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仔下水塘的前身私人水塘,由大成紙廠所擁有。 該水塘建於1890年,當時水塘除了供水予紙廠外,同時亦為香港和鴨脷洲一帶居民提供食水。 1929年,政府推行「香港仔計劃」(Aberdeen 香港仔水塘道2025 香港仔水塘道 scheme)以增加香港仔谷的儲水量。 香港仔水塘道2025 除了向大城紙廠回購該私人水塘外,政府更計劃興建上水塘,以紓緩港島西區的食水問題。

  • (2) 香港法定古蹟,古物古蹟辦事處 (網上資料 2020年9月23日)。
  • 及後沿路折返至漁光道,再沿著車道下降至石排灣邨,經過屋邨的停車場入口後,再在碧銀樓乘搭石排灣商場的電梯前往地下(LG3)的巴士總站。
  • 亮點在公園入口附近有個林中小木屋,它的門前長滿矮樹和花草,就像隱身在大自然中的童話小屋一般。
  • 香港仔水塘道於1920年代建成,配合香港仔水塘的啟用,但當時道路的中文名稱是音譯為「押巴甸水塘道」,直至1984年3月9日當局才刊憲改為現稱。
  • 此路段大部分是水泥徑,前半段是多有林蔭,大多平緩而易於行走。
  • 上水塘石橋使用了歐陸式建築風格,由花崗石建成,橋身成平圓拱形,暗渠入口則由網狀紋砌石塊砌成,十分有舊香港特色。
  • 好友說我這個行山blog條條路線也新手不宜,有幾多條是適合新手呢?

前往香港仔自然教育徑可於由黃竹坑A1出口乘搭4M小巴前往「漁光村海鷗樓」巴士站附近,沿香港仔水塘道上行10分鐘,轉右經遊客中心到達位於香港仔下水塘的教育徑起點。 離開時則可沿香港仔水塘道步行約 30分鐘回漁光道巴士站乘車離去或沿路牌指示向灣仔峽方向離開。 起點位置已經包括了藍屋、香港故事館及北帝廟三個景點,之後沿灣仔峽道再到姻緣石及警察博物館,最後再走香港仔上下水塘。 難度方面,灣仔峽道雖然斜度頗高,但距離不長,約半小時腳程,屬晨運級的難度,之後便是落坡往香港仔水塘。 此外,此路線的起點就在港鐵站附近,終點的交通亦十分發達。 是一條景觀、難度及交通皆非常出色的入門路線,相信不論是一家大細或情侶拍拖在此旅程中都會感到滿足,十分推薦。

香港仔水塘道: 路線

今次介紹的路線是香港仔水塘,以警隊博物館作為起點,行至上水塘只需約半小時,並可看到被列入為法定古蹟的水壩和石橋。 香港仔水塘道2025 往香港仔水塘的方向走上又長又斜的香港仔水塘道。 在分支處,行走右方的馬路,到達香港仔下水塘後,再右轉走過水壩。 隨後接上石塊與水泥混合的路段,在林中行走,上走數步梯級至寬闊的水泥道後,往左走香港仔上水塘的水壩。

香港仔水塘是香港島第四個興建的公共水塘,總容量達9,100萬加侖。 上水塘於1931年落成,由當時港督貝璐主持啟用儀式。 下水塘的前身是大成紙廠的私人水塘,早於1890年興建。 香港仔水塘道 後來,政府為瞭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購買了該私人水塘,並將其改良及重建,工程於1932年竣工。

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仔水塘輕鬆行山路線 全程2小時!睇古蹟水壩/童話小木屋/歐陸風小石橋

有些路線則是部份路段適合新手,譬如破邊洲及標尖角路線,新手只宜走標尖角;白馬咀與麻南笏,新手只宜走麻南笏等等。 大部份路線皆有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到郊野時也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由中環乘坐15號往山頂巴士,於灣仔峽道站落車,轉個彎便可看到灣仔峽遊樂場,經過右邊的甘道兒童遊樂場和停車場後,就是警隊博物館。

此外,香港仔下水塘的西側亦闢建了香港仔傷健樂園,園內設輪椅徑、盲人徑、凸字地圖、植物解說牌、無障礙燒烤場、健身設施及洗手間等設施。 於灣仔莊士敦道乘搭4B小巴;或在中環碼頭乘搭7號巴士,在海鷗樓巴士站下車。 小休補充體力後,大家可以行多兩步,走回灣仔市區。 由灣仔峽公園離開,經灣仔峽道一直下山,30分鐘左右就會在舊灣仔郵政局旁的小路回到市區。 雖然路段十分陡斜,斜度達11度,不過幸好全是下斜及石屎路,都算輕鬆。

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仔上下水塘水壩【上水塘壩底】

香港仔水塘進一步紓緩了薄扶林水塘及大潭水塘的供應食水壓力,而且連遠至鴨脷洲地區也能獲得食水供應。 香港仔水塘道2025 電動輪椅使用者嘉敏:今次是使用電動輪椅後,第一次行山親親大自然。 香港仔水塘道 沒有想過電動輪椅也可以上山,山上的涼亭也增設了斜路,可以讓輪椅使用者進入休息乘涼避雨。

  • 今日(26日)上午9時半,香港仔大街244號對開發生驚險交通意外,6人受傷送院。
  • 走到寶雲道緩跑徑,有個小涼亭和衞生間,可稍作休息。
  • 今次介紹的路線是香港仔水塘,以警隊博物館作為起點,行至上水塘只需約半小時,並可看到被列入為法定古蹟的水壩和石橋。
  • 假如還有「腳骨力」的話,再行半小時即可達下水塘,沿路落山可到香港仔漁光邨,全程不用兩小時,而且多為平路或落斜,一點都不辛苦。
  • 在水壩末左側的梯級下降,再沿林蔭下的山徑走,便可輕鬆地返回香港仔下水塘,最後沿路折返至香港仔水塘道。
  • 由上水塘走往下水塘的路徑較難行,先要從上水塘旁陡峭的樓梯向下走,不過這裡有欄杆讓大家攙扶,接著便會走到石塊與水泥混合的小路。

香港仔上水塘於1932年建成,下水塘則於1932年完成水壩重建工程。 現時兩座水塘共有四項設施被列為法定古蹟,分別是上水塘的石橋、水壩、水掣房和下水塘的水壩。 香港仔下水塘原本是私人水塘後來被香港政府買下後,改建為公用水塘,更被列為法定古蹟。 香港仔水塘道2025 環繞香港仔下水塘的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路程平坦,沿途有不少有趣的動植物,更可以眺望香港仔避風塘及鴨脷洲的風景。 沿路環境清幽寧靜,早上會遇到不少晨運客,有些還會主動和你打招呼,感覺很窩心。 香港仔上、下水塘分別建於1931和1932年,是最後一個在香港島興建的水塘,距今已有80逾年。

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仔上下水塘水壩【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一條路線也不能隨便用幾粒星來代表難度,行山也很視乎當日天氣及自己狀態。 我是希望大家可以看過所有資料,包括路線的長度、難度與路況,再按自己的體能決定路線纔出發。 在關於這一頁裏,有談到對新手的提議及如何在這blog找新手適宜的路線。

香港仔水塘道: 古蹟

沿途地方闊落,兩部輪椅同時行走也沒問題,而且還可望見對面的海洋公園,環境優美,是個值得一去的地方。 在下水塘水壩後原路折返至剛才通往下水塘水壩的指示牌,向前直行另一個打卡位——香港仔上水塘主壩。 沿著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行,可以俯瞰南區景色,在自然教育徑末段可找到俗稱「天花墩」的舊式量雨器。 另一方面早於香港開埠之前,已經有艇戶漁民在香港仔居住。

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仔水塘道

漁光邨是香港房屋協會唯一於南區的出租屋邨,由建築師阮達祖設計。 在香港仔下水塘附近有一個樹木廊(噢噢,我當然不是想介紹這個遊客中心;要認識生態,最好還是在自然環境裡實地觀察)。 然而廊外的鳳凰木確長得很優美,其羽狀複葉在燦爛陽光下隨風輕擺的姿態,甚是動人。 在水壩末左側的梯級下降,再沿林蔭下的山徑走,便可輕鬆地返回香港仔下水塘,最後沿路折返至香港仔水塘道。 下水塘雖然比較細,但水較清澈,一邊是綠悠悠的清水,另一邊可遠眺香港仔的高樓大廈。 由上水塘走往下水塘的路徑較難行,先要從上水塘旁陡峭的樓梯向下走,不過這裡有欄杆讓大家攙扶,接著便會走到石塊與水泥混合的小路。

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巴士大典

在水壩入口旁邊有一個燒烤場,沿樓梯往下走,便可看到建在水壩中央的石橋。 在舊灣仔郵政局旁,有條被途人忽略的小路,沿著小路走,便可以由繁忙的市區走入清靜的山徑。 灣仔峽道十分陡斜,斜度達 11 度,不過幸好全是石屎路,就算著普通波鞋都行到。 如欲瞭解詳細的水塘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的位置及資訊,可參考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列表 (整理中,稍後提供)。 最後,坐車到上環,來到南洋冰室,以一頓港式下午茶為此趟旅程畫上完美的句號。 這家冰室的奶油脆豬十分香脆好喫,朋友點的多士也相當不錯,值得一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