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患者配合醫囑,接受蹤;屬密切懷,提供支持,在穩定治療下,可以相信自己不會再復發。 計劃透過一個一站式、開放式轉介方法,在收到個案轉介後,及早為患者作出評估,從而可以更直接及更準確地為思覺失調患者提供即時治療。 採取平和、不反駁、不批評的態度去接受患者因徵狀而產生的行為,不要與患者爭辯某些幻覺和妄想的內容及其真偽。 家人可盡量協助患者專注於疾病以外的事情,例如多些與患者傾談及鼓勵他們做感興趣的事情。

除藥物治療外,心理社交治療也在治療思覺失調的過程中擔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由不同的專業人員按患者的需要而設計出各種介入方法,以提升患者心理、社交、疾病處理等生活各方面的能力。 透過心理輔導、心理教育和認知行為治療等方式逐步改善情況。 一般來說,患者不需要長期隔離在醫院和院舍,大部分患者也可在社區中接受治療。 事實上,患者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有充足的能力協助患者康復,若我們選擇理解患者的感受、從旁支持和鼓勵,患者便更有動力走上康復的道路。 2001年香港醫院管理局啟動的一項專為early psychosis人士設立的服務,為消除歧視,特別創立了思覺失調這個新的中文醫學名詞[48]。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診所

有些患者在思覺失調徵狀未完全受到控制時會感到困擾和沮喪,擔心自己不能康復,以及對未來的日子感到徬徨。 我們要明白他們正在與病患抗衡,身心也可能處於脆弱的時刻,應該持續地支持他們,渡過此關鍵時刻。 患者可能因接受治療而使狀況改善,但無法恢復至原先狀態。

在收到個案轉介後,中心內的醫護人員會為「思覺失調」患者作出評估,從而盡早提供直接及合適治療。 思覺失調是指一種異常的精神狀態,一般會出現妄想、幻覺、思想及言語紊亂等情況。 思覺失調之中「思」是指思想的內容及條理,「覺」是五官所感受到的(包括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味覺)。 當「思」和「覺」失調,患者便不能夠正確地瞭解周遭現實的事物,不能夠掌控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以及不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並由此引起異常的情緒、語言和行為。 思覺失調的主要病徵通常會出現在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中。 過去曾有病例顯示,二十多歲的思覺失調女病人,服用藥物順利控制陽性病徵,體重卻暴增至180磅,並感到疲累而不願活動。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有哪些徵狀?

思覺失調多出現在年輕人身上,思覺失調病例發病年齡大多在20至30歲之間,其中男性病發年紀較女性早3到5年。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並非不治之症,及早診斷和適切的治療可以大大增加治癒率。 醫管局引用了部分國際數據,再按香港人口結構比例計算,預計每年約有1300人出現「思覺失調」問題。

描述一個人與現實失去聯繫[4],屬於思覺失調症(英語:Schizophrenia)的症狀之一。 思覺失調熱線 但是一個人出現了思覺失調的症狀,不一定是思覺失調症。 換句話說,一個人也可能在不是思覺失調症的情況下經歷思覺失調的症狀[10]。 設有跨專業醫療隊伍為青少年思覺失調患者提供度身訂造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早期適應計劃等。 計劃務求令思覺失調患者,盡早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大大減低對患者及其家人造成的影響。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屬於一種診斷還是症狀?

思覺失調症患者需要長時間的用藥治療,但用藥是否真能降低死亡,牽涉到如何給予醫療照護。 試舉例, 如果思覺失調是由於濫用藥物引起, 當患者停止濫用藥物, 思覺失調的病徵很大機會會消失。 但是, 如果確診精神分裂症或妄想症, 患者便可能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去控制思覺失調的病徵。 但即使需要服用藥物,患者積極配合復康訓練,他們一般可以回復常人的生活或工作。 妄想是堅信不疑的錯誤信念,縱使有強烈相反證據也無法動搖,並且不在所屬文化中流行[14]。 要將無法合理確認的信念視為妄想時,應特別謹慎,例如文化與宗教的領域。

  • 他分享,經常有病友詢問:「醫師,我還可以回去念書嗎」?
  • 如發現身邊的人可能患有思覺失調,可透過熱線、互聯網或直接聯絡服務中心作出轉介。
  • 以上徵狀是由疾病而起,但由於這些徵狀較不明顯,家人或朋友有機會誤以為這些行為是患者的性格或態度所致,誤以為患者懶惰、不上進或不願作出改變,導致我們怪罪於患者。
  • 如果你經歷思覺失調的時間少於一個月,並且你的醫生認為沒有另一種診斷更能貼合描述你的症狀,則你可能會被診斷為「短暫性思覺失調症」。
  • 有些患者在思覺失調徵狀未完全受到控制時會感到困擾和沮喪,擔心自己不能康復,以及對未來的日子感到徬徨。
  • 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減退思覺失調的徵狀,並減少徵狀帶來的不安和困擾,另一方面也能預防復發。

提到治療思覺失調,不少人感到疑惑,為何有些病人不願依時服藥? 思覺失調熱線 其實這與思覺失調病人基本病識感較差,加上部分藥物副作用如增磅等,令病人感到不適,衍生抗拒情緒有關。 然而服藥以外,需要配合復康治療,才能全面治療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是一個醫學名詞,代表異常的精神狀態,包括妄想、幻覺、思想和言語紊亂等症狀。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家人應持續監察患者情況,小心其濫用藥物等的行為[26]。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思覺失調熱線2025 生活上的各種要求,例如學業、工作或個人的追求,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壓力。 即使沒有相關的家族病史,罹患此疾病的風險仍然是存在的。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私的成因

第二代藥物副作用明顯減少,然而部分藥物仍有可能致肥,以及引致代謝綜合症的副作用。 現有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增加體重和血糖的風險相對較低。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思覺失調熱線2025 不過醫學界對於思覺失調的成因尚未有明確答案,一般認為是由於腦內的多巴胺失去平衡而造成,導致患者有錯覺、幻覺及妄想等症狀。

思覺失調熱線: 藥物的用途和副作用?

描述一個人與現實失去聯繫[4],屬於精神分裂症(英語:Schizophrenia)的徵狀之一。 但是一個人出現了思覺失調的徵狀,不一定是精神分裂症。 換句話說,一個人也可能在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情況下經歷思覺失調的徵狀[10]。

思覺失調熱線: 心理健康服務指南

處理思覺失調有很多方法,當中包括藥物治療及心理社交治療等,照顧患者多方面的需要。 它一方面能有效地減退思覺失調的徵狀,並減少徵狀帶來的不安和困擾,另一方面也能預防復發。 為治療精神病,50年代研製出第一代的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舊藥),90年代則研製出第二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新藥)。 新藥與舊藥最大的分別在於藥物的副作用,而研究顯示兩者的藥效則大致相同。 藥物除一般採用較多選擇、較容易調較的口服配方外,部分藥物也有藥效能維持數週、較直接吸收的注射配方,主要針對服藥有困難或較常忘記服藥的患者而設。 醫生亦有機會安排患者使用其他藥物以處理精神科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

思覺失調熱線: 病徵

媒體經常以此形象呈現有思覺失調的人,即使只有很少部分經歷思覺失調的人曾經傷害他人。 思覺失調熱線2025 思覺失調熱線 要診斷精神疾患,應排除其他潛在的成因[4][13],尤其如果出現不典型的症狀[12][14]。 男士、女士及長者各有較常遇到的心理健康問題;只要掌握適當的資訊和採取正確的方法,就可以預防這些問題。

思覺失調熱線: 思覺失調病人及其家人應如何護理?

請看看我們關於污名和錯誤觀唸的頁面瞭解一些你可以應對污名化問題的做法建議。 思覺失調熱線2025 錐體外系反應包括口、舌或身體其他部位肌肉不受控制地重覆動作、面部及肢體僵硬、手腳震顫、無耐性、不停地活動、站立時不斷搖晃身體及肌肉持續抽搐(例如:反白眼、頸向後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