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位於荃灣綫1、2號月臺下方為港鐵其中一條重要側線——設有3條停車側綫的金鐘側綫,以供列車駛往金鐘站作車務調度之用,路軌由金鐘站月臺延伸至德輔道中與遮打道之間地底。 另外,1、2號月臺近往金鐘方向的端牆亦設有爬梯前往該側綫;至於港島綫3號月臺(往柴灣)及4號月臺(往堅尼地城)則採用1組側疊式月臺排列,並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中環中央廣場2025 中環中央廣場 遮打道大堂位於遮打道地底,在前地鐵修正早期系統啟用時已興建;而畢打街大堂則位於畢打街地底,並與港島綫同期興建。 其後畢打街大堂部分範圍亦為配合興建與機場鐵路香港站的連接通道而曾進行翻新及擴建工程,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皆以白色的搪瓷板作為牆身,而非類似港島綫月臺以紅色的馬賽磚作為主要牆壁,故亦容易讓乘客將兩站混淆。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中環中央廣場 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少巴士路線遷往該處作為終點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是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乘。
- 此外,前地鐵公司亦在2002年逐漸增設中環站車站商店,商店由18間增至24間,以增加前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購物,當中包括不設座位的小型飲食區[5][6]。
- 呢個亞洲紀錄喺1996年先至俾深圳信興廣場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而香港紀錄就去到2003年先至俾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 港鐵公司於2010年將J3出口旁機房位置加建一條長約18米的行人隧道連接中國建設銀行大廈(前麗嘉酒店),連同原有機房位置新通道長約35米[26]。
- 於1995年12月6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往返馬鞍山及中環。
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20],前地鐵公司在環球大廈及交易廣場建造一條橫跨幹諾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連接中環站及香港站,供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乘機場快綫或東湧綫[21]。 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原有的畢打街大堂,並加設新閘機及商店。 中環中央廣場 畢打街大堂完成翻新後與香港站設計近似,改建範圍由搪瓷板取代原有的紙皮石牆身。 其中荃灣綫1、2號月臺採用1組島式月臺排列,月臺興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 月臺不設落客專用月臺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同時在該月臺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按指示於1/2號月臺乘搭最快離開車站的荃灣綫列車。
中環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 香港中環雲鹹街60號
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以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4]。 1975年1月1日,為配合中巴南區路線重組而投入服務,現時由城巴營運,途經香港仔隧道、灣仔北及金鐘,是香港仔居民來往中環上班下班的主要路線。 受事故影響,中環站荃灣綫月臺全日暫停使用兩天,荃灣綫列車於兩天內只能維持荃灣站至金鐘站之服務,而不前往中環站,並維持約3.5分鐘一班列車,較正常情況下減少約一半班次。 根據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14],中環站初期與上環街市站(即現上環站)計劃為港島綫及觀塘綫的轉車站,而荃灣綫則以金鐘站為終點站。 當時中環站的計劃位置為租庇利街與畢打街之間的一段德輔道中地底,稍西於現在中環站的位置。
- 變色之前5秒,成組燈光都會閃,代表時間喺閃燈之後將會改變(用下一節時段嘅色板顏色顯示組合)。
-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在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分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註 9]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終點站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
- 美國真人秀節目《驚險大挑戰》(The Amazing Race)第2季曾於大廈46樓的空中大堂設關卡,參賽者要用望遠鏡尋找「綠白之星」(即天星小輪);節目當時乃形容此處為香港最高大廈。
- 中環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樓層平面呈三角形,但為避免影響附近的景觀及風水,三個角被設計成稍鈍,故平面實際上是個六角形。
- 中央廣場是一座甲級寫字樓商廈,位於香港島中環雲鹹街60號,樓高25層,總面積約280,675平方呎,每層的樓面面積約有11,227平方呎,樓層天花高度約9呎。
中環站共設有兩個大堂-遮打道大堂與畢打街大堂[2],而車站亦是全香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在中環站開放初期,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並沒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方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另外,在L2層的遮打道大堂與J出口之間設有閣樓層,港鐵公司在該層開放了「藝術管道」[3]以展出藝術作品。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出入口;大堂及商店主要設於車站的L1、L2層,同時3號月臺(港島綫往柴灣)亦設於L2層,是少數月臺與大堂設於同一層的港鐵車站之一;而L3層則為荃灣綫1、2號月臺;而L4層則為4號月臺(港島綫往堅尼地城)[2]。
中環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寫字樓租單位出售
中環廣場由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樓層平面呈三角形,但為避免影響附近的景觀及風水,三個角被設計成稍鈍,故平面實際上是個六角形。 中環中央廣場 港鐵公司於2010年將J3出口旁機房位置加建一條長約18米的行人隧道連接中國建設銀行大廈(前麗嘉酒店),連同原有機房位置新通道長約35米[26]。 工程於2010年初展開[27],並於2013年11月28日啟用[28]。 由於鄰近中環站的住宅物業並不多,加上連接中環站及半山區的多條屋苑巴士服務在晚上已停止服務,故車站在晚上的出入站人流會較為偏低,但當蘭桂坊和中環摩天輪舉辦活動時,亦會有不少市民或遊客選擇使用中環站前往。
變色之前5秒,成組燈光都會閃,代表時間喺閃燈之後將會改變(用下一節時段嘅色板顏色顯示組合)。 提供個人資料屬自願性質,但若您未有提供該等資料,我們將無法跟進閣下透過我們的網站及/或其它方式提出的詢問、意見或訊息,以及為您提供您需要之產品或服務資訊,或處理閣下任何要求。 2008年3月17日開辦,由新巴營辦,來往金鐘及數碼港之間。 2000年5月2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寶琳北路、將軍澳隧道、啟田道、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告士打道,只在平日上午提供服務,假日停開。 [1]同年5月,26樓全層,面積約12,231方呎,以2.45億元成交,呎價約2萬元,為近年中環區少有全幢物業拆售個案。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當時是包括荃灣綫的中環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灣綫於1982年5月10日通車時,中環站便成為荃灣綫的南端終點站。
中環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亞畢諾道
提供穿梭嘉亨灣、愛秩序灣、筲箕灣、西灣河、鰂魚湧、北角、炮臺山、銅鑼灣、灣仔、金鐘及中環的流水線巴士服務。 1987年4月13日投入服務,是鴨脷洲邨及鴨脷洲大街居民來往中環上班及給灣仔和中環下班的市民的路線。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便利店、麵包糕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銀行及速遞等零售業及其他服務[7][2]。 由香港時間下晝6點到第二朝6點,大廈都會着頂樓嘅四格顏色燈光時計組合,以3個字做一個單位,畀大眾睇到當時大概嘅時間。 佢變色嘅方法,係每3個字,由上到下逐格換咗上一粒鐘顯示嘅顏色。
此外,由於前地鐵公司在興建機場鐵路時,早已在環球大廈地底興建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故亦有不少往返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的乘客經中環站及香港站轉車,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乘人流。 在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臺均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9],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任何有Wi-Fi功能的電子器材存取互聯網。 中環中央廣場2025 同時,港鐵公司亦於3號月臺的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
中環中央廣場: 香港巴士大典
本線只於每年12月31日晚上開辦,本路線為觀光旅遊巴士路線,提供由中環(大會堂)為起點,穿梭金鐘,灣仔,尖沙咀,銅鑼灣,於2014年12月31日起投入服務,為新巴「人力車觀光巴士」路線,路線本線的主題定為「倒數之旅」路線。 於2023年3月20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合經營,途經百勝角、日出康城、將藍公路、東區海底隧道、東區走廊、銅鑼灣(只限回程)、灣仔及金鐘,只於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1960年7月1日投入服務,現由新巴營運,來往中環5號碼頭及山頂之間,上午十時前的班次則以此為總站。
中環中央廣場: 列車相撞事故
同時又於中環站月臺引入6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10][5]方便乘客在車站內瀏覽互聯網的內容,及在J3出口的商店改為作「藝術管道」[3][5]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該路線提供半山區(堅道、柏道、西摩道及羅便臣道)來往中環及金鐘的港鐵接駁巴士服務,回程途經上環,於1955年8月16日起投入服務。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英語:Central (Exchange Square) Bus Terminus)是香港一個坑狀室內巴士總站,位於中環幹諾道中與港景街之間,供多條巴士路線使用。 另外於總站東面,設有公共小巴總站、專線小巴總站、的士總站和公眾上落客區。
中環中央廣場: 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16],在報告書中,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的車站名為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今畢打街)地底的車站名為必打(Pedder)。 中環站荃灣綫及港島綫部分在通車前後曾分別有多個名稱,包括3個英文名稱: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及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稱: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而現時已統一命名為「中環(Central)」。 此查詢表格收集有關閣下的個人資料,將用作跟進閣下透過我們的網站及/或其它方式提出的詢問、意見或其他訊息、匯集有關本網站用戶之聚合統計資料以作關於網站使用的分析、識別和核實使用本網站所提供服務的用戶的身份、以及其他直接相關用途。 此站為現時亞畢諾道唯一巴士站,亦是目前城巴之巴士站編號系統中,編號最小的巴士站(1001)。 於2001年中央廣場落成之前,站名與所處街道名稱相同,即「亞畢諾道」(Arbuthnot Road)。
中環中央廣場: 設計資訊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1997年2月17日起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營運,輔助601線線及619線,為一條只在平日繁忙時間服務的特快過海隧道巴士線,所以價錢較高。
中環中央廣場: 中央廣場最近成交紀錄
香港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於1970年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當中建議在中環商業區設置兩個車站,分別為位於遮打道地底的遮打站(Chater Station)及位於必打街(現稱畢打街)地底的必打站(Pedder Station)。 中環廣場(粵拼:zung1 waan4 gwong2 coeng4,英文:Central Plaza)係香港一座摩天大廈,喺香港島灣仔港灣道18號。 樓高374米,地面有78層,係現今香港第三高嘅樓,亦係世界全第二十高嘅樓。
中環中央廣場: 網站索引
呢個亞洲紀錄喺1996年先至俾深圳信興廣場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而香港紀錄就去到2003年先至俾國際金融中心二期打破咗[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中央廣場(The Centrium)巴士站,位於港島中西區中環亞畢諾道10-14號亞畢諾大廈外,近中央廣場,屬單向南行(上山方向)路邊中途站。 於1995年12月6日投入服務,由九巴及城巴聯營,往返馬鞍山及中環。 中環廣場位於灣仔北核心商業區,毗鄰入境事務處入境事務大樓、稅務大樓等政府部門、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展廣場辦公大樓、華潤大廈及光大中心等甲級商業大廈。 中環中央廣場2025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18],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