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麒預期,美國最快明年第2季減息,屆時才能確定加息週期結束。 樓價下跌2025 由於美息短期可能再升,意味香港利率仍有上調空間,或者繼續影響交投。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指,本港疫情仍然反覆,在未有確實的通關時間表的情況下,經濟復甦進度緩慢,加上本港隨美國進入加息週期,令二手住宅交投受壓。 事實上,住宅市場的調節機能已被冷卻樓市措施扭曲,令住宅需求尤其換樓客,集中在能提供較寬鬆財務安排的新盤市場。 發展商也集中興建細單位以確保單位售價較易負擔,以符合較高的按揭成數。 仲量聯行認為政府應理順換樓階梯,放寬樓價逾1,000萬元的按揭成數,重啟換樓鏈,並增加二手市場的供應。

樓市受到疫情、股市波動及加息等不明朗因素影響,近期市況表現疲弱,有分析員認為,香港樓市同時受到移民潮影響,估計今年樓價下跌最多約6%,並睇淡中高價住宅後市走勢,租售價或會有更大跌幅。 有「星級分析員」之稱的Portwood Capital董事總經理卓百德接受媒體訪問時稱,政府收緊防疫措施限制了經濟活動,而加息對樓市屬利淡因素,影響按揭成本及供樓負擔問題,預期今年樓價難望上升,全年料跌約3至6%。 他認為移民潮會持續,若年底前未能與內地通關,中高價物業表現將跑輸大市。 高士臺三房貶值258萬 樓價回軟令市場蝕讓買賣增加,新界上車地區荃灣連錄同類個案,消息指出,荃德花園D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約306方呎,以385萬元獲承接,呎價約12,582元。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2預測|樓價要跌幾多?年尾觸底全年最多跌8% VS 跌足三年累瀉40%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全年住宅買賣合約宗數有74,297宗,按年上升24%。 但自去年7月以後,住宅買賣合約宗數由7,579宗跌至每月4,000至5,000多宗,10月至12月宗數分別為4,643、5,409和5145宗。 莊錦輝則表示,買入價不應高市價太多,香港樓市氣氛疲弱,建議準業主入市時買入價不應比市價高出太多。 事實上,有了壓力測試以及金管局種種限制按揭成數的措施後,整體樓按穩健,只要貸款人目前負資產情況並不嚴重,銀行普遍都不會因物業資不抵債而採取行動。 至於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市場期望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優化樓市的措施出臺,如有好消息出現,樓價跌幅可望在第四季喘穩,預期全年樓價跌幅約9%左右,否則的話就有可能跌10%至12%。

  • 差餉物業估價署昨日公佈,8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68.2點,較7月的376.7點下跌2.26%,連跌3個月兼創自2018年12月以來的45個月最大單月跌幅。
  •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指出,臨近年底,樓市通常回軟,但去年全年樓價仍上升,買賣合約宗數亦按年增加,近日新盤映築再開售,銷售成績仍理想,故不代表樓市轉勢。
  • 但自去年7月以後,住宅買賣合約宗數由7,579宗跌至每月4,000至5,000多宗,10月至12月宗數分別為4,643、5,409和5145宗。
  •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2月份樓價指數跌幅進一步擴大,主要反映了1月中旬至2月上旬期間,疫情持續轉趨嚴峻,加上農曆新年淡月影響,買家紛紛暫緩入市,部分心急放售的業主唯有擴大減幅,導致樓價出現較大跌幅。
  • 踏入2022年1月,二手市場湧現不少減價盤,如港島藍籌屋苑太古城有兩房單位減至低於1000萬元成交,嘉湖山莊亦有單位成交實用呎價低於10,000元。

近期二手市場湧現減價盤,不少準買家都會趁此執平貨,綜合多位專家教路,執平貨要留意九大要點。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受到疫情及加息雙重夾擊,物業市場成交低迷,減價盤湧現下,差估樓價指數繼續尋底。 地產界人士認為樓價下調壓力不散,期望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提振樓市措施,如推出「0+0」入境檢疫措施。 樓價下跌 至於香港樓價方面,港元拆息續現升勢,對供樓成本以及整體按揭市場有一定影響,部分業主加大議價空間,相信樓價在短期內仍會進一步下調。

樓價下跌: 銀行發出破產令再收樓

當中,中小型單位樓價按月跌幅最勁,達1.31%至2.15%。 2003年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是最低位,之後樓價指數逐漸回升,甚至到了今天,可說是近19年的最低位,之後谷底反彈。 莊太量分析說,2003年7月內地開始在港推出「自由行」措施,而且「沙士」病毒結束,樓市由這時開始基本上未有下跌過,可說是見底訊號。

  • 一般二手市場住宅成交而言,買賣雙方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14日,就會交「大訂」及簽署正式買賣合約。
  • 相反在美國,你食完飯若不乖乖自願(在消費金額及固定10%服務費基礎上)加付特定比例貼士,輕則收到「溫馨提示」,重則面臨破口大罵,甚至會被攔在門口難以脫身。
  • 騁馳地產代理行業三十載,憑實績由物業代理逐步晉升至管理層,一直緊貼樓市脈搏,對香港地產市場瞭如指掌,更融會豐富實戰經驗,歷年來為無數的家庭完成置業夢,其專欄及樓市分析遍佈全港各大傳媒,不斷為有意置業的人士,提供獨到觀點。
  • 到了2003年,「沙士」病毒在本港爆發,由當年3月開始,直至6月下旬結束,期間樓價指數累跌4.6%。
  • 綜合利嘉閣地產研究部數據所得,2022年七月全港50個指標屋苑的加權平均實用呎價跌勢未止,較六月的14,934元再跌0.3%,報14,887元,創近4個月以來新低,亦為年內次低。

不過,威格斯資產評估顧問公司執行董事張宏業對樓市轉勢有另一種看法,樓市是否轉勢要視乎息口走勢而定。 樓價下跌 王品弟說,近期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睇樓意欲,後市要視乎疫情發展而定。 但他預期,疫情持續兩個多月後完結,樓市會在4、5月起步,故估計全年樓價升3%至5%。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2|短期樓價續下跌

他說,在預售制度下,這些問題在買樓時看不出來,在交付後就會暴露,進而導致業主維權,住建部門壓力到時候會很大。 老友可能不明白,樓價下跌三成是有違國策,習主席提倡共同富裕,樓價下跌三成共富變共貧,中央政府是不希望樓價繼續上升,而不是要樓價在現階段下跌三成。 有老友話,近日恒大(03333)事件,加上傳聞中央政府整頓香港房地產,香港樓價下跌三成不是夢,叫我小心一些。 我話做生意一定有風險,如果不想有風險,又想有高回報,最好是買債券。 即使業主未有準時供款,銀行會先通知業主,不會一下子call 樓價下跌 loan。

反映2月底二手住宅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按周升約0.49%至180.75點。 其中九龍區為期內唯一樓價下挫地區,該區指數按周再跌約0.3%,連挫3周,最新報173.73點,為去年2月後低位。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打擊全球經濟,加上美國瘋狂加息禍延全球,環球市場近月大幅波動,香港更是股市、樓市齊挫。 最新8月差估署私宅售價指數(樓價指數)按月急跌2.26%,連跌3個月兼創自2018年12月以來的45個月最大單月跌幅。 由於9月美國及香港加息負面情緒困擾,樓市跌勢加劇,業界料9月差估指數有機會錄2.5%至3%跌幅。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受惠「波叔plan」

而負資產亦會對市場帶來負財富效應,令市場消費信心減弱,從而令經濟進一步下跌。 2003年本港就曾經進入經濟蕭條的的境地,幸而當年7月中央開放自由行,才令一蹶不振的經濟得以重生。 香港樓市持續供不應求;美國加息未必跟加;以及中央全力支持本港抗疫等,已令股市有所反彈,整體市場氣氛較早前回暖。 估計3月份一手交投或不足100宗,連跌4個月,勢創2013年5月以來近9年新低;料首季成交或少於900宗。 不過,待疫情緩和後,配合發展商積極推盤,第二季新盤成交量有望回升至2,500宗。

樓價下跌: 【新聞點評】小費通脹猖獗 香港樓價濕滯

李宇嘉指,當刺激樓市、大規模放水已成為過去式,人口增量難以支撐樓市需求的三四線城市,樓價會下跌。 所謂「棚改貨幣化」,是指政府部門直接以貨幣的形式補償被拆遷棚戶區居民,而後居民再到商品房市場上置業。 至今為止,股市的恐懼情緒尚未對樓市產生太大的衝擊,交投量無疑少了很多,但價格並沒有大幅回落。 如果計算供款時,可以在25年內供得到,就申請25年,不要申請較長的還款期,如30年。 列入觀察名單的50個指標屋苑當中,上月樓價報跌的屋苑有25個,佔整體比率剛好一半,另25個則有所上升。

樓價下跌: 樓市經歷風雨後將重見彩虹!今年樓價將先跌後升:全年仍有望升約5%|樓市布陣

提到負資產,相信大家都會想起2003年沙士時的慘況,當年負資產達到頂峯的10.56萬宗,有業主因此破產甚至輕生。 前車之鑑,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大跌市,避免負資產大量產生,或許是接下來政府需要面對的課題。 另外,疫情開始緩和,入境檢疫措施變為「0+3」,對整體大市氣氛帶來好消息,預期入境人士數量開始慢慢回升,對住宅長租及短租均有支持。 樓價下跌2025 而且,部分本地準買家亦開始轉買為租,相信住宅租金走勢平穩向上。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1:住宅成交量仍會遠低於歷史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物業樓齡也是影響物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樓齡較高的物業需要進行強制大維修外,樓齡亦會影響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因為普遍銀行都會以75年扣減供款人年齡或物業樓齡(以較低者為準),來計算最長供款年期。 換言之,物業樓齡愈高,下手買家可借貸的能力可能愈低,變相減弱物業價值。 另一方面,當基層的住屋問題得到妥善的照顧後,壓抑私人市場樓價的迫切性就會降低。 屆時,政府可能樂於讓私人市場的樓價,同時反映一下外來投資者的偏好。 這樣,政府就可以藉私人市場的賣地收入,來幫補一下政府的財政收入。

樓價下跌: 香港樓市2022|戴德梁行︰第三季樓市交投續跌

雖然樓價連跌3個月,但地產代理不認為香港樓市2022轉勢。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指出,臨近年底,樓市通常回軟,但去年全年樓價仍上升,買賣合約宗數亦按年增加,近日新盤映築再開售,銷售成績仍理想,故不代表樓市轉勢。 換句話說,恒大間接執行了中央「住房不炒」這個指令,中央怎樣解決或者拯救恒大是另一項議話題,現在最緊要的是避免樓市大跌,適當調整是沒有問題。 傳言中央出手,要求香港地產商放棄商業利益,以協助香港解決住屋問題。

樓價下跌: 按揭計算機

縱使香港與中國內地重新通關後,交投將會略為回升,但經濟不明朗下,住宅成交量仍會遠低於歷史水平。 陳海潮表示,去年樓價回落約15%,加上近兩年移民潮持續,當中部分在5至7年前以高溢價入市的業主,最終決定移民急售,又遇上樓市走下坡,故近年二手轉手獲利比率及平均賺幅級級而下。 展望今年下半年,雖然預期樓市整固後仍傾向上升,惟升幅難抵之前在樓市高峯期兼高溢價入市者,故料獲利比率及賺幅仍然受壓,惟跌幅料進一步收窄;冀下半年獲利比率料守在83%之上,而賺幅望守於48%水平。 樓價下跌2025 樓價下跌 至於2月差估署租金指數則結束4連跌,2月報181.9點,按月升0.5%,按年升3.3%。 差估署昨日公佈,2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82.1點,創下13個月新低,較1月的390.2點再跌2.08%,為2018年12月以來的39個月最大單月跌幅,並較去年9月份的歷史高位累跌4.02%。 2月份各類型單位全線下跌,當中以1,076方呎或以上的大型單位跌幅較大,2月報307.1點,較上月下跌3.46%,1,075方呎或以下的中小型單位,2月則較上月跌2.03%,最新報385.3點。

樓價下跌: 一手新盤以低價搶灘

香港樓價近月呈現跌勢,反映二手樓價走勢的CCL最新跌至171.27點,創下自2019年2月以來新低。 鑒於經濟走勢疲軟,預測住宅市場將於今年餘下時間,以及2021年首季繼續受壓,並視乎疫情的發展以及疫苗推出的時間,相信最快能於2021年第二季轉趨穩定。 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77.75點,按周升1.26%,升幅為56周最大。 今周CCL創9周新高,兼八大指數齊升,反映大圍新盤熱賣,不過,黃良昇認為樓價短暫亢奮,但不代表樓價轉勢向上,因今周尚未反映施政報告及第四波疫情,料樓價將持續反覆,波幅忽大忽小,將於未來數周CCL開始反映。 樓價下跌 現時本港情況類近2003年「沙士」情況,當時疫情過後,大批旅客來港,推動本港經濟和樓市。 目前政府放寬至「0+3」措施,由外國入境人數增加,但本港跟內地仍未通關,市場憧憬如果兩地通關,對經濟和樓市同樣起正面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