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Augmedics獲得C輪3,600萬美元的投資。 BMI Research醫療器材產品的次領域分類,區分為醫用耗材產品、診斷影像產品、牙科產品、骨科與植入物產品、輔助器具以及其他類醫材 (未包含體外診斷醫材)。 2020年診斷影像類產品為最大單一類別品項,約23.6%;醫用耗材佔21.4%;骨科與植入物佔8.3%;輔具有14.2%。
由臺灣益安生醫子公司達亞國際代工,連續血糖監測儀大廠Dexcom,即將推出新一代的Dexcom G7,已通過FDA覈准利用API串接第三方數據,進行健康管理應用。 Dexcom與Garmin合作,針對跑者、自行車者進行即時血糖監測,並與數位醫療新創Livongo整合相關醫療數據,優化糖尿病管理。 COVID-19疫情推動了大部分創投案,像是遠距醫療、數位治療與居家治療的題材,都在10大投資案的範疇之中。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產品及服務
根據醫材法第三條,醫療器材的定義,係指儀器、器械、用具、物質、軟體、體外診斷試劑及其相關物品,其設計及使用以藥理、免疫、代謝或化學以外之方法作用於人體,而達成診斷、治療、緩解或直接預防人類疾病,或調節或改善人體結構及機能,或調節生育等。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明智指,近十年治療肺癌的方法不斷進步,令肺癌逐漸成為「慢性病」,即使病情到了第四期也有望「打勝仗」。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2025 肺癌有「頭號癌症殺手」、「無聲殺手」之稱,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報告指出,肺癌患者的死亡率長期高踞首位。 聽起來可怕,然而有專科醫生指出,肺癌其實是最有希望的癌症,因療法日新月異,近年更研製出第三代標靶藥對付肺癌細胞,副作用少且效果明顯,另又有化療、放射治療、免疫療法等多種方法控制病情,因此患者應樂觀面對,積極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常見的婦科病之一,輕則影響正常排卵,重則會令輸卵管受阻塞,引致不育。 最常見的症狀是經痛、盆腔或下背疼痛、經血量多,更有患者曾試過朱古力瘤突然爆裂,引發腹膜炎或內出血,甚至休克。 子宮內膜異位症大致可以分為一至四期,第四期為最嚴重,由於惡化速度難以估計,有患者可以短短一兩個月內增大一倍,亦有患者兩至三個月內只增大1CM。 張智醫生指出,普遍而言,若朱古力瘤大於5CM,基本均會建議病人進行手術治療,但同時會考慮患者意願。 如屬初期病患,醫生會建議患者應盡早計劃生育,以便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法,但對於未婚女性,如暫無生育意向,或會考慮避免過早採用手術治療。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產品操作模擬器
隨著預防醫學概念的建立與科技進步,民眾自我健康意識提升,許多醫材設備的操作對象不再限於醫療專業人員及醫療場域,朝向健康管理或照護的目的,帶動居家醫材與消費性健康管理裝置市場的興起。 液態活檢技術對應癌症診斷與治療需求,衍生出4個市場類別,分別是早期篩檢、診斷、治療指引與預後追蹤。 關於生物標誌與伴隨式治療的相關說明與案例,可參考7月發表的《產業、科技、投資趨勢周報:Biotech 生物科技》。 診斷目的講求的是準確性,預後追蹤因為較高頻率的檢測需求,著重快速、方便。 這4個市場類別的分類方式顯示,即便是同樣的技術與同樣的疾病標的,不同的市場類別將有不同的市場需求,明確的市場定位與靈活的軸轉策略,絕對是醫材新創必須謀定而後動的前置準備。
透過服務設計,生理資訊監控、人機協作 (輔具,照護人力的輔具與被照顧者的輔具),減少實質照護人力,增加照護品質。 新一波的智慧醫材結合軟體與服務,例如生理感測、通訊、定位等功能,幫助長者可以在家中得到良好的照顧,與進行復健、運動,減少待在醫療機構的時間。 科技照護尚有一個很重要的附加價值,擁有自理能力可以增進長者的自尊心,很多照護行為可透過輔助醫材、科技設備,賦能被照顧者自理能力,預期市場潛力無窮。 最經典的案例是Apple Watch的血氧檢測功能,只要未主張具有診斷效果,便可作為健康管理目的使用,而不用經過醫材上市審核。 2020年的成長率高達19.5%,預估將從2020 年363.4億美元營收,快速增長至2028 年的1143.6億美元。 除了Apple Watch,其他消費性健康穿戴裝置的大公司包括Fitbit、Garmin及三星。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療法日新月異 醫生:肺癌是最有希望的癌症
雖然如同全球醫材產業趨勢,非緊急的醫療行為,像是骨科、牙科、手術等治療多延後執行,影響相關耗材收入,下降約5%。 若疫情持續到2022年,體外診斷試劑、常見防疫耗材的需求不減,預估2021年產值仍持續成長,但年成長率將收斂至6%。 臺灣醫材產業從早期低階醫材製造,走向需要研發能量的醫療影像設備、微創手術器械、骨科牙材等高價值產品。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2025 目前則是以血壓計、體溫計、輪椅與代步車等居家消費性醫材為主,佔據全球前三大市佔。
- 健康照護不再限於傳統醫療體系的服務提供,走向預防醫學與健康管理的趨勢。
- 在智慧醫材的發展趨勢下,基於電子、資通訊產業良好的硬體製造基礎,臺灣的科技能力與代工產能經過設計組合,將有可能實踐科技照護的場景。
- 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營收約1,200億臺幣,整體生技產業則約有6,011億元,這個數字包含了像是健康食品、運動器材等大健康產業市場,針對醫材、製藥、應用生技等核心技術產業,年營收僅達3,956億元。
- Illumina 2018年曾提出併購SMRT技術的開發廠商PacBio,主管機關擔心基因定序市場被壟斷而否決。
雖然相關店家於昨日(25日)在其社交平臺貼出道歉聲明並指已經解僱涉事經理,不過網民卻不受落。 香港時間7月26日深夜1時,涉事經理找到移民加拿大的港人黃麗文(Fiona Yellow)透過Facebook直播解釋事件,並含淚向公眾鞠躬致歉。 我們見不少父母在與孩子對話中,自己說話的時間佔了九成,而且是以長輩以物表達。 起初,孩子可能還想去反駁或插一下咀,但是當他們知道是徒勞無功後,他們就會「學懂」沉默。 通常一進入診症室,父或母便會滔滔不絕地去敘述孩子的情況,並且在醫生未問一句話前,可能已經提出自己的觀察和結論。 相關推動成果包括,SPARK計畫促成19家新創公司成立;BTB及STB促成9家公司成立、2家登錄興櫃;育苗計畫及價創計畫共促成23家新創公司,募資超過20億元。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臺灣醫材產業
雖然POCT帶來不同診斷場景的想像,解除檢測受限大型設備施作的限制,面對的挑戰卻是醫療流程、醫生、患者行為等改變需要時間醞釀,本質是建立一個健康照護的新興市場,例如遠距醫療、居家照護等場景,或是醫療診斷模式的轉型,皆非一蹴可幾就能夠實踐的轉變。 Point-of-care檢測醫材,是體外檢測醫材的其中一種形式,指的是在照顧病患的當下,可以執行的醫學診斷測試。 早期泛稱可以移動到患者牀邊檢測的醫療設備,現在將此概念進化為任何地方,包括門診、辦公室、家裡、救護車上可進行施作的檢測診斷醫材。 POCT (Point-of-care Testing) 的發展朝向疾病預防與慢性病管理兩個方向,快速、便利、準確是其產品特性,讓非醫療人員亦可操作,將篩檢結果綁定治療方案,走向精準醫療趨勢。 Vicarious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2025 Surgical在微創手術機器人的操作上,應用了AR與VR技術。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張智醫生: 健康情報
如同聽診器,不須綁定醫院、診所的設備或採購流程,醫生可自行購買。 使用上,切合遠距醫療、即時照護的創新趨勢,只要在有網路訊號的地方,就可以透過雲端分析AI,進行超音波診斷,可執行13種軟體醫材的診斷應用,包括胎兒及婦科、腹部、心臟、泌尿及小兒科等。 科技進展導致健康管理目的的消費性醫材產品週期縮短,以及新技術打破傳統硬體產品的買斷模式,放大數據管理與後續維護服務的需求,訂閱制的商業模式,可能再次成為趨勢。 Apple Watch健康管理相關APP的訂閱服務是一個典型案例,透過包括健康監控、運動健身、飲食營養、血壓血糖與藥物管理等應用,滿足消費者使用上的需求,並建立使用習慣。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醫生網詳細資料:
醫療器材的管控日趨嚴謹,且各國相關法規要求或申請期程不盡相同。 各國皆有獨立的主管機關執行相關要求與管控,例如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總合機構 (PMDA)、中國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英國的藥品與健康產品監管局 (MHRA),以及臺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 (TFDA) 等監管單位。 法規面的規劃與執行需要專業協助,或是上述許多國家相關單位多有提供醫材法規的諮詢輔導。 醫療器材(Medical Device)屬於種類多樣、範疇廣泛的產業,全球尚未有一致定義。 美國、歐洲與日本等健康醫療產業領導國家,對於醫材定義雖有許多重疊概念,但對於醫材範疇亦有不同看法。 本篇介紹並非企圖說明醫材的每個面向,但選擇與創新創業相關題材進一步說明,以此作為基礎,探討臺灣醫療器材產業的現狀與機會,以及與全球市場的異同。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1 臺灣醫材產業市場
近年已有研究指出,均衡的低脂飲食可降低停經後婦女死於乳癌的風險,因此建議乳癌患者進食低脂類食物,從而減低復發風險。 香港健康醫療網 收錄全港中西醫診所、醫院、健康護理服務等商戶網站,商戶可免費登錄網站,增加曝光, 發掘更多商機。 來稿請寄,並附真實姓名、職業、聯絡電話,一經錄用,將發布在《蘋果新聞網》即時新聞區,惟不付稿酬。 請勿一稿兩投,本報有刪改權,當天未見報,請另行處理,不另退件或通知。 醫師的職業認同需要被尊重,但是,我們也認知到有些患者具有安樂死需求。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醫療器材產業趨勢:創新創業之機會與挑戰
具有AI技術的檢測、高鑑別診斷能力的新創,在醫療影像市場炙手可熱,不但合作詢問度高,更是大廠併購的標的。 2019年4月FDA發表,以 IMDRF (國際醫療器械監管機構論壇) 對軟體醫材的分級採用「基於風險」的分類方式,依據 SaMD「提供的訊息對醫療照護決策的重要性」與「適用之醫療照護情境」(分為危急、嚴重、非嚴重) 進行分級。 依據 SaMD「提供的訊息對醫療照護決策的重要性」與「適用之醫療照護情境」分級,包括醫療器材軟體管理政策、「臨牀病患診療決策輔助軟體指引、電腦輔助偵測醫療影像軟體臨牀評估指引,來符合AI醫療創新趨勢,也顯示科技進步對於醫療器材監管單位帶來很多挑戰。 數位醫療透過穿戴式的健康偵測、人手一機 (IOT的起點) 的醫療物聯網基礎等,被期待可以降低醫療成本。 過去醫療機構之間,甚至之內的不同科別之間協調運作都是困難的,因為醫療資訊系統架構不一致導致資料流通性的限制,以及對於病歷隱私權與資安的考量。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張智醫生: 張文智 醫生
Synchron在今年 (2021) 初完成B輪4,000萬美元募資,預計投入在年中通過的植入式腦機介面人體臨牀試驗申請。 Synchron開發的Stentrode裝置,可經由微創手術從頸部靜脈植入到大腦的運動皮質,將大腦活動轉譯成電腦訊號,讓使用者能夠控制外接設備,像是發送簡訊、電子郵件、網路購物及遠距醫療。 這項技術可應用於脊髓損傷、多發性硬化症、腦性麻痺等導致的癱瘓,具有200億美元潛在市場。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2020年全球醫療3D生物列印市場規模約為14億美元,2028年將達44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15.8%,較成熟的3D生物列印科技,主要應用在骨科、手術器械等醫材。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服務支援
張智醫生 若有以下情事,商周媒體網站將有權刪除該篇分享,並關閉此會員帳號相關權利:分享內容有誹謗侮辱、猥褻不雅、惡意攻擊、廣告性質、不實陳述、違反善良風俗之文字。 丁文晟塗材學39胸腔外科首席住院醫師、金雋婠的弟子萬年考生終考上醫師,以至於這麼大歲數還在當住院醫生,與同院的龍碩民關係較佳。 原本對金雋婠頗有怨言,但經歷一些事後對金雋婠改觀,變成只要遇到金雋婠就會使出各種甜言蜜語試圖哄金雋婠開心。 若內膜組織著牀於卵巢,便會形成充血囊腫的子宮內膜瘤,俗稱「朱古力瘤」。 部份罕有患者的內膜組織有可能隨血液或淋巴液轉移至子宮以外的身體部位,例如:肺部、膀胱等。 女性可透過盆腔或陰道超聲波掃描等以助判斷是否患上,一旦驗出朱古力瘤大於1CM,極少可會自動消失,因而有需要及早與婦科醫生相討合適的治療方法。
另一方面,歸類於再生醫學領域的器官及組織生物列印之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9.3%,顯示器官3D生物列印的周邊應用市場逐漸成熟,真正列印出器官則仍須許多研究投入。 2020年全球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防護、消毒等醫材瞬間供不應求,各國紛紛實施管制,並開放相關醫療物資緊急授權製造與使用 (Emergency Authorization Use, EUA)。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COVID-19一開始造成醫材市場營收下降,非緊急醫療措施、治療等相關醫材的銷售與使用往後推延,也因為骨科、牙科等醫材供應鏈斷鏈而缺貨;所有製造資源集中在立即需要的口罩、防護衣、呼吸器、檢測快篩等醫材,消長之間仍推升2020年醫材市場營收。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相關文章:
Quanta Dialysis Technology創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募資成績2.45億美元,其可攜式血液透析設備,最近獲得FDA覈准用於急性及慢性護理設施,Quanta攜帶式設備的效能與大型傳統透析系統的性能和劑量具等效性。 Quanta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2025 Dialysis Technology未來將進一步開發居家使用的透析設備。 CeQur 開發了一款可連續使用3天的穿戴式胰島素貼片,提供糖尿病患者免注射給藥。 全球醫材市場2020年成長率原本因疫情打亂供應鏈,修正為3%,最終仍因個人防護設備、COVID-19檢測產品、呼吸器、遠距健康醫療等產品需求增加而達標6%。 全球醫療器材市場仍以美洲為主,美國是最大市場佔42.1%、再來是西歐的24%,亞太地區佔21.2%。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相關文章
當腫瘤細胞死亡後,會釋放DNA到血液中,這些DNA叫做腫瘤遊離細胞DNA (circulating tumor DNA, ctDNA),只需10到20cc血液,搭配DNA序列分析的技術,目前主流技術可檢測約30種癌症、197個基因,檢出率達9成以上。 醫療照護中的AR與VR應用通常涉及軟體程式用於模擬訓練,例如各式外科手術練習,以及因應治療目的設計的虛擬場景,像是應用於憂鬱症、注意力不集中兒童、視力問題等治療、訓練方案。 醫療虛擬現實或擴增實境能夠刺激或緩和大腦的活動,減緩大腦疼痛,或是訓練情緒、疼痛管理等。 專注在骨骼修復的瑞典新創Particle 3D,2020年5月COVID-19疫情期間獲得300萬歐元種子輪投資。 Particle 3D利用含有碳酸鈣 (TCP) 的生物墨水材料,列印出骨科組織,製作多孔結構的骨骼,作為血管與骨骼生長的支架,隨著該生物墨水材料降解,體內將能長出新的骨隨與血管。 其骨骼列印多孔結構的特徵,還可以包覆止痛藥或抗生素,讓身體在降解過程中控制感染、疼痛等症狀。
例如香港人書展、中秋市集等等,而早前她亦去信到加拿大人權委員會(Canada Human Rights Commision)指糖記甜品涉違犯人權法及種族歧視。 時常轉藥,使病者suffered,無法控制病情,漸趨惡化,就態度欠佳傲慢。 張智醫生 可能初次求診,不易察覺,要自己用時間消化醫生的反覆反應。
張明智醫生好唔好: 醫療器材產業趨勢:創新創業之機會與挑戰
隨著分子生物技術的發展,定序技術進入次世代基因定序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NGS技術是將DNA全部片段化 (約300~800個鹼基對),得以進行高通量、快速的讀取定序。 AI雲端服務的使用則是透過訂閱制,根據功能多寡、醫生使用人數 (綁定執業證明)、醫療企業用戶等,推出不同費率的訂閱方案。 張醫生解釋,EGFR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如其受體出現基因突變形成癌症的其一重點,此情況多以EGFR-TKI標靶藥作一線治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
未來相關醫材管理納入醫療器材維修業者,並要求醫材業者建立醫療器材優良運銷系統,掌握產品來源與流向,以及使用情形。 低風險之醫療器材,由過去查驗登記制度改採電子化線上登錄制度,藉由數位化加快處理速度,以簡化未來核實、追蹤需求。 關於醫療器材臨牀試驗之管理,擴大管理範圍,試驗施行期間發生與臨牀試驗有關之不良情事,皆應通報;特定高風險醫療器材須執行安全監視,醫事機構應協助配合辦理,並賦予業者主動監控上市後產品風險管理之責任。
加上智慧醫療的AI應用難以一蹴可幾,要有完整的醫療照護IT基礎設施的規劃,結合醫療物聯網 (IOMT),整合醫療資訊的數位規格,以及即時、連續的健康數據監控。 不過,COVID-19疫情成為新創加速器,打破保守的醫材產業文化,創造無法等待之時間壓力。 市場未被滿足的防疫與治療需求,催熟AI智慧醫療,或是SaMD醫材創新市場。 Butterfly Network壓低超音波影像感測設備價格,讓使用者,也就是醫師,以2,000美元的價格購得手持式超音波設備Butterfly 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