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不但成為港人的避難所,更為野生生物提供理想的棲息環境… 根據上述三個條件,基本上 uncoated paper 無塗布紙都可以做到,所以無塗布紙也可以算是環保紙。 藍廢紙 這不但不環保,而且對大自然環境做成很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有組織去監管整個生態,而最為人熟悉就是FSC。 另外,他們還在逾百個回收設施匱乏的住宅範圍,以每週定時定點街站形式,設立「回收流動點」,令回收變得更加便利。
- 下面會以「綠在裕民坊回收便利點」作例子,其他「回收環保站」及「回收便利點」大同小異,但是基於由個別不同的團體運作,要留意回收點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
- 回顧本鬼委派去「綠在區區」嘅一日店長阿正 Ahjeng ,真係非常之合格。
- 早前我將一枝壓縮氣體罐放進鋁罐堆中,等家人一拼拿去回收,但我那時才知道壓縮氣體罐是不可回收的,於是我做了些網上調查。
想知自己附近的「回收流動點」何時出沒,就要捕實相應的「綠在區區」Facebook專頁了。 香港人製造垃圾量驚人,單單是2019年棄置於堆填區的家居廢物,每日就有6,554公噸,若相等於437架雙層巴士,長久下去,香港很可能淪為垃圾港 。 對比往年數據,膠樽回收量首呈下跌趨勢,數字更是自2004/05年度有紀錄以來首次不達標,以往都是大幅超前指標。 而廢紙和舊衣物的回收量一向較為波動,但自去年起均不達成效指標。 11月6日就去見新蒲崗採頤花園嘅朋友啦;11月7日就去旺角海富苑啦…
藍廢紙: 印刷用FSC紙有什麼特別?
房委會公佈2016/17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42項環保工作目標中,只有屋邨廢紙、塑膠、舊衣服的回收率未能達標。 其中,公屋僅回收到1,362噸膠樽,距離成效指標的1,750噸低22%,差距最大。 而廢紙方面,一共回收到26,652噸,距離指標28,000噸低5%。 環保署大嘥鬼Facebook專頁昨日(22日)帖文,提醒市民「三紙回收,膠樽優先」,三紙回收是指紙皮、報紙書刊和辦公室用紙,並必須除去含有塑膠成分的封面、封底及內頁,也要除去萬字夾等雜質,並不要濕水。
但其實我們日常產生的廢物當中、有很多物料也可循環再造成有用的物品,同時亦有一些廢物並不適合回收。 藍廢紙 早前我將一枝壓縮氣體罐放進鋁罐堆中,等家人一拼拿去回收,但我那時才知道壓縮氣體罐是不可回收的,於是我做了些網上調查。 以下是廢紙、金屬和塑膠的一些可回收、不可回收的例子以及回收時要注意的事項。
藍廢紙: 回收紙包飲品盒製作環保物料 為劏房戶、基層家庭製作摺疊桌椅
隨住《巴塞爾公約》於2021年起生效,不少地區收緊入口廢物政策,香港近年才開始逐步轉型並發展本地回收業,但至今成效有限。 說到底,最有效的環保方法,無非是源頭減廢,用少一件得一件。 要將美麗及健康的環境留給香港下一代,長遠之道必須由源頭減廢開始做起。 上回談到「詞盡其用」(Reuse),今回再論英語「環保4R」之「循環再用」(Recycle)。 循環再造(Recycle)指先將廢物分類,再由回收商交予再造商,將之改頭換面。 三年前的承辦商「安記」被傳媒揭發將回收物料當垃圾棄置,食環署隨後在2014年轉了承辦商,交由上市集團「碧瑤」屬下公司接手。
細心不特止,又識得分類、乾淨回收,仲記得提醒大家開綠綠賞積分卡儲積分換日用品等等,簡直係持家有道。 藍廢紙2025 垃圾桶還垃圾桶,回收桶還回收桶,兩樣嘢嚟嘅,唔好撈埋一齊講呀嚇! 藍廢紙 環保署已經推出咗新設計嘅路邊回收桶,上面仲有QR Code,如果個桶滿咗就可以即刻通報承辦商跟進,回收就更方便啦。
藍廢紙: 回收後再度利用 二手電池商機大
不過回收得宜固然是好,但如果誤將一些不能回收的物品放進回收箱,卻會弄巧反拙。 將廢物投入回收箱前大家有否先行處理,例如拆去雜誌釘書釘和剪去紙巾盒膠膜。 Text(文字)出現在textbook(書本)上可能令人叫苦連天,但在電話收到卻滿心歡喜,因而衍生大量「低頭族」在pedtexting(邊步行邊收發短訊)。 Pedtexting將pedestrian(行人)拆件和texting湊合而成。
- 不過,最理想的回收習慣,當然是能夠隨時隨地回收家中和手上的廢物;無奈「綠在區區」回收便利點只開朝九晚七,恰好撞正大家平日上班上學的時間。
- 環境運動委員會 Environmental Campaign Committee嘅chatbot登場喇!
- 其中,公屋僅回收到1,362噸膠樽,距離成效指標的1,750噸低22%,差距最大。
主理人就樂見「綠在區區」填補城內一直空缺的回收設施位置,但認為會專程到便利點回收的,仍只是少量「非常有決心的人」,受眾有限。 對於過往每個屋苑都有回收箱,現在卻要橫跨幾個街口,甚至乘車才能到達便利點,她認為這可說是回收網絡的退步;但當三色回收箱徒有其名已成事實,「綠在區區」至少能夠保證回收物會被妥善處理,也算是一大進步。 此後每次持卡回收,就能賺取相應積分;積分可以兌換調味料、飲品、粉麵、廁紙、毛巾等禮品,非常實用和生活化。 藍廢紙 藍廢紙2025 而記者到訪的「綠在上環」店舖面積較大,設有位置讓工作人員即場處理回收物,直接運送至回收場;面積較小的便利點則會交由專人收集和處理回收物,纔再運到回收場。
藍廢紙: 衣服也要慢時尚 分類回收循環使用正流行
便利點回收箱採用開放式收集口設計,方便大家投入大量回收物,並大致沿用「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綠玻璃」區別不同物品種類,算頗簡潔易明。 藍廢紙2025 收集口下方還會列明「可回收」和「不接受」的物品款式,相信有效改善常見於街頭回收箱的錯誤棄置問題。 他認為數字未能完全反映實際情況,多年來也未有團體因而能深入研究回收量低的原因。
藍廢紙: 塑膠回收:1-7 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
本地環保知識網誌wanbo_hk主理人就指,身邊朋友、網民大多贊同「綠在區區」比舊有回收設施更有系統,便利點內外企理乾淨,不再「似垃圾站」,的確是最能直接吸引大眾實踐環保的誘因。 為了吸引更多大眾養成回收廢物的習慣,「綠在區區」最近還推出了積分卡計劃;大家只要提交兩公斤以上的回收物,就可以領取一張「綠綠賞」積分卡(個別回收便利點新開張時期內只需一公斤)。 除了收集回收物之外,不少便利點還嘗試擔當凝聚和教育街坊的角色,以桌椅營造社區共享空間;某些更劃出活動室,為舉辨環保公眾活動作準備。
藍廢紙: 力拚連任 王定宇細數4年政績 以「我們」感謝基層支持
說起回收,在香港的狹小生活空間,基本上無法容納多於一個垃圾桶。 但是,這篇文章將會分享我家的回收系統,乾淨回收、源頭減廢⋯等,雖然不完美,卻是非常重要的個人選擇。 藍廢紙2025 平常有留意我的社羣媒體的話,應該會發現我們有不少於一個回收物料收集箱,並且放在衣帽間內,分別是紙類、塑膠、玻璃和金屬。 而人均棄置量則為每日0.87公斤,數字相對平穩,棄置量增速與人口增速大致相同。
藍廢紙: 生下女兒卻成「玻璃娃娃」不離不棄!陪伴呵護28年展現深情父女情
FSC認證可以保證到產品使用之木材、木材料並非來自濫墾濫伐的森林,而是來自被FSC所認證的森林。 FSC可以說是森林界的把關者,我們可以透過FSC平臺去追溯到木材來自哪個森林。 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森林監管委員會,FSC 是一個獨立、非政府、非營利的組織,成立的目的是推廣永續森林,保持森林的生態。 只有他們認證的「良好管理森林」出產的木材產品(如紙張 ),都會獲得FSC的認證,也就是FSC環保紙。 因此,她再三強調,從大眾每天途經的屋苑回收箱著手改善回收設施,方能長遠維持成效;亦唯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配套,纔是真正的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