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署今年1月底容許擁有「灰證」的接載傷殘士的司機,亦可泊於街邊殘疾人專用泊車位後,有殘疾人士投訴專用泊位被「灰證」司機長期霸佔,東區區議會今日(24日)討論有議題,有區議員指東區及柴灣傷殘人士專用泊車位合共只有38個,新措施令泊車位更形短缺,要求運輸署增加泊位,並且恢復原有做法,只准擁有「藍證」殘疾司機使用。 傷殘人士泊車位 此外,黃健雄認為執法機構在執行層面上,難以證明停泊在殘疾車位的灰證車輛曾否接載過傷殘人士,「執法困難,因為好難以證實」,極大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濫泊情況。 他敦促當局嚴格收緊灰證批發條件,並承諾增加殘疾人士泊車位,維持相對合理的駕駛者及車位比例。 以馬鞍山區為例,一個超過20萬人口的新市鎮,由政府提供的路邊殘疾車位卻只有5個,遠遠追不上殘疾駕駛者的需求,在靠近大水坑村的公共停車場,就只提供一個殘疾車位,並已換上新款告示,容許持有灰證人士使用。 對一個殘疾人士而言,能找到一個正常車位停泊,左右兩邊的空間亦未必夠放下輪椅,就算能勉強打開車門,也生怕刮花隔壁的車輛;相比之下,殘疾車位的空間比較充分,有足夠空間供殘疾人士上落,確實有一定需要,她期望一般市民能明白殘疾駕駛者的難處。

殘疾人士專用的路旁泊車位,以往只供持有「藍證」的殘疾駕駛者使用,運輸署1月29日起採取新措施,將有關泊位的使用資格擴展至持有「灰證」人士,以方便他們接載指定的行動不便殘疾人士出行。 傷殘人士泊車位2025 根據運輸署資料,本港約有450個殘疾人士專用的路旁泊車位,截至3月中,該署共發出了1,816張「藍證」及1,790張「灰證」。 申訴專員公署發稿指,運輸署放寬殘疾人士泊車位措施後,當局便接獲投訴指,新政策令路旁殘疾人士專用泊位供不應求的情況更趨嚴重,加上有持「灰證」的人士涉嫌濫用有關證明書,包括長時間佔用,或在沒有接載殘疾人士的情況下使用路旁殘疾人士專用泊位,因而減低了殘疾駕駛者使用有關泊位的機會。 傷殘人士出行舉步維艱,運輸署年初開放讓接載傷殘人士的駕駛者亦可使用路旁殘疾人專用泊位,讓未能自駕的傷殘人士亦可享用免費泊車福利。 然而,政府的「好意」卻被人濫用,有傷殘司機反映有人將專用泊位當作私家停車場,最多泊足6日,剝奪其他使用者權利。 本報記者亦直擊部分接載者無視指引,在沒有接載傷殘人士的情況下仍停泊專用泊位,導致爭位情況惡化,傷殘司機兜圈逾半小時亦找不到泊位,深感無奈。

傷殘人士泊車位: 有關香港路邊傷殘泊車位搜尋器的使用

葉要經常兜圈到附近找位,有時等足兩句鐘才成功泊車,惟往往要步行3至4條街回家,對於必須雙手使用柺杖支撐身體走路的他來說相當喫力,下雨天時更無法撐傘,泊車後要搭的士回家,盼灰證司機自律,專用泊位不可連續停泊超過24小時。 傷殘人士泊車位 泊車處附近的泊車標誌,會列明該泊車處是指定給何種車輛類別/類型使用,及其許可的泊車時段。 部分泊車處可能會指定在不同時段給不同類別/類型車輛使用(例如日間供私家車使用,晚間則供商業車輛使用)。

香港房屋委員會 傷殘人士泊車位 (房委會) 於公共屋邨、居屋屋苑、商場及工廠大廈設有泊車位。 有意租賃人士可致電或親臨所屬屋邨 / 屋苑 / 商場 / 工廠大廈辦事處查詢及索取申請表格。 屆滿前3個月,持證人可憑身份證件到車輛管理所辦理換證手續,包括填寫換證表、進行體驗、接受交通法規教育及交通違章、事故是否處理結束的審核。

傷殘人士泊車位: 殘疾駕駛者資訊

而不少傷殘駕駛者揭發灰證司機的濫泊情況嚴重,均是數以日計,完全違背政策原意。 傷殘人士泊車位2025 黃健雄續指,灰證的申請程序寬鬆,只要能提供由註冊醫生、註冊護士、校長或物理治療師所發出的證明文件,加上被接載者的身分證明文件就能申請;健全人士濫泊殘疾車位的事件時有聽聞,他擔憂在放寬限制後,車位數目並沒因此而增加,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殘疾駕駛者需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車位停泊。 有 關殘疾駕駛者欲於廣東省駕駛的申請途徑、所需時間、相關費用,特別是廣東省對身 體殘障程度的限制,本港經運輸處批覈的改裝車輛能否直接過關使用等疑問,協會早前曾去信運輸署查詢,並於2004年5月18日正式接獲該署牌照事務組正式 書面回覆。 切勿在指定為其他類別車輛而設的泊車位內泊車,例如不可把私家車停泊在給貨車或指定車輛(如救護車等)使用的泊車位內。 傷殘人士泊車位2025 為透過靈活的人員調配、廣泛使用電子設備以及運用市場的專業知識,來提升營運效益,房協將轄下大部份停車場外判予專業的停車場營辦商,由他們負責管理停車場的日常營運,當中包括車位管理及租賃事務。 另一藍證司機何先生坦言經常見到灰證司機並無接載傷殘人士時停泊專用車位導致一位難求,令本身會載着結他四處表演的他,最近只能坐着電動輪椅出行,惟輪椅無法運載他的表演物品,變相剝削他出行及融入社會的權利。

  • 有意租賃人士可致電或親臨所屬屋邨 / 屋苑 / 商場 / 工廠大廈辦事處查詢及索取申請表格。
  • 屆滿前3個月,持證人可憑身份證件到車輛管理所辦理換證手續,包括填寫換證表、進行體驗、接受交通法規教育及交通違章、事故是否處理結束的審核。
  • 傷疾人士先到復康資源中心(如理工大學內的復康專科及資源中心)接受駕駛評估,評估合格就可先預約運輸署安排駕駛能力測驗,經駕駛能力測驗後,運輸署會安排你前往政府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
  • 以馬鞍山區為例,一個超過20萬人口的新市鎮,由政府提供的路邊殘疾車位卻只有5個,遠遠追不上殘疾駕駛者的需求,在靠近大水坑村的公共停車場,就只提供一個殘疾車位,並已換上新款告示,容許持有灰證人士使用。
  • 如果檢查合格,運輸署牌照部會簽發一封豁免批准信(Letter of Approval),信的內容包括車輛要加裝那種設備及豁免項目。
  •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今(28日)召開記者會反對署方的決定,表示新措施將令原本已一位難求的殘疾車位更加緊張,嚴重影響傷殘駕駛者的日常出行,敦促政府收緊灰證批發條件,同時增加車位比例。

而殘疾人士作為最重要的持份者,當局在公佈措施前卻未有諮詢他們的意見,他敦促政府詳細交代開放的理據。 傷殘人士泊車位 另外,亦有意見認為,執法人員難以確定「灰證」持有人駕車進出相關泊位時,是否正接載其「灰證」指定的殘疾人士,為執法構成挑戰。 至於連續停泊的濫用情況,記者於深水埗發現葉先生所指的橙色灰證私家車,兩日依然停泊在同一泊位。

傷殘人士泊車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運輸署發言人指,署方會在個別懷疑有人濫用泊位地點或使用率較高的泊位進行實地調查,如持證人違反使用條件會取消其「泊車證明書」。 自新措施實施以來,共收到約20宗涉及懷疑有人濫用路旁殘疾人專用泊位的投訴 。 東區區議員古桂耀今日在東區區議會公共交通及道路安全工作小組中表示,本港泊車位長期供不應求,而路邊殘疾人士泊車位更加短缺,截至去年底,全港共有449個殘疾人士專用的路旁泊車位,當中東區有29個,柴灣只有9個,數量極少,完全忽視當區使用者的需要。 在觀塘海濱道,一名男子獨自駕駛貼有灰證的黑色房車,停泊在專用泊位後施然離去,並無接載殘疾人士。 傷殘人士泊車位 「佢最多泊足6日,咁樣已經違例,當正係免費私家停車場!」患小兒麻痹症導致殘疾的葉先生,是藍證持有人,多年來駕車到不同地點工作,原本晚上可停泊在住所附近的殘疾人專用泊位,以往每個星期可泊3晚,自新政策推出後一晚也泊不到,更常被一架貼有灰證的橙色私家車佔用,一泊就數以日計。 傷青駕駛會主席黃健雄指,當局倉促開放車位限制,恐怕令傷殘人士司機「生活、社交以及上班搵食都有問題」。

葉思朗總督察補充,沙田警區會將打擊違例佔用傷殘人士泊車位的工作納入恆常化執法行動,以防違例情況故態復萌,同時呼籲司機守法,不要剝奪傷殘人士使用泊位的權利,持有「藍證」和「灰證」司機也要遵守使用規則。 為查證違例佔用情況,本報記者日前巡查各區傷殘人士泊位,發現不少沒有在擋風玻璃張貼「藍證」或「灰證」的私家車停泊,其中荃灣灰窰角街兩個泊位均被「無證」車輛佔用;記者翌日再前往該泊位視察,遇到一位持有「藍證」的行動不便男子,他站在違例佔用泊位的私家車旁邊,察看擋風玻璃上寫上手機號碼的字條,隨即致電對方,但電話一直無人接聽,表情無奈。 不過署方說法被古桂耀質疑,指擁有灰證的司機本身為健全人士,可尋求其他泊車位,偏偏相關司機利用新措施佔用路邊殘疾人士專用泊車位,造成殘疾司機無位可泊,「就算新加50個車位都無用,灰證司機都係食埋你,藍證司機都係一個位都無。」最後他在會中提出動議,要求增設更多殘疾人士專用車位,亦要禁止非殘疾司機使用有關車位,最後獲無反對或棄權票下通過。

傷殘人士泊車位: 香港地少人多車多,尋找車位往往是一般駕駛者最煩惱的問題。尤其是在繁忙的時段,一眾傷殘駕駛者,既要找到車位,同時也要適合傷殘人士停泊,真是難上加難。有見及此,有傷殘駕駛者就自發做了一個網站,讓有需要人士可搜尋傷殘泊車位,用自己的方法推動無障礙社會。

運輸署今年1月底開始,逐步開放路邊殘疾泊位,予持有「司機接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泊車證明書」(灰證)的人士使用,令可使用傷殘人士泊位者數目頓時大增一倍。 申訴專員趙慧賢今(23日)表示,新措施實施後,署方接獲多宗投訴指,「灰證」的人士涉嫌濫用有關泊位,惟執法人員難以分辨「灰證」持有人駕車進出相關泊位時,是否正接載其指定的殘疾人士,遂決定主動調查路旁殘疾人士專用泊車位的措施及使用情況。 截至2020年8月,香港合共有447個路邊殘疾車位,並準許持有「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藍證)的殘疾司機停泊。 惟運輸署日前宣佈,將在明日(29日)起逐步開放路邊殘疾泊位,予持有「司機接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泊車證明書」(灰證)的人士使用,在車位不變的情況下,使用者的數目卻頓時大增一倍。 傷殘人士泊車位2025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今(28日)召開記者會反對署方的決定,表示新措施將令原本已一位難求的殘疾車位更加緊張,嚴重影響傷殘駕駛者的日常出行,敦促政府收緊灰證批發條件,同時增加車位比例。

傷殘人士泊車位: 探射燈:霸足6日 殘疾者泊位淪免費車場

對於提高香港駕駛者的公德心,政府應該加強宣傳及身體力行,除了一般街道,一些重要的公共機構如醫院的泊車位,也應更公開及透明。 香港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小知識 除了搜尋泊車位外,Danny也跟我們分享了香港傷殘人士考車牌的小須知: 傷疾人士先到復康資源中心(如理工大學內的復康專科及資源中心)接受駕駛評估,評估合格就可先預約運輸署安排駕駛能力測驗,經駕駛能力測驗後,運輸署會安排你前往政府醫院接受醫生的檢查。 如果檢查合格,運輸署牌照部會簽發一封豁免批准信(Letter of Approval),信的內容包括車輛要加裝那種設備及豁免項目。

傷殘人士泊車位: 運輸署放寬傷殘車位停泊資格 殘疾、健全者8人爭1車位

在理工大學內的復康專科及資源中心會提供相關資料,包括合適的教車師傅及改裝車車房。 堅毅忍者‧障殘人士國際互助協會總幹事王素琴指,灰證司機濫用泊位情況很嚴重,幾乎每日都收到投訴,她不反對灰證司機有需要時使用泊位,惟他們並不守規矩,不但沒接載傷殘人士,又會停泊數日,呼籲他們自律。 而運輸署在推出相關政策時並無諮詢殘疾團體,對此感到失望,現時專用泊位競爭由過往4人爭一位變成8人爭一位,情況極不理想,促政府做好監管及教育宣傳,同時增加泊位及採取行政手段如加入智能裝置減少濫用。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轄下的傷青駕駛會,在今年1月接獲大量會員投訴,指全港各地的路邊殘疾人士泊車位正陸續換上可供「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藍證)及「司機接載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泊車證明書」(灰證)使用的標誌,令他們搵位泊車的難度大增。 截止去年8月,香港合共有447個路邊殘疾車位,並有1,811名傷殘人士持有藍證,若加上放寬後限制後的1,779張灰證,駕駛者以及殘疾車位的比例,恐將由以往的一比四,大幅上升至一比八,令搵位難上加難。 為顧及殘疾人士的泊車需要,持有「傷殘人士泊車許可證」的人士,可免費使用路旁泊車位包括傷殘人士專用泊車位,及以半價使用運輸署轄下多層停車場的月租泊車位。

傷殘人士泊車位: 車位被佔 殘疾司機冒被發告票風險泊街邊

申請人須提交詳列於申請表格 TD544 (Rev.02/21)第四部份內的所有證明文件。 傷殘人士泊車位2025 香港復康聯會管理委員會副主席嚴楚碧提到,自己身為殘疾人士,在駕車外出時曾遇過非常多挑戰。 「港九新界都係得400幾個車位,搵車位真係好睏難」、「要有僥倖心態先泊到車位,仲唔好講泊到好遠仲要推」。 現時本港私家車入出各陸路口岸受廣東省及本港政府共同管理的配額制度所限制,確保現時三個車輛過境口岸(即落馬洲、沙頭角口岸以及文錦渡口岸)的清關設施不會負荷過重,以及管制站和附近地方的交通暢順,不致造成擠塞。 身體檢查在廣東省入內各縣(區)級以上醫療機構進行,包括身高、視力、辨色力、聽力、身體運動能力和有關妨礙駕駛疾病及生理缺陷等6項,不需驗血;但不能由香港註冊醫生證明書代替。

傷殘人士泊車位: 運輸署年初放寬傷殘車位停泊資格 申訴專員主動調查泊位濫用情況

由遞交申請至獲發駕駛證約10個工作天,申請人於遞交申請時才需親身前往省內辦理,憑《受理回執》繳齊有關費用後領取駕駛證,可由他人代領。 不要把車輛停泊在會對其他道路使用者造成危險或不便的地方,即使停泊在遠一點的地方,也應這樣做,以免造成危險。 換領C類小型汽車及Z類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駕駛證收費均為¥120,E類二輛摩托車駕駛證為¥80。 附在「泊車處」標誌的「時間指示牌」,標明每次繳費後可以泊車的最長時間、以及停車收費錶的收費日子和時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