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主日的以賽亞書、腓立比書及福音經課,都指向耶穌的謙卑,以謙卑抵制邪惡,忍受加害者對他的非人待遇。 耶穌這位受苦僕人,正如以賽亞先知記載一樣,「人打我的背,我任他打……人侮辱我,向我吐唾沫,我並不掩面」。 耶穌在他受難被審判時的寡言,不是被動的忍受,不是向罪惡的俯首,而是主動以沉默回應,貫徹上帝的旨意及承擔使命,並在這刻不恃人力,惟恃上帝。 亦唯有當他放下自己的榮辱,全心仰賴上帝,並全然的謙卑捨己,才能對加害者作出「最大的反擊」—就是「寬恕與復和」,能夠為加害者向上帝代求說的「求主赦免,因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看來,上帝讓我們有份於世上的苦難,確是為要讓我們能與祂一同得榮耀。 我們就像觀看足球比賽的觀眾,這場比賽上帝一方其實已經穩穩得勝,在距離完場的十分鐘,祂卻邀請我們「落場」參與。 這十分鐘不似我們預期,敵人追打我們、以不公平方式攻擊我們,我們看來是節節敗退。
棕枝主日意義: 信徒箴言
當我們看到聖周的歷程,由耶穌進入聖城開始,就是步上這條通往十字架的受苦之路,每走前一步,就接近死亡一些,這條路是步往犧牲之路,是要灑熱血成就救恩的路。 故此,以紅色作為聖周開始的禮儀顏色,可以說是最適當不過。 聖餐禮乃依據福音書及保羅的教導,在這個晚上所主耶穌設立的「最後晚餐」卻是「首個聖餐」,提醒我們基督徒應當恆常守聖餐禮,體會主為我們犧牲的大愛,領受主所賜我們的生命之糧。 上月參與了好朋友媽媽的安息禮,聽著聽著伯母的一生,叫我禁不住幾次感動落淚。 大概是難以想像,一位平凡的媽媽,如何在小女兒只有三歲時發覺患上末期癌症,本想自殺卻信了主;上帝彷彿延長了她的生命,卻沒有挪去疾病帶來的痛楚:除癌症引起的痛楚,姊妹視力日差,最終失明。 這樣的拯救也許不像預期,但姊妹就是忠心堅毅地與神,也與苦同行了三十載。
在步往十字架的道路上,主耶穌分別遇上了古利奈人西門和一羣婦女。 耶穌背負十字架的道路是既漫長又艱辛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那沉重的木製十字架,開始時耶穌還是親自背十架,到中段不勝負荷、倦極倒地時,負責押送耶穌的羅馬百夫長找來了路過的西門,替耶穌背負十字架。 據《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基督於此日騎驢入耶路撒冷,受到民衆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1]。 棕枝主日意義 因此,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主耶穌基督的榮耀爲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棕枝主日意義: 七個關於「棕櫚主日」的事實
(第2節)這些猶太人清楚知道自己在說謊,然而在近乎瘋狂的意欲驅使之下,不惜處心積慮、泯滅良心,造出這樣惡毒的謊言。 今天是棕櫚主日,從今天開始我們就進入聖周(Holy Week),在過去初代教會也稱爲受難周(Passion Week),是指教會用來紀念耶穌基督復活前的最後一個星期的日子,從棕枝主日開始直到受難日,再到復活節爲止。 爲了記念與感恩主所做的犧牲與救恩,受難周的第一天,被稱爲棕枝主日。 今天也是四月第一個主日,是我們領受聖餐、領受主的餅和杯的日子,然而因爲疫情,我們沒法聚集,沒法來到主的聖餐桌邊,只能通過線上來敬拜。
「棕枝主日」(Palm 棕枝主日意義2025 Sunday)象徵耶穌受難週的開始。 據四福音書記載,耶穌傳福音的最後一週在耶路撒冷,然後被釘是在城外各各他山丘上,結束了祂在世上最後的旅程。 棕枝主日意義 許多人透過呼喊,揮舞著棕櫚樹枝並在驢子的路徑上扔下樹枝歡迎耶穌。
棕枝主日意義: 棕枝主日
耶穌進城時,人們高呼「和散那」,也呼喊「耶和華啊,求你拯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亨通!奉耶和華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我們從耶和華的殿中為你們祝福」(詩篇118篇25節)。 耶穌在棕櫚主日進城的時刻,四福音書皆有類似的記載,但描述的著重點並不都一樣,也讓這段歷史情境格外珍貴。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也就是所謂的「聖週五」(Good Friday)、「耶穌受難日」,這就是耶穌被釘在各各他山上的日子。
- 即使驢駒是皇室的動物,又或驢駒表明了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救主;現實是,從來沒有人會騎著驢駒上戰場。
- 當古利奈人西門與耶穌分擔十架的重量、當羅馬百夫長宣認耶穌「他真是上帝的兒子」時,或許都提醒我們,救恩與拯救不是停在信徒羣體之中,甚至福音書作者幽默地指出外邦人、被邊緣的人甚至比所謂的信徒羣體,更早、更體驗到上帝的大能與慈愛。
- 主耶穌在人生最後階段,決意進入耶路撒冷,順服上帝旨意,受苦受死,為世人贖罪捨命。
在這個聖週期間,基督徒主要是再次回顧主耶穌基督爲罪人受審判、鞭打,並被釘十字架受死,以紀念神對我們的恩典。 直到今天,還有很多教會會守當中一些重要節期,如棕枝主日,聖餐日,受難日,還有復活節。 棕枝主日意義 「和散那」經常被使用在讚美詩中,希伯來語的意思就是「快來拯救」、「求主拯救」。 或許有人期待耶穌推翻當時的政權,但祂死在十架上的結果看似失敗,卻是超越世上掌權者、一切政權的成功之舉。
棕枝主日意義: 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七天 關於聖週你應該知道的六件事
我們痛苦、哭泣、歎息,問為何窘境會臨到;然而,保羅卻告訴我們,今天這些苦楚不是沒有目的和意義的,「如果我們和他一同受苦,是要我們和他一同得榮耀。」當我們擁抱耶穌基督的生命,認信祂復活的真實,我們同樣參與祂在地上受苦受死的生命。 聖週始於棕枝主日(Palm Sunday)這主日紀念基督以和平君王的身分進入聖城耶路撒冷,受到羣眾熱烈歡迎與歡呼。 棕枝主日意義2025 馬可福音11章8到9節說,「有許多人把衣服鋪在路上,也有人把田間的樹枝砍下來鋪在路上。前行後隨的人都喊著說:和散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前來歡迎的民眾手拿的是否是「棕櫚葉」,這點只有在約翰福音12章13節明確的被提到。 棕櫚樹枝對猶太人來說象徵著勝利和歡慶,可以看出他們當時對救主的歡迎。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徒別小看屬靈的爆發力!從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一體兩面看科技
故此,今天於棕枝主日舉行巡行的意義,重點不應只在於棕枝巡行、或羣眾的歡呼,而是紀念基督進入耶路撒冷城,接受苦難的前奏。 棕枝主日意義 我們拿著棕枝「演譯」耶穌進城救世的事蹟,目的是預備我們的心靈,好使能跟隨受苦的耶穌基督。 棕枝主日是聖週的開始,重現耶穌基督騎著驢駒子謙卑的形象,以及和平君王的身份進入聖城,受到羣眾的歡呼迎接。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不似預期
豈料,就在他剛退休的一年間,太太發現患上末期癌症,已到了無藥可醫的境況。 那晚在返家的途上,我為到疾病能夠如此折磨一個家庭心中難過。 棕枝主日意義 除了難過,也是不甘:明明耶穌基督已經復活勝過疾病死亡,我們卻仍在世上被種種苦難包圍。
棕枝主日意義: 信徒箴言
在前往受審判的路上,耶穌戴著荊棘冠冕、披著紫袍,被眾人羞辱嘲笑,被百姓藐視,這是一段多麼痛苦和折磨的道路。 於是節期中所使用的紫色,提醒了信徒默想主愛、克己的靈性操練,將重整個人生命的機會。 對眾信徒而言,聖週是一年之中最神聖的一週,為要紀念和記住基督在地面生活的最後一週。 這週中最大的焦點是耶穌的受難與復活,以及導致耶穌受難的事件。
棕枝主日意義: 基督不似預期
不過我們不要忽略,該在這個主日中宣告,耶穌雖為君王,但並不是在地上掌握一國一地的君王,乃是一位屬天、永恆國度的君王。 聖週是指教會年曆裏預苦期的最後一週,從棕枝主日開始至復活前夕,是我們基督徒禮儀生活的高峯。 棕枝主日意義 主耶穌在人生最後階段,決意進入耶路撒冷,順服上帝旨意,受苦受死,為世人贖罪捨命。
棕枝主日意義: 七個關於「棕櫚主日」的事實
據《福音書》記載,主耶穌基督於此日騎驢入耶路撒冷,受到民眾手持棕櫚樹枝、歡呼和散那,如迎君王般的禮遇[1]。 因此,各派教會對此日的慶祝,往往以主耶穌基督的榮耀為主題,多以棕枝裝飾教堂(在臺灣有時以蘇鐵樹枝代替)。 「棕枝主日」(Palm Sunday)又稱爲「苦難主日」(Passion Sunday),是教會年曆最高峯──聖周(Holy Week)的開始。 其實,聖周是指由棕枝主日至聖週四晚上「主的晚餐」崇拜(The Lord’s Supper)前為止。 緊接其後直至復活日晚禱的一段時間為「逾越三日慶典」(The Paschal Triduum)。
棕枝主日意義: 紀念耶穌在世最後七天 關於聖週你應該知道的六件事
祂將受許多的苦並且被殺,歡迎祂的同一羣人,也吆喝著要把祂釘上十字架。 在主的十字架旁,分別有兩位也是判處十字架極刑的犯人,其中一位因責備另一位譏笑耶穌的犯人,而獲得耶穌應許與他在樂園裏(第43節)。 「樂園」這一個字,源出波斯,意思是指四面圍牆的花園;服侍的人能夠與波斯王在這花園中散步,是王給予的恩典。 棕枝主日意義 耶穌的說話,彷彿是王對身旁服侍他的人施行了恩典一樣,即使是這位犯人已經走到生命中最後一段路,當他能夠親口認信,知道耶穌基督的國將會降臨時,主的恩典就臨到他的生命中,而且永遠都不會太遲。 耶穌在世的年代,猶太的宗教領袖們根本沒有執行死刑的權力,是以他們需要向擁有此權力的羅馬人(就是彼拉多和希律)求助,期望能一舉把耶穌消滅。 在彼拉多面前,「褻瀆上帝」的罪名根本不是甚麼死罪,於是猶太的宗教領袖們就以三個謊話來控告耶穌,分別是:(1)煽動叛亂、(2)慫恿百姓不納稅給該撒、(3)自稱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