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物理治療學(榮譽)理學士課程獲輔助醫療業管理局的專業認證,成為首個取得專業認可的自資物理治療學理學士課程。 2015年9月,成立四所學院(包括人文學院、商學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及護理學院),為發展成為私立大學作準備。 同年5月,成功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院校評審及課程甄審,並獲教育局確認,成功註冊為認可專上學院。 同年10月,開辦兩年制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2011年12月獲香港護士管理局認可為登記護士訓練課程)。
-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東華三院在這非常時期,仍堅持在東華醫院及廣華醫院提供有限度的醫療服務,又竭力協助疏散市民回鄉、施粥派飯、派送寒衣、殮死救傷。
- 同時,該院亦透過推動國民教育、生涯教育和德育課程,讓學生增廣見聞,同時加強國民身份認同、建立多元技能、睿智與世界觀,以協助他們迎接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 至2017年,東華三院在全香港設有超過300個服務單位,僱員人數逾一萬名,為全港市民提供涵蓋各層面的服務。
-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
-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 現時東華三院共有247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25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51個教育服務單位及165個社會服務單位,涵蓋安老、兒童及青少年、復康及公共服務;另東華三院文物館負責宣揚東華歷史、修復和保存機構檔案以推動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
東華三院賽馬會松朗安老綜閤中心奠基典禮於9月1日舉行,邀得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GBS太平紳士 及香港賽馬會董事周永健SBS太平紳士主禮。 陳文綺慧主席於奠基儀式上表示,本港現正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本院在回應社區對安老服務的需求上責無旁貸,重建的綜閤中心著重和諧的家居設計、尊重長者私隱及個人需要,以及提供舒適及綠化的環境,希望長者能置身於愜意及健康的生活環境中。 東華三院logo 中心名為「松朗」,代表著本院祝願長者老如松柏,時常保持心境開朗。 東華三院一向重視傳統公共服務及中國風俗,致力提供高質素的服務,以滿足社會人士對傳統祭祀、殯儀服務及殮葬設施的需求。 現時公共服務部主要提供三大類主流服務,分別為殯儀和殮葬服務、廟宇和祭祀服務,及傳統文化服務,合共管理24個服務單位及重點計劃,服務所得收益均作東華三院慈善用途,發揚寓傳統於慈善的特色。
東華三院logo: 東華三院包玉星學校 TWGHs Chi-Li Pao School
社會服務東華三院共有232個社會服務單位,包括67個安老服務單位、82個青少年及家庭服務單位、53個復康服務單位、30個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服務單位,為家庭、兒童及青少年、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多元化的福利服務,以求達至「優質照顧,全人發展」的服務目標。 東華三院自1880年於文武廟創立平民義學以來,一直與時並進,是本港具規模的辦學團體。 目前,本院營辦18間中學、14間小學、18間幼稚園及2間特殊學校,以「勤、儉、忠、信」為校訓,為莘莘學子提供優質教育服務。 此外,本院還設立了東華三院何玉清教育心理服務中心,以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 東華三院logo2025 東華三院logo 本院屬下所有資助學校均已成立法團校董會,讓更多持份者參與校政,加強學校的透明度和問責性,促進學校的持續發展。
為讓同學進一步瞭解文物館的藏品及其重要性,文物館把館藏歸類,並編撰「東華三院文物館及館藏簡介」,方便學生研習;又在「認識和使用文物館館藏工作紙」的部分,挑選了具代表性的館藏文獻和牌匾作範本,結合其他相關資料,讓學生利用館藏資料進行分析及專題研習。 東華三院logo2025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英語: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Sun Hoi Directors’ College,簡稱英語:SHDC),是香港的一間全日制中學。 學校座落於香港屯門湖景邨的一所連環型校舍,是東華三院開辦的第五間中學,以表揚辛亥年(1971年度)各總理對教育的貢獻。 東華董事局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東華三院慈善獎券用於籌募免費醫療服務經費,每張20港元,是由董事局成員夫人、女總理及香港小姐負責抽獎。
東華三院logo: School Plans 學校計劃
2013年1月,開辦四年制醫療科學學士(榮譽)學位課程(主修基礎醫療科學、法庭科學、醫療化驗科學、放射治療學及動物健康學)。 同年2月,學院宣佈,院校將於2013學年開辦職業治療學士學位課程。 同年7月,學院宣佈,職業治療學理學士(榮譽)學位課程已通過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評審資格有效期為2013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 東華三院以待長為尊的精神營運安老院舍,因此轄下所有院舍已經在2010年起禁止使用約束器具,東華三院職員亦不得在任何情況下以任何物品限制旗下院舍長者的活動能力,創全港安老院舍先河。 東華三院的禁用約束物品政策得到勞工及福利局嘉許並推廣至不同安老服務機構。
文物館前身是於1911年落成的廣華醫院大堂,現時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為紀念東華三院成立100週年,建築物於1970年重新粉飾,並開始有系統地收藏和整理東華三院的文物及典籍。 除了一般醫療服務外,東華東院更附設基督教院牧部、病人資源中心、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糖尿病中心牙科診所及東華三院東華東院-香港理工大學中醫藥臨牀研究服務中心。 東華三院總共有五間醫院,包括東華醫院、廣華醫院、東華東院,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東華董事局於1991年12月1日與醫院管理局簽訂協議,讓東華屬下五間醫院加入醫管局。
東華三院logo: 學校資料搜尋
東華三院派出中醫師透過視像進行免費健康諮詢,為適合服用中藥的感染者提供7天中藥,以增強免疫力及提供早期治療,亦提供免費中藥抗炎保健茶葉包予感染者同住家人一同抗疫。 有關服務對象包括檢測結果陽性或初步陽性的感染者,由東華三院中醫師透過信及Whatsapp 提供網上診症,費用全免。 東華三院logo 有興趣人士須透過微信、Whatsapp預約,並須出示感染證明及身份證明。 東華東院婦女健康普查部亦已遷往東華三院醫療中心(北角)繼續營運,以新面貌及新設施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年長人士因機能退化,亦有一些病患人士因疾病而導致體弱及吞嚥困難,不能進食碎餐,平常只可食用糊餐,長久更失去食慾,營養不良。 為讓年長體弱及吞嚥有困難的人士重嚐家常便飯的難忘滋味,CookEasy精心推出「家滋味軟餐」。 該軟餐採用優質食材,不單保留食物原味、容易吞嚥,而且方便儲存及易於翻熱。 「家滋味軟餐」令照顧者不用大費周章準備食物,大大減輕其負擔及生活壓力。 典禮中最觸目環節是一個名為「環保越裳花生秀」,由長者模特兒於舞臺上演繹六款與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設計師共同設計的「環保起動-壽衣新角度」計劃作品,宣揚「壽衣我話事」的開放態度。 為長者制定離逝或後事準備及籌劃服務,協助長者填寫「善壽意願書」,並鼓勵長者與家人分享其計劃,好讓家人可以按長者的意願籌辦其身後事。
東華三院logo: Adminstration & Teaching Team 行政及教學團隊
直至1942年日治時代,由於中藥非常缺乏,日軍政府示意醫院停止用中醫藥治療住院病人,所有住院病人自此便由西醫治病,而中醫服務則維持門診服務。 該重建計劃除了得到董事局的大力支持外,亦獲社會福利署獎券基金撥款逾一億七千九百萬元, 以及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逾一億二千三百萬元。 透過賽馬會的資助,本院將增加多個自負盈虧宿位及日間照顧名額,以及進行多個優化項目,包括於體弱長者睡房加設天花起吊機以及添置現代化設施,例如於院舍內安裝無線上網設備等,令日後安老綜閤中心的環境及設施得以大大提升,更能滿足及配合長者的個別需要。 首先,將位於東華東院的婦女健康普查部搬遷至新中心,以便擴展及優化服務;亦會成立第二間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將服務擴展到港島區;並成立新的西醫專科中心及社區藥房;而原本位於北角蘇浙大廈的施黃瑞娟紀念牙科中心,亦遷至醫療中心繼續營運,發揮協同效應。
東華三院logo: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
來年該院亦會繼續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各類型系列講座,包括與香港歷史博物館合辦3場以「懷善披遠:寰球慈善網絡」為題的系列講座,以及與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東華三院護理教育與香港變遷專題講座及巡迴展覽,回顧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東華三院服務發展歷史。 東華三院醫療服務的宗旨,是為市民提供優質的中醫和西醫醫療衞生服務,發展至今共設有5間醫院,以及37個中西醫、牙科、復康、健康普查、血液透析、電腦掃描及內視鏡等醫療衞生服務單位,補足公營醫療服務體系未能滿足的社會需求。 作為本港歷史最悠久慈善機構,本院見證社會發展,因時制宜,不斷推展適切及優質的醫療、教育、社會及公共服務,貫徹「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使命。 此外,本院亦設有東華三院文物館及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負責保存機構檔案,並向公眾介紹本院歷史及修復工作,肩負文化傳承與保育責任。
東華三院logo: 服務
東華三院代表著東華三院三間最初的醫院,包括了東華醫院(1870年)、廣華醫院(1911年)及東華東院(1929年),這三間醫院都是由香港本地華人建立的。 三家醫院的名稱「東華」、「廣華」總取「服務廣東地區華人的醫院」之意。 東華三院的歷任董事局每年一任,成員不支取任何酬金,他們將個人的社會網絡、人脈關係、社會經驗引進東華三院,動員不同界別和階層人士的參與,一方面推動籌款,促進院務發展;另一方面為香港建立社會資本,孕育和諧、互相扶持的社會關係。 此外,本院管理多所極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包括多座被列為法定古蹟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大口環東華義莊、油麻地天后古廟、政府大球場旁的馬場先難友紀念碑及荷里活道的文武廟,更適時為建築物安排修復與保養工程,承傳香港歷史文化。
東華三院logo: School Reports 學校報告
至1872年,東華醫院落成啟用,為貧苦市民提供免費中醫藥服務,奠定了東華三院善業的基石。 其後,隨着人口不斷膨脹,醫療服務需求日增,位於九龍油麻地的廣華醫院及香港銅鑼灣的東華東院相應於1911年及1929年分別落成投入服務。 1931年,東華為加強三間醫院的行政管理及資源分配,決定由一個董事局統一管理三間醫院,合稱「東華三院」。 馬主席續表示,為全方位推進培育青年發展的工作,該院期望能夠儘早開展興建上環荷李活道青年宿舍的建設工程,為在職青年提供低於市值租金的住宿單位,幫助他們實踐儲蓄計劃,達成個人目標。 至於該院於新蒲崗三祝街、七寶街及景福街交界所興建的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現正進行內部的機電及設施安裝及大堂和活動室的裝修,預計於明年年初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 該院稍後會舉辦不同類型的青年文創項目,探索青少年全人成長中心未來的運作模式;其中香港街頭文化節與劇場職涯訓練計劃會舉辦一系列工作坊及舞臺管理體驗,協助年輕藝人累積經驗,獲取更多工作機會。
東華三院logo: 服務單位告示 (以PDF格式下載)
醫院1991年起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是九龍西區最重要的醫院之一,與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聖母醫院組成九龍西醫院聯網。 十多年間,東華三院引入商業運作模式,創辦了多個社會企業,為弱勢社羣提供就業及在職培訓機會,協助他們自力更生,各展所長。 馬主席表示,來年該院會主力重整賽馬會復康中心轄下煮餸易、愛烘焙、自在軒及賞味軒等11個餐飲業務社企的行政和生產流程,設計新產品,提升協同效益及工作效率。 樂團於2017年9月3日於香港演藝學院演奏廳舉辦成立音樂會,演繹多首古典樂曲,並與王仁曼芭蕾舞學校、葉氏兒童合唱團及女高音鮑鳯媺女士作跨媒體演出。
東華三院logo: School Location 學校位置
署理民政事務局局長陳積志太平紳士於交代就職典禮上頒發獎狀予辛丑年董事局成員及顧問,並為新一屆壬寅年董事局主持監誓儀式。 本港人口老化的情況日趨嚴重,根據統計處今年7月的數字顯示,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比例 推算由2011年的13%將於2041年上升至30%;屆時每三至四個人當中便有一個是長者,對社會上安老服務的需求亦相應增加。 家常便飯最滋味
東華三院logo: 服務質素
在行政架構上,董事局是制訂政策的最高中央組織,轄下設多個委員會監察各方面的工作或服務。 行政總部設有十一科,分別為醫務科、教育科、社會服務科、物業科、籌募科、董事局及機構行政科、財務及採購科、人力資源科、資訊科技科、企業傳訊科及稽覈科,另有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及公共服務部,均向行政總監負責。 在2006年,東華三院率先在廣華醫院及東華醫院設立中西醫藥治療中心,為住院病人提供中醫藥服務,融合中西醫療作業,進一步推動本地中醫醫療制度,建立健全中醫臨牀架構。 發展至今東華三院黃大仙醫院及東華東院亦已分別於2007及2008年開展類似服務。 踏入2009年,東華三院再於屬下馮堯敬醫院設立第三所中西醫藥治療中心。 他沒有因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放棄自己,反而更努力求學,他與父親的關係亦在社工的輔導下復和修好。
東華三院logo: 中學教育
秉承東華三院的服務宗旨,東華的醫療和衛生服務旨在為社會有需要人士提供西醫和中醫服務,並積極與政府、公、私營機構合作,彌補現存醫療體系的服務空隙。 馬清揚主席續表示,東華三院積極籌辦新校的同時,亦重視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體驗。 近年無人機競賽的熱潮在香港興起,吸引教育界注意;繼去年邀得香港無人機運動總會成功舉辦首屆聯校無人機比賽後,該院會陸續於屬校開辦與無人機及航拍技術相關的培訓課程,幫助學生認識航空及科技知識,並在理論和實踐飛行的過程中,掌握飛行原理和STEM之間的關係。 三間院屬中學更會與中國移動香港合作,建立5G STEM實驗室,將5G技術帶入校園,應用於STEM教學,令學生體驗以5G概念研發的智慧校園科技產品,進一步瞭解未來科技的發展路向。
東華三院logo: 東華三院華芬長者日間護理中心
東華三院兒童之家服務為得不到家庭適當照顧的兒童提供全面關懷和輔導,讓他們得到均衡的發展,並健康快樂地成長。 資訊科技科負責制訂資訊科技策略、設計和推行有關方案,並提供技術支援服務,以提升本院的運作效率。 該科的工作範疇包括項目策劃及管理、系統研究、設計和分析、程式編寫、測試和運作支援、評估電腦設備和設施管理,以及為使用者提供支援等服務。 該科除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普及化,促進本院在不同範疇的運作上應用資訊科技外,亦致力加強機構在資訊科技方面的管治,定期提供相關的培訓,以提升東華三院員工在資訊保安及數據管理上的認知。 從1880年文武廟義學開始,及至1950年代由義學發展成新式小學,到1960及1970年代推展收費廉宜的中學教育,繼而實施免費小學、中學、幼稚園及特殊教育等,東華三院一直恪守有教無類這個跨世紀的辦學精神,旨在確保所有學童都能接受正規而平等的教育。
東華董事局撥款二百萬元擴充廣華醫院婦女健康普查部,以縮短婦女輪候服務時間。 普查部增設一間診症室及乳房X光檢查室,新診室已於二零零五年八月投入服務。 東華三院logo2025 每位參與的同學均可獲本館派發「東華三院與香港的歷史及發展」資料套,並簡介資料套及工作紙的內容和使用方法。
東華三院logo: 東華三院醫療中心(北角)於2020年10月5日正式啟業
醫院亦積極拓展核子醫學服務,於1999年中添置核子醫學伽瑪掃描機,並於同年8月正式投入服務。 現能為廣華醫院、聖母醫院及黃大仙醫院之病人提供多類型之核子醫學檢查,包括心臟、腎臟功能檢查、全身骨骼掃描、甲狀腺、肺及肝臟掃描等。 東華醫院名稱取自「廣東華人醫院」之意,位於香港上環普仁街,是一所公營醫院,創立於1870年,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亦是最早建立的華人醫院,初期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 醫院源於19世紀時,旅港華人生活於上環一帶,有垂危病者到太平山街百姓廟(廣福義祠)等待死亡,令義祠環境惡劣,其後被政府總登記官發現,經英文報章大肆報道而成醜聞,結果下令封閉廣福義祠,華人領袖於是倡議在附近興建華人醫院,獲港督麥當奴批准。 初期醫院以中醫中藥療法,贈醫施藥,並且設有大廚房,為留醫者煎中藥,受華人歡迎。 在1940年代,中醫門診病人劇增,所以由「贈藥材」改作「贈藥粉」,藥方按編號配藥。
2023年5月, 東華學院校董會委任文偉光教授為下一任副校長(學術),任期由2023年5月2日起生效,為期五年。 東華三院logo2025 加入東華學院前,文教授曾任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及精神健康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東華三院初步決定成立一所開辦學士學位課程的專上院校。 如持有職業訓練局頒發的基礎文憑,可被視為相當於2007 年以前香港中學會考5 科及格成績,包括英文科(課程乙)及中文科或2007 年及以後5 科達致第2 等級/ E 級成績,包括英文科及中文科。 此外,如持有本地認可的高級文憑或本地認可的副學士學位,可被視為相當於2007 年以前香港中學會考英文科(課程乙)C 級及中文科E 級成績或2007 年及以後英文科第3 等級及中文科第2 等級成績。
東華三院logo: 教育服務
隨着疫情退卻,香港定能憑着堅毅不屈的精神,克服各種風浪與挑戰,準備迎接新時代的機遇。 東華三院一直是特區政府堅實的合作夥伴,壬寅年董事局未來一年必定全力以赴,持守世紀不變的東華三院精神,透過日新又新的善業,為香港市民提供多元而全面的醫療、教育、社會服務、公共服務以及歷史文化傳承,同展香港更美好的新一頁。 東華三院的安老及復康院舍服務向來是質素的保證,現時該院正推動重建東華三院賽馬會護理安老院及包兆龍護理安老院的可行性研究,從而增加安老及殘疾人士日間服務及宿位的供應,回應社會對院舍服務的殷切需求。 另外,該院積極應對社會人口老化的挑戰,推出賽馬會康齡「伴」旅計劃,為有潛在較高健康風險的長者及早制定和實施健康生活模式,延緩老化;又開展「銀鈴.響動人生」計劃,透過不同的活動,宣揚年輕長者的積極形象。
本院設有殯儀熱線,有需要的市民可透過電話查詢相關資料,包括安排服務及預算查詢等。 此外,本院亦為經濟有困難的家庭提供廉價或免費的殯儀服務;同時本院亦會舉辦殯儀服務座談會,讓市民特別是長者可初步認識殯儀安排。 另外,東華三院積極推動環保殯葬,提供海上及花園撒灰服務,讓市民有多樣的綠色殯葬選擇。
東華三院logo: 東華三院辛丑年及壬寅年董事局交代就職典禮紮根香港逾一個半世紀 弘善揚道 博施利羣
馬草壟營地位於上水古洞區,佔地超過四萬平方呎,設有七人真草足球場、露營區、燒烤場等。 東華三院logo2025 營地環境安全及遠離繁喧市區,絕對適合不同學校、圑體及商業機構進行戶外體驗訓練活動。 同時,營地有不同類型的自然野生雀鳥、昆蟲及等植物,絕對適合假期親子活動,讓孩子更直接瞭解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東華東院位於銅鑼灣掃桿埔東院道19號,鄰近香港大球場,是一所公營醫院,成立於1929年,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 1991年12月,醫院正式加入醫院管理局,1993年加入港島東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