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與淨念相繼違背了。 淨是你的心清淨,你念一句畫一道,你的心不清淨。 又要念,又要分別,又要執著,又要打妄想,這一句佛號裡面夾雜著妄想、分別、執著,怎麼能得清淨心

略述此一條以悟來哲。 助成往生之志。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 神咒者乃宋元嘉末年。 求那跋陀重奉制譯。

往生淨土: 往生法門

自許無有生滅等故。 往生淨土 又六度三學皆是有為。 禪定即是六度三學隨一所攝。 如何確執是無為耶。 確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答:這個解釋在《無量壽經》裡面。 這個世界是很複雜的,為何複雜? 佛說虛空法界、國土眾生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問題就在「唯識所變」。

往生淨土: 佛教放生咒,放生時要念什麼咒語?

若有精勤修諸功德。 以衆名香妙花供養。 往生淨土 應當繫念唸佛形象。

此人除卻千二百劫生死之罪。 但聞彌勒名合掌恭敬。 此人除卻五十劫生死之罪。 若有禮敬彌勒者。 除卻百億劫生死之罪。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神咒全文

但是孔老夫子教學的範圍是在人世間,至於天道鬼神,孔老夫子常講「敬鬼神而遠之」,只能奉祀而不能親近學習。 釋迦牟尼佛教學的範圍,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經中講的十法界,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至於有多少不同維次的空間,無人知曉。 這樣廣大而沒有邊際的範圍,都是佛所教化的區域。 若你是一心想求生西方,就專心念淨土的經論。 淨土的五經一論,隨便選一種,選定之後,一門深入。

  • 所以,真空妙有、緣起性空,就是指我們這個世界,也包括十法界。
  • 萬行速圓速成佛者。
  • 若樂小法者。
  • 我們這個行業是做什麼?
  • 乃至若復有人。
  • 龍樹菩薩願生安養。

悉皆動念心有所得。 著相修習虛妄分別。 不免流浪者。 餘頗尋三藏。

往生淨土: 阿彌陀佛語錄

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眾生。 得一切具足功德國土。 往生淨土2025 乃至十善道。

往生淨土: 法師開示:居士修淨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以上所述的史實,很明顯地表示禪淨的關係,始則由合而分,繼而由分而合,恰是一個相反相成的發展過程。 本錄選載了有關這方面的大部分材料,可稱為佛教史上的重要記錄。 第五,過去如《居士傳》、《善女人傳》等書所錄諸賢,必甄別平素言行,一有瑕疵則舍而不錄。

往生淨土: 淨土聖賢錄 往生傳

可是要曉得,這十二劫之內是享受阿彌陀佛的,十二劫之外是享受自己的。 也就是說我們靠阿彌陀佛不是永遠靠定了,下品下生靠阿彌陀佛十二劫,十二劫之後自己成就了。 如果在其他諸佛國土裡,要從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再修兩個阿僧祇劫才能達到花開見佛。 瞭解這個事實,才知道何以一切諸佛如來讚歎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道理就在此地。

往生淨土: 淨土(佛教解釋)

若能滅除一切煩惱。 若有修習如來密藏。 往生淨土2025 又維摩經第一雲。 往生淨土2025 欲於空地造立宮室。

往生淨土: 佛教經文學習版

甚至與妖魔鬼怪相比也是平等,這纔是真平等。 理上平等,事上平等。 一切法的不平等,是從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而生的。 假如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不但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平等,佛法與所有宗教、學說,與所有一切眾生沒有不平等的,這纔是大圓滿。

往生淨土: 淨土

我等天人八部。 今於佛前發誠實誓願。 於未來世值遇彌勒。 皆得上生兜率陀天。 汝等及未來世修福持戒。 皆當往生彌勒菩薩前。

往生淨土: 往生咒——知往生而得今生

愚癡眾生不知恩德。 不樂往生安樂世界。 今為此等無歸趣者。 不信淨土者。 猶豫不決者。

寺廟常住三寶應該無條件地普利十方,同時十方無條件地供養三寶。 寺廟不要搞商業化。 往生淨土2025 寺廟是信仰的地方,信仰什麼呢? 願力發了以後,用功就是念某一部經或者念某一種咒語或者念某一種佛菩薩名號,等於是落實我們的願力。 一切事業就是真正的修行,是完善願力的根本。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懺願儀

我不驚怪亦不毀訾。 增上慢人執著空見。 如一毛髮作十六分。 又涅槃經第七雲。

向言觀空違聖教者。 往生淨土 未審與何經教而有相違。 即如無上依經上捲雲。 復有增上慢人。

往生淨土: 往生咒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神咒

經過研究、探討,最後大家公認《大方廣佛華嚴經》最重要,所以《華嚴經》就成為中國大乘佛法的根本法輪。 往生淨土2025 答:淨宗法門在大乘佛法裡面稱為「易行道」。 易行的意思,就是指淨宗法門與其他大乘法門相比,淨宗比較容易成就,但也決不是我們想像當中那麼容易,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佛法界原本是一真,一真為何會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三途?

隨聞悟解樂。 超凡證聖樂。 入諸禪定樂。

名利駈馳苦。 有如是等無量苦。 心宜應厭離。

名安樂集流行。 又晉朝遠法師。 入盧山三十年不出。

往生淨土: 威力無比的「往生咒」

因為你能送一個人往生成佛,這功德很大! 我們肯幫助別人,我們臨終的時候有很多人幫助我們,所以臨終助念是好事情,功德無比殊勝,但是一定要如法。 答:這個問題過去曾經有人提起。 大多數的人讀到一心不亂也不求深解,還能老實唸佛,那就很可貴。 這個問題既然提出來,我們要曉得,現在採取的《佛說阿彌陀經》,都是用羅什大師的譯本,羅什大師是意譯,不是直譯。

往生淨土: 往生淨土與往生暇身的差別為何?對於成就佛果有何不同?

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 唸佛往生淨土。 豈不與此諸教相違。 法華經第一方便品下偈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