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耳」的創辦人邵日贊長期以來一直聾人爭取權益,他強烈批評外判公司要求聾人提交介信的做法毫不彈性。 他指出,這就像我有身份證,卻仍需要向入境處證明我是香港人一樣荒謬。 私人公司沒有權力決定如何安裝門鐘,最終責任仍歸於房屋署。 2005年,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殘疾人士登記證對殘疾人士的作用不大,故較少人申請該證[15]。

  • 殘疾人士登記證本身不會為持證人提供任何優惠,不過不同的機構都會自願為他們提供各種優惠[4]。
  • 申請人須以書面說明申請豁免補領費用的原因及提交有關證明文件(例如由社會福利署向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發出的有效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的副本)。
  • 殘疾人士登記證為自願登記,能夠讓有需要的人士在日常生活上獲得不同的福利,從以減輕負擔。
  • 服務包括以殘疾兒童及成人為對象的日間訓練、住宿和社區支援服務,詳情請流覽以下的社會福利署網頁。
  • 各類殘疾人士,包括聽覺受損、視覺受損、言語障礙、肢體傷殘、 自閉症、精神病、弱智及器官殘障/長期病患等,均可申領此證。
  • 此外持證人不一定受惠於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和傷殘津貼[11]。

《殘疾人士登記證》(簡稱《登記證》)的簽發對象是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的人士。 發出此證的目的,是讓持證人在有需要時出示《登記證》以證明其本身的殘疾身份及類別。 《登記證》並非一張優惠證或信用咭,亦不得轉讓或出售予他人。 《登記證》載有持證人姓名、性別、照片和殘疾類別,以便識別持證人的身份及防止他人濫用該證。 本港的康復服務十分多元化,目標是協助殘疾人士儘量發展體能、心智及適應社羣生活的能力,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殘疾人士登記證|白卡申請資格方法+優惠+所需文件 勿與傷殘津貼混淆!

殘疾人士登記證是由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發出的「殘疾人士登記證」,可作殘疾人士身份證明,有關資料作該局統計之用。 證件外觀及特徵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 登記證印有持證人的相片,方便識別身份。 ‧ 為年滿11歲及18歲的持證兒童及青少年換領印有近照的登記證。 申請人提供的個人資料只會用於與申請及簽發《登記證》有關的用途。

同時,八達通必須要有你的個人照片,因此暫時不適用於電子八達通(例如Samsung Pay的Smart Octopus)。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就像我之前在介紹傷殘津貼的時候說過,情緒病雖然屬於「隱形疾病(invisible illness)」,但其實對生活可以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根據《最低工資條例》,啟動生產能力評估的權利只屬於殘疾僱員,而並不屬於僱主。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查詢

殘疾人士本人可提出申請,或由其父母或合法監護人代為提出申請。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如代申請人申領《登記證》,請提交與申請者關係的證明文件。 通常在你申請傷殘津貼之後,社署就會把【「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申請表】郵寄給你,所以到時你直接填寫即可。 已通過駕駛能力評估的殘疾人士,可向運輸署申請「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以使用殘疾人士專用泊車位。

現時香港政府為廣大市民提供「公共運輸費用補貼計劃」,也就在扣除每月公共交通開支水平之後,政府會為市民每月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詳情請看《 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 續證的規定同樣適用於年滿11歲的兒童和年滿18歲的人士。 有關人士須分別於年滿11歲和18歲後的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提出申請時須遞交彩色近照一張(註1) 及最新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殘疾人士登記證申請方法

殘疾人士登記證是發給身體機能永久傷殘或暫時受損的人士,後者是指身體機能暫時受損的情況會影響該等人士的日常生活、其參與經濟和社會活動的能力,或會使其行動不便,而且需要較長時間 才能康復。 發出此證的目的,是讓持證人在有需要時出示此證以證明 其本身的殘疾身份及類別。 持有白卡並不代表能獲得傷殘津貼,有需要人士需另外向政府申請。 香港的傷殘津貼有兩種,分別是普通傷殘津貼和高額傷殘津貼,是由社會福利署發放給嚴重殘疾居民的現金津貼,以幫助他們應付因殘疾所需的特別開支。 2023年起,普通傷殘津貼每月為港幣2,005元,而高額傷殘津貼則為每月港幣4,010元6。

申請人或其代理人需填妥《殘疾人士登記證》申請表(CRR3),連同證明申請人為殘疾人士的文件、身份證副本、一張彩色近照一起交至勞工及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7]。 證明自身為殘疾人士的證明書可由醫生等專業人士簽發[7];若申請方已領取傷殘津貼或喪失全部謀生能力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亦可授權勞工及福利局向社會福利署查詢有關詳請,以證明自身為殘疾人士[10]。 申請表格可向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簡稱「檔案室」)、勞工處展能就業科各區辦事處、社會福利署區福利辦事處或各區民政事務處索取,亦可從勞工及福利局網頁()下載。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然而,倘若申請人未能提供所需的個人資料和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則檔案室可能因而未能處理有關申請。 殘疾人士登記證本身不會為持證人提供任何優惠,不過不同的機構都會自願為他們提供各種優惠[4]。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情緒病人也可以申請傷殘津貼?介紹申請資格、手續及文件

如殘疾僱員沒有選擇進行生產能力評估,僱主支付給他們的薪酬便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工資。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申請所需文件

持有此許可證的殘疾駕駛者可豁免收費使用設有收費錶的路旁泊車位,及以半價使用任何運輸署轄下政府多層停車場的特定停車位。 過去數年,香港的公共交通工具及公眾地方為殘疾人士提供的支援已大大改善。 運輸署出版的《殘疾人士公共交通指南》,方便殘疾人士外出時使用公共交通服務。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情緒病人適合自修嗎?介紹在香港自修的選項、優點及缺點

此外Google表示,殘疾人士登記證的俗稱「白卡」在2022年為香港第5多人搜尋的字眼。 香港01解釋指,當地網絡文化套用了持證人等同精神病人的觀點,故網絡上會以其批評或取笑別人「瘋狂」[17]。 2011年《最低工資條例》生效前,唯持有殘疾人士登記證的殘疾人士纔可接受生產力評估,以評定他們是否跟其他人一樣受最低工資保障[6]。 因此,情緒病其實是屬於「長期殘疾」的一種,自然也有資格申請傷殘人士相關的補貼,而其中也包括交通方面的補貼。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 (二元優惠計劃)

然而,他仍需要遞交轉介信,讓一眾聾人感到困惑不解[18]。 簽發新證、續領或更換二零零五年前簽發的登記證,均無須繳費。 但若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個人資料,則須繳交費用,收費會按時 調整。 各類殘疾人士,包括聽覺受損、視覺受損、言語障礙、肢體傷殘、 自閉症、精神病、弱智及器官殘障/長期病患等,均可申領此證。 法定最低工資適用於殘疾僱員,一如適用於健全僱員,因此殘疾僱員同樣有權收取不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薪酬。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申請

服務包括以殘疾兒童及成人為對象的日間訓練、住宿和社區支援服務,詳情請流覽以下的社會福利署網頁。 申請成功後,持證人出示殘疾人士登記證便可享受相關福利,證件有效期為 2年,持證人須於白卡有效日期屆滿前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 至於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登記證》上的個人資料/殘疾類別,則須繳交港幣58元補領費,收費會按時調整。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請用支票或本票繳付費用,抬頭請註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請勿郵寄現金。 如欲以電子支票繳交費用,申請人亦可以電郵方式送交電子支票至 。 此外,殘疾人士、其家人或照顧者可申請由本地超級市場提供的免費送貨服務,有關申請表格可於勞工及福利局的網頁下載。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有效期

此外持證人不一定受惠於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和傷殘津貼[11]。 以下機構有為他們提供優惠:香港海洋公園[12]、香港迪士尼樂園[13]、天星小輪、港九小輪、新渡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中華電力、響應國際復康日之公共運輸機構[7][14]。 申請補領失證或要求更改《登記證》上個人資料/殘疾類別的持證人,如有經濟困難及/或其他合理原因(例如殘疾情況有所改變),可申請豁免補領費用。 申請人須以書面說明申請豁免補領費用的原因及提交有關證明文件(例如由社會福利署向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受助人發出的有效醫療費用豁免證明書的副本)。 該證件自1999年起發行[2],初期為一張無個人相片的證件,並於2005年起逐步更換為具防偽特徵並註有個人相片的證件。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殘疾人士登記證優惠

此外,符合資格的申請者還可以獲得每月325元的交通補助金6。 所謂的「殘疾八達通」,其實指的是「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讓長者及殘疾人士可以優惠票價,使用指定公共交通工具及服務。 2003年,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在檢討殘疾人士登記證時,考慮到臨時傷殘人士的殘疾情況有機會痊癒,故建議為他們的登記證加上有效日期和續期機制[4]。 新證件在2005年7月開始簽發,次年5月開始為持有舊證件者換發新證[5]。 白卡持證人須於該證有效日期屆滿前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否則到期後便會自動失效。

自2005年7月起簽發的《登記證》,附有持證人的照片,並註明有效日期(只適用於身體機能暫時受損及/或年齡少於11歲的兒童和少於18歲的青少年持證人)。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所有於2005年7月前發出的《登記證》(舊證)已經無效。 如需換領新證,申請手續與下文第IV(a)段所述安排相同。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獲運輸署批准納入參與優惠計劃的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詳情請瀏覽運輸署網站。 為方便識別,有關紅色小巴、街渡及居民巴士服務,會在其車輛或船隻當眼處及其八達通讀寫器上展示二元優惠計劃的標誌。 該聾人所住的地方由某物業顧問有限公司承辦,安裝門鐘的工作則由房屋署的外判公司處理。

檔案室會收集及整理有關本港持有《登記證》的殘疾人士的統計數據,以供策劃及研究康復服務之用。 所有個人資料將會按照《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的有關條文保密處理,不會向其他人士或機構透露,而向外披露的資料僅為一些綜合統計數字。 持證人須以書面提出要求,並填妥申請表格( CRR3),連同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副本 (適用於更改個人資料)/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適用於更改殘疾類別) (註2),以及用以繳付補領費用港幣 58元的支票或本票,一併寄回。 在殘疾人士登記證推出之前,香港政府主要靠函件形式來證明某個殘疾人士已在衞生福利局康復服務中央檔案室登記,之後為提高效率,減省程序,而在1999年1月改用殘疾人士登記證[3]。

殘疾人士登記證,俗稱「白卡」,是香港政府為殘疾人士提供福利和支援的一項制度,以協助他們獲得更多資源來改善生活品質。 殘疾人士登記證為自願登記,能夠讓有需要的人士在日常生活上獲得不同的福利,從以減輕負擔。 只有在持證人清楚表明同意向授權的機構或組織提供其個人資料(包括其殘疾類別)的情況下,檔案室才會向有關機構發放有關資料。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殘疾人士登記證跟傷殘津貼有什麼不同?

殘疾人士本人可提出申請,或由其他相關人士(例如殘疾人士的 親友、有關政府部門或非政府機構的職員)代為提出申請。 如殘疾人士 未滿 18 歲,則應由其父母、監護人或委任人士代為提出申請。 傷殘津貼可分為普通傷殘津貼及高額傷殘津貼,是社會福利署(社署)為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的現金津貼,以應付因嚴重殘疾而引致的特別需要。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 殘疾人士登記證是什麼?

「在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下,市民仍可繼續受惠於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及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以及公共交通營辦商所提供的各類公共交通費用優惠計劃。 只有《登記證》上註有有效日期的人士,才須換領《登記證》。 一般而言,這類《登記證》的有效期限為兩年,由檔案室收悉持證人的殘疾證明文件日期起計算。 持證人須於該證有效日期屆滿前兩個月內,提出續證申請,否則該證件到期後便會自動失效。 持證人須填妥申請表格(CRR3),連同有效的殘疾證明文件(註2及註3),一併寄回IV(a)段所述地址。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如持證人於該證有效日期屆滿前多於兩個月提出續證申請,除了須提交上述文件外,亦須附上一封陳述提前續證理由的信件及在獲發新證時退回有效《登記證》的正本。

顧及到一些殘疾僱員可能會面對就業困難,《最低工資條例》同時提供了特別安排,讓因殘疾以致生產能力可能受損的殘疾僱員,有權選擇進行生產能力評估,從而釐定他們應獲得不低於法定最低工資的薪酬,抑或收取按評估的生產能力釐定的工資。 從收到申請表的那一天開始計起,通常需要大概4-6星期處理申請,而如果要啟動或延續個人八達通,則需時兩星期。 之前我寫了一篇關於傷殘津貼的文章(按這裡),主要是談及情緒病人可以怎樣申請傷殘津貼,以及相關的手續和文件。 倘若申請人符合以上的簽發條件,《登記證》便會以郵遞方式發出。 除寄交申請文件予上述地址外,申請人亦可經勞工及福利局網頁()遞交網上申請。 持證人須填妥申請表格(CRR3),連同一封陳述補領理由的信件,以及用以繳付補領費用港幣 殘疾人士登記證八達通2025 58元的支票或本票(見第 V部),一併寄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