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以前,退休英國政府開支比例皆為17%左右,每年變化幅度不大。 但在2011年以後,退休金佔整開支比例顯著上升,達到2014年的19.47%。 這是因為在各項開支萎縮之下,退休金開支仍然無法控制,所以它佔政府開支比例就愈來愈大。

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你是完全可以在交國家養老金(State Pension)的情況下同時交職業養老金的,目前一個人一週能獲得的基本國家養老金是115.95鎊。 退休金制度規定繳納國民保險費的年限必須達到35年,也就是說,要具備領取全額政府退休金的資格,退休時間必須推遲。 如果在退休前繳納國民保險費時間不到10年,就沒有資格領取政府退休金。 普遍而言,退休金額主要根據國民保險的貢獻紀錄來發放,每週介乎115至145鎊(約1,170至1,475港元)。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退休金計畫

因此任何繳納了至少10年NI的人都可以在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但繳納年數低於10年則不符合養老金申領條件。 退休,指結束職業勞動,主要是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社會人羣的普遍化退休是工業化的產物。 一些職業對退休有特定的稱呼,如退伍、退役、離休、引退等, 例如電腦從業員大多以引退作為退休的名詞。 一般來說,不超過限額,要繳交18%,超過則要交28%!

自從英國開放「BNO 英國退休保障2025 5+1」居留政策予持BNO移民英國的港人後,不少香港人都積極考慮移居英國。 他們除了關心到埗後的工作或讀書問題外,不少都會未雨綢繆,關心他們的退休生活。 英國退休保障2025 而事實是,無論在本地或外地,大家都應該提早規劃,及早訂下退休目標。 英國退休保障2025 如果大家打算移民的話,就更應該好好了解一下目的地的退休及養老政策。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推新養老制度 有利窮人和有小孩家庭

看中國網站 禁止建立鏡像網站 。 退休之後,人的心理會有所變化,適應不了會出現社會問題。 輕微者例如在大城市的商業中心及辦公室林立的地方,有一些老年人身穿上班服,例如西裝,手拿公事包,在公園等地方出現,朝九晚五,風雨不改。 進入老年後,喪失勞動力的人羣通常依靠積蓄和子女贍養生活。 另一方面,在19世紀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前,全球各地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老年人羣並非人羣主體。 英國政府7月31日宣佈,將發出逾100張新許可證,容許在北海(North Sea)開採石油及天然氣,以滿足國內供應,促進能源獨立。

要留意,英國稅制包含資產增值稅,物業持有人有可能需要將物業買賣所得的利潤20%課稅。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4][5]。 一般勞動法規規定的退休年齡上限為60歲或65歲不等。 但有些退休者,則會以顧問或其他名義在原單位或其他地方繼續任職,或是擔任志工等義務性工作。 極少部份職務,如羅馬教宗等是終身職,除非自行請辭,否則將會任職到去世為止。 增值稅就如一些國家的消售及服務稅(GST)一樣,對一些物品(消費品)進行徵稅。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百歲二戰老兵為NHS募捐 被女王封爵

英國的退休金補助由稅收支付,基本國家退休金則由國家保險的供款支付。 所有週薪在110英鎊以上,844英鎊以下的僱員都繳交11%的國家保險供款,週薪844英鎊以上的部分則繳交1%的供款。 僱主方面,則需要替週薪110英鎊以上的僱員繳交薪金的12.8%作供款[7]。 第二︰英國亦成立了國家僱員儲蓄信託(National Employment Savings Trust),以供僱主選擇作自動安排固定供款退休保障計劃。 國家僱員儲蓄信託由國家僱員儲蓄信託公司運作,是一個公營機構直接透過政府部門向國會負責,行政費只是0.3%,這個安排和上次介紹瑞典的情況十分相似。 英國可說有先見之明,早其他歐洲國家整整十年,便開始為退休保障制度財政上的可持續性進行改革。

  • 為確保家庭照顧者,以及殘疾人士不會因未有參與勞動市場(未能向國家保險供款)而不能享受到足夠的長者入息保障,英國容許家庭照顧者及殘疾人士豁免部份的供款年期。
  • 因為要有足夠供款年期的供款人才合資格申請,所以這個計劃和本港的強積金一樣,對於長期失業和家庭主婦幫助不大,但早前提及有資產審查但免供款的長者福利便能補助這些未能受惠的人士的退休生活。
  • 某段時間,慈善機構「協助高齡者(Help the Aged)」,即現在的「英國高齡者(Age UK)」公佈的「靠年金過生活的人因為給付的年金很低,失去生活的輕鬆感,無法去旅行或在外面用餐」新聞,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
  • 在2011年以前,退休金佔英國政府開支比例皆為17%左右,每年變化幅度不大。
  • 這項措施似乎是參考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而設計,當然這措施是否能有效地增加僱員參與退休金計劃的比率便要拭目以待。

更何況,本人所認識之移英長者當中,大部份人退休生活無憂,根本沒想過在英國「濫用福利」。 就算有人需要申領福利,只要合法合理,應該理解及支持。 上星期,筆者撰文簡介英國退休保障政策,提及移英長者取得永居身份後,假如遇上經濟困難,可以申請退休補貼,竟有移英港人留言暗示:沒有貢獻就不要移民,否則與單程證新移民濫用福利無異。 第一︰假如僱員沒有參與其他認可的退休金計劃,他的僱主便有責任自動安排(automatic enrollment)其僱員參與認可固定供款或固定收益(defined benefit)退休保障計劃,當然僱員有權不接受這安排。 這項措施似乎是參考了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而設計,當然這措施是否能有效地增加僱員參與退休金計劃的比率便要拭目以待。 養老金也稱退休金,是一種最主要的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旨在確保每個人在退休後都有收入,足以支付退休後的生活。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華人聲援四通橋事件:中國人渴望自由

總之,英國的養老保障體系政府幹預較少,使保障負擔在國家、企業和個人之間進行了比較合理的分配,國家財政負擔比較輕。 英國退休保障 此項職業養老金的全部繳費都將用於投資,直到僱員退休。 政府設定最低繳費額,在大部分的職業養老金計劃下,僱員都可以在退休時取得養老金的部分免稅。 在英國,福利增長過快,導致財政負擔加重,經濟效率下降。 特別是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英國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緩,但社會福利開支仍有增無減,導致政府赤字大增。 到1982年,英國國債已高達1000億英鎊,財政赤字達到115億英鎊,被譏諷爲“靠借債度日的安樂國家”。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鐵路公司計劃關閉大部份售票處

繳納NI超過35年就能在退休後領取完整的退休金,但如果在繳納了35年之後您依然正常工作,也需要繼續繳納NI,因爲NI是一種稅收。 經過戰後30多年的發展,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目的已不是“濟貧”,而是實現全民福利。 與其他福利國家相比,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最大特點是國家起主導作用。 這雖然極大地改善了民衆的生活狀況,縮小了貧富差距,但也爲日後的危機埋下了隱患。

英國退休保障: 加拿大及英國的長者入息保障制度的啟示

中國人歷來就有開源節流、勤儉持家的傳統,除了享受英國政府給予的養老福利保證之外,很多在英華人,無論是永居還是入了英國國籍的,都在提前盡力為子女教育和自身養老作準備。 近年來,以「買房出租」模式來養老的華人越來越多,當然也有投資債券、股票、基金、匯率以及黃金等養老方式的,其中回國養老也是選項之一。 但後來很多老人發現,大陸環境的污染、物價的上漲、醫療的亂象,特別是道德的敗壞,令很多人還是寧願住在英國。 除了國家養老金,英國企業還要為職工辦理「職業養老金計畫(Workplace Pension Scheme)」,個人也可往個人養老基金中放錢,這三部分就構成了英國養老金的三大來源。 要實現這些「退休理想」,每年花費約1.1萬英鎊(9萬多人民幣)。

英國退休保障: 加拿大當教師需要資格?詳解加拿大老師前景及薪酬人工

該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確保那些爲退休階段進行了私人儲蓄或安排的個人與未採取任何個人措施者相比,能夠達到更好的福利狀況。 具體而言,對高於基本政府養老金收益水平、但又低於該保障收益水平者,可以給予額外60英鎊的支付。 1995年,英國政府制定了新的《養老金法案》,該法案是英國歷史上規範“養老金信託”問題的成文法之一。 英國依據該法案成立了職業養老金監管機構,全面負責職業養老金的監管工作。 撒切爾和之後的梅傑政府實施的改革措施,減少了國家養老責任,更多地引入了私人市場因素,從而減輕了政府財政負擔,促進了英國經濟的復興。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各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一覽

就企業來說,來自僱主一方的繳納被允許從企業利潤中先行扣除,從而能夠減少相關企業的所得稅納稅義務。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國家養老保障體系的第二支柱是以非積累的現收現付製爲繳納基礎進行運作的,其運作過程藉助國家保險體系來完成,主要目的在於以僱員的收入所得情況爲依據,爲其提供進一步的老年收入保障。 在該制度框架中,繳納按照收入所得比例進行,同時設定上下限。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將發出逾百新許可 容許在北海開採石油天然氣

在這一層面中,所有人都有受益權,從而獲得最低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 具體內容包括:基本政府養老金、養老信用額度、其他廣泛性統一保障收益。 國家保險是英國福利制度的重要支柱,包括提供退休保障、失業援助等等。 英國官方網站的計算器會一併顯示應繳國家保險費的金額,一般是入息的12%。 至於如何繳交國家保險,方法十分簡單,就是直接在你的工資裡扣除。 例如你月薪是 £3000,就會扣除當中的12%,以Pay As You 英國退休保障2025 Earn(PAYE)模式每月自動「被交稅」,約£360。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養老保障制度

由於個人的生老病死全由國家包辦,許多人喪失了責任心和進取心,出現了所謂的“貧困陷阱”和“失業陷阱”等奇怪現象,產生了一批依賴於福利制度的“食利”階層。 英國退休保障 這不僅違背了福利制度的初衷,且嚴重敗壞了社會風氣,福利欺詐行爲猖獗。 例如,英國5800萬人口卻擁有7900萬個社會保險號碼,造成政府每年損失近40億英鎊。 兩國都透過多重的長者入息保障制度,一方面確保最窮困長者得到基本生活保障,另一方面亦確保相對富裕長者有較高的退休生活水平。

英國退休保障: 【移民安居指南針】萬事起頭難 生活篇

研究指出[11]相對於低收入及中等收入長者[12]約有75 英國退休保障2025 英國退休保障2025 %及50%的收入來自公共的退休金制度,英國的高收入長者則只有約15%的收入來自公共退休金計劃。 高收入長者有50%收入來自私人投資/退休計劃,35 %來自工作及其他收入[13](圖十五)。 09/10年度用於各項退休金補助的開支為86億英鎊[8],比十年前的50億英鎊上升超過七成。 英國國家基本養老金的開支則為553億英鎊,國家第二退休金的開支約為136億英鎊,兩者的開支約比十年前上升三成。 現時各項長者入息保障計劃約佔英國GDP的5.7%(十年前約為4.4%)。

英國退休保障: 國家退休金:怎樣纔有資格領取?金額有多少?

即使不計算以扶助貧困為目的的零支柱(即經入息審查制度支援貧困長者的部份),兩國的公共長者入息保障制度仍然有收入再分配的機制。 雖然高收入勞工(供款較多者)退休後所獲得退休金的絕對數額會較低收入勞工高,但是若計算所獲取退休金金額與所曾供款金額的比例,則低收入勞工往往較高。 英國政府不時會調整當地的法定退休年齡,根據打工仔的出生日期及性別而定。 當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後,便可以申領國家退休金(State Pension)。

英國退休保障: 緊縮政策下 養老支出有增無減

據英國房地產代理服務機構LSL公司研究發現,近些年在房租快速上漲以及房價飆升的帶動下,買房出租這一投資的獲利頗豐。 過去一年內房東出租房屋的投資回報率達到12.7%,其中包含8,233英鎊的租金收入和13,066英鎊的房價增幅。 當然該部分收益還需支付稅款、抵押貸款以及日常維護費用。 英國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到2%,相比房產投資回報率的12.7%,零頭都不到。

因此,該計劃的主要目的在於將個人收入在生命週期基礎上進行再分配。 從英國第三支柱的保障體系來看,個人對私人養老金計劃的繳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稅收豁免或折讓等優惠措施。 就獲得收益而言,該養老金的收益部分也要作爲收入所得進行徵稅。

英國退休保障: 退休

因為當該筆基金用完,政府一定會重新注資,或要國民增加供款。 政府根本無法在基金用完後,就取消全民養老金,因為這只會製造更多不公平。 全民退休金制度(Pension)是歐債危機的重要成因,歐洲各國政府都想改革退休金制度來滅赤,但一直都遇到極大阻力。 在英國的舊制下,1950年出生的男士今年已達71歲,即在2016年4月6日或之前就已經達到退休年齡(65歲),他在6年前已經可以開始領取退休金。 沒有儲蓄也敢提早退休的第二項理由,恐怕就是行情一直上升的英國房屋市場。 大多數的英國人都趁二十多歲時終止付房租的生活,開始貸款買房屋。

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令英國政府深陷財政困難,至2010年英國國債已急增至1萬億英鎊。 因此,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於同年提出緊縮方案,而方案的效果,應該在2011年以後出現。 以下為英國政府於2005—2014年,十年間幾項財政開支的數據,單位為十億鎊。

英國退休保障: 反迫害24週年 英國法輪功學員舉行燭光悼念

到17至18世紀,退休職業年金給付範圍逐漸擴展到公共事業部門,19世紀又進一步擴充到整個民事服務部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人口平均壽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已開發國家則普遍進入老齡化社會。 以年金形式發放退體金的政府維持現有制度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 2012年1月起,德國政府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5歲逐漸提高至67歲。 2013年,英國政府宣佈將法定退休年齡在2030年代將推遲至68歲。

第三︰除了私人公司的退休金計劃和SERPS外,更設立了一個個人儲蓄的固定供款(Defined Contribution)退休金計劃。 英國早於1908便立法通過退休金法案(Pension Act),建立了一個有資產審查但免供款的長者福利,可說和本港的長者綜援相似。 英國養老金並不限制領取人的國籍,只要你登記並繳納了充足的NI國民保險,在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後都可以領取退休金。

英國退休保障: 英國高檔男士襯衫Emmett London

計劃並非將開採行動提升至目前水平以上,並會維持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 根據住宅貸款公司模範(Paragon),最近因為金融不安定、買氣降低,一時租房的需求增加,因此英國的平均房屋租金平均高達一個月十四萬日圓。 根據調查,大約有一半的女性並沒有準備退休後的年金,不過也顯示有三成的女性在年金累積額不足的情況下,還是希望在五十五歲退休。

目前在英國要過一般的生活,除了房租每個月至少得花費十五萬日圓的生活費。 事實上英國人的平均儲蓄額每人為二百四十七萬日圓(根據二○○九年國家儲蓄與投資的調查),比起日本人的八百七十萬日圓低很多。 調查強調,特別是像我這樣持續工作的女性,這種傾向更加強烈。 問題在於,即使是相對富裕的階層,能否在辭去工作之前準備到足夠的儲蓄呢?

英國稅重,收入稅設四層稅階,年薪1.1萬英鎊至4.6萬鎊(約10.9萬至45.8萬港元),交20%稅,較高年薪者則會收取40%及45%稅。 此外公民亦要繳交社會保險費用,按其就業狀況及月薪計算供款,主要用作退休金供款等。 目前英國領取養老金人數約1,150萬,約佔總人口六分之一,其中百歲以上老人大約1.5萬人。 這一前一後付出與收穫一對比,不難看出政府必須拿出大量財政來負責民眾養老。 與加拿大的情況相近,雖然英國的公共退休計劃為高收入人士提供的替代比率雖較低,然而透過私人的投資/退休計劃以及工作收入,英國的高收入長者仍可維持較高的收入水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