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住戶到工時要求,並符合入息及資產限額,可以申領計劃下的基本津貼、中額津貼或高額津貼。 回顧2007年至今,由「交通支援計劃」進展至「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其政策目的、受惠對像、申領資格、執行方式、受惠人數及成效,確實需要詳細檢討。 聯盟建議在2015年底前,勞福局應進行多次公眾參與活動,例如地區諮詢會,收集公眾意見,並於2016年初提交整份檢討報告予立法會,讓公眾參閱。 政府於2010年公佈「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至今已差不多5年,當初局長張建宗已表明會於2014年進行檢討,可惜至2015年08月04日,聯盟與勞福局副局長蕭偉強會面時,局方亦沒有落實完成檢討日期及交代檢討的方式。

現時在申請上遇到困難的工友,都屬中年、低學歷、低技術的工友,單靠他們獨自填寫申請表格是十分困難,他們會遇上很多不明白的地方。 即使他們想透過電話向勞工處詢問求助,但勞工處電話的辦公時間正正是工友的上班時間,兩方難以聯絡溝通。 受訪者形容申請交通津貼是一項「艱鉅任務」,一定需要別人的幫忙、指導。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5 因為當中涉及很多文件證明,十分需要有人協助在遞交表格前先行幫忙檢查一次。 另一個個案,天水圍受訪者H指出散工若未能提供個人資料,便會被要求到元朗民政處宣誓入息。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5 天水圍受訪者I亦指,散工工作時間不穩定,大部份糧單均沒有列明工作時數。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教育系統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優化服務保障

教育系統把就業教育和就業引導作為“三全育人”的重要內容,廣泛開展以“成才觀、職業觀、就業觀”為核心的就業育人主題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積極求職心態,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交津計劃)的入息及資產限額將由今年二月的津貼月份起再度全面調高,新限額(詳情列於附件)適用於申請由該月起計的津貼。 符合新限額的申請人最快可於今年八月提交申請,以申領今年二月至七月共六個月的津貼。 根據交津計劃,個人及住戶申請人每次可申領過去六至十二個月的津貼。 申請人如申領由二○一四年二月起的津貼,須於今年二月底前提交申請。 市民如欲查詢交津計劃的新限額及申請限期,可致電計劃的二十四小時熱線二七一七 一七七一(由1823接聽),或使用位於九龍灣展貿徑一號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十二樓一二二五室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辦事處的櫃位諮詢服務。

計劃的申請表可以在以下地點索取:勞工處各就業中心、該處總部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民政事務總署各諮詢服務中心,以及社會福利署各社會保障辦事處。 市民如欲查詢計劃的申請限期及詳情,可致電勞工處24小時熱線2717 1771(由1823電話中心接聽),或使用尖沙咀中間道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科辦事處的櫃位諮詢服務,或瀏覽勞工處網頁()。 過去,不少工友均對交津存有質疑:究竟計劃是以「鼓勵就業」、抑或是「扶助貧窮」為目標?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5 而從現時的「交津計劃」的目標,明確地寫明是「減輕在職低收入勞工的交通費負擔,鼓勵持續就業」,故其本質實為勞工政策。 由2011年實行至今,四年間社會就交通津貼的「入息及資產限額」、「申請單位」、「津貼金額」及「行政手續」等提出改善建議。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

交津的本質是減輕低收入在職人士因交通費帶來的經濟壓力,並鼓勵他們持續就業。 可惜,計劃的津貼金額自2007年起,維持600元不變;但香港通脹不斷,公共交通事業更年年加價,600元的津貼金額已不足以應付低收入人士的的交通費負擔。 只要是符合相關入息及資產等要求的1人或以上住戶,就可以根據每月工時申請相應津貼資助。 「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目的是鼓勵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

  • 江蘇省實施高等學校畢業生學費補償政策,對在蘇北基層單位連續工作36個月以上且符合有關要求的,由政府一次性返還其攻讀最後學歷期間所繳納的學費。
  • 天津市注重開源拓崗,面向畢業生提供1.68萬個政策性崗位,較去年增長10.3%。
  • 「在職家庭津貼(職津)計劃」的目的是鼓勵自力更生,紓緩跨代貧窮。
  • 教育部會同民政部做好2023年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工作,多渠道吸納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創業。
  • 各地因地制宜,通過宣傳教育、表彰先進、資金獎勵等多種方式,暢通畢業生基層就業渠道。

現時不論是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對交通津貼政策的評估,大部份都是以「量化研究」為主,主要是從數字上反映津貼的成效;可是,很多時候「量化研究」欠缺具體而詳細的內容支持,亦未能夠準確反映出少部份受訪者所遇到的困難及其意見。 有見及此,是次報告正希望補充上述缺失,以第一身(申請者)角度,把事情具體展現。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在2023年10月31日之前,仍然為市民每月提供最多500元的補貼回贈,只要每月的實際公共交通開支超過200元,就可以獲得三分之一的補貼,每張八達通的補貼上限為每月500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支援服務

[1]有關計劃於2011年10月3日開始接受申請,但津貼金額可追溯至2011年4月1日。 葵涌區受訪者B原本在2014年能成功申請交通津貼,但期後在2015年5月,公司因最低工資升幅增加後,其薪金跟隨上升而超過了入息限額200元,最後不能再次成功申請交通津貼。 事實上,儘管交津入息限額會每年調升,但每次的升幅只按每月入息家庭中位數調整。 例如最近一次調升,一人家庭的入息水平由7,900元升至8,000元,升幅只有100元正。 受訪者們亦一致認為,入息限額的限制過分嚴苛,又認為8,000元(一人家庭的入息限額)根本不足以應付一個月的生活費用。

有受訪者反映,不少政府外判清潔工在調整最低工資後,其薪金僅超過個人申請限額200元而失去資格! 可見政府在調整限額上限時,未有考慮最低工資的影響,最終使基層低收入工友無法受惠交通津貼計劃。 各地區受訪者們亦紛紛表示,勞工處職員在審查戶口時過於嚴苛。 天水圍受訪者D指,需要向勞工處交付大大小小的帳目,包括子女的獎學金等。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天水圍受訪者F指出,一年內銀行戶口紀錄帳目繁多,實在難以記得所有帳目的來源並逐項交代清楚;同時,受訪者們亦指在資產審查的過程中,很多時間需要另外花費五十元到銀行申請每月詳細的月結單。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教育部:引導鼓勵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就業

2019年4月1日,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執行以往由勞工處審批的申請,更名為「以個人為申請單位的鼓勵就業交通津貼」。 表中顯示的工作時間屬正常工時(8至10小時),受訪者反映即使符合資格的工友,在加班情況下亦會超出「個人制」的入息限額。 有見及此,聯盟建議交通津貼入息限額可放寬至與公屋水平,使更多基層工友能夠受惠。 假設下列各個工種以個人申請交津,只有普通清潔工才符合資格。 二元乘車優惠為年滿60歲或以上的中高齡就業人士,在使用指定的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時可以享有每程2元的優惠票價。 60至64歲人士需要申請特別為優惠計劃而設的個人八達通「樂悠咭」,纔可以2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相關資助+津貼

僱主與受僱員工沒有任何親屬關係,且於是次受僱前雙方沒有任何僱傭關係。 工友建議再次申請時程序應簡化,例如簽署「再次申請同意書」等同宣誓後,再補交一些最新的薪金及工時證明文件即可。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津貼2023|中高齡就業津貼懶人包|10個資助:在職培訓、買鞋見工…合資格一年至少拎54,800元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專為55歲或以上有就業需要的人士提供就業輔導及在職支援服務。 合資格者在登記後,輔導員將協助尋找各類全職或兼職工作,並提供一站式就業輔導服務,包括個人就業輔導、就業選配、小組工作及入職後跟進服務,提升就業機會。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由2014年4月起持續推行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傲齡動力-友待長者就業計劃」,致力向僱主及社會大眾倡導「唯纔是用」的概念,並協助有志重投勞動市場的中高齡人士再就業及參與義工服務,為職場提供穩定勞動力。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所有符合資格的申請住戶當中,每月工作不少於72小時的申請人,不論交通費用的多寡,一律可申領每月600港元的全額津貼;每月工作不足72小時但不少於36小時的申請人,不論交通費用的多寡,一律可申領每月300港元的半額津貼。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補貼計劃

另外,受訪者們亦認為住戶申請,需要遞交所有家庭成員的資產證明,是有一定困難! 天水圍受訪者F一家五口,當中與長輩同住;受訪者F指出,在申請交津時需要連同長輩的銀行戶口記錄也繳交予勞工處;但兩老對此事十分反感,甚至認為受訪者F利用審查的藉口去侵犯他們的私隱。 自2020年9月1日起,勞工處於試點計劃下,向參加「中高齡就業計劃」的年長人士發放留任津貼,旨在鼓勵他們接受並完成在職培訓,穩定就業。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在該措施推行期內(2020年9月1日至2023年8月31日),每名符合資格的僱員最多可申領12個月的留任津貼,金額高達12,000元。 受訪者表示身邊一些基層工友,例如清潔工,因為平日的工作環境及生活,很少機會接觸資訊媒體,並不知道交通津貼計劃及其內容。 這反映出一些合資格申請者因為不能接受足夠信息而沒法得到資助,亦使受惠人數有所減少。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主題: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閱讀 5251 次)

葵涌區受訪者C一家住在葵涌區邨,家人在元朗上班;家人每天要先搭地鐵到荃灣,再轉乘西鐵線到元朗,每天交通費需約40多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2025 受訪者們表示,這反映出600元的交津支援當區工作只是勉強足夠,對於跨區工作的援助顯然不足,亦減少其他工友到稍遠地區工作的動機。 圍繞基層就業政策解讀、就業觀念教育等,教育部推出“網際網路+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39場,累計觀看超1億人次。 圍繞基層就業政策解讀、就業觀念教育等,教育部推出“網際網路+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39場,累計觀看超1億人次。 在訪問過程中,受訪者反映身邊不少基層工友是因資產限額而選擇不申請;受訪者當中亦有一位曾經成功申請全數12個月的津貼,但因繁複的資產審查而拒絕再次申請。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持續進修基金課程文章

依託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推出面向西部地區畢業生專場招聘會和“鄉村振興  大有可為”專場招聘會,提供崗位3.5萬個。 各地各高校深入開展就業育人主題教育,引導畢業生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教育廳、共青團廣西區委聯合開展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推介行動,穩定“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崗位規模,重點介紹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的優惠政策,鼓勵畢業生積極報名參與。 北京師範大學舉行2023年基層就業出征儀式,組織優秀校友分享基礎教育與基層選調工作經驗,鼓勵引導更多畢業生赴西部基層建功立業。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專業平臺

健全多元激勵機制,為高校畢業生在基層成長成才創造良好條件。 教育系統同有關部門持續加強政策落實,對到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助學貸款代償等政策支持。 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 福建省實施城鄉基層就業崗位募集發布計劃,開發一批社區基層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崗位,吸納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