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減廢回收,政府一直以身作則帶頭實行環保採購政策。 例如,政策局和部門應避免使用一次過用完即棄的產品,並盡量採購更適合循環再用、採用更多再造物料製造、附有較少包裝和更持久耐用的產品。 為推動本地回收業的發展,政府已在屯門第38區發展佔地20公頃的環保園,以可負擔的租金提供長期土地供循環再造工業使用,籍此鼓勵業界投放資金,發展先進的循環再造技術及增值工序。 環保署負責管理各類廢物收集、轉運、處理及棄置的設施。 自1989年起,本署負責監督3個策略性堆填區、1個化學廢物處理設施及廢物轉運站網絡的成立。 我們已淘汰不符合環保原則的舊式堆填區,並正修復有關設施改作其他用途,例如興建多用途草地球場及高爾夫球練習場等。
本文將介紹回收再造的重要性、政府如何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廢物回收的方法,以及獲取更多相關資料的途徑。 1990年底爲了履行政府日益嚴格的包裝法規義務,95家產品生產廠家、包裝物生產廠家、商業企業成立DSD聯盟,目前已有1.6萬個公司加入,佔包裝企業的90%。 環境保護局並推出「環保Fun」積分計劃[77],透過民間收集換取代金券形式,鼓勵市民持續實踐各種環保行為,並養成習慣。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環境影響
在對比回收材料市場成本和新原料成本時,常常忽視的是經濟外部性,即沒有納入市場計算的成本。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例如,製作新塑料會造成更多污染,相對於回收類似塑料來說缺乏可持續性,但這些因素沒有納入市場成本計算中。 生命週期評估可以用於確定外部性水平,決定回收是否有益。 另外,法律途徑(如碳稅)可以用於將外部性納入市場,使得材料市場成本更加切合實際。
- 此外,利用科技將廢料自動分類為玻璃、金屬、廢紙和塑膠,為市民帶來更大的方便,亦有助提高大眾的回收意願。
- 香港正邁步發展為智慧城市,積極引進科技提升城市運作效率,為社會打造長遠效益。
- 再加工設施或許需要進一步減少非目標和不可回收材料。
- 為保障使用人士安全,裝置亦配備智能感應器,當感應到有人手伸進箱內時,會立即煞停壓縮程序。
- 政府亦透過回收基金,資助回收業界及合資格機構開展廚餘回收相關項目,並支援住宅樓宇採用智能回收箱技術以收集廚餘作回收用途。
消費者在購買新的「四電一腦」時,可要求銷售商安排同日送新件和移走同類別的舊件,而不需額外付費。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同意撥款1千萬元,以支持政策大綱下的公眾教育計劃。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2025 廢物是富裕社會常見的問題,人們的經濟條件提高,消費購物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有了新玩意,舊東西當然棄諸門外,香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政府總部
[29]高比率的非目標和不可回收材料爲“高品質”再生過程增加難度。 如果回收品品質不佳,就更可能會降級回收,轉入其它回收渠道,或者乾脆填埋不要。 [29]例如,再造透明玻璃產品嚴格禁止有色玻璃進入再熔鍊過程。 環保署透過先導計劃,為市民帶來全新回收體驗,為社區回收注入新動力。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2025 政府會審視先導計劃的運作經驗及技術測試結果,以制訂智能回收系統在本地應用的長遠發展方向,從而提升社區回收服務及效率。 設置在路邊的回收桶(俗稱「三色回收桶」)收集到的可循環再造物料(包括廢紙、金屬及塑膠)會交給本地回收商作妥善處理,包括循環再造成再造產品或製成再生原材料,再轉售出口或供應本地市場。
- 政府根據策略性廢物處理計劃,耗資了超過100億元興建多個新的廢物處理設施。
- 服務承辦商會從各區收集符合標準的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在本地處理後運送到各地市場循環再造成紙製品。
- 因此,堆填區必須被視作一項珍貴資產,必須更適當地運用,將堆填區的容量善待慎用。
- 可回收材料包括許多玻璃、紙、鋁、柏油、金屬、塑料、輪胎、織物和電子產品。
- 這些有機廢物不但佔用了寶貴的堆填空間,而且會分解並產生氣味,需要進一步妥善處理滲濾污水及溫室氣體,更浪費了當中有用的有機物質。
- 除可提升垃圾收集站的服務質素外,亦可教育市民正確/妥善棄置家居垃圾的習慣,減少鄉郊垃圾收集站的環境滋擾問題。
[10]由世界大戰和其它鉅變導致的資源緊缺極大地刺激了回收事業。 [11]戰爭的殘酷捲走了大多數可用資源,民眾所剩無幾。 [10]大多數家庭不得不透過回收垃圾尋求物資。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10]各國政府大規模動員,推出了二戰家庭前線,敦促人民以愛國之名捐獻金屬和衣物。 市民於使用智能回收設備提交回收物時,只需出示綠綠賞手機應用程式或綠綠賞積分卡,即可賺取相應綠綠賞積分。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廚餘管理策略
《海上傾倒物料條例》則是管制在指定海泥傾卸區棄置疏浚海泥及挖掘物料的法例。 我們已全面實施禽畜廢物管制計劃,以管理及處置禽畜廢物。 為提升環保教育,以及協助社區收集各類回收物料,讓綠色生活紮根社區,政府正逐步在全港每區各設立一個「綠在區區」項目。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截至2015年年底,首兩個項目──「綠在沙田」及「綠在東區」經已投入運作,而其他地區的項目正處於不同規劃階段。
因此,堆填區必須被視作一項珍貴資產,必須更適當地運用,將堆填區的容量善待慎用。 都市固體廢物來自住宅及工商業場所,這些廢物最終棄置於堆填區。 堆填區除了接收都市固體廢物外,還要吸納大量建築廢物,壓力十分沉重。 特區政府在2006年實施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而運往堆填區的建築廢物亦自此大幅減少。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能源回收
危險垃圾,特別是在燃燒時會產生各種有害物質,誘發癌症等疾病。 有毒垃圾可以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土地、空氣,對人類、其它物種和生態環境製造麻煩。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10]垃圾處理時能產生大量溫室氣體,特別是甲烷,會大大加劇全球變暖[8]。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垃圾
市民亦可在全線「綠在區區」透過職員協助兌換禮品。 禮品兌換機 禮品兌換機可 24小時全天候運作,自動上傳禮物兌換記錄及扣除獎賞積分,過程全自動及電子化,方便市民憑回收所得的綠綠賞積分自助兌換日常生活用品,糧油乾貨及環保產品等禮品。 我們可以通過與網絡連接的感應器獲取回收箱的資訊,更有效地監察回收箱的情況,如滿桶情況等。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香港特區
服務承辦商會從各區收集符合標準的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在本地處理後運送到各地市場循環再造成紙製品。 「惜食香港運動」亦推廣食物捐贈以鼓勵商戶向慈善機構等捐贈剩餘食物。 我們透過「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環保基金)支援非政府機構向商界收集剩餘食物,捐贈給社會上有需要的人,以達到關懷社會及減少廚餘的目的。 為應對香港的廚餘問題,政府發表 《香港廚餘及園林廢物計劃2014–2022》(《廚餘計劃》)及《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藍圖》)並制訂管理廚餘策略。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金屬回收
回收品品質不單有助於提升過程品質,也很有利於環保,減少消耗再利用,不讓產品用過即堆填。 [29]高品質回收也有助於經濟增長,從收集來的廢品中再萃取最大價值。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29]高品質回收品銷售增收對地方政府、家庭和企業大大有利。 [29]追求回收高品質可以增進消費者和企業對廢品資源管理部分的信心,鼓勵投資。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廢物的種類
過往一年,食環署已加強潔淨服務,包括清掃街道、收集垃圾及其他清潔服務。 因應限制堂食措施下棄置外賣容器的增幅,食環署已加強袋裝垃圾的清理工作,並自2020年9月初起有需要的地點增設垃圾收集設施,增加清理頻次,並以宣傳教育及執法行動配合。 現時,廢物收集服務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及私營廢物收集商提供。 一般而言,住宅樓宇的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會安排清潔承辦商收集住戶的家居廢物,自行送到食環署的垃圾站或由食環署安排垃圾車收集。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提升屋邨或大廈之形象
「粒粒皆辛苦」由細聽到大,如果你從事飲食業,面對每日廚餘,都可以做多步。 惜食堂向本地飲食業回收仍可安全食用的食物,再煮成營養均衡的餐點,幫助有需要人士。 現時惜食堂每日可製作1萬多份膳食及2,000份食物包。 部分咖啡囊如Nespresso所選用的材質為鋁材,可以100%回收再造,更可以再造成不同日常用品,如變成新粉囊、單車、瑞士軍刀、削皮器、爬梯、窗框或錶盒。 用家可以將 Nespresso 粉囊存於回收袋,交到專門店回收。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2025 處理垃圾不當會滋生鼠類和害蟲,傳染腸胃寄生蟲、黃熱病和瘟疫等疾病。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處理廚餘的挑戰
除可提升垃圾收集站的服務質素外,亦可教育市民正確/妥善棄置家居垃圾的習慣,減少鄉郊垃圾收集站的環境滋擾問題。 「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旨在鼓勵及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於屋苑/住宅大廈範圍內提供廢物分類回收設施,方便居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以提高回收物料的收集數量和減少廢物的棄置量。 同時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分別成立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對促進資源節約和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科研及工程項目,以優先立項、用地指標、財政扶持等方式給予支持。 [75]且每一城市建造集中處理中心,引導市內外用廢企業、產廢企業和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進入集中處理中心開展購銷活動,推動回收再造品直接交易,減少中間環節。 另有四十多條條款詳細規定資源回收細則和觸犯罰則。 為配合政府將推出的都市固體廢料徵費計劃,智能廚餘回收箱加入了新的廚餘和廢物處理功能,可按會員卡或二維碼核實使用者的身份,然後自動量度及記錄個別人士每次投入的廢物重量。
垃圾及廢物回收箱: 收集家居垃圾的科技應用
所收集的回收物會交給下游回收商妥善處理,轉廢為材。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綠在區區」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資源回收,也稱爲再利用或循環再造是指收集本來要廢棄的材料,分解再製成新產品,或者是收集用過的產品,清潔、處理之後再出售。 相對於“傳統”垃圾遺棄,回收可以節省資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如對比塑料生產[1][2])。 資源回收能預防浪費有潛在利用價值的資源、削減原料消耗,由此減少:能量消耗、空氣污染(自垃圾焚燒)和水污染(自堆填)。 有見市民對「社區智能回收車」反應良好,我們亦安排「智能回收推廣車」(前稱第二輛社區智能回收車)於2021 年10月15日起再次巡迴各區進行智能回收系統的宣傳推廣活動,及讓市民體驗有關運作。
為利用科技提升社區回收服務和效率,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推出「智能回收系統先導計劃」,分階段測試以物聯網技術為骨幹的智能回收設備(包括智能回收箱、智能磅及自動禮品兌換機)在本地的應用。 [30]首先,廢品製造者會在收集過程加入非目標或不可回收廢品。 這會影響回收過程最終品質,需要更多功夫來分類清理。 根據材質不同,需要不同的花費來分類,降低最終品質。 雖然技術進步、品質提升,但分類也不是百分百有效,還是會打折扣。 再加工設施或許需要進一步減少非目標和不可回收材料。
為保障使用人士安全,裝置亦配備智能感應器,當感應到有人手伸進箱內時,會立即煞停壓縮程序。 若感應到箱內起火,裝置會向監控臺發出警號,同時自動啟動滅火程序。 涵蓋「四電一腦」產品(即空調機、雪櫃、洗衣機、電視機、電腦、打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統稱「受管制電器」)的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廢電器計劃)已於2018年實施。 在廢電器計劃下,受管制電器銷售商須按法例要求為消費者提供免費的法定除舊服務,從消費者要求的處所移走一件屬相同類別的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