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較缺乏的職位精算、理賠、資訊科技、財務等職位,因為相技能在外地也能通用,易為其他市場吸引。 業界已成立智庫,研究吸引人才本地培訓方案,而疫情限制放寬,有助帶動不少人才回來。 業界今年亦會積極對外推廣,讓跨國險企考慮重新將人手配置在港。

在退保或理賠時,資金可保留在香港,惟若想轉回至內地需要受匯款限制。 雖然近數年,中港兩地均受疫情以及「封關」打擊影響整體經濟,但母公司在中國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卻逆市持續上升,並由2013年的901間,連升9年至2022年的2,114間。 蕭麗琪相信,隨著中港早前正式全面通關,將有愈來愈多內地企業到港發展新業務。 根據業界最新內地客赴港投保數字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內地客投保於香港人壽產品的新保單保費,分別錄得508億、476億及434億港元,連續3年多逾400億港元。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文匯網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指出在金融服務方面,多達78%的受訪者表示有意在港投資,主要原因是受到比內地投資更高的回報所吸引,而傳統上保險產品仍是目前最多內地人來港選購的金融產品。 蕭麗琪表示,根據全球諮詢公司麥肯錫調查資料,自從香港與內地通關後,不少大灣區旅客準備再次來港消費。 該公司上月調查逾1,155名來自大灣區的內地旅客,當中約33%計劃未來一年訪港,85%為了購物及觀光,平均消費約3.64萬元人民幣。 至於產品方面,保險代理透露參考近期內地客新造保單,除了基本保障需要外,當中以儲蓄保險最受歡迎,而投資相連保險亦相對以往受歡迎。 至於保監局數據顯示,疫情前,內地訪客購買的保險產品,大部分是醫療或保障類型的保險產品,如危疾、醫療、終身人壽、定期人壽、年金等。 鍾小姐告訴記者,今年2月初全面通關後,內地客戶過去三年的保險需求一下猛烈釋放。

只需將資料寄給保險公司,或者經紀公司、保險代理人,一般在10個工作日內可完成賠付。 儲蓄壽險是長遠的人生計劃,不應受短期經濟波動所影響,美國是世界經濟大國,136個國家大量持有和儲蓄美國國債(如果它不保值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儲蓄美國國債),中國持有量排名第一,所以美元是全世界最保值的貨幣和流通最廣的貨幣。 港幣匯率和美元匯率是掛鈎的,長遠來說,擁有一筆美元計價的香港保險應更穩妥。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香港勞保相近內地僱主責任險

解答: 保險公司是用投保人的錢來做投資,但這些投資要受到所有金融投資中最嚴格的監管,只能購買國際信用評級最高的投資產品,所以就風險而言就是最低的,甚至比銀行的存款更安全,所以除非發生毀滅性的金融風暴,大的保險公司是不存在風險的。 根據國際保險規則,人壽保險不允許破產,最壞的情況是被更大的保險公司收購,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的結果是保單收益率可能比預期的有所下降,但不會因此失效。 就這點而言,選擇大的保險公司還是最可靠的,比如英國保誠,美國友邦,法國安盛,香港富衛,都是值得信任的保險公司,保誠曾經理賠過著名的鐵達尼號事件,黛安娜王妃事件,二戰士兵賠款等大型賠付。 隨着中港兩地已於年初通關,根據保監會最新的資料顯示,第一季香港保費總額達1,472億港元,中國訪客購買個人人壽商品的規模增加27倍,主要是釋放了壓抑多時的跨境保險業務需求,本文便會拆解內地人來港投保的主要原因和兩地保險產品的不同。 解答:對比國內保險同樣的保額,香港保險保費更便宜,回報高,保障範圍大,理賠條款寬鬆。

  • 同等額度的保險,受保人要投的保費在香港比內地要便宜30%左右。
  • 以健康應用程式為例,疫情下,人們普遍更加註重健康和生活品質,健康應用程式的需求在近年大增。
  • 況且,如果您的資產100%是人民幣,您就需要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 劉嘉欣指出,除了法定「勞保」以外,近年因應世界不時出現大型災害,新冠正是其中之一,所以各行各業避險意識大大提高,所以新冠爆發後,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亦漸成主流。

日前,有內地人在社交平臺抖音以「巴士司機不願意講中國話怎麼投訴比較好」為題,貼出自己在香港一次乘坐巴士的經歷,表示自己在當天的十點五分在巴士總站等271巴士,巴士來到後,司機明知他是內地人又故意講廣東話,大罵司機「排外」,引起網民熱議。 大家到不同地方旅遊難免要入鄉隨俗,尊重當地文化並用當地語言和別人溝通。 近日有內地人來港並在社交平臺貼出相片,怒斥巴士司機因沒有講普通話而不尊重自己,其後雖有在留言解釋自己當天的情況,但網民狠批並不買單。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答案:為了保證合同的合法有效,保護投保人、被保人的權益,香港保險監管機構要求,投保人、被保人必須親自到香港簽約。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跨境理財|客投保於香港人壽產品的新保單保費

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資料顯示,2023年首季保險業臨時統計數據,期內毛保費總額達到1,472億元。 保監局曾指,疫後跨境人流恢復正常後,釋放壓抑多時需求,加上去年同期的基數較低,故今年首季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水平,回復至96億元,按年大升26.86倍,相等於個人業務總額20.5%。 內地客購買富衛產品相關年度化保費,為去年同期的104.3倍,優於行業的48.73倍。 大灣區|疫情期間中港封關3年,香港保險業流失不少內地客戶,但隨著通關,保監局指今年首季內地客新單保費達96億元,按年增近27倍。 香港明德會常務會長及主席、富衛香港FWD首席行政區域總監李尚仁接受訪問時稱,一場新冠疫情喚起內地客戶對風險管理的意識,鑑於大灣區對保險產品有龐大需求,李及團隊不單止會藉助小紅書平臺宣傳,最近還舉辦廣東、南沙等交流團,助代理擴展大灣區人脈。 香港保險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內地居民湧向香港買保險。

  • 此外,現時內地的醫療保險對於受保的藥物仍有規管,特別是一些進口的藥物,可能需時更多時間審批納入醫保範圍。
  • 周立基另指,自2023年疫情放緩,社會開始復常使旅客增加,出行人數增加,令本港交通意外亦見上升。
  • 然而,自從新冠疫情於2020年初爆發以來,相關投保需求一直被壓抑。
  • 答:(1)現金繳費,但其上限不能超過15000美金/單;(2)VISA/Mastercard信用卡,會產生2.
  • 此外,有曾經購買過香港或澳門保險的內地受訪者強調,港澳兩地的保險公司提供「更合理的保費」、「更高的收益率」和「更廣泛的險種」。
  • 過去嚴格的防疫限制,亦影響本港財險公司承接海外保障業務。

《粵港澳大灣區展望:保險業機遇》白皮書指出,不同城市的客戶行為和對跨境保險的偏好各不相同,因此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不同城市的客戶特徵,制定相應的業務策略以吸引客戶。 本地保險業龍頭友邦,今年上半年個人人壽新造直接業務總保費收入為92.4億元,比去年同期169.28億元少45.4%,單是第二季僅42.51億元,按季跌14.8%,按年跌51%。 Ronald又透露,疫情之前,有同事每個月做到8至10張保單,表現已算很好,若超過10張,可被視為「top sales」,「(top sales)點都要靠一些大陸單,因為平均而言,以每張單每個家庭保費開支,內地人交的保費會是港人的兩三倍」。 香港市場保費平均一張單的年繳保費是1萬至2萬元,內地人市場保費平均一張單的年繳保費是3萬至5萬元。 若一個月做到10張,即會有介乎10至40萬元年繳保費成績。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客來港買保險 內地生入行錢途無限

絕大多數(約80%)大灣區客戶沒有購買香港或澳門保險產品的經驗,另有逾六成受訪者表示,沒有購買保險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不熟悉保險產品和相關法規。 至於主攻本地人生意的代理,表現也受波及,「始終疫下市民擔憂恐懼,不敢出街,疫情至今保單劇減,新生意跌了四至五成」。 過去嚴格的防疫限制,亦影響本港財險公司承接海外保障業務。 香港是大型外資險企的區域辦公室,除了有相關業務人才,亦有較大權限承保海外保障保單,保聯副主席李紫蘭表示,本港防疫較嚴格期間,不少險企在新加坡另設區域辦公室,部分員工因為造訪區內客戶較方便而移駐新加坡,令一些保單改在新加坡承保。 現時本港已放寬大部分防疫限制,保聯行政總監劉佩玲表示對業務回歸本港有信心,開拓海外業務也是本港業界的重點工作。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購買香港保險中15個最多客戶關心的問題及解答

香港是全世界知名的自由經濟體,有英國遺留下來的完善的普通法法治體系,且執行有效,所以,只要在香港合法簽訂的保單,不管投保人是何種國籍,一律受香港保險監理處監管,也受香港法律的保護。 解答:香港的保險是對全世界開放的,全世界的保險公司都可以申請到香港來經營,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到香港來買保險,只要過程是符合香港法律,這就是自由市場經濟。 ▲上週,使用中國境內辦理的萬事達和 Visa 信用卡購買保險產品,單只保險產品的最高刷卡額限制在5000 美元。 馮偉昌續指,去年9月同業研究指,香港及內地的受訪者將會以買醫療及危疾保險為未來一年的重點,故他認為發展跨境醫療和危疾保險是未來保險業界的重要發展方向。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保險業發展方向(2)︰瞭解需求、以客戶為中心

香港一些保險公司的儲蓄分紅險整體預期收益率約達到6%,有的甚至達7%。 滙豐保險策劃中心位於澳門市中心商業區內一棟雙層建築物,為澳門客戶及大灣區旅客提供全面的保險策劃服務,以滿足客戶在醫療、保障、教育、退休、財富累積和資產傳承方面的個人化需求。 解答:「孤兒保單「泛指因為原保險營銷人員離職而造成的沒有專人提供全面服務的保單。對於這種孤兒保單,保險公司往往會安排新的業務員跟進,但是新的業務員沒有佣金,跟原投保人沒有充分溝通,所以可能會影響保單的服務質量。 解答:香港保險法規定,香港保險的銷售和簽署過程都需要在香港境內完成,並且要通過香港保險持牌公司辦理,方可以受香港法律保護。 大陸境內會有一些香港分公司或者理財機構與香港的保險經紀公司有合作關係,也可以幫助客戶預約辦理,最主要的問題是,客戶要到香港保險公司的驗證中心進行驗證申請,申請通過後繳費,只要驗證繳費在香港保險公司內辦理,那麼這份保單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內地人到香港買保險要注意什麼?投保後怎麼續費?怎麼理賠?

況且,如果您的資產100%是人民幣,您就需要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然而,若然外管局新出名的措施被全面執行,上述漏洞將被堵塞--內地居民來港買保險情況普遍,亦成為資金外流的渠道。 據監管機構統計,截至去年9月,2015年中國客戶來港買保險金額達211億元,較上年同期升64%。 措施實行後,本港保險業將無所避免受到打擊;因為內地保費已在近年成為本港保險公司業績上升的主要推力,可謂撐起半邊天。 消息在上週六(12號)傳出,據悉,週日(13號)內地多家保險中介機構收到一些香港保險公司的通知,稱週一(14號)日起暫停內地人士以網絡支付方式繳納保費;中國人民銀行亦己禁止內地居民在本港購買人壽保險及相關投資產品時,使用電子支付服務。 據美國彭博報道,從上週六(12號)起,內地居民在香港購買人壽保險及投資相關產品,不得使用電子支付系統--中銀保險集團亦已發通告,稱不再接受銀聯卡付款;然而,內地居民仍然允許每次購買3萬人民幣以下的個人意外保險、醫療保險等產品。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田曦薇來港拍劇被瘋狂集郵 內地旅客追住劇組打卡逼爆中環

另外,服務業企業對未來12個月經營活動前景繼續表示樂觀,但樂觀度是8個月以來最低,部份企業對全球經濟環境疲弱感到擔心。 內地人到香港購買保險,保單/投保人是否一樣受到香港法律平等對待及保護? 解答:「人情保單」是投保人為了顧及保險代理人或經紀的「面子」而購買的保單。 「人情單「的最大問題是投保人不清楚購買的是何種保障?也不清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保障?「人情單」的結果是退單率高,從而造成投保人較大損失。 答案: 在小孩未成年之前,通常會由父母作為保單持有人、孩子作為受保人來投保一份保單,因為未成年小孩不可以作為保單持有人。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保險業發展方向(1)︰實現數碼化

香港平均年齡為全球之冠,平均年齡為85歲;相反內地平均年齡為76歲,由於港人的預期壽命較長,病發率亦較內地低,因此在同等年齡的情況下,香港的保費會較低。 當然,因應內地顧客的情況,有保險公司都會推出非港人的高昂醫療保險,在同樣的保障情況下,保費會較港人版本為高。 吳詩雅指,該行已為內地訪客業務檢視人手充足情況和業務流程簡化,除了今年計劃聘請2000名理財顧問,亦在檢視後勤人手配置。 該行去年11月至12月在內地5大城市調查,指有75%居民有意疫後來港理財和購物,而保險是理財服務中重要一環。 另外,內地企業亦可能未對在香港開設業務的其他相關需求有足夠瞭解,例如商家需要為其業務申請商業登記証明;又或者不明白有關樓宇土地用途引伸出來的不同限制,例如不可在住宅用途的樓宇經營餐飲食肆等,這些在香港發展業務時的限制,往往會令內地企業無所適從。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堅持本土元素 香港製造遊戲大熱

美聯金融集團業務經理蕭麗琪指出,自從中港通關後,內地人湧港購買金融保險類產品,令相關銷售數字爆升,預期今年內地客赴港投保的新人壽保單保費,有望出現「大報復式」反彈,將較去年暴增近15倍至300億港元。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記者採訪還瞭解到,香港一些銀行為了支持客戶購買保險,紛紛推出融資保單,客戶只要支付兩成的保單資金,剩餘八成的資金從銀行融資,然後每月向銀行還款,目前這一業務受到內地許多中產階級人士的青睞。 最近,銀行融資保單較為火爆,主要是可以滿足一些客戶尤其是內地客為了購買大額儲蓄險,可以緩解其資金壓力,他們通過銀行槓桿,以銀行20%的資金足額一次性購買百分之一百的保額產品。 大量內地客趁「五一」假期赴港買保險,但是記者採訪中瞭解到,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具體配置資產,主要是聽朋友介紹和香港保險代理人員推介,並跟風購買一些險種。 許多人將香港重疾險和儲蓄險當作資產配置的重要一部分,但是他們對這些險種回報只是一知半解。

但是,赴港投保也存在着問題,包括辦理續保和理賠等仍不方便。 粵港澳大灣區保險市場互聯互通正在加速推進,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正加快落地前海。 旅遊業監管局公佈,上月內地來港的旅行團有4,060團,團客超過13萬人,不但較6月上升31%,亦較五一黃金周長假的5月多出4%。 隨著香港與內地今年初通關,內地團來港的數字不斷上升,由今年2月的僅624團,增至最高峯時4月的4697團,內地客亦佔了整體旅客近八成。

投保人到香港投保並親自去一趟簽單繳付首年保費,首期保費可以通過現金,或者保單持有人本人的信用卡(visa master 卡)繳付,暫時不支持銀聯繳費。 只要投保人不指定新的保單所有人,不將保單饋贈他人或作貸款抵押,他就一直享有完全的所有者權利。 解答:隨著醫療診治技術的現代化,越來越多疾病已經可以治癒,同時,治療費用也大幅度增加。 坦白地說,無論大人和孩子,都有為自己,特別是為家庭建立」疾病防火錢「的需要。而重大疾病險就是最好的疾病「防火牆」。 解答:隨著醫療診治的現代化,越來越多的疾病可以治癒,同時治療的費用也相應攀升。 比如目前治療癌症較為有效的標靶治療,每個針劑都是數萬元,一個療程下來一般都是數十萬元,因此購買危疾險是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有效方法。

自己內地許多朋友幫忙介紹,有的是客戶的客戶介紹,因此業務很好。 那時巨量的客戶擠爆前來交費和諮詢的客服大廳,客戶在大廳和過道排起長龍、打蛇餅。 最近多年她均是公司百萬圓桌成員,一年收到保費約150萬元港幣,而她的上司業績是自己十倍,高達1,500萬元港幣,其客戶九成來自內地。 如果說一次交10萬元保費讓人喫驚的話,那鍾小姐透露另一家庭購買的保單更令人咋舌,同樣來自東莞的客戶耿先生,在東莞開工廠,較為富裕。

根據《財聯社》於6月7日發佈的內容,自6月8日起,多家國有銀行將會調整人民幣存款利率,分別下調活期和定期回報,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下調15個基點至2.45%和2.5%。 另外,根據投資推廣署及政府統計處的數據,2022年母公司在境外的駐港公司數目為8,978間,總就業人數約46.8萬人,共有2,114間為內地公司,佔約24%,接近4分之1。 但是,記者從一些保險公司獲悉,無論是儲蓄險還是重疾險紅利,均是浮動不固定的,不要為其美好的未來回報計劃而動心,而要深入瞭解保險公司未來收益到底如何,保險公司對收益是無法保證的,也不會給予保證的。 因嚴重受傷或疾病在外地住院,必需連續性超過7天,可獲安排一名家庭成員前往當地探望,保障包括來回交通及住宿酒店費用。 旅遊期間生病、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或意外受傷所需的費用,包括門診及醫療費,住院病房,手術,醫生等有關費用。 旅遊期間生病或意外受傷所需的費用,包括保障消閒及非專業性質的運動:滑雪及其他冬季運動、潛水、高空彈簧跳繩(常稱笨豬跳)、高山遠足及各種水上活動。

內地的保險沒有分吸不吸煙,反而對不吸煙者就不太公平,因為兩種客戶交同樣的保費, 但吸煙的風險成本保險公司都有計算在保費裏去了。 內地有輕症豁免,但香港的沒有:香港是覈保嚴,理賠易,內地是相反的。 即使內地有輕症豁免,但增加了的風險成本是出自客戶的保費當中,這要看個人怎樣選擇。 總結而言,內地人來港主要買儲蓄、危疾及住院三類保險,背後都有分散資產共通點。

高盛證券稱,外儲減少由於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2月份隨着美匯指數下跌2.13%,因而外儲中其他貨幣資產估值增加。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人民銀行於2月底時公佈,1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人行收購外匯資產而相應投放的本國貨幣)減少6445億元(人民幣,下同),為史上第二大單月跌幅。 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也令到中國居民紛紛兌換美元,1月份金融機構居民外匯存款增加72.6億美元,為2011年以來最大單月升幅。 有保險業人士建議,若想去香港投保,一要找專業負責的保險顧問仔細諮詢;二要按照香港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內地保險公司相比,投保前後有哪些區別,如付款方式、貨幣差異、術語、理賠範圍和限制情況等,免得後悔。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中國平安網上保險

驗證香港保單的真假,其實很簡單,客戶可以致電香港保險公司的客服,跟客服核對個人資料和保單號碼,就能確定真假;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登錄香港保險公司分配給客戶的網上帳戶。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5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2025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過去數年,由於非香港居民與本地(香港)購買保單的數量顯著增加,理事會決定由2013年5月1日起,將服務範圍擴展至非香港居民(所有境外人士,例如中國,臺灣東南亞等地區的客戶)。 理事會相信只要保單是有投訴局會員公司按香港法律出發,所有保單持有人,不論其居住地,皆可使用投訴局的免費服務,這是較公平的做法。

內地客偏愛買重疾險和儲蓄險,談到香港的重疾險優勢時,鍾小姐表示,因為除了保障範圍較內地更廣外,還有不菲的紅利,這是內地重疾險所不具備的,內地重疾險只有重疾發生、身故予以賠付,或者退保時賠付,是沒有一分錢紅利。 內地人來港買保險 但是,通貨膨脹一直令人們資產縮水,沒有紅利的回報,即使100萬元人民幣的保額,經過二三十年後,資產肯定縮水不少,香港保險重疾險有紅利,可以抵禦通脹。 儲蓄險有分紅險的美好前景更吸引內地許多富豪,並成為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

如果受益人先於保單受保人身故,而沒有指定新的受益人,這筆錢也是按照遺產來處理。 所以,在這裏提醒大家,如果受益人發生變故,您的保單最好要及時更換新的受益人。 1、變更受益人; 2、領取退保金或保單紅利; 3、以保單作為抵押品向金融機構借款; 4、以保單為質押品向壽險公司借款; 5、制定新的所有人。 25歲的郭超宇來自四川瀘州,2014年於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畢業後,隨即加入友邦保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