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作為人生大事,少不免要求較多,但預算有限霎時未能買到心頭好亦常見。 據知,該買家最初只預算520萬元入市,但卻要求多多,終睇樓10個月後,經過提高預算後,獲原業主設下「獨有價」後成功買入心頭好。 不過,買方通常不會輕易答應賠償差價,這情況便要訴諸法庭。 待至成交日未能收到尾數後,賣方律師可立即出信,與買方律師樓探討此事,及追討其他合理權益等等,同時將信件註上土地註冊處。 當任何一方在臨約階段想終止交易,只需按臨約上的條款賠償便可。
假設準買家有聯名持有住宅物業,可先「除名」,再以無樓族身份買樓慳稅。 若該物業由準買家與妻子聯名持有,「除名」只需按物業的一半價值;而再買住宅物業則只需以第二標準稅率繳稅。 樓換樓印花稅 第一太平戴維斯估值及專業顧問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表示,名人先前以公司名義購買物業,之後可以以私人名義持有另一物業,繳交較低印花稅。 首置人士除了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不逾1萬元)、地產代理佣金(約1%)、管理費等。
樓換樓印花稅: 換樓退印花稅: 成交期 – 預防售出單位遭受買家撻訂的方案
另外,我們亦提供精準的智能按揭計算機方便各位計算能否通過壓力測試及每月按揭供款額。 對於需要賣樓資金,以支付新購物業尾數的換樓客來說,最理想是完成出售單位的所有手續及收到尾數後,才簽臨約購入新物業。 然而,一賣一買簽臨約的日子,相隔最少一個多月,若擔心期間樓價升勢太急,不少人會考慮在賣樓成交日前偷少許時間。 為新購物業申請按揭時,不少銀行接受換樓客於取得按揭貸款後,纔在短期內完成出售原有單位的手續,計壓測可豁免計算原有單位的按揭欠款。
第二標準稅率的印花稅是根據物業價格來計算(請參考表2)。 客人Sammy打算換樓,先繳付15%辣稅買新樓,正常只要一年內準時賣舊有物業,便可以申請退稅,但運滯情況時有發生。 在限期即將完結前,Sammy賣樓竟然遇上買家撻訂,導致未能一年內賣出,亦未能申請退稅,硬食15%稅項。
樓換樓印花稅: 按揭專區
請在印花稅署櫃位遞交申請,並提交文書正本及所需證明文件。 三、交易性質:如果是非首置客持有多於一項物業,即需要繳交15%印花稅;如果只是先買後賣的換樓客,則可以按機制退回部份印花稅。 若住宅物業的正式買賣合約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後14天內簽訂,則印花稅須於簽訂正式買賣合約後30天內繳付。 必須留意的是,由於首置客購買物業,同樣需要繳付從價印花稅,只是稅率較底,因此並無法完全退回全數15%,而是會扣取新一筆首置從價印花稅後,再補回差價。 若果換樓人士的舊有物業未有按揭保險,並想為新買入的物業申請按揭保險,銀行會先批出最高八成按揭保險。 經絡按揭轉介首席副總裁曹德明指,若果舊有物業未完成交易,銀行會先批出八成按揭,當舊有物業完成交易後,換樓人士可以重新向銀行申請最高九成按揭。
- 尤其是如果買家本身屬於香港永久居民,用同一份文書跟發展商大手入貨,變相就能夠以首置客的名義迴避高達15%的稅項。
- 畢竟從賣樓搬入新樓,換樓人士要不就是售後再租回原有單位,要不就要搬進暫住物業,總會涉及一筆額外的開支。
- 部份人會問,如果本身是繼承遺產的話,需否繳付「從價印花稅」,又或者如果本身已持有物業,但因親人離世要繼承物業,究竟又需要支付「新住宅從價印花稅」呢?
- 車位理應計算在「非住宅」的「印花稅」範圍,但如果同住宅一併購入又怎處理呢?
- 最大的風險,當然是舊物業未能成功交易,導致業主不夠資金買入新物業,要另找辦法繳付首期,甚至被迫「撻訂」。
這份文件會在土地註冊處註冊,需進行俗稱「打釐印」的方式來確立其認受性。 樓換樓印花稅 有部份業主擔心遇上麻煩租客,偶然要幫助他們處理單位內櫳問題。 但如果能夠克服這個關口,對於選用此操作的業主,理論上有較大彈性。 因為他可以利用舊居租金補貼新居的租金,但同時也可因應自己的資金及自身需要,盤算是否連約賣樓套現;又或者是否選擇加按去增持多一個物業,變相業主不必在心急搵樓租的情況下而倉促沽貨,感覺上較實在一點。 按照首置定義,相關人士不可持有任何本港物業,但其實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
樓換樓印花稅: 印花稅如何計算?
未補地價的居屋雖然可以出售套現,但未屆滿轉讓年期限制時,只可於政府推行的「居屋第二市場」出售。 如要在限制屆滿後公開市場自由出售單位,便要先作補價,而補價一般會由買家承擔。 因此,如要換樓客要用未補地價居屋套足現金來換私樓,那便要先補地價。 如現有居屋單位的估值為$500萬,當年以市值6折發售,補地價金額便是 $200萬 ($500萬 x 40%)。
- 舉例,男方為香港永久居民、在香港也沒有物業,購入了一層300萬元的物業,其後在簽訂「正式買賣合約」時加入一名女方,成為其中一半業權人。
- 總之,提名近親只會用「從價印花稅」來看待,而不是更高稅階的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 當然,草案有其複雜性,我們理解,所以政府會盡力配合議員審視草案的工作。
- 但換樓人士卻要預備一筆錢支付首期、印花稅、裝修費等,至少數百萬元。
- 「臨約」及「正約」只說明我們有買入物業權利,但真正作為證明物業轉讓文件卻是「轉讓契約」。
有時我們以為是「細數」的債項,往往會影響銀行對「個人月入」的計算,繼而影響「供款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下的供款比率」此兩項按揭審批標準。 樓換樓印花稅2025 非香港永久性居民或香港及海外註冊公司凡在香港購買住宅物業都需要繳交從價印花稅及買家印花稅。 這個情況的從價印花稅稅率為15%,買家印花稅稅率為15%。 假如不幸地,原有單位未能順利出售,手上資金不足以支付新購物業的尾數、或入息未能通過兩個單位總貸款的壓力測試,便要忍痛把新購單位終止交易,並申請退回印花稅,同樣要記緊向代表律師提出要求。
樓換樓印花稅: 物業類型
以下例子假設樓價為$10,000,000,並以$8,000,000為按揭貸款額做範例。 理論上,簽了正約後便沒有撻訂的選項,雙方都應盡力完成交易。 假如賣方在正約階段後悔而想終止交易的話,買方可引來合約條款強制完成交易。 但相關個案通常會在律師間協調下解決,成交日可能會延遲。 在正常情況下,若買方有意如期成交,通常會於成交兩周前約地產代理驗樓、通知律師樓使用那一間銀行按揭、約時間簽轉易契與找尾數。 假如地產代理或買方律師樓,於成交前10天仍未收到買方確認訊息,便會意識到買方有意撻訂,並且向雙方律師跟進。
樓換樓印花稅: 按揭查詢
其實,目前的環境正是特區政府鬆綁部分樓市辣招的最好時機,政府也認同需要重新啟動換樓鏈,才會放寬按揭的成數。 循序漸進放鬆樓市辣招,既可重新激活樓市,令樓市回歸健康的狀態,同時推動經濟進入健康上升的軌跡。 雖然坊間有些新做法,例如是為買賣合約加入「必買必賣」的條款,或者有買家會向賣家提出先付訂然後推遲成交日,但這些都不是一些很穩健的做法。 首先,所謂「必買必賣」,一日未到正式成交日找尾數,就算買家要「必買」也同樣可以撻訂不付錢,如果要嘈到上律師樓處理,又可能會是一筆額外使費。 而推遲交易日的話,假如你想買樓,試想想跟賣家說想遲些找數,對家會不會順攤?
樓換樓印花稅: 樓市資訊 美聯物業
然而,換樓客可以透過轉名來申請退稅,但需支付甩名的印花稅。 (A)換樓人士買入新單位,即持有新居所,無需如「先賣後買」要暫時租住單位,有租金支出,可節省這筆使費。 但換樓人士卻要預備一筆錢支付首期、印花稅、裝修費等,至少數百萬元。 如果掉轉是「先賣後買」形式換樓,例如買入$800萬物業,15%從價印花稅支出為$120萬,而第2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支出則只需$30萬(3.75%),這有助減低現金流需求。 樓換樓印花稅2025 對大部分業主來說,先賣後買是比較安全的做法,對資金的要求也比較低。
樓換樓印花稅: 印花稅類型
「名義擁有人」就是在註冊文件上顯示出來的名字,但「實益擁有人」則未必顯示出來,但他可能只是協助供款、或為物業作出貢獻,但已可視為「實益擁有人」。 新修訂的退稅安排列明,若買家在一年內完成「樓換樓」,即購買新樓盤後一年內,售出持有的唯一住宅物業,可獲退回多繳的稅款。 換言之,買家仍然先須要繳付 15% 稅率的印花稅,在一年內,售出原有的樓盤,就可獲退回印花稅。 對於很多香港人來說,在香港買樓從來是人生大事,畢生積蓄大部分都花在置業費用。
樓換樓印花稅: 樓市走勢
其次,在現時按揭保險計劃下,首置人士購入800萬元以下現樓,可申請最高9成按揭,首期不需太多便可上車。 同時,即使過不到壓力測試,但只要收入符合測試前供款與入息比率規定,也可以申請9成按揭,惟獲批後則要繳付額外10%保費。 樓換樓印花稅2025 香港政府為打擊樓市炒賣風氣,因此勒令規定所有持有一項物業或以上的非首置客人士,購買物業時,必須繳交樓價15%的印花稅。 先賣後買與先買後賣最大差別,前者業主能恢復首置「自由身」身分,申請新物業的高成數換樓按揭,並且可避開持有一項物業後再置業所需的15%從價印花稅。 樓換樓印花稅2025 他隨後在簽立臨時買賣協議後,以600萬港元買入新的住宅物業,參考以上表2(第2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鄭生需要繳付180,000元印花稅即可 (600萬 x 3%)。 除了可以通過新按保借到高成數按揭,以先賣後買形式恢復首置人士,假設買賣雙方均以簽訂臨約日期計算,便不用繳付15%從價印花稅,只需要繳付第2標準稅率從價印花稅。
樓換樓印花稅: 首次置業樓盤選擇較多
只是如果他繼承物業後,他選擇再購入新物業的話,則會視為持有多於一層物業看待,需要繳付劃一15%的「新住宅從價印花稅」。 樓換樓印花稅2025 問題是,如果提名人並不是香港永久居民,而不是近親,又會怎樣處理呢? 根據稅局規定,稅局容許買家在簽立轉讓契時提名一名近親,且該名近親不一定是香港永久性居,而僅需要支付「從價印花稅」。 但由於獲提名一方並不是「近親」,故並不跌入「從價印花稅」界別,且因本身屬「非永久性居民」,還需繳交針對海外客的「買家印花稅」。 問題是,既然聯名入市時,即一方為香港永久居民、而另一方非香港永久居民,只要大家是近親,也沒有持有物業,就可以用「從價印花稅」來計算,買家並不需採用相關「提名」方式入市而已。
樓換樓印花稅: 成交期 – 居所真空期
或者賣舊物業時,在臨時買賣合約內加簽必買必賣條款,同樣有保障作用。 「賣後租回」合約不影響整個物業買賣流程,買賣雙方仍要如常簽署正式買賣合約、繳交訂金、驗樓及支付尾數等。 從價印花稅,英文Ad Valorem Stamp Duty,簡稱AVD,是物業轉讓時需要繳付的稅款。 Mortgage Count 的意思是指現有的按揭數目,道理就大約相當於買樓交印花稅時,金額和稅率會因應你手持的物業數目而有所不同。 而 Mortgage Count 會影響到的則是你再申請按揭時的最高成數以及壓力測試門檻。
樓換樓印花稅: 住宅印花稅種類
這種在程序上相對簡單,印花稅及按揭亦可以首置人士身份計算,最大成本及風險是租金支出。 今日市值千三萬、龍頭屋苑「太古城」這個實用611呎單位,在今年五月份,一蚊也不用就賣出,接貨買家應該爽歪歪吧? 樓換樓印花稅 樓換樓印花稅2025 我們進行查冊,就發現單位在2000年,是由兩名業主透過「聯權共有」的方式以236萬元買入。
樓換樓印花稅: 印花稅是什麼?
從價印花稅中,最被常使用的是首置印花稅,官方稱為「從價印花稅第二標準稅率」,是從價印花稅中稅率最低的。 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預期,美國最快明年第2季減息,屆時才能確定加息週期結束。 由於美息短期可能再升,意味香港利率仍有上調空間,或者繼續影響交投。 據中銀網上銀行估價,上述單位估價為648萬元,而恒生估價則為688萬元。 中原地產資深分區營業經理許偉業表示,是次成交單位為葵涌新葵芳花園A座高層6室,實用面積為408平方呎,屬兩房間隔,望開揚城市景。 原業主因有意換樓,故以一個低於估價的價錢放盤,代理指他「求賣,但唔賤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