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政府向市民收取的垃圾費,可作為垃圾分類及回收的開支,把部分垃圾循環再造,可雙管齊 下,減少廢物。 相反,教育市民如何減廢,需要長時間推廣,而且必須依靠市民自動自覺地減廢,並非最有效的方法。 「小綠減廢學院」是本年度「綠樂無窮在屋邨」社區環保教育計劃第十一期的主題。 在九九年上半年,長春社在多間學校(幼稚園及中、小學)推行塑膠廢物回收再造計劃,又在一些社會服務中心和屋邨舉辦同類計劃,參加的學校、中心和屋邨,為數超逾160。 長春社並安排一星期的電臺節目和一次音樂會,提高公眾回收塑膠廢物的意識。
機器內置鏡頭及人工智能物件辨識程式,用家只需以八達通繳付港幣20元按金即可借用餐盒,按金會於歸還餐盒時全數退還。 減廢 而用家歸還前無需清洗餐盒,使用過的餐盒均會由專業洗碗公司清洗,確保經消毒後再放回機器。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同意撥款1千萬元,以支持政策大綱下的公眾教育計劃。 堆填區是可持續發展廢物管理系統不能或缺的一環,但發展堆填區卻需要一定的土地資源。 因此,堆填區必須被視作一項珍貴資產,必須更適當地運用,將堆填區的容量善待慎用。 廢物是富裕社會常見的問題,人們的經濟條件提高,消費購物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有了新玩意,舊東西當然棄諸門外,香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減廢: 減少廢物計劃
透過廢物分類處置,惰性廢物可用作填海物料,非惰性廢物會被運往堆填區。 減廢2025 除了食剩飯菜或過期食品外,在食品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及預備過程中也會產生廚餘。 都市固體廢物包括來自住宅及工商業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但建築、化學、醫療及特殊廢物則不包括在內。 減廢 2012/13年度我們在六個屋邨推行廚餘回收運動。
為解決這問題,在廢物的產生和回收再造等事宜上,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合作,並且增設公眾填土區。 在一般日子,香港每天仍然產生接近50,000公噸固體廢物,其中約30,000公噸惰性 拆建廢料運往公眾填土區傾倒,另有8,000公噸拆建廢料運往3個策略性 堆填區棄置。 除這類廢物外,各堆填區每日現接收大約9,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和1,000公噸特殊廢物。 在九八年十二月,我們向各委員簡介九八年十一月五日發表的「減少廢物綱要計劃」,就計劃的目標作說明;委員並知悉,當局將籌組減少廢物委員會,推行這份綱要計劃。 在九九年二月,減少廢物委員會正式成立,經協定後,本委員會每年將會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提交報告,闡述年度內「減少廢物綱要計劃」的進展。 減廢2025 為促進減廢回收,政府一直以身作則帶頭實行環保採購政策。
減廢: 社區回收
此外,香港棉紡業同業公會職業先修學校舉辦學校膠樽回收再造計劃及相關的教育營。 減廢 截至九九年十月初,經這些資助計劃,約共收集塑膠廢物750公斤,廢紙1200公斤,供出口或本地循環再造。 「綠樂無窮在屋邨」第七期啟動儀式於2013年8月舉行。
- 特區政府在2006年實施建築廢物處置收費,而運往堆填區的建築廢物亦自此大幅減少。
- 此外,另有10個屋邨推行第二輪玻璃樽回收計劃,並舉行工作坊教導居民如何利用廢玻璃樽創作藝術品及裝飾擺設,剩餘的玻璃樽則送交玻璃回收商用作製造行人路環保地磚。
- 透過廢物分類處置,惰性廢物可用作填海物料,非惰性廢物會被運往堆填區。
- 而用家歸還前無需清洗餐盒,使用過的餐盒均會由專業洗碗公司清洗,確保經消毒後再放回機器。
- 優勝作品已被選出並在2016年10月7日的嘉許典禮上頒獎。
- 一直以來也被灌輸用需要化妝棉輔助以達至更好的效果,結果每天都要丟掉至少兩片化妝棉。
2014/15年度,我們繼續推展第八期「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主題為「減少都市固體廢物」。 此外,我們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就公屋住戶的環保意識進行居民意見調查,以瞭解這些活動的成效及「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的改善空間。 減廢2025 環保署在2005年1月推出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目的是透過鼓勵及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於屋苑/住宅大廈範圍內提供廢物分類回收設施,方便居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以提高回收物料的收集數量和減少廢物的棄置量。 「家居廢物源頭分類計劃」旨在鼓勵及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於屋苑/住宅大廈範圍內提供廢物分類回收設施,方便居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以提高回收物料的收集數量和減少廢物的棄置量。
減廢: 家居
此外,長春社成功促使本地的主要零售商/製造商自發在產品上加印塑膠材料編碼。 為促進屋邨的塑膠廢物回收行動 ,長春社更協助回收服務,同時為居民舉辦活動,例如「廢紙再造同樂日」,以收宣傳之效。 綠色團體和一些以學生和居民為服務對象的青少年團體/社區組織,獲前臨區局的「塑膠回收再造資助計劃」資助,推行了多項塑膠廢物回收再造計劃。 綠色力量在屯門、元朗、沙田、葵涌及青衣,為小學舉辦塑膠廢物回收計劃。 香港婦女基督協會亦有推行塑膠廢物回收再造計劃,並舉辦標語設計比賽,安排參觀塑膠回收再造廠。
截至2013年3月底,全港已有875戶報名參加本計劃。 減廢2025 各個參與的屋苑亦可定時舉辦大型的回收活動,來集中收集其他種類的可重用及可回收物料,例如舊衣服、舊電器和舊電腦等,然後再轉交回收商。 會展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梅李玉霞表示,該公司自2018年起已成為第一批參加「O‧Park1」的廚餘廢物回收組織之一,將廚餘轉為可再生能源。 另外,該公司自去年起已推出「塑膠保鮮膜回收計畫」,特設置大型「回收籠」,自去年7月至上月底,已回收近4,900公斤的塑膠保鮮膜。 談到減少廢物,不期然會聯想到循環再造,但答案其實並非如此簡單。
減廢: 廢物
而市民作為消費者,有權選擇購買 較少包裝的產品,商品亦會隨市民的購物取向而改變產品。 同時,市民知道了減廢的重要性,亦會減少購買非必需品。 乙同學:我認為徵收垃圾費,是減少廢物的最有效方法。 如果政府實施按垃圾棄置量收費,市民為了節省垃圾費,自然會自動自覺減 減廢 少製造垃圾,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減廢: 教育及宣傳支援
近年更關注環保議題,學習更多重複使用的想法,希望透過以身作則改變大眾對環保的既定印象。 在環保意識方面我還在虛心學習,如果說斷捨離是更認識自我的過程,環保永續是對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 以下分享的 Low Waste Challenge 是我新增的年度目標之一。 住戶只需把可回收的物料(如廢紙、金屬和塑膠)分類好,然後放置於屋邨或大廈內的回收桶或指定回收地點便可,非常方便。
減廢: 廢物的種類
事實上,我不需要增加收納空間,反而要把不必要的物品送出家門。 面對過去衝動購買的物品,才發現自己擁有很多非必需品。 實踐少物生活的過程,重新審視物品與自己的關係,逐一整理心底裏屬於過去的情感。 在俱備生活感的空間展現「人情味」,瞭解物品對自己的價值是什麼,為何選擇保留下來? 當你在規劃空間時,以減少自己的負擔為首要任務,繼而以「一個動作即可完成」為重心,減少拿取的步驟。
減廢: 香港書展2023︱「綠在會展」回收近2,300公斤廚餘 將送往O・Park1轉廢為能
因為嘗試可重用化妝棉,我下定決心不再買普通化妝棉。 卸妝或使用化妝水都可以用,之後使用化妝水盡量改為用手上。 可重用化妝棉可以使用肥皂清洗後晾乾,或丟進洗衣機都可以,但使用洗衣袋再丟進洗衣機會更好。 一直以來也被灌輸用需要化妝棉輔助以達至更好的效果,結果每天都要丟掉至少兩片化妝棉。 雖然一直知道市面上有環保卸妝棉出售,而且採用 100% 有機純棉,但習慣並非短時間內改變。 金益鼎今年發放現金股利1.88元,金益鼎表示,整體營運可望隨太陽能板及電動車廢電池的回收處理業務持續成長。
減廢: 減廢 證書
自環境局在2018年11月向立法會提交落實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條例草案以來,政府一直致力配合法案委員會的審議工作。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亦在2016至17年度起資助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社區參與項目,讓公眾為日後實施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作好準備。 截至2021年1月中,已有超過180個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社區參與項目獲得資助,資助總額約1億5千萬元,涉及約1,000個不同處所。
減廢: 綠色建築 : 生態、節能、滅廢、健康 = Green architecture
醫療廢物包括根據《廢物處置條例》第2條及附表8界定的各種從醫療、化驗所和研究等業務產生的廢物。 醫療廢物必須妥善管理,以盡量減低其對公眾健康構成的危險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風險。 建築廢物包括來自建築、裝修、拆卸、土地挖掘及修路等建造工程所產生的廢物。
減廢: 減廢指引
現時科大在兩座學生宿舍安裝了 85 個智能花灑頭,超過1,000名宿生可使用新裝設的花灑頭;而計畫將進一步於八所成員院校一共17座學生宿舍安裝895個智能花灑頭,估計可讓近6,000名宿生使用。 過度消耗即棄用品及水資源,不但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更會增加碳排放,加劇全球氣候暖化。 現時的堆肥以禽畜廢物為原料,在新界沙嶺生產,九九年的堆肥量超過7,000公噸。 2020 年創辦『生活的基本』生活風格媒體,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把有整理的價值傳遞出去。
經過詳盡的研究,我們正計劃發展以焚化為核心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大幅減少廢物的體積以及回收能源。 另外,我們會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把已被源頭分類的有機廢物轉化為有用的產物。 我們繼「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第六期後,接着透過第七期計劃,繼續推行為期兩年的廚餘回收試驗計劃,並擴大範圍至14個屋邨。 麗閣邨、天華邨、天慈邨、南山邨、清河邨、俊宏軒、麗安邨、安蔭邨、新翠邨、梨木樹邨、啟田邨、天晴邨及慈正邨均採用「邨外處理」模式,將回收的廚餘轉化為魚糧,藍田邨則在邨內以微生物轉化回收廚餘。 此外,另有10個屋邨推行第二輪玻璃樽回收計劃,並舉行工作坊教導居民如何利用廢玻璃樽創作藝術品及裝飾擺設,剩餘的玻璃樽則送交玻璃回收商用作製造行人路環保地磚。 透過各種渠道,例如攝影比賽、吉祥物設計比賽、「廢事話你知」問答比賽、活動網站、減廢教育海報及專家分享工作坊,向居民發放減廢信息。
減廢: 參與屋苑的配合
此外,綠色生活嘉年華、二手家品市場、環保清潔劑工作坊、環境考察團及講座亦在36個屋邨舉行。 第9期活動更成功招募超過2千名義工擔任綠屋邨大使,以協助這些減廢活動的進行。 獎勵計劃旨在推動物業管理人員及清潔員工,更積極推動及協助參與屋苑的回收工作,因此環保署鼓勵居民組織及物業管理公司合適地分發獎賞禮品予所有參與回收物收集、分類、清理等工作的物業管理人員、清潔員工等人士。 環保署於2007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處所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我們亦須採用先進科技縮減需要處置的廢物體積,以保留珍貴的堆填區空間。
減廢: 減少廚餘運動
我們透過「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第七期,招募了約2,600位綠屋邨大使並完成培訓。 另外,在全港700多條鄉郊村落的垃圾收集站都已設置了三色回收桶,收集村民送來的回收物料。 換言之,香港超過八成人口可使用其居住地方的回收桶,進行廢物源頭分類回收。 減廢2025 棄置的廢物數量減少,代表無須再增加堆填區的面積,珍貴的土地資源便可更有效地利用作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擬進行的工作,可協助本地的回收再造業發展,並進一步向公眾推廣減少廢物和回收再造,詳情請參閱附件III。
為維持宣傳效力,在九九年十二月底,我們舉辦另一次宣傳運動 ,包括電視宣傳,強調公眾參與,齊齊減少廢物,把廢物循環再造。 環境教育活動,包括『再‧回家』資源共享箱的設計比賽,在2016年6至7月期間舉行。 優勝作品已被選出並在2016年10月7日的嘉許典禮上頒獎。
基於計劃有效減少受規管零售界別所派發的塑膠購物袋,我們進一步就擴大計劃的建議諮詢公眾,並獲得社會普遍支持。 在立法會通過相關的法例修訂後,塑膠購物袋收費在2015年4月1日全面實施。 同時,環保署正積極推動就廢電器電子產品及玻璃飲料容器引入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並分別在2015年3月及7月就兩項計劃的立法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 我們亦同步推行各項所需的輔助措施,包括發展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以及逐步擴大玻璃容器的回收網絡。 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我們制定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框架方案建議,並於2015年2月向立法會介紹。 經參考業界和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後在2017年10月提出優化的建議收費安排和推出多個宣傳教育活動。
香港的地理環境狹小,卻要應付大量廢物,我們實在有需要了解如何可以改善這個情況。 因此,我們必須立即行動,一起肩負減少及回收廢物的責任。 是《減少廢物綱要計劃》措施之一,旨在推廣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技術,並通過資助,鼓勵本港各界別採用這些技術。 我們計劃發展廢物能源回收設施,每日處理6,000公噸廢物,可行性 研究將於二○○○年初完成,隨後便會諮詢公眾意見。 如獲撥款,首項廢物能源回收設施可望在二○○七年落成啟用。
減廢: 服務
第十期焦點在推動各公共屋邨進行「家居廢物審計」,旨在推動住戶持續監察家居廢物的類別和量,並採取不同的措施以減少廢物的產生。 我們亦擴闊教育活動至部份商場,以推動包括廚餘的減廢活動。 為確保廢塑膠得到妥善處理,承辦商需實行一個全面監察計劃,包括於收集車輛安裝全球定位系統、備存電子化的數據紀錄,及於處理廠房安裝監控鏡頭系統。 另外,環保署人員會進行巡查和不定時突擊檢查,以監察承辦商於收集和處理廢塑膠過程中各項工序的表現。 此外,環保署會按承辦商處理廢塑膠後製成再生原材料或再造產品的實際產量來支付有關的服務費,相信這安排亦可以提高市民對廢塑膠回收的信心。
截至九九年十一月,已有超過250個公共及私營屋邨設置回收箱。 首循環計劃成效美滿,我們再接再厲,於2012年6月展開「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的新階段,推出多項嶄新活動和主題,讓屋邨的環保工作薪火相傳。 「『再‧回家』資源分享及重用」是本年度「綠樂無窮在屋邨」社區環保教育計劃第九期的主題,於2015年10月9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