有限公司前身為「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 (Asia) 25巴士2025 Limited」(下稱「PTS」),1977年8月5日由英國人李日新(Lyndon 25巴士2025 Rees)先生創立。 李氏早在1969年來港任職運輸科,翌年轉投中華巴士任職交通經理,自1982年4月起一直出任城巴董事總經理,負責制訂城巴集團策略和整體管理,在英國和香港公共巴士服務行業擁有近50年管理經驗,對巴士營運各項大小事務也瞭如指掌。 目前,城巴根據兩項專營權經營兩個巴士路線網絡,分別是市區及新界巴士網絡及機場及北大嶼山巴士網絡,是全港唯一有這項安排的專營巴士公司。 路線網絡覆蓋全港18區,包括香港島、九龍、香港國際機場、北大嶼山、迪士尼樂園、新界東、新界西及深圳灣口岸等。
但由於797M線未能取消,故只能騰出1輛巴士,因此此路線最終使用6輛巴士,另加1輛來自792M線的柯打車。 因796B線取消前的主要用車為丹尼士飛鏢(20XX)單層巴士,因而成為此路線開線之初的主要用車。 1990年代中期,初次加入空調巴士行走,用車為4輛丹尼士巨龍11米(AD,車牌字母為GJ),及後換入富豪奧林比安11米(AV,車牌字母為GZ、HA及HU)。 2000年代中期,本線非空調車款漸漸被淘汰,兩廠開始使用利蘭奧林比安11米(S3BL)和都城嘉慕11米(S3M)行走;空調巴士方面,本地首輛利蘭奧林比安11米巴士(AL1),在退役前1至2年經常行走本線。 超低地臺巴士亦同時被換入,用車為丹尼士三叉戟三型12米(ATR),在特定時間,則有配上箂特日蝕雙子星型車身、來自219X線的富豪B9TL(AVBW)行走。
25巴士: (B) Bus 巴士討論區
1981年,中巴購入了6輛丹尼士統治者(Dennis Dominator,編號為SD),自此一直是此路線的主力車隊,直至於1997年全數退役為止。 此路線於停辦前主要使用富豪奧林比安12米( 、5XX-6XX)及Enviro500/MMC 12米(81XX-84XX)行走,用車共8輛。 1997年,城巴成功投得北大嶼山及機場巴士的專營權(或稱「城巴專營權(二)」)。 由於這批路線的專營權與既有專營權完全獨立,故成立「專利二部」,負責營運北大嶼山及機場的巴士與路線,而原先管理港島區及過海路線的部門便稱為「專利一部」。 除此以外,城巴亦有經營非專營巴士業務,若單純以專營權區分車隊及路線實有礙日常車務運作,因此城巴各路線分別由兩個營運部管理,各自管理不同廠區。 捷達在3月再下一城,增持城巴股權成為大股東,城巴集團亦於7月28日正式撤銷上市地位[24]。
- 八十年代中起,此路線曾一度改用倫敦寶(XF),至1993年9月才恢復使用丹拿珍寶(LF),LF106亦在同時回歸此路線作字軌車,直至兩年後城巴接辦此路線為止。
- 九龍巴士40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來往荃灣(麗城花園)及麗港城,途經荃灣市中心、大窩口、葵興、葵芳、美孚、大窩坪、黃大仙、鑽石山、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 部分巴士迷會直接稱之爲雞,因與利蘭勝利二型的術語相沖,因而產生較大爭議,亦有人取利蘭勝利二型爲雞蘭以茲識別。
- 他認為《減班計劃》中部份提出刪減的巴士路線和港鐵觀塘延線並不重疊,無視居民需要。
- 加拿大的安大略到阿爾伯塔是世界上最長的巴士線路之一(同一輛巴士)。
- 目前第三代太陽能裝置巴士仍等候運輸署批准,料今年年中開始,可於路面行走。
962及969系列其他過海隧道路線的轉乘優惠只適用於灣仔及銅鑼灣登上第一程車的乘客,必須在港島或荃灣(只限930系列路線)轉車,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車不設優惠。 隨着地下鐵路港島綫於1985年通車,5M及10B線兩線客量持續下跌;加上與其他路線重疊,中巴在1988年8月16日將兩者合併成18線[1],西區總站設於西環(荷蘭街),只於銀行工作日提供服務,每20分鐘一班,用車主要為丹拿珍寶。 由於本路線兩邊總站都在公共屋邨,因此坐足全程的乘客並不多,乘客主要是順利(四順)來往深水埗及青衣南、彩雲來往美孚以及荔景來往太子道或九龍城的流水客。 本路線提供青衣長青、美景花園、葵福路、荔景、美孚新村、長沙灣來往太子道、九龍城、新蒲崗、彩雲及順利的巴士服務,於1979年2月26日起投入服務,當時來往長青至順利,是青衣發展成新市鎮後,第二條來往青衣島的對外路線。
25巴士: 巴士的報Channel
1、2、6B、10、10A、11、18、18B、21A路線總站調整至“媽閣交通樞紐”; 21A、30X、50B、56、H2、N3路線新增站點; 3A、3AX、8、10A、12、MT5路線取消站點。 10路線取消停靠“拱形馬路/蓮峯廟”站; 30X路線回程改經友誼大橋,不再經嘉樂庇總督大橋、新口岸,並增設下午班次。 21A、50、N3路線取消停靠「蓮花大橋」站,改為停靠「蓮花路停車場」站;
- 路線網絡覆蓋全港18區,包括香港島、九龍、香港國際機場、北大嶼山、迪士尼樂園、新界東、新界西及深圳灣口岸等。
- 討論關於香港電車的話題,包括運作、服務、歷史、機械設備、車廂設施及車身廣告等,歡迎於本板張貼電車相片。
- 該批巴士於2015年1月起陸續運抵香港,首四輛新車(1836、1838、1842、1844)於2015年4月13日出牌,其中(1836/TH6404、1838/TH4561、1842/TH6440)於翌日(4月14日)於本路線首航。
- 蛋: 指配以歐盟排放標準5期富豪B9TL底盤的Wright Eclipse Gemini第2代巴士,因橢圓形及線條剛勁,因而得名。
2005年8月19日,九龍巴士首部試驗成功及以白色為車身顏色的雙層空調巴士(車隊編號AL1)退役,並獲九龍巴士保留。 2003年9月,九龍巴士並於尖沙咀廣東道新港中心外裝設全港第一個數碼巴士站,該巴士站配備電腦螢幕,提供交通及旅遊資訊;同年11月,九龍巴士新荔枝角車廠取得ISO 14001品質證書。 1998年,九龍巴士成立全資附屬公司陽光巴士公司,專門提供屋村巴士(首位客戶為上水蔚翠花園)、員工及學童接送專車、購物商場穿梭巴士等各種非專利巴士服務。 1992年,九龍巴士的公司名稱改為九龍巴士(一九三三)公司,同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一型環保引擎的巴士。 除短珍寶外,33呎長的長陣利蘭珍寶(LF)及利蘭奧林比安(BR)[25]亦曾經服役於此路線。
25巴士: 乘客事件
1973年104線開辦初期,九巴將當時最新的丹拿E型派駐此路線,但中巴其時卻只是採用一些購自英國本土的二手巴士,待遇可謂有天壤之別。 同年年底,中巴終改派當時新近引入的後置引擎巴士──丹拿珍寶,九巴亦在次年年中隨其步伐,大量購置該款巴士行走此路線。 【著數優惠】今年是新巴營運25週年,新巴宣佈本週日將舉行免費乘車日,在25號線提供全程免費服務。 15線開辦初期使用亞比安單層巴士行走,七十年代加入丹拿F型(D)行走。
25巴士: 行車路線
雖然九巴在時間表列出的班次為11-12分鐘一班,但實際等候時間較表列班次超出一倍以上[11]。 不少市民炮轟巴士公司未有改善脫班問題,更有市民投訴需要等候35至40分鐘纔有車。 近年九巴開辧214線,由於此路線黃大仙至長沙灣的車程較2F線快,因此2F線於黃大仙的客量被214線奪取。 嘉樂庇總督大橋通車,海島市公司向英國「百福」車廠訂購第一批巴士,首兩輛於同年投入服務,與福利巴士公司合營,往返澳門至氹仔及路環的11、21、21A路線。 由於「小輪公司」因牌照未正式註冊,無正式申請驗車,市政廳以為方便市民往返澳氹兩地,破例唯其服務載客,但今後不以此為例。
25巴士: 澳門半島區內線
澳巴目前經營澳門最多公共巴士路線,擁有全澳最大巴士車隊,每日服務乘客31萬人次,是澳門最大的巴士公司。 1995年,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龍巴士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 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龍巴士已於1988年首次引入全球首部試驗成功的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11米空調巴士,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巴士服務質素。 25巴士 該巴士車牌DX2437,車隊編號AL1,於2005年8月19日退役。
25巴士: 巴士迷吹水區 (B
[11]後來,海島市公司逐步收購「氹仔公共汽車公司」及「路環利安有限公司」。 2014年6月10日,澳巴與澳門汽車綜合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南光集團合組的新時代公共汽車與澳門特區政府簽約,將在同年7月1日接管維澳蓮運旗下全數路線及服務。 (獨媒特約報導)港鐵觀塘延線通車後,運輸署已在今年陸續將附近的巴士路線班次削減。 根據3月份運輸署向九龍城區議會提交的文件,最新的擬削班的路線達25條,部份路線班次已於本月被削減。 地區關注團體、Facebook Page「紅土交通」批評署方藉故削減與鐵路無關的路線,無訛瞭解居民需要。 2017年12月1日,九龍巴士按照2006年與政府協議按可加可減機制須以票價優惠回贈乘客,推出為期1個月(至12月31日止)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獨營路線即日回程車資8折」。
25巴士: 九龍巴士
竹科管理局昨天舉行電動巴士啟用記者會,竹科今天起引進二輛鴻華Model T電動巴士,提供園區從業人員舒適安全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主要行駛竹科往返竹南園區、及竹北高鐵站(生醫園區)兩條路線,以符合節能減碳的淨零要求。 深水埗區議會則於臨近改動前始爭取復辦來往觀塘市中心的全日巴士線,惟兩年過後仍未果,期間九巴只在實施前述改動後11星期再增設2A、6D與11B、11D之八達通轉乘優惠,總車資為2A、6D線之車資。 25巴士2025 澳巴首部增程電動巴士投入運作,行駛18路線; 2路線由循環線恢復為雙向線; 3AX路線延長上午尾班車時間 10X路線延伸至青洲坊;
25巴士: 香港巴士大典
59、N2路線增設站點。 執行新巴士服務批給合同; 7、8路線由中巴改為大巴行駛; 8A、21A路線由小巴改為中巴行駛; 10B、11、27、30、30X、55、73、73S、N6更新路線目的地資訊;
25巴士: 巴士路線列表
但此路線車資較高,有區議員建議調低分段收費,以及增設循環線來往慈雲山至黃大仙站,冀能減輕專綫小巴負荷[13]。 最終此路線與九龍巴士3C線一同於2017年7月1日起調低黃大仙站至慈雲山之分段收費至$4.3,回應了區議會的訴求。 澳巴第二代車隊編號出現於1997年,此次車隊編號改以用意不明的H及K分別大小巴士種類。 H車隊中同樣包括當時澳巴車隊中所有中型及大型巴士車款,共分為H01-H38[註 15];K車隊中則包括澳巴當時所有服役中的「日產」Civilian及「豐田」Coaster小巴,共分為K01-K153。 2000年投入營運的巴士不獲編號,第二代車隊編號最後於2011年「新巴士營運模式」實行時全面取消。 澳門公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葡萄牙語:Sociedade de Transportes Colectivos de Macau, S.A),改組前名稱為澳門公共汽車有限公司。
25巴士: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17年5月1日,九龍巴士按照2006年與政府協議按可加可減機制須以票價優惠回贈乘客,推出兩項為期2個月的短期票價優惠包括「獨營路線單程車資95折」(優惠不適用於小童或長者)。 2016年3月28日,九龍巴士在多條聯營路線試行巴士(九巴)到站時間預報服務。 25巴士2025 2016年8月底,九龍巴士首次向所有現職及退休員工派發自製九巴月餅,歡度中秋。 2016年9月26日,九龍巴士及龍運巴士推出全新版本的手機應用程式,提供所有巴士路線預計到站時間。 2010年7月,九龍巴士引入全港首部超級電容巴士gBus作實地測試,為香港的公共運輸發展開拓新的領域,該車已於2010年9月到港,測試期間gBus將往返美孚及荔枝角車廠行走,進行全面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