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今月2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推出了4個博物館見習員的合約空缺,包括科學、電影、藝術及歷史,以及文物修復。 職位的取錄條件要求申請人持有大學學位,並有指定的主修學科,而且中文和英文能力需要達綜合招聘考試(CRE)兩張語文卷(中文運用及英文運用)中取得「二級」成績。 博物館見習員 藝術館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舉辦的教育和推廣活動,吸引逾4萬人次參與。 為進一步推廣長衫藏品,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女性長衫展覽,作為「香港週2013@臺北」的開幕節目。
「油街實現」為促進本地年輕藝術家交流而設,致力在社區層面推廣藝術。 太空館在二零一四年九月推出免費的「星夜行」流動應用程式,網羅中西星圖、天文資訊和相關活動資料。 用戶可透過流動電話或平板電腦,利用程式的雙語錄音資料以及實時計算位置的星圖,隨時隨地辨認天體或星座,聆聽有關星座的故事。 程式自推出以來大受歡迎,至今錄得超過46 000次下載。 年內,本署公佈第三份公共博物館五年業務計劃(二零一四至一九年),該業務計劃載述博物館的理想、使命和信念,以及為追求卓越而制定的發展計劃。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文化博物館
展品約有120組,包括複製洞窟、壁畫臨摹作品、彩塑臨品、經卷(敘利亞文)及聖經,從歷史、宗教、藝術、文化、社會等角度展現敦煌文化豐富多彩的面貌。 為照顧有特別需要的人士,歷史博物館繼續與香港展能藝術會合辦「傷健共融計劃」,為聽障及視障人士提供手語傳譯導賞服務及模型製作工作坊。 同時,「博物館共融計劃」亦在「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提供專為聽障、視障及智障人士而設的手語傳譯導賞服務、口述影像導賞服務、模型製作及觸摸工作坊,讓他們盡情欣賞展覽。
博物館見習員月薪為18,325元,僅有2個入職條件,但有3種人將不獲考慮;受聘人可於康文署轄下的指定博物館接受培訓,請留意下文申請方法。 博物館轄下還有三所分館,分別是三棟屋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上窰民俗文物館,參觀者分別超過92 300、 和41 100人次。 本署在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完成後,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就建議清單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公眾諮詢,其後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的意見,擬備涵蓋480個項目的清單。 同年十二月,本港四個項目—古琴藝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黃大仙信俗,獲選列入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藝術館
受聘人將獲委派於康文署轄下的香港電影資料館,接受搜羅及管理藏品、籌辦展覽、電影放映及教育活動、進行研究及編製刊物等的培訓。 【政府職位空缺】 康文署轄下文物修復辦事處請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月薪18,325元,想入職要大學畢業及主修相關科目,入職後亦主要接受相關培訓。 政府職位空缺|康文署招聘博物館見習員,共有2個職位,涉及範疇包括電影及歷史。
年內,文化博物館與教育局、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浸會大學創意研究院聯合舉辦「藝術同行」計劃,為中學生及大學生提供一系列培訓課程,以提升他們在欣賞及推廣藝術方面的知識和技巧。 此外,文化博物館與教育局合辦展品實談、工作坊和研討會,以支援全方位學習和高中課程。 歷史博物館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資助,開展「耆趣藝遊—賽馬會健腦行計劃」。 該項為期18個月的先導計劃於二零一四年三月推出,為長者和腦退化症患者提供展覽導賞服務,並舉辦工作坊和外展活動,讓參加者在有助刺激思維、互相分享經歷及進行社交互動的環境下,探索文化歷史和藝術品。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電影)
為加強博物館的問責性,讓公眾更多參與博物館的管理工作,當局在二零一零年十月成立了三個(即藝術、歷史和科學)博物館諮詢委員會。 年內,各諮詢委員會繼續就博物館的定位、業務發展策略、市場推廣及社區參與,以及提高博物館運作效率和問責性的措施向本署提供意見。 委員會成員包括學者、博物館專家、藝術家、藝術推動者、市場推廣/公關專業人士,以及社區領袖。 另外,歷史博物館全年舉辦了多項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講座系列、工作坊、研討會、實地考察、電影放映會、比賽,以及親子和外展活動等,以提高市民對本地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興趣。 年內,諮詢委員會繼續就博物館的定位、業務發展策略、市場推廣及社區參與,以及提高博物館運作效率和問責性的措施向本署提供意見。 自一九八零年啟用以來,香港太空館通過舉辦展覽、天象節目和推廣活動,向市民大眾推廣天文知識。
- 另外,亦舉辦了一系列富創意的推廣及教育活動,包括由故宮博物院專家主持的公眾講座、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導賞服務,以及為年青人和一家大小而設的iPad工作坊,這些活動有助參觀人士進一步欣賞清代宮廷服飾的創意和美感。
- 館內的主要設施包括何鴻燊天象廳、太空科學展覽廳和天文展覽廳。
- 340可於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就業中心索取,或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下載。
- 另外,歷史博物館全年舉辦了多項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講座系列、工作坊、研討會、實地考察、電影放映會、比賽,以及親子和外展活動等,以提高市民對本地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興趣。
- 為慶祝茶具文物館成立三十週年,本署於年內籌備了一整年的慶祝活動。
- 茶具文物館是香港藝術館的分館,藏品包括已故羅桂祥博士所捐贈的茶具和沏茶用具,以及由羅桂祥基金捐贈的罕貴中國陶瓷和印章。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在臺北誠品信義店展演廳舉行,展出逾100件展品,並輔以一系列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時裝表演、示範和講座。 臺北的展覽相當成功,規模較小的精華展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歷史博物館舉行,展示本港長衫的歷史和工藝特色,並訴說與長衫有關的精彩故事,以反映香港文化的獨特之處。 年內,歷史博物館舉辦了多項教育和推廣活動,包括講座系列、工作坊、研討會、實地考察、電影放映會、比賽,以及親子和外展活動等,以培養市民對本地歷史和文化遺產的興趣。 博物館見習員2025 為鼓勵市民認識和欣賞香港及內地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博物館分別舉辦了兩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 另外,聯同貴州省文化廳籌辦的「根與魂‧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在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展出貴州豐富多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底至二零一五年三月中,本署聯同敦煌研究院在文化博物館舉辦大型展覽「敦煌—說不完的故事」,讓香港市民認識敦煌的文化藝術。
博物館見習員: 茶具文物館
戶外展覽「築‧動@藝術廣場」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開幕,展出著名建築師兼藝術家嚴迅奇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以及本地藝術組合CoLAB和非常香港創作的流動卡車系列作品。 參觀者可以在該展區試玩新的互動展品,並就展品的設計和性能提出意見。 能源效益中心亦已局部翻新,並就全球能源資源和本地再生能源應用等課題,推出多項新的互動展品。 為使館藏更加豐富,歷史博物館於年內展開兩項新的徵集行動:「我們的歷史」照片徵集行動,以及「童玩同珍」玩具徵集行動,呼籲市民捐贈舊照片和不同年代的玩具。 通過這兩項徵集行動以及持續進行的香港長衫和兒童生活徵集行動,歷史博物館共徵得超過940項物品。 香港歷史博物館一向以培養大眾對歷史的興趣,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強社會的凝聚力,以及培養市民對國家的歸屬感為使命。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科學)
文化博物館又與教育局攜手合作,舉辦多個展品實談活動、工作坊和研討會,以支援全方位學習和高中課程。 340可於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就業中心索取,或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下載。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聯絡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申請人須在申請表上清楚填寫全部就業情況,以及取得的學歷資格詳情(包括其學士學位的主修學科)。 康文署博物館見習員申請人如獲邀參加面試,通常會在截止申請日期後六個星期內接獲通知。
博物館見習員: 政府職位空缺|康文署招聘博物館見習員
為深入研究本地藝術史,以及提供有關的背景資料,利便日後研究人員的工作,藝術館與亞洲藝術文獻庫合作,於二零一三年三月展開「香港藝術歷史研究—先導項目」計劃。 博物館見習員 該計劃包括五位本地資深藝術工作者的訪談錄像,並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舉辦為期一天的座談會後作結。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查詢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科學)】(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申請書如資料不全、逾期、或以傳真╱電郵方式遞交,將不獲受理。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 申請方法
展覽亦簡介香港理工大學在本地研發的航天技術對國家探月工程的貢獻。 為配合展覽,科學館特別邀請中國航天專家主持講座講解中國過往的探月任務,並安排在週末舉行互動節目,介紹月球科學知識。 博物館見習員 為引發公眾對科學的興趣,以及培養年輕一代的科學頭腦,科學館與19個不同的科學團體及政府部門首次合辦「2014香港科學節」。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科學館
藝術館亦舉辦了一系列教育活動,以增加市民大眾欣賞藝術的興趣。 另外,在香港藝術館之友贊助下,本地學校獲免費提供一年旅遊車接送服務,讓學生參觀藝術館各項展覽。 香港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以「身是客」展覽參與在臺北舉行的「香港週2013@臺北」,藉以促進香港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及在海外推廣本地藝術家。 年內,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落成啟用,令藝術館的戶外展覽空間有所增加。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科學)3大入職條件
體驗營其中一項活動於二零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二日舉行,30名獲選參加的本地中學生前赴中國北京和酒泉兩地訪問,學習太空科學知識和親身體驗太空人訓練。 為加強展覽的吸引力,科學館採用了物像辨識裝置、實時立體展現和擴增實境技術等先進技術,製作多個多媒體節目、電腦動畫和互動展品。 其中的「尋龍記」流動應用程式,讓觀眾可隨時隨地看到活靈活現的恐龍動畫,並獲得「2014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的最佳流動應用程式(流動資訊)金獎,以及「2013/14亞洲智能手機應用程式大賽」優異獎。
博物館見習員: 康文署聘3類博物館見習員 電影、歷史、科學 月薪18,325元 只須符合3個入職條件
這項交流計劃由美國博物館交流基金贊助,該基金由美國國務院教育和文化事務局創立,美國博物館協會管理。 歷史博物館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資助,開展一項名為「耆趣藝遊—賽馬會健腦行計劃」的先導計劃。 該項為期18個月的計劃於二零一四年三月推出,為長者和腦退化症患者提供展覽導賞服務,並舉辦工作坊和外展活動,讓參加者在有助刺激思維、互相分享經歷和進行社交互動的環境下,探索文化歷史和藝術品。
博物館見習員: 公務員職位文章連結
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新近落成,揭幕展「天、地、人—香港藝術展覽」展出本地藝術家甘志強、李展輝和李慧嫻專為廣場創作的大型雕塑。 「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展覽由香港藝術館、廣東省博物館及澳門博物館合辦,以外銷瓷器為主線,探討海上貿易的角色。 康文署博物館見習員申請人如獲邀參加面試,通常會在截止申請日期後十二個星期內接獲通知。
文化博物館與香港設計師協會五度合作,聯合策劃「視野—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14」,藉以介紹精彩嶄新的海報設計,促進國際文化交流,豐富博物館的海報收藏。 是次展覽有32個國家及地區參加,設計師、組合及公司合共518個單位共提交1 556件作品。 博物館見習員2025 展品包括專業評審團選出的222件入圍作品及評審的代表作。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九日舉行的「動感挑戰站」展覽既歡樂又刺激。
博物館轄下還有三所分館,分別是三棟屋博物館、香港鐵路博物館和上窰民俗文物館。 這三所分館的參觀者分別為89 500、 博物館見習員 和41 500人次。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讓觀眾細味本港長衫的傳承與創意。 香港藝術館舉辦大型當代藝術展覽「原道—中國當代藝術的新概念」,匯集內地、臺灣、香港及海外共37名華人藝術家的作品。 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本署轄下各間博物館為不同類型的觀眾推出多項啟發性和趣味兼備的展覽和節目,吸引了逾630萬人次入場參觀。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歷史博物館
年內,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舉辦為期一年的重點項目「藝術專修課程」,為藝術愛好者和年輕藝術家提供培訓,並舉辦以新媒體藝術和工作室實習為題的工作坊,讓學員深入瞭解當代藝術的創作過程。 「吉卜力工作室場面設計手稿展‧高畑勲與宮崎駿動畫的祕密」展覽於年內夏季舉行,由文化博物館籌劃,吉卜力工作室與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協辦。 展出的逾1 300張場面設計手稿全部來自吉卜力工作室極受歡迎的動畫,是吉卜力工作室創作動畫的藍本,參觀者可藉此重溫工作室整個創作歷程。 為喚起公眾對香港光污染問題的關注,太空館與香港大學、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聯合舉辦光污染研究比賽及攝影比賽,得奬作品於二零一四年七至八月期間在太空館大堂展出。 另一專題展覽「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展出粵港澳三地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逾700件精選文物,追溯嶺南地區歷史與文化的發展。
博物館致力蒐集、保存和展出與本港、華南及以外地區歷史息息相關的文物。 本署根據首次全港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的結果,於二零一三年七月至十一月就建議清單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公眾諮詢,其後委員會通過一份包括48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清單。 受聘人將獲委派於康文署轄下的指定博物館,接受場地管理、藏品管理及節目策劃(包括展覽及教育活動)等的培訓。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
展覽邀請了九位知名藝術家,各自展出兩組迥異的攝影作品,呈現兩種表達攝影藝術的方法,呼應展覽標題「屾」隱含的兩山並峙之意。 此外,展覽也深入探討攝影師如何構思其藝術作品及運用了哪些技巧。 今年文化博物館首度參與其事,在臺北舉辦其中一個開幕節目「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以配合二零一四年的主題「香港民俗文化‧文學足跡」。 是次展覽輔以延伸活動,展示13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向臺灣觀眾介紹本港的民間風俗。 香港雕塑界先驅唐景森備受尊崇,其藝術作品反映本地藝術家的卓越成就。
歷史博物館於二零一四年十月舉辦「第四屆校際香港歷史文化專題研習比賽」,二零一五年一月舉辦「第九屆歷史照片研究比賽」,並於二零一四年八月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辦「未來館長培訓班」。 此外,博物館與多所本地大學及專上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以及珠海學院香港歷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緊密合作,一同舉辦公開研討會和講座系列。 博物館見習員 茶具文物館是香港藝術館的分館,藏品包括已故羅桂祥博士所捐贈的茶具和沏茶用具,以及由羅桂祥基金捐贈珍貴的中國陶瓷和印章。 其中一項重點活動是「南京瑰寶—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紫砂茶具精選」展覽,展出南京兩間博物館的重要藏品。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七月十日期間,入場參觀人次逾39 000。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藝術)(Museum Trainee (Art))非公務員合約
為避免郵件過期或未能成功派遞,在投寄前請確保信封面已清楚寫上正確地址及已貼上足夠郵資。 所有郵資不足的郵件將不會派遞至查詢地址,並會由香港郵政按情況退還寄件人或銷毀。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查詢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歷史)】(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查詢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電影)】(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本署負責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館,即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孫中山紀念館。 這些博物館負責收藏、修復、研究、展出和詮釋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