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元朗北部與深圳只是相隔著深圳河,因此在深圳河下游至河口一帶的元朗區東北邊緣(主要包括米埔落馬洲)是屬於香港邊境禁區,需要向香港警務處申請禁區紙纔可以進入。 在禁區內的落馬洲更是香港連接深圳的一個口岸——福田口岸的所在地。 20世紀初,合益公司建立元朗新墟後,先在現時谷亭街一帶設立“大谷亭”供人們糶谷糴米,被稱爲“米地”。 “米地”商戶後來被拆遷,然而政府同時亦考慮到元朗需要一個地方供村民販賣雞鴨。 至1960年代初期,村民開始在元朗墟以東的空地售賣家禽。 每逢墟期,村民會把雞鴨運到空地大棚販賣,並將一籠籠雞鴨放置在地上,久而久之人們便稱呼該地爲“雞地”[1]。

香港天文臺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1];面積約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離島區及大埔。 鳳攸北街(英文:Fung Yau Street 元朗鳳攸南街 North),係香港新界元朗雞地一條路,西起鳳翔路,東接鳳攸東街,長約莫250米。 條街兩邊食肆林立,畀人形容做元朗其中一條「食街」。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OneDay不保證或對其準確性或完整性承擔任何責任。

元朗鳳攸南街: 香港樓宇目錄

元朗(英語:Yuen Long)位於香港新界西北部,是香港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域之中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 元朗鳳攸南街 元朗區是香港唯一「一區兩市」(元朗新市鎮及天水圍新市鎮)的區份[a][b],此外發展中的洪水橋新發展區也有大部份範圍位於本區。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香港政府曾於1999年討論於洪水橋建具環保概念的新市鎮,不過由於收地的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住宅需求明顯減低,所以在2003年時原則上已擱置有關研究。 元朗鳳攸南街 直至2007年於施政報告再被提起,但實際能供應土地發展的時間已推遲到2024年之後,預期提供約6萬個單位,並增設屯馬綫洪水橋站服務當區。

新市鎮外圍的地區則有社區設施、公共屋邨及較多中低密度的樓宇。 分區委員會始於1972年,主要目的是推動市民參與「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 時至今日,分區委員會成為各社區與民政事務處之間的橋樑,由民政事務總署署長委任的委員來自社會各階層[10]。 而規模則為每8至10萬居民及流動人口(包括工人、購物人士、遊客等)有一個分區委員會。 據一份2005年發出的分區委員會委員資料綜合表[11]所指出,元朗區共有三個分區委員會,是「天水圍南」、「天水圍北」及「元朗市」,覆蓋新市鎮範圍,而鄉郊一帶則沿用鄉事委員會諮詢制度。

元朗鳳攸南街: 學校類別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接駁巴士雖然名義上以接駁用途為主,但實際亦是不少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 首個元朗區的居屋屋苑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天祐苑,於1993年入夥;而首個及唯一一個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居屋屋苑,是拆卸元朗工廠大廈後及原址重建為住宅的鳳庭苑。
  • 香港天文臺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 若因錯漏而引致任何不便或損失,本公司及中原網頁概不負責。
  •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 元朗區屬香港兩個陸地與中國廣東省深圳市隔河的區之一,另外一個為北區。

元朗區過去主要依靠青山公路、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及環迴公路(即現在的9號幹線,元朗區內有元朗公路及新田公路)連接香港其他地區。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元朗鳳攸南街2025 不過,自從香港3號幹線於1998年上半年啟用後,元朗區對外交通已大為改善。

元朗鳳攸南街: 香港大廈搜尋

天水圍新市鎮的樓宇幾乎全屬住宅,除沒有工業區外,商業用地也十分少,主要是住宅區中的商場及2間酒店。 住宅主要是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及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慧景軒和柏慧豪園等由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發展項目,樓宇一般樓齡不高。 中央的天水圍公園及西面的河道為大部分住宅提供寧靜優美的環境。 元朗區東北至落馬洲 、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西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區內有元朗聖伯多祿聖保祿堂、元朗錦光堂等宗教場所。 較有名的包括元朗南的大樹下天后廟、林錦公路旁的凌雲寺等。

元朗鳳攸南街: 元朗區

1948年政府於元朗設立新界第三所理民府,管理北約理民府(位於大埔)新界西改由元朗理民府管理。 1978年政府在青山公路-元朗段一帶發展元朗新市鎮,並興建所需的公共設施。 另一個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則在1980年代末開始發展,使元朗區成為唯一一個有超過一個新市鎮的地方行政區(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 元朗市中心是元朗新市鎮和元朗區的核心及商業中心,於1960年代已開始發展,住宅、商業樓宇混集,住宅樓宇以樓齡較高的大廈及唐樓為主。

元朗鳳攸南街: 香港巴士大典

我們搜邏一些有提及到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的影片,希望帶來多方面的資訊去認識這學校。 在「統一派位乙部」,校網屬元朗區,所以大部分學生來自元朗區;根據坊間流傳的資訊,有人估計大部分學生來自 BAND 元朗鳳攸南街 1 的小六畢業生。 收生詳情請看:學位分配辦法 元朗鳳攸南街 、自行分配學位 、中學統一派位。 學習和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緊扣資優教育,滿足學生不同能力與天賦。

元朗鳳攸南街: 體育

這裡並不是該校的官方網站,如發現這網頁有任何不準確的地方或有改善之處,請讓我們知道。 學校報導及相關影片,部分由搜索器自動提供,因此內容可能跟學校不太相關。 如果想移除某些連結,請把詳情電郵到: 或使用這表格:回報問題。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屯馬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元朗鳳攸南街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現在,乘搭港鐵往返元朗區和九龍美孚站只需約20分鐘。

元朗鳳攸南街: 單位數目

為了提升課堂教學與個人自學的效能,學校著力激發學習興趣,提供建設性回饋,同時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能「課前預習、課內學習、課後溫習」。 初中課室內特意推動合作學習,每五至六位同學歸入一組,組內有兩位具較高學術能力及樂意助人的組長。 這些組長從校本「朋輩互導計劃」中得到培訓,擔任組員的好鄰舍,課堂內為同學提供及時的支援與照顧。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透過不同網上平臺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香港有 153 間基督教中學,佔整體約 33%;瞭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元朗鳳攸南街: 主要建築

元朗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元朗鳳攸南街2025 第六屆元朗區議會有39名民選議員及6位當然議員,現時元朗區議會主席是沈豪傑先生,副主席是鄧賀年先生。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關於這頁:這裡是由「升學天地」網站製作,匯集及陳述關於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的資訊。

元朗鳳攸南街: 中學:元朗區

之後香港政府規劃元朗新市鎮後建成的水邊圍邨與朗屏邨。 近年元朗區發展迅速,人口急劇增長,人口的年齡中位數為全港18區中最年輕的地方。 不過近年區內有不少新來港人士及少數族裔居住,已取代傳統罪案較嚴重的油尖旺區,成為全港罪案最多地區,[12]貧窮率因而上升,《2015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分析該區貧窮率為16%。

元朗鳳攸南街: 元朗鉅發大廈2房單位減近9% 上車客以419.8萬元承接

元朗區有三間公立圖書館,包括位於元朗文化康樂大樓內的元朗公共圖書館、天水圍站旁的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及天水圍天澤商場的天水圍北公共圖書館。 其中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為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主要及全港第二大圖書館。 元朗鳳攸南街2025 除此之外,部分地區(如天水圍及各鄉村)設有流動圖書館的服務,由流動圖書車前往該些地區提供限時的借閱及歸還服務。 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發展區東北面的預留區已建成公共屋邨。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元朗鳳攸南街: 大廈資料:順豐大廈

由於元朗新市鎮的發展計劃沒有改動元朗市中心的用地規劃,所以大型屋苑只在市中心周遭建立。 這些新型及半新大型屋苑相繼落成入夥,漸漸改變元朗的地區面貌和人口結構。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元朗段。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今日舊墟的長盛街仍保存不少古建築物,被稱為「滿清一條街」。

由於只有在深海撈取的蠔纔可以生喫,而流浮山蠔是在淺水處放置蠔排去養植的,水質始終不太清潔,所以,在流浮山一帶海鮮酒家喫到的蠔,全部均會煮熟才上菜的,名為生蠔,是因為它有別於曬乾的蠔豉。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郊區的大型屋苑除了1980年代落成的錦綉花園外,尚有1990年代初落成的加州花園及加州豪園,位於近米埔的和南生圍。

元朗區的元朗市中心@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2,4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71,675人。 主要街道包括青山公路 – 元朗段(元朗市中心段)、鳳翔路(元朗市中心段)、元朗安寧路(元朗市中心段)、大棠路(元朗市中心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翹翠峯,朗庭園,怡豐花園,御豪山莊,御景園。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420,年齡中位數為 43.7歲。 雞地(英語:Kai Tei),是香港元朗市中心東南部分的一個地方,位於青山公路-元朗段以南、鳳翔路以東、元朗公路以西、下攸田村以北,現時以住宅爲主。

政府現正就元朗區多個地段進行的長遠發展研究,預計公私營房屋供應量總數超過13萬夥,其中元朗南新發展區料提供逾2.6萬個單位,最快2025年入夥。 錦田南和八鄉一帶目前建議發展的14幅地皮,可提供近3.4萬夥住宅,最快2026年入夥。 另外研究中的橫洲會有4,000夥,錦田北亦可以新增4,000夥,朗邊的公共房屋項目預計可提供7,500夥,若再加上剛展開檢討的南生圍土地用途,未來的住宅供應量將會更多。 元朗區的第一個大型屋苑是位於南生圍的錦綉花園,第二個是新元朗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