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大家會覺得此列表中的耳機價格很便宜,但其仍將滿足大家的標準。 內耳機2025 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可能獲得主動降噪(ANC)等原本旗艦款纔有的功能。 耳機本體連接可拆卸的鍍銀耳機線,表示之後可以換線升級更好的線材讓單體更有發揮的空間,另外有線控版本可以選擇。 內耳機2025 配戴方面,耳機本體不大,搭配內附的耳套戴起來很舒適,漂亮的外觀跟優秀的內在可以讓人理解這款耳機為何如此受人推崇。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耳機線與耳機本體的2pin連接處比較脆弱,插拔時候需要小心一點。
男生買耳機的比例比女生高;在港鐵車廂裡,眼見男生用耳機的比例亦比女生多。 其實人人都會追求音質,但女生揀耳機,除了要求靚聲之外,外形設計亦是相當重要的一環,所以她們的選擇相對較少。 內耳機2025 Fostex 一向以工藝見稱,TE04 採用了 8mm 自家製動圈單元,調聲風格取向較為大路,低頻量偏多,但人聲也算清晰,背景細節和高頻延伸的表現也可以。 TE04 的外殼以全塑膠物料製造,雖則膠感過重,但勝在輕身,只重 6g,戴上耳後近乎零負擔,佩戴感加分。 SCOSCHE這個品牌來自美國南加州,在汽車音響及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具有領導品牌之地位,且屢屢在全球消費性電子大展上獲獎。
內耳機: 音質評價
鏡頭拉近至中央的星魅紫充電盒,盒子在拉近時持續旋轉直至消失。 艾域個人試戴時,感覺 AirPods 內耳機 可牢固地勾著對耳屏位置,因此佩戴感覺仍算穩定。 至於耳機與訊源以至兩邊耳機的連接穩定度,上次測試時已表示過 AirPods 在兩方面都十分穩定。 ▲ 盒內耳機擺放位置完全根據 AirPods 的外型而設計,只需將耳機放入就會被內部磁石吸著並進行充電。 配件包括多款不銹鋼濾網,除了讓用戶更易清潔耳機,不同密度的濾網也可令聲場表現有所改變。 隨耳機附送的是 2.5mm 平衡插頭的 MMCX 耳機線,廠方更附帶 3.5mm 轉接頭,讓用戶毋須額外購買配件,便可一次過接駁平衡及非平衡的器材。
- 另設3種降噪設定、6種手動主動降噪模式,更可智能識別及抑制風噪音;其最大降噪深度更達48dB,即使是嘈雜也能享受高質音樂及清晰通話。
- Final Audio 總是一家不畏懼創新的日本老牌公司,這次推出的 E3000 聽筒由鏡面不銹鋼製成,主要要求最大程度減少了驅動器產生的不必要的振動,以防這些振動導致聲音的失真。
- 電池使用時間視乎裝置設定、環境、使用情況和多項其他因素而定。
- 搭乘捷運或飛機時,「深度降噪」模式可有效消除車廂或機艙內的引擎轟鳴聲和其他噪音;在咖啡廳或公園時,可以「均衡降噪」模式隔絕周圍的喧囂;在圖書館、辦公室等較為安靜的環境下,「輕度降噪」模式創造專注的個人時間。
- Realme Buds T100還能開啟電競模式,瞬間將延遲降低到88ms,穩定的連接與超低延遲放大娛樂體驗,給你更加身歷其境的追劇環境,以及不掉線的英雄時刻。
- 另一方面,它的機身雖然看起來較為龐大,但實際上卻絕不笨重,帶在耳中亦不會有累贅感,當中白色型號個人就覺得頗為討好。
- 17 當ANC關閉時,可提供共約28小時的電力:播放時間約8小時,充電盒則提供約20小時電力。
此外,這款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延遲真的很低,不論是看影片還是打電動,都沒有感覺到影音不同步。 因此,不論是日常使用還是運動使用,HyperSonic Lite都能提供給使用者一個不錯的體驗。 JBL 內耳機2025 T280A 鋁製外殼跟有質感的外觀設計,可以滿足對重視質感的使用者。 由於耳塞式耳機並不會進入耳道,因此不會讓耳朵形成完全封閉的狀態,在聆聽音樂的時候還是可以聽到外界的環境音,這對於喜歡邊走邊聽音樂的朋友來說,是一個相當好的優點,會讓他們比較安心,在使用習慣上也相對安全。
內耳機: 選擇一:備受注目 Apple AirPods
不過,艾域始終接受不到 AirPods 的外觀,再加上並非入耳式設計,無法有效隔絕外來噪音,自己就真的不會考慮購入。 Apple 旗下首款 True Wireless 內耳機 藍牙真無線耳機 AirPods,最終趕及在聖誕前推出,但貨量不多之餘,「獨特」的外觀亦非人人都可以接受,但究竟同期還有沒有其他同類產品可供選擇呢? 就此,艾域就搜羅了 3 款近期推出的 True Wireless 耳機連同 AirPods,檢測它們的電池續航力、重量、佩戴及連接穩定度,與及聲音和免提通話表現,若有意購買真無線耳機當作聖誕禮物,就絕對不容錯過了。 輕量入耳式設計進一步減輕了耳機的重量,使realme Buds T100 單耳耳機重量僅約4.1克,搭配高分子彈性材質製成的隔音降噪耳塞,更柔軟、更有彈性,還能減少漏音,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感到不適,帶來沉浸式的音樂體驗。 雖然說 Go Air POP的價格不到一千元,但是其做工與質感仍保有 內耳機 JLab 產品的一貫作風,設計簡單、耐用、質感好。
耳機原是給電話和無線電上使用的,但隨着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盛行與人們對於視聽娛樂的改變,耳機多用於手機、隨身聽、收音機、可攜式電玩和數位音訊播放器等,亦同時見用於電腦和Hi-fi音響之中。 有麥克風跟三鍵線控,但麥克風的位置似乎低了一些。 整體外觀以ABS材質塑造而成,體積因為塞了三個單體的關係看起來有點大,但經由120度斜角入耳設計的人體工學配戴,並不會不舒服且穩固。 這支日本音頻協會Hi-Res Audio 認證的耳機對於聲音挑剔的燒友來說應該可以得到滿足。 E11C不僅有出色的隔離外界噪音能力,聲音非常的均衡,且動態充足。
內耳機: 舒適配戴
搖滾和流行音樂聽起來很棒,因為中音厚實,樂器和人聲之間的層次明確,可輕鬆掌握音樂內容之間的距離。 內附的四對耳塞舒適性很好,也有外掛的耳掛勾可加強穩定性,但密封性並不算特別出色,總體來說是一款音質出色且兼具舒適性的入門耳機。 耳罩式耳機雖然擁有良好的包覆性,但其固定的方式是靠耳機單體夾著耳朵支撐,因此常容易出現長時間戴耳罩式耳機,耳朵會痛的現象。 對此,建議可以在耳朵感到痠痛時,暫時拿下耳機休息一下,舒緩不適的感覺,或者可以挑選標榜「包覆型」的耳罩式耳機,其耳機單體設計較大,戴起來會相對舒適。 耳道式耳機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其良好的隔音性,讓你在聽音樂的同時不容易被外界噪音幹擾,相對的就比較不容易調整成過大的音量。 柔軟的矽膠也讓長時間配戴的舒適度,有一定的提升。
- Realme Buds T100搭載10mm低音大動圈,搭配PEEK+TPU球頂鍍鈦複合振膜,將每個音頻表現提升至新的高度,在強化低音的同時,也帶來清透立體的中高音,層次豐富的全音域表現,讓你百聽不膩。
- 除此之外,滿三得秉持著「耳機要聽了再買」精神,提供多家實體店面的試聽與保固服務,讓消費者可以享受各品牌的試聽與試用特色,透過親身體驗找到與自己最契合的耳機種類。
- 在眾多國內品牌之中,TFZ 不僅性價比高,亦擁有自家調聲風格,整體口碑也算不錯。
由德國著名耳機品牌 Sennheiser 所推出的入門鑑聽級入耳式耳機 IE40 Pro,機身細小,以人體工程學設計的耳機甚為細小,能配合大部分用戶耳形,佩戴感覺輕巧無重。 水黃鸝(Oriolus Finschi )入耳式耳機熟入門級,是國內專業音響品牌 Mini Audio 老人家音頻工作室的出品。 水黃鸝採用一個 10mm 動圈單元及一個動鐵單元,但音色也承傳了品牌的風格,也是該耳機的賣點之一。 耳機只採用一枚動鐵單元,但該單元是由著名動鐵單元品牌 Knowles 所出品,由 Fiio 向廠方訂製的全頻段動鐵單元。 廠方並為耳機細意調聲,改良動鐵單元普遍中低頻不足,以及聲底不夠圓潤濃厚的缺點。
內耳機: 降噪耳機推介. Samsung Galaxy Buds2 Pro
另一方面,它的機身雖然看起來較為龐大,但實際上卻絕不笨重,帶在耳中亦不會有累贅感,當中白色型號個人就覺得頗為討好。 IBasso 同屬國內老字號個人音頻品牌,而 IT01S 則是 IT01 耳機的升級版。 廠方首次在自家耳機同時採用特斯拉磁路、碳納米管振膜、DLC 類鑽石球頂三大技術,讓 IT01S 內裡的 10mm 動圈單元輸出的聲音更豐富,同時也能提高各頻段之間的銜接穩定性,聲音更開闊明亮。
內耳機: 音質
換能原理(Transducer),是依照耳機中使用換能器的聲音驅動方式,可分作動圈式(Dynamic)和靜電式(Electrostatic)、壓電式、動鐵式、氣動式、電磁式等。 Mythro 機身採用 DR8 驅動單體與鋁合金腔體共同組成,低頻量感不錯且不糊,高頻音色富有彈性,聲音的動改表現也有水準,在預算有限的音樂愛好者來說,這是款不容錯過的優質商品。 經過文章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於理想中的耳機種類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你也想要嘗試新的耳機種類,卻又擔心不合適自己嗎? 滿三得是各大知名耳機、藍牙耳機、藍牙喇叭的品牌大型經銷商,囊括鐵三角、Marshall、Anker/Soundcore等知名品牌的商品,一站就能為你提供豐富的耳機選擇。
內耳機: 降噪耳機推介. Jabra Elite 4
前端與耳機搭配出的音色,所產生的差距能不能讓您滿意,甚為重要! 故在海貝R6的推波助攔下,E1000表現更加出色,溫度感與溼度的提高,以及縱向音場的開闊,耐聽度提高,溫潤了聲音乾澀,但相對的,樂器清晰的銳利聽感,亦降低許多,故取捨上,由聽者自行決定喜好。 搭載專業級技術,體驗身歷其境的音效,實現前所未有的真無線藍牙耳機。 智慧ANC讓你在降噪和完全可調式環境音之間流暢切換。 Galaxy Buds Pro 實現最佳聆聽體驗。
內耳機: 耳機種類5:耳塞式耳機(半入耳式耳機)
Redmi Buds 3因為使用藍牙5.2,連線品質相當穩定,走在我家的各個角落不會斷線或延遲,玩遊戲也還尚可。 單耳只有4.5g而已,半入耳式耳機長時間配戴也比較舒適,在行走時不太會掉落,但不適合激烈的運動。 在音質方面,不能要求千元以下耳機有多高的水準,中高音三音均衡,比起之前的EarBuds人聲也清晰很多,但就是聽起來很普通的一款耳機。 如果是常聽音樂,建議買更好的耳機,但如果只是玩遊戲、聽Podcast、接聽電話,Redmi Buds 3還蠻適合。 在續航方面,單耳最長可聽5小時音樂、搭配充電盒則是最長20小時,若每天通勤使用兩小時,7~10天充電一次即可。
內耳機: 聲音及免提通話表現:「表現令人驚喜,聲音動態飽滿。」
加上自適應主動降噪,可根據周圍環境、噪音泄漏、耳塞貼合度自動調整降噪程度,進一步加強降噪效果與體驗。 對耳機外形有所追求的你,又怎可以錯過Nothing 推出的降噪耳機? 內耳機 作為品牌身2代降噪耳機,Ear(2)繼續沿用標誌性透明外殼設計,配以個人化主動降噪技術,根據你的更佳原聲體驗耳道形狀,量身打造最適合你的降噪功能,全方位滿足你對耳機的追求。
內耳機: 耳機種類3:耳掛式耳機
Belkin推出的SOUNDFORM Immerse降噪耳機設計輕巧,配合最新的 Bluetooth® V5.2 晶片,讓你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和手提電腦間輕鬆切換,非常方便! 它更採用了驅動混合主動降噪,消噪效能強,同時提供清晰通話體驗。 加入了降噪功能後,無線藍牙耳機的售價都提高了不少,想找經濟實惠的選擇? A2充電盒採用圓形設計,簡約可愛,而$399的售價,就配備了主動降噪、高穿透清晰通話品質及IPX4防水等級,對音質要求不高的人來說可是超值之選。 德國品牌 Bragi 繼 The Dash 之後,再度推出真無線耳機 The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