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特別提醒,部分女士月經時會有痛經、腹瀉、眩暈等徵狀,建議可安排在經期完結後才接種。 每種藥物均有其成效和副作用,薄血丸亦不例外,建議大家若對病情或藥物有疑問,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避免因誤解而拒絕用藥。 透過利用抗凝血素,可以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肌梗塞及中風等因血栓引起的疾病。 我感覺奇怪,細問之下,原來他告訴牙醫他正服用「薄血藥」。 其實一般手術是不需要停服阿士匹靈,所以通波仔病人術前應告訴醫生正服用阿士匹靈而不是「薄血藥」以避免混淆。 然而,華法林是一種維他命K拮抗劑藥物,透過控制身體對維他命K的代謝,以達到抗凝血的功效。
- 抗凝血藥又稱為薄血丸,坊間或認為薄血丸會令他們容易大量出血,甚至流血不止;而阿士匹靈並非薄血丸,所以不少人誤以為會比較安全。
- 他續指,不少人長期服用中藥,不論是為治療長期病患、皮膚病或癌症等,若打算接種疫苗,均毋須暫停正在服用的中藥。
- 阿士匹靈對COX-1的抑制似乎啟動了胃的防禦機制,使COX-2活性增強,[81]若同時服用COX-2抑制劑,則會增加對胃黏膜的侵蝕。
- 服用華法林的患者在服用其他藥物、中藥、營養補充品前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 蘇子謙教路,如感頭痛,可按位於頸部與頭部間的風池穴,或耳尖對上、頭部兩側的率谷穴;若有嘔吐、腸胃不適,可按手腕橫紋上2寸的內關穴。
如想在接種後以中藥處理免疫反應,較好的做法是直接找中醫對症下藥。 不少需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如薄血丸、阿士匹靈的病人擔心,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疫苗會有流血不止的情況。 其實只要在接種後,用手輕按針口約5分鐘,已可減少過量出血或傷口腫瘀的問題,毋須在接種前後自行停藥。 房顫患者的中風機會比一般人高三至五倍;患心臟衰竭的機會高出兩至三倍。 房顫患者可能會有以下徵狀,包括心跳急速和紊亂、氣喘、心悸、胸痛、暈眩,以及經常感到疲倦、乏力等。 常用的薄血藥有多種,例如傳統的華法林及新一代的達比加羣酯等。
阿士匹靈薄血藥: 不過咁,唔可以因為咁就用阿士匹靈代替,因為外國研究顯示,房顫病人用阿士匹靈嚟預防中風,療效同唔食藥分別不大,但就要承受藥物帶來的副作用。所以歐洲最新的臨牀指引已經表明,不應再用阿士匹靈預防房顫相關的中風,首選應該是用新一代薄血藥。
阿士匹靈能使PTGS活性位點中的一個絲氨酸殘基乙酰化,這是它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如雙氯芬酸鈉和布洛芬)的不同之處,因為其他的藥抑制作用都是可逆的[126][127]。 阿士匹靈能降低癌症[55],特別是大腸癌(CRC)[21][56][57][58]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本品也能減少陰道癌[60]、乳癌,以及前列腺癌[61]的風險。 問:需要喫「華法林」的病人可改服用「阿士匹靈」代替嗎?
阿士匹靈是一種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在抗炎的角色上與其他NSAID類似,但阿士匹靈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antiplatelet)的效果[4]。 華法林(Warfarin)是其中一種非常普遍的抗凝血藥,透過幹預血液中的「凝血反應」,預防血栓形成,亦即是「薄血藥」(Blood thinner),近年有較新型藥物NOAC。 以上兩種抗凝血藥都能有效預防靜脈和動脈血栓疾病,尤其深部靜脈血栓和肺動脈栓塞。 兩種藥物適合不同類型的心臟病患者,例如某些已更換金屬心瓣的病人、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都需要服食華法林;NOAC則多用於心房顫動的病人以減低其腦中風風險。 不過,藥物的使用比較複雜,不能一概而論,病人最好與醫生多溝通,瞭解自己服食甚麼藥物、利弊和使用方式。 歐洲心臟協會在最新的指引亦提到[13],心房顫動患者在選擇抗凝血藥時,除了較傳統的華法林外,可優先使用較新式的抗凝血藥物,如:達比加羣(達比加羣酯)或 利伐沙班(rivaroxaban)。
阿士匹靈薄血藥: 阿斯匹靈(Aspirin)
因為,胃部是常見的出血部位,因此要食胃藥加強保護,最常使用的胃藥是質子泵抑制劑(PPI)。 接種後若出現肌肉痛、疲倦、頭痛、發燒等免疫反應,自行服用成藥紓緩,是否安全? 蘇子謙分享自己接種疫苗的經驗,接種後有頭痛、發燒等徵狀,先食撲熱息痛(paracetamol),但未見好轉;後來為自己把脈,發現脈象與患風寒感冒相似,最終靠飲葛根湯紓緩免疫反應。
新式抗凝血藥現只批覈用於預防由非心瓣性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及於成人在髖骨及膝蓋置換手術後預防靜脈栓塞(血栓)。 阿士匹靈能夠預防高心血管風險的人羣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機會,低劑量服用時能延緩心血管疾病的進程,降低有病史的人羣的復發率(即「次級預防」)[42][43]。 目前研究顯示在高心血管風險的族羣,合併使用利伐沙班可以提升預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但同時出血風險也會增加[44]。 不過預防性服用阿士匹靈對低風險人羣(如沒有心臟病和中風病史,沒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並沒有益處,研究還顯示可能增加重大出血和癌症死亡的風險[45][46]。 2、30年前醫界流行喫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據說每天喫半顆阿斯匹靈可以抗發炎、防止血栓性疾病,還有研究說長期服用可降低結腸癌風險,一時引領政商名流仿效;由於阿斯匹靈便宜好用,醫界也樂於推行。
阿士匹靈薄血藥: 心臟病患者服藥注意 抗凝血藥≠抗血小板藥 小心服藥減低出血風險
註冊中醫潘諮遐則表示,暫時未有任何臨牀數據或文獻顯示,不可在接種疫苗期間服用中藥,不過為安全起見,她一般建議病人在接種疫苗後,如打流感針後停服中藥24小時。 如擔心停藥會影響原來的病情,建議先將病情控制在穩定狀態後才接種疫苗。 阿士匹靈薄血藥2025 接種後若出現輕微副作用,如頭痛、發燒,或一些與感冒相似反應,可服用西成藥如撲熱息痛或感冒藥紓緩不適。 筆者建議病人要遵隨醫生建議服藥,如遇到出血問題要先諮詢自己心臟科醫生,切勿自行停藥。 喜愛外遊的香港人切記帶備藥物跟身,並在智能電話紀錄以備不時之需,萬一遺失藥物可在當地配藥。 兩種藥物副作用類似,如傷口止血時間較長,撞碰後較容易出現瘀傷,可能因為這原因令病人誤以為抗血小板藥是「薄血藥」。
- 過去50多年來,醫學界一直採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以預防由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
- 一提到心臟病,我們往往只聯想到冠心病,卻忽略了心房顫動這「無聲的殺手」。
- 當醫生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薄血丸時,他們會偏向集中考慮出血的風險,一些長期服用阿士匹靈的患者及家屬的情況尤甚,直言因擔心承受不了而拒絕轉用抗凝血藥。
- 亞士匹靈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 神經肌肉疾病、軟組織發炎等患者,能有效消退紅腫。
- 然而因華法林的藥效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無論是對醫護人員或患者本身,華法林均未算是理想的治療選擇。
- 惟他提醒,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要視乎病人徵狀、脈象用藥,一般人自行用藥「有可能喫錯」,如發現服用中成藥1、2次後,徵狀仍未見減退甚至惡化,應盡快求醫。
其實,根據香港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資訊,薄血丸意指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而阿士匹靈正是抗血小板藥的其中一種。 過去50多年來,醫學界一直採用傳統抗凝血藥華法林,以預防由心房顫動所引起的中風。 阿士匹靈薄血藥2025 阿士匹靈薄血藥 然而因華法林的藥效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無論是對醫護人員或患者本身,華法林均未算是理想的治療選擇。 阿士匹靈薄血藥 2011年醫院管理局更指出[4],華法林屬高風險藥物之一,因此醫謢人員及患者在使用華法林時均需格外留神。
阿士匹靈薄血藥: 藥物用途
一般而言,正常人的心跳爲每分鍾約60至100次;房顫患者會高達每分鍾約120至160次。 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很多心房顫動患者可能毫無病症,而有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多種徵狀,包括心跳急速和紊亂、氣喘、心悸、胸痛、暈眩,以及經常感到疲倦、乏力等。 亞士匹靈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 神經肌肉疾病、軟組織發炎等患者,能有效消退紅腫。 在低劑量情況下可減低心臟病發及中風的機會,具消炎作用。
阿士匹靈薄血藥: 阿斯匹靈如何服用?
2012年發現水楊酸還能激活AMP活化蛋白激酶(英語:AMP-activated 阿士匹靈薄血藥 protein kinase),這是水楊酸和阿士匹靈藥效的一種可能的解釋。 [143][144]阿士匹靈分子中的乙酰基也並非沒有作用。 這些乙酰化反應可能可以闡釋一些阿士匹靈尚未得到解釋的效應[145][146]。
阿士匹靈薄血藥: 服用胃藥的重要性
原因是達比加羣酯爲一種「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劑」,處理抗凝血的過程跟華法林不同,所以服用時毋須進行血液測試,亦不用終日擔心藥物與食物「相沖」而影響療效。 抗凝血藥(俗稱薄血藥)是心房顫動患者常用的藥物,用以稀釋血液以免形成血塊,減低流向腦部引致中風的風險。 抗凝血藥有好多種,服用前一定要小心薄血藥副作用,而且服用薄血藥時更需要戒口! 利用薄血藥來治療心血管及腦血管毛病已非新鮮事,不過薄血藥只是籠統的稱呼,當中還可細分為抗凝血藥及抗血小板藥,但兩種藥物原理及用途各異,以往統稱為薄血藥時,若病人未有深入瞭解或醫護沒有解說清楚,便會很容易混淆。
阿士匹靈薄血藥: 使用阿斯匹靈的潛在副作用
根據2019年的死亡人數統計,心臟病是香港第三號殺手。 提到心臟病,我們往往只聯想到冠心病,卻忽略了心房顫動這「無聲的殺手」。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病發前毫無先兆,很多時患者只感到心跳不規律,沒有加以理會,直至中風才發現自己患上心房顫動,錯過了預防中風的時機,例如服用抗凝血藥,包括華法林及新式口服抗凝血藥。 2010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針》指出[9],華裔(陸港臺三地)心房顫動患者服用華法林時,其凝血指數不能維持在安全水平 (INR 2-3)的時間較西方患者為多。
阿士匹靈薄血藥: 服用薄血丸、阿士匹靈 接種後會流血不止嗎?
抗凝血藥又稱為「薄血丸」,坊間或認為「薄血丸」會令他們容易大量出血,甚至流血不止,而阿士匹靈並非「薄血丸」,所以不少人誤以為會比較安全。 其實,根據香港衞生署藥物辦公室的資訊,「薄血丸」意指抗凝血藥和抗血小板藥,而阿士匹靈正是抗血小板藥的其中一種。 阿士匹靈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發燒、疼痛、風濕熱,也可治療一些炎症,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和川崎病[17]。 低劑量服用還可減少心肌梗塞發作的死亡風險,某些情況下也可減少發生中風的風險[18][19][20]。 部分證據表明阿士匹靈可以預防直腸癌,但是其原理尚不明晰[21]。 在美國,50歲至70歲的人且心血管疾病風險大於10%的族羣可給予低劑量阿士匹靈,且不會增加出血風險[22]。
阿士匹靈薄血藥: 服用薄血丸的注意事項
除了傳統的抗凝血藥華法林外,現時新一代藥物分別有「達比加羣酯」、阿呱沙班及利伐沙班。 調查又發現,大部分受訪患者不理解心房顫動和預防中風的重要,對服用抗凝血藥的原因一知半解,令他們容易忽視中風的風險和後果。 當醫生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薄血丸時,他們會偏向集中考慮出血的風險,一些長期服用阿士匹靈的患者及家屬的情況尤甚,直言因擔心承受不了而拒絕轉用抗凝血藥。 據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一項訪問調查結果發現,長期服食阿士匹靈的心房顫動患者抗拒抗凝血藥的原因,源自對藥物副作用的恐懼。 抗凝血藥又稱為薄血丸,坊間或認為薄血丸會令他們容易大量出血,甚至流血不止;而阿士匹靈並非薄血丸,所以不少人誤以為會比較安全。
阿士匹靈薄血藥: 疾病與阿斯匹靈的交互作用
患上冠心病而需接受「通波仔」手術的病人,在手術後,心臟科醫生都會為他們處方兩類抗血小板藥物,包括阿士匹靈及氯格雷。 患者須嚴格依從醫生指示,持續服藥1年或以上,減低血液再次凝結的機會。 病人如正長期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例如控制「三高」,即血壓、血糖及膽固醇的藥物,或使用類固醇噴劑,又或其他用於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包括乙肝抗病毒藥,甚至避孕藥等,亦可如常使用,毋須刻意停藥或減藥。
有醫學家建議對治療方案進行測試,以確定哪些患者對阿士匹靈和其他抗血栓藥(如氯吡格雷)有耐藥性[50]。 對急性疼痛而言,阿士匹靈是一種高效的鎮痛藥,但是通常認為其對疼痛的緩解效果不如布洛芬,因為阿士匹靈更容易引發胃腸道出血[23]。 一般情況下,阿士匹靈對肌肉抽搐、腹脹、胃擴張(英語:gastric distension)和急性皮膚刺激引起的疼痛無明顯效果[24]。 像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一樣,阿士匹靈與檸檬酸咖啡因一起使用的止痛效果比單獨使用阿士匹靈要好[25]。 阿士匹靈泡騰片,如白加黑或拜阿士匹靈[26],比藥片起效更快[27],可以有效治療偏頭痛[28]。
它是一種抗血小板藥,與「薄血藥」略有不同,病人必須留意兩者的分別。 他指出,接種疫苗後部分免疫反應與感冒類近,若反應輕微,可嘗試服用對應的中成藥,如有頭痛、頸痛及發燒,可用葛根湯紓緩;若是上吐下瀉,徵狀似腸胃型感冒,就可以用藿香正氣水處理。 惟他提醒,中醫講求「辨證論治」,要視乎病人徵狀、脈象用藥,一般人自行用藥「有可能喫錯」,如發現服用中成藥1、2次後,徵狀仍未見減退甚至惡化,應盡快求醫。
阿士匹靈薄血藥: 阿斯匹靈的注意事項與使用禁忌
至於接種後4小時以上纔出現以上敏感反應,可先服用治療過敏的成藥紓緩。 阿士匹靈薄血藥2025 惟若發現有嚴重不適,如手腳無力、面癱,或免疫反應出現逾2日未有減退,應及早求醫。 林:接種新冠疫苗常見免疫反應是頭痛、肌肉痛、疲倦、發燒等,建議應待「有反應時才服藥」。 阿士匹靈薄血藥2025 如先服藥「打底」,擔心未能準確地配合免疫反應出現時間,再次服藥可能令體內藥物劑量過多。
坊間所説需要戒口的「薄血藥」其實是針對心房顫動的舊式抗凝血藥 「華法林 」,作用是避免血塊在左心房內形成 ,繼而隨著血管流上腦部導致腦缺血中風 。 至於接受通波仔(支架植入)手術前後所服用的 是屬於抗血小板藥 ,作用是抑制血小板活動能力從而避免血栓在心臟血管支架內形成導致心肌梗塞。 阿士匹靈可以不可逆地抑制環氧化酶(COX)來調節前列腺素系統,進而達到疼痛控制及退燒的效果[32]。 也可以治療某些急性或慢性的發炎性疾病[33],如類風濕性關節炎[17]。
阿士匹靈薄血藥: 預防癌症
但是保栓通價格高,比起便宜的阿斯匹靈來說,很難為一般人初級防護使用。 李聰明說,因為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都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和吸菸等有關,所以與其喫阿斯匹靈,不如從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著手更有意義。 阿斯匹靈(Aspirin)是一種水楊酸鹽及非類固醇消炎藥,作用方式是阻斷體內的某些自然物質,以減少疼痛和腫脹。 阿斯匹靈可用於降低發燒,以及緩解輕度到中度的疼痛,如肌肉痛、牙痛、一般感冒、頭痛和關節炎(Arthritis)。
阿士匹靈薄血藥: 阿斯匹靈的可用劑型有哪些?
舊式薄血藥華法林是有效減低房顫患者中風的藥物之一,惟患者服用此藥須定期抽血,檢測血液的凝血指數。 阿士匹靈薄血藥 原因是華法林須在非常窄幅的凝血指數目標數值範圍內,纔可發揮最佳藥效。 當凝血指數低於2,血液便會太濃稠,中風風險隨之增加;當凝血指數高過4,血液又會變得太稀薄,腦出血風險也會大大增加。 至於達比加羣酯等新一代口服薄血藥,藥效與華法林相若,可將中風風險降低五至六成,使用亦較後者方便。
阿士匹靈薄血藥: 接種新冠疫苗前後要戒口?
有見及此,歐洲心臟協會於2012年更新用於心房顫動的治療指引中[13],建議「中至高」中風風險的患者服用抗凝血藥以預防中風,而低風險的患者則毋須服用任何藥物。 「阿士匹靈」則只會用於未能接受抗凝血藥治療的房顫患者身上。 據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與病人組織「關心您的心」的調查發現[11],有近1成服用抗凝血藥的人士曾因誤食相沖食物或誤服劑量入院,情況值得關注。 組織呼籲,正服用華法林的病人,需要留意相沖的食物,並依照醫生指引進食,進食任何補健產品前需諮詢醫生意見,不應自行服用。 心房顫動全名是心房纖維性顫動,亦稱心房纖顫;或簡稱房顫,是心律不正中最常見的一種心臟病。 有外國研究推算,華人患心房顫動比率爲百分之一,故估計本港患病人數達70,000人,即在香港平均每100名港人有一人患上心房顫動。
阿士匹靈薄血藥: 醫學新療法
林:這是一個謬誤,停用調節免疫系統藥物1至2天,未必可改變免疫系統,故不建議隨便停藥,以免弄巧反拙。 低劑量(每日100毫克)的阿士匹靈可以早期妊娠毒血症的發生,但針對晚期患者效果並不顯著。 且此效果必須在妊娠16周以前開始用藥,否則無顯著療效[70]。 雖然它們都有名為水楊酸的類似結構,作用相似(解熱、消炎、鎮痛),抑制的環氧化酶(COX)也相同,但阿士匹靈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抑制作用不可逆,而且對環氧化酶-1(COX-1)的抑制作用比對環氧化酶-2的(COX-2)更強[6]。 抗凝劑(anticoagulant)又稱抗凝藥、抗凝血劑、抗凝血藥,是防止或減少血液凝固、延長凝血時間(英語:Clotting time)的化學物質。
阿士匹靈薄血藥: 服用薄血藥應限制的蔬果食量
至於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則無需戒口,但有機會出現腸胃出血等副作用。 若病人錯誤同時服食抗血小板藥及薄血丸,會令身體易於流血,故病人如發現皮下出血等徵狀,應通知醫生。 如有需要,年長病人的照顧者或其家人,亦宜將幾類藥物小心分門別類,避免長者混淆。 阿士匹靈薄血藥 各種薄血藥在預防房顫中風的能力或存在的風險及副作用都有所不同,醫生會先評估患者的中風風險及個人用藥需要,從而選擇最合適的藥物治療。
但是李聰明說,後來有一個以醫師為研究對象的大型研究發現,用阿司斯靈預防缺血性心臟病或中風的效果不佳,也無預防癌症的預期效果,而且長期服用還有腸胃出血及其他部位出血性的風險,許多醫師後來就不再推廣了。 華法林可減低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達四成,但需在飲食上多加註意,以免影響藥效。 它是一種維他命K抑制劑,凝血因子需維他命K進行合成,抑制維他命K便可減慢凝血。 服用華法林的患者在服用其他藥物、中藥、營養補充品前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新型薄血丸,視乎劑量及個別藥物,一般預防中風功效比傳統華法林高一成多,而新型藥比傳統藥最大的優點是服用者不需要戒口和定時抽血。
阿士匹靈薄血藥: 房顫爸爸食薄血藥防中風網誌
由於房顫所形成的血栓相對較大,故堵塞腦部血管範圍更大,由房顫引起的中風,亦較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風嚴重。 因此,首次中風所造成的嚴重性,可引緻兩成患者死亡及六成患者傷殘。 阿士匹靈薄血藥2025 亞士匹靈不可隨便服用,特別是16歲以下及年老的病人,因為其用於兒童可導致一種叫雷伊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的致命疾病。 阿士匹靈,特別是和乙醯胺酚、咖啡因組成複方藥物(如阿咖酚散),被認為是治療偏頭痛的首選,在疼痛剛發作時最有效,藥效相當於服用低劑量的舒馬曲坦[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