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來的舊貸款月供是$2萬,新貸款每月月供就不能超過$8,000。 買第二層樓2025 原本Peter以為只要兩個貸款加起來少於4萬元(50%月入)就可以,即是新貸款月供可以是2萬元,原來實際上只可以借8千元,可以借的按揭總額由513萬大幅減少至205萬,大幅減少60%。 買第二層樓2025 首先,400萬以上90%的新按揭政策只適用於二手樓或新樓建期付款,Peter買的樓如果採用建期付款需要給多樓價的8%,即是540萬。
- 其稅率會因應買家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簡單可分為首置印花稅以及非首置印花稅兩種。
- 以及留銀行是否維持寬鬆信貸都是考慮點,否則分分鐘有平貨,但未必夠錢買。
- 舉例:假設夫婦已擁有價值600萬元的聯名物業,再購買第二間500萬元的物業,將需要支付15%印花稅,即75萬元。
- 就以上介紹的中國銀行(日本)的貸款計劃為例,最高可按樓價的 5 成,即是首期需付樓價一半。
- 如果物業在持有期為6個月以內,稅率為20%,持有期在6至12個月,稅率為15%;如果在12至36個月,稅率則為10%。
- 選擇放盤後租樓,再靜待時機去換樓,大前提要考慮樓市是否有預期中的跌勢,抑或樓市只屬「大漲小回」的調整格局。
- 但是,低樓層因為價格親民也是許多人的優先選擇之一,然後,低樓層又該怎麼選呢?
香港樓價近期從高位回落,劈價盤湧現,但在買樓長線必勝想法根深蒂固下,不少資金充裕的港人仍密切留意買入更多住宅物業的機會。 對於非首置港人而言,以下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大家不妨先計好數,買樓投資自然更得心應手。 另外,首次置業除了需要支付首期和印花稅外,以下費用也要繳交,包括律師費(一般中小型房產,不超過1萬元)、地產代理傭金(約樓價的1%)、管理費等。 這部分不是首置人士專屬,無論你是第幾次買樓,都需要將這部分開支納入預算。 人稱大劉的華人置業(0127)前主席劉鑾雄向前女友呂麗君(現名呂姵霖),購入灣仔壹環頂層特色單位。 據土地註冊處最新資料,單位交易作價為以4,000萬元,較單位估價低近16%。
買第二層樓: 按揭成數
若一個月內銀行未能批出按揭,雙方只要重簽另一張臨約便成。 新樓按揭的每月供款上限有8千提升至1.5萬(10萬 x 35% – 2萬)。 不過,如果能和業主傾到好價,補償到轉名印花稅全部或部份損失,都有數圍。 如果妻子月薪是4萬,按揭還款期30年,以現時利率2.5釐計算,最多只可以借422萬。 以上財技只適用於1,000萬港元以上物業,如果是1,000萬港元以下,由於可以申請8成至9成按揭,就算有按揭在身都不用扣減1成按揭,只要繳付較貴保費便可以。 首先,張太可以「甩擔保人」,清除環聯信貸資料庫(TU)內的按揭承擔(Mortgage Count),買1,000萬港元以上物業可以申請5成按揭。
此外,在審批按揭時,「入息」的定義會因借貸成數而改變,尤其是佣金收入。 買第二層樓2025 假設買家是一名經紀,若申請八成(當中兩成為按揭保險)或以下,則佣金及底薪均會被視為固定入息,但若他借八成以上,則只得底薪會被視為固定收入,薪金大大減少,影響借貸能力。 置業達人King Sir在樓市實戰多年,買樓及按揭經驗豐富,近年更開辦物業投資課程教徒上車及換樓祕技。 今次,他就應記者要求整理出平日堂上最熱門的「新手老將10大必問問題」,與讀者上上雞精班。 只適用於住宅物業,如果打算賣出住宅單位,要注意轉售限期的額外印花稅(SSD)開支。
買第二層樓: 物業印花稅計算方式:
假如現有物業是聯名持有,是可以透過甩名,把其中一方業權轉讓給另一方,從而令其中一人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本文會介紹香港銀行的「海外物業按揭」計劃詳情,例如貸款年期、按揭成數、利率,以及申請海外樓按揭特別要注意的事項。 近年不少香港人準備移民英國,並且考慮移民英國之後買樓置業自住或者投資放租。 本文會介紹英國買樓和英國樓盤的最新資訊和注意事項,包括英國樓價、買樓程序、買樓費用和稅項,讓大家先初步瞭解英國房地產市場,再從長計議。 買第二層樓2025 在日本買樓的相關費用包括各項稅費、中介費、按揭費用、律師費(司法書士)、保險費、公寓管理費和維護費等。 總費用的多少主要取決於物業種類(新舊房屋/土地)、聘用的專業服務、申請按揭的機構與按揭種類等因素。
- 但一旦業主未能在限期內售出舊居,就未能夠取回稅項,所以屆時會否被迫要減價賣樓呢?
- 以日本首都圈(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都會區)的一個約 70 平方米的公寓為例,平均價格約為 6,000 萬日元(約420萬港元),首期金額大約為 3,000 萬日元(約 210 萬港元)。
- 如果你打算把房屋租出,就要繳納租金收入稅,稅率為 20.42%。
- 若果想為新買入的第二間物業承造按揭,亦要留意銀行的壓力測試會變得更為嚴格。
- 如作相關操作,稅局或會質疑分批甩名動機,一旦稅局不接受業主的解釋,就會追討印花稅。
- King:坊間部分財務公司講到有層樓就有錢,很多退休父母按樓套現給兒女做生意,但忽略了加按後能否應付還款。
若不是聯名持有,業主也可考慮以近親轉讓方法,再次回復首次置業身份。 買第二層樓 但要留意,無論是甩名或近親轉讓,也會被視為一宗樓宇買賣,須支付從價印花稅及律師費開支。 根據按保公司契約規定,如果申請高成數按揭 (6成按揭以上),申請人的物業須用作自住,纔有機會獲批覈。 現居業主亦不能訛稱買第二層樓作自住用途,若原有物業已報稱自住,當購買新單位時,按保公司會要求申請人解釋,為何兩個單位均用作自住。 放寬按揭保險樓價上限,是為了協助未持有物業的市民置業,對於打算購買第二層樓的買家,即使購入 $1,000 萬的樓,不符合申請 9 成按揭的要求。
買第二層樓: 近親的定義?
大多網友皆認為,2樓確實是最差的樓層,紛紛留言「2樓就是最難賣啊」、「不意外!2樓真的會賣比較久」、「2樓價格差,普遍都比4樓還便宜」。 因收不收取15%稅由律師樓代辦,部分律師樓出於保守,會建議客人先付15%稅款其後再退稅,事實上不必多此一舉,如出現以上情況建議委託其他律師樓。 近親指夫婦、兄弟姊妹、父母,同父異母兄弟亦為近親,但要提供出世紙證明。 祖父母和孫兒不當作近親,但如父母已離世,則可向稅局申請祖父母和孫兒的關係是近親,最終以稅局批覈為準。 如是2轉1甩名,每份都是50%業權,印花稅以樓價一半計算,稅率可參考上述稅表。 如果是3轉1,每人業權是1/3,印花稅便以樓價的2/3計算。
其稅率會因應買家的情況而有所不同,簡單可分為首置印花稅以及非首置印花稅兩種。 這些物業印花稅看似複雜,計算方法與條件又各有不同,難免令首置新手不知如何入手。 其實買樓印花稅的多寡主要被4大因素所影響,只要清楚瞭解這些因素就能輕易瞭解自己需要預留多少印花稅開支。 置業前,準業主要關心各類買樓支出,其中包括繁複的物業印花稅,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淺出,逐一拆解各項印花稅及相關事宜。 當然,將單位出租需繳交「物業稅」,以及要繳付「雙倍印花稅」,自己就需要計清楚。
買第二層樓: 物業甩名後買入第二間物業,其後轉名予配偶再買另一物業,無限輪迴避稅是否可行?
她補充,如果幫子女買樓的計劃,將在明年較後時間才進行,謹記留意息口的變化。 因為在加息週期延續之下,假設明年尾按揭實際利率上升至3.25釐,屆時九成按揭和八成按揭的壓力測試下最低家庭入息分別會上升3,760元和2,999元,薪酬一年能否有同樣甚至更多的加幅宜留意。 不過,這方法也要視乎子女的月薪多少,例如以月入16,000元為例,若要做高成數按揭,也需要有收入的父母作為擔保人幫手。 買樓靠父幹、靠母幹的情況愈來愈普遍,意即以沒有物業的子女名義作首次置業,藉以避開樓市辣招稅項,但購買物業的首期,甚至供款都由父母資助。 除此之外,想要申請按揭保險,600 買第二層樓 萬元或以下的物業可以是預售樓花,但 600 萬元以上的則必須為現樓。
買第二層樓: 香港人買日本樓須知:費用、程序及注意事項
作者子非魚為星之谷首席顧問,現於多份報章及網上平臺撰文,著作《按揭達人》,涉足地產買賣及按揭、移民顧問範疇。
買第二層樓: 日本買樓收租注意事項
以 $800 萬單位為例,首置買家須付 3% 稅率,相等於 $24 萬元稅款;而非首置買家,則須付 $120 萬元印花稅,兩者相差逾 $96 萬元。 如果是非香港永久居民買家,購買新物業時,須另付15%的買家印花稅。 本文會介紹澳洲的買樓按揭詳情,包括申請條件、按揭種類、申請流程、注意事項,以及提供按揭計劃的主要銀行。 本文會介紹日本的樓宇按揭詳情,包括申請條件、按揭種類、申請流程,以及為外國人提供按揭計劃的主要銀行。 本出版物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並不涵蓋所涉及主題的所有層面,也不是你應該依賴的建議。 在根據本出版物的內容採取或不採取任何行動之前,你必須徵求專業人士或專家的意見。
買第二層樓: 置業達人King Sir:買樓新手老將10條Q&A
就以上介紹的中國銀行(日本)的貸款計劃為例,最高可按樓價的 5 成,即是首期需付樓價一半。 以日本首都圈(以首都東京為中心的都會區)的一個約 70 平方米的公寓為例,平均價格約為 6,000 萬日元(約420萬港元),首期金額大約為 3,000 萬日元(約 210 萬港元)。 若果選擇購買神戶市或京都市的公寓就會較便宜,首期可減少至 2,000 萬日元(約 143 萬港元),但也要考慮放租潛力。 一般而言還款期為 1-20 年,特殊情況下最多可分 35 年償還。 外國人也可以在日本買樓,而且可以把建築物和該塊土地的永久業權一併買下,以後亦可以把該業權留給子女。 由於買地比買樓更有利,因此多數人會選擇買二手樓而非新樓,因為建築物的價格佔總價的比例較低。
買第二層樓: 最新新聞more
最新財政預算案剛宣佈寬減印花稅,其中600萬物業轉名印花稅大幅減少達99.8%,相信有更多業主會進行甩名手續。 本文將詳盡分享新例下甩名的操作,以及各種按揭財技及注意事項。 因為Peter身上已經有一個按揭貸款,所以月供比例和壓力測試要求將會變得嚴格。 如果本身不是貸款人和擔保人,Peter月供比例只要不超過50%就可以,例如Peter月入8萬,只要新貸款月供少過4萬就可以。 至於壓力測試底下,按揭利率加3%後,只要月供少於60% ($48,000)就沒有問題。 如果老婆的樓已經是用來自住,按揭保險公司就會要求申請人解釋為何兩公婆要住在新買的樓而不是本來的樓。
買第二層樓: 【一層變兩層】第二個物業按揭 入息要求如何過關?
另有網民指,「 買不買樓是個人選擇,不過若這個情況我會寧願去作投資而不買樓,因為收租太煩,而且400萬的樓質素應該也不會好。」。 如未完成物業甩名手續,便購買第二間物業,最多隻可批8成按揭,不會批9成按揭(樓價1000萬元或以下新例可做9成)。 即使已完成甩名手續,田土廳已更新,但環聯未更新,亦只可以做8成按。
買第二層樓: 額外印花稅 (SSD)
假設你3年前買了層300萬的樓,現時升至500萬,而你仍有200萬按揭未還。 加按最高可套出物業估值的六成,即300萬,再減去未償還的200萬,即可獲約100萬資金。 King:沒錯,因為出糧銀行會比較清楚你的收支模式,例如月薪多少、會否每月一出糧就抽走資金去還債等,所以借貸成功率會較高。 不過還是不建議這做法,因為銀行愈掌握你的財政,他日你出現甚麼問題,它就愈容易發現。 例如2008年很多人失業,銀行見你每月都穩定出糧,突然幾個月無數到,擔心你無錢供樓,就會查明原因。 以上印花稅小知識可作為物業交易基本參考,惟置業及賣樓經常出現不同狀況,如對稅項有任何疑問,可諮詢稅務顧問或稅務局,計算自己的實際買樓或賣樓的額外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