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公屋的平均居住人數,亦由十年前的2.9人,減至現時2.7人。 數字看來顯示公屋居住環境有改善,不過,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估計,只是寬敞戶數量增加,拉高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並非所有公屋住戶的居住環境都有改善。 他並關注公屋單位平均居住人數持續下降,會令單位供不應求情況更嚴峻,建議政府多管齊下善用現有房屋資源。
申請家庭與提名家庭須為公屋租戶分別居於不同區議會分區內的公屋單位。 申請家庭須獲其年長父母/外父母或年青一代(兒女/兒女配偶)提名,方可參加此調遷計劃。 年長父母/外父母必須為現居於公屋的長者戶家庭(全部家庭成員均年滿六十歲或以上,一人長者家庭亦符合提名或申請資格)。 「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是為鼓勵年輕家庭與年長父母或受其供養的年老親屬一同申請公屋,以便互相照顧。 家庭組合須為一個核心家庭及一名年滿60歲的年長親屬。 為促進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路,房屋署(房署)推出「天倫樂調遷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
天倫樂加戶計劃: 調遷
符合資格的申請,會比一般家庭申請提早六個月獲得處理。
如在刪減人口後,戶籍內的認可家庭成員人數低於現居單位所容許的最少居住人數時,他們必須遷往一個較細的單位。 天倫樂加戶計劃2025 房署會按長者家庭內年齡較高者的年歲及申請調遷家庭的公屋居住年期長短安排編配單位的優先次序。 調遷計劃由接受申請至截止日期將為期兩個月,讓公屋租戶有足夠時間考慮和遞交申請。
天倫樂加戶計劃: 天倫樂計劃 促進和諧共融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底,房委會有79380個公屋寬敞戶,較2017年增加了15620戶。 天倫樂加戶計劃2025 房委會近年增建公營房屋,全港現有127.2萬夥公營房屋,佔整體單位供應約43.7%。 房委會最新公佈,截至三月底,逾25萬人輪候公屋,較十年前大增逾10萬人,而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達5.8年,是1999年以來的新高。
- 如有意遷往公屋申請較受歡迎地區的租戶,須於公屋居住至少七年,若提名或調遷家庭有未滿六歲的兒童或家庭成員已懷孕滿十六週或以上,則居於公屋滿五年的租戶亦可申請。
- 數字看來顯示公屋居住環境有改善,不過,身兼房委會委員的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估計,只是寬敞戶數量增加,拉高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並非所有公屋住戶的居住環境都有改善。
- 房屋委員會今天(10月5日)宣佈,天倫樂房屋計劃接受申請,計劃包括天倫樂加戶政策、調遷計劃、合戶政策及優化現有的優先編配公屋申請計劃。
- 當離婚訴訟完結後,承租人及/或其前配偶可與房署職員接洽會,講解有關的租約事務管理政策。
- 私樓每平方米的租金約需261至401元,而公屋只須66至74元,即私樓是公屋的3.95倍至5.4倍。
一般來說,房署在住戶分居期間,不會主動要求任何一方遷出。 當離婚訴訟完結後,承租人及/或其前配偶可與房署職員接洽會,講解有關的租約事務管理政策。 招國偉分析指出,現時公屋編配的人均標準是不少於七平方米,而新建公屋編配通常不會超出標準太多,估計只是寬敞戶數目增加,拉高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
天倫樂加戶計劃: 優化政策/「天倫合戶」計劃 加快公屋流轉\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例如故事中老人家透過加戶,把兒子一家加入戶籍,條件是現時的公屋長者住戶,可申請一名成年子女加入戶籍,但加戶子女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評審,以及證明沒有擁有住宅物業。 招國偉關注,隨社會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公屋平均住戶人數下降成為趨勢,令政府需投入更多資源建造公屋。 為鼓勵較年青的家庭照顧年長父母或親屬,促進家庭和諧共融,我們已將「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和「新市樂天倫優先配屋計劃」合併為「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 此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若受房屋資源所限,則可能獲編配至鄰近而有合適空置單位的屋邨)。 天倫樂加戶計劃2025 天倫樂加戶計劃 調遷計劃是推動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原居住在不同區議會分區的年長租戶,可與其中1個年青子女家庭,居住在同一區議會分區的屋�,以便互相照顧及共享天倫。
長者戶家庭的申請者須為年青家庭的父母/外父母,而年青家庭的申請者須為長者戶家庭的兒女/兒女配偶。 希望與居於公屋的年長父母或受供養的年長親屬同住的年輕公屋租戶,可參加「天倫樂合戶計劃」,將戶籍合併,如符合資格,更可調遷至較大單位。 「家有長者優先配屋計劃」及「天倫樂優先配屋計劃」的最低輪候時間,由兩年降至18個月,平均輪候時間較一般選擇輪候市區或擴展市區單位的申請人縮短最少7個月。 天倫樂加戶計劃2025 天倫樂加戶計劃2025 公屋的家庭成員如自願退出戶籍,可用書面通知屋辦事處/物業管理處/物業服務辦事處/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要求除名。
天倫樂加戶計劃: 【居住問題】「未上車」兒子一家搬來公屋同住 老人家後悔了?
凡居於租住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成年兒女或兒女之配偶,在此計劃下申請調遷;成年子女亦可提名其父母或其配偶的父母申請調遷。 公屋租約規定,有關單位只供承租人和名列租約上的認可家庭成員居住;如果家庭狀況因出生、死亡或其他情況引致有所改變時,承租人必須立即通知房屋署。 此計劃為家有長者的公屋申請者提供優先編配單位的機會。
天倫樂加戶計劃: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年長家庭(不論是提名家庭或申請家庭)只有一次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兒子/女兒/媳婦/女婿)成功調遷的機會(成功調遷指已接受房屋編配,不論最終有否入住單位)。 若年長家庭曾透過「天倫樂調遷計劃」成功獲得調遷或提名其年青一代成功調遷,該年長家庭日後不可以再次參加「天倫樂調遷計劃」。 故事主角是一位老人家,原本一家五口住500呎兩房公屋單位,丈夫過世後,兒女也搬開住了,就一個人獨居多年。 有日最小的兒子突然跟她說,想跟妻子和小兒一家搬來跟她同住,老人家聽到後滿心歡喜,一想到可以日日跟孫仔見面,就笑到見牙唔見眼,急不及待去房署辦加戶手續。 按房署天倫樂政策,鼓勵年輕一代與老人家同住,方便照顧,兒子一家很快成功加入戶籍。 申請家庭的申請者(申請者)必須為公屋單位的戶主,惟提名家庭如屬全長者戶家庭,提名人可為戶主或認可的家庭成員,否則提名人亦須為公屋單位戶主。
天倫樂加戶計劃: 優化政策/「天倫合戶」計劃 加快公屋流轉\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老人家也由大房搬到細房,跟孫兒同房,孫兒物件多,塞滿小房間。 房署一般不會接納住戶的分戶要求,以獲得分配額外的公屋資源。 住戶如有合理而值得體恤的理由,房署可按其特殊情況作個別考慮。 數據亦顯示,公屋每平方米租金加幅「跑贏大市」,較五年前升36%,但整體租金水平仍遠比私樓低,只相當於私樓租金約五分之一。 私樓每平方米的租金約需261至401元,而公屋只須66至74元,即私樓是公屋的3.95倍至5.4倍。 她唯一可做是逃避,當兒子一家在屋企,或只得她和新抱時,她盡量不留在家,無處可去,就到樓下公園坐。
天倫樂加戶計劃: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年青戶仍須承諾照顧長者,並與他們一起生活,但毋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評審和住宅業權審查。 房屋委員會今天(10月5日)宣佈,天倫樂房屋計劃接受申請,計劃包括天倫樂加戶政策、調遷計劃、合戶政策及優化現有的優先編配公屋申請計劃。 在推出有關計劃時,房署將透過屋邨通告和房委會/房屋署網站公佈此計劃的申請詳情,以供住戶參考。 如有意遷往公屋申請較受歡迎地區的租戶,須於公屋居住至少七年,若提名或調遷家庭有未滿六歲的兒童或家庭成員已懷孕滿十六週或以上,則居於公屋滿五年的租戶亦可申請。 房委會數據顯示,雖然公屋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越來越大: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為145平方呎,但五年前只有141平方呎,而十年前更只有平方137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