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此路線與港島39C、39M、40及N40線合共使用30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包括7輛16座位小巴及23輛19座位小巴。 此路線被官方列作40線的特別班次,而進智公交並未為此路線製造牌布,行走40X線配備牌布的小巴只會在車頭插上紙牌識別此路線為40X,牌布仍然顯示為「40」,但是配備電牌的小巴或會顯示「40X」。 本線未改爲全日服務前,客量稀少,九巴只會派出單層巴士行走本線,型號是丹尼士飛鏢。 於2009年11月30日起,則改派全新的12米斯堪尼亞K230UB。 小巴20k2025 本線未改為全日服務前,客量稀少,九巴只會派出單層巴士行走本線,型號是丹尼士飛鏢。

2017年9月前後,龍運和九巴先後去除站名中「鐵路站」一詞,改此站站名為「大埔墟站」。 自1983年直至2007年兩鐵合併,運輸署與巴士公司皆以「大埔站」/「大埔火車站」命名毗連新大埔墟車站的巴士總站。 小巴20k2025 [9]然而,「大埔站」/「大埔車站」一名未曾作為此站相鄰鐵路車站之名稱,該站啟用後站名一直是「大埔墟車站」/「大埔墟站」。

小巴20k: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

今次的起點是富善邨,區外朋友可以在大埔墟港鐵站轉搭K17接駁巴士到總站下車,或者搭73X、75X的巴士路線。 至於目地的則是三門仔,全程約行7公里,包括觀光拍照時間,宜預留2小時行路。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34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25輛為19座位小巴。 本路線提供太和、富蝶邨、富亨邨、大埔中心、大埔墟站及廣福邨往來機場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巴士服務,於2016年8月20日投入服務,2017年1月27日起延長至富亨邨,2023年8月13日起延長至太和。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小巴20k 三門仔新村有碼頭,也有山徑連接馬屎洲,現已是一個郊遊的休息站,村內有公廁及士多,入面還有間大埔地質教育中心。 小巴20k2025 小巴20k 雨愈下愈大,而且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只於週末及週日開放,所以我在碼頭溜達一會,看了看避風塘景色,就原路折返三門仔路,回去搭車離開。

小巴20k: 使用車輛

直至大埔新市鎮擴展,新鴻基地產投得大埔墟車站西南、巴士總站以西的空地興建新達廣場,巴士總站纔開始擴建。 本線提供來往新娘潭及大埔墟站的郊遊巴士服務,於1997年6月8日正式投入服務。 本線提供元朗、錦田往來林村及大埔墟的巴士服務,於1953年4月1日正式投入服務,最初編號為23,經過多番更改編號,1983年4月7日起配合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綫)電氣化服務即將貫通至大埔墟改稱64K,並延長至本總站。

比起遊人如鯽的大美督,三門仔少一分吵鬧,多一點平靜,被大海環抱其中,是個舒展身心的好地方。 在60年代,村民因為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不得不搬遷,離開原來的聚居地,被安置到如今的三門仔新村。 因為進智公交的股票編號為77,所以旗下不少小巴是採用號碼為「77」的車牌,如EZ77、HN77、LU77、LX77、LZ77、MG77、MJ77、ML77等;此外,進智公交會把自訂車牌套用於車隊之中,如AMS1、AMSPT77、AMS77。 目前本線使用5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3輛11.3米E6M及1輛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均屬上水車廠。 目前本線使用5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3輛11.3米E6M及1輛12米ATENU)雙層空調巴士,均屬上水車廠。 【Now新聞臺】啟德郵輪碼頭在暑假曾出現旅客大排長龍等巴士,有議員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中,提到希望盡快落成啟德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小巴20k: 馬屎洲 路線攻略

前往馬屎洲,可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九巴路線74K、專線小巴路線20K至三門仔巴士站附近,然後依照指示牌步行約 30分鐘前往教育徑的入口。 小巴20k2025 本路線提供富善邨及廣福邨往來大埔墟站的港鐵東鐵線接駁巴士服務,於1989年9月3日投入服務,以替代K17及K18在假日停駛時的接駁服務。 小巴20k 提供元朗往來大埔的巴士服務,爲64K的輔助線,於2015年12月5日投入服務,只在星期六、日及公衆假期(1000至1900)提供服務。

  • 此路線與新巴792M線同樣連接將軍澳新市鎮至西貢市中心,惟小巴車程較快,更使用車海戰術,吸引不少乘客,中途站乘客經常難以登車。
  • 雨愈下愈大,而且大埔地質教育中心只於週末及週日開放,所以我在碼頭溜達一會,看了看避風塘景色,就原路折返三門仔路,回去搭車離開。
  • 本線另設輔助線20B,往返洞梓至大埔墟站[4],其後再另設來往慈山寺至大埔火車站的20T線,只在平日非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 於2009年11月30日起,則改派全新的12米斯堪尼亞K230UB。
  • 直至2010年7月11日,小巴20X線投入服務,特快來往醫院及大埔墟站。
  • 在60年代,村民因為政府興建船灣淡水湖而不得不搬遷,離開原來的聚居地,被安置到如今的三門仔新村。

本線受制於新界專線小巴20K線的競爭,只在每天繁忙時間行駛,直到2011年12月19日纔再次改爲全日服務。 截至2020年3月,進智公交除了經營44條香港島的專線小巴路線外,亦經營7條城門隧道專線小巴路線、14條大埔專線小巴路線以及3條屋村穿梭巴士。 小巴357輛,另有紅色公共小巴約10輛、居民巴士5輛(逢星期六、日及公共假期可供私人租用),以及位於黃竹坑及火炭兩個維修中心[7]。

小巴20k: 路線數目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就回應,指即使沒有集體運輸系統都可以處理人流,運輸署現正研究運輸系統走綫。 意外釀成4名外籍女子受傷,當中兩名傷者為途人,分別包括38歲女子頭部受傷、34歲女子手部擦傷;另外兩名受傷女子為乘客,包括25歲女子面部受傷及46歲女子右腳及後腦受傷。 現場為薄扶林數碼港道近貝沙灣,意外發生於今日(26日)傍晚6時09分,一輛69X號線專線小巴駛至上址,突然失控剷上行人路並撞毀約10米鐵欄之後翻側橫亙行人路上。

小巴20k: 車站命名

[8]但前九鐵巴士50R線在服務期間仍在專線小巴總站停泊。 小巴20k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Tai Po Market Station Bus Terminus),[1]位於運頭塘南運路9號新達廣場地面、大埔墟站大堂西南面的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長條形平行式設計,供包括港鐵接駁巴士在內的專營巴士使用。 現場是數碼港道近貝沙灣,傍晚6時許,一輛69X專線小巴落斜往數碼港方向行駛,期間失控撞向鐵欄並撞傷2名女途人,小巴上2名乘客亦受傷,4人被送往瑪麗醫院治理。

小巴20k: 路線資訊

九巴71K線早於1996年10月28日便已繞經那打素醫院,翌年小巴20K線來往松嶺村的特別班次獲編為20A,行經八號花園來往醫院及大埔墟火車站,自此那打素醫院就只有這兩條公共交通路線,提供對外接駁服務。 直至2010年7月11日,小巴20X線投入服務,特快來往醫院及大埔墟站。 本線提供來往三門仔及大埔墟站的巴士服務,於1976年8月16日正式投入服務。 本線受制於新界專線小巴20K線的競爭,只在每天繁忙時間行駛,直到2011年12月19日纔再次改為全日服務。

小巴20k: 車站命名

本線提供元朗、錦田往來林村及大埔墟的巴士服務,於1953年4月1日正式投入服務,最初編號爲23,經過多番更改編號,1983年4月7日起配合九廣東鐵(現稱港鐵東鐵線)電氣化服務即將貫通至大埔墟改稱64K,並延長至本總站。 三門仔巴士總站(英文:Sam Mun Tsai Bus Terminus)是新界大埔區的巴士總站,位於三門仔路末近三門仔,現時有1條專線小巴路線以此爲總站,另有1條巴士路線途經。 提供元朗往來大埔的巴士服務,為64K的輔助線,於2015年12月5日投入服務,只在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00至1900)提供服務。 新達廣場於1991年入夥[6],其基座的有蓋室內巴士總站亦於1990年8月4日啟用[7],新巴士總站面積遠較舊總站龐大,解決了空間問題。

小巴20k: 途經路線資料(巴士)

於2009年11月30日起,則改派全新的12米斯堪尼亞K230UB。 此外,由20B、20K往大埔墟站方向於上車後1小時內轉乘20S線往馬窩,或由20S線往大埔墟方向轉乘20B往洞梓方向或20K往三門仔方向,兩程車費合共$5.4。 註:雖然此總站設有的士站,但由於那打素醫院門外的有蓋的上落客區亦設有的士站,因此甚少會有的士在此站等候。 大埔的三門仔是個獨特的地方,堤接沙欄,兩水夾岸,北朝黃嶺羣山,南臨吐露海港。

小巴20k: 新界區專線小巴20B線

本線另設輔助線20B,往返洞梓至大埔墟站[4],其後再另設來往慈山寺至大埔火車站的20T線,只在平日非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小巴20k2025 截至2020年3月,進智公交除了經營44條香港島的專線小巴路線外,亦經營7條城門隧道專線小巴路線、14條大埔專線小巴路線以及3條屋村穿梭公車。 小巴357輛,另有紅色公共小巴約10輛、居民公車5輛(逢星期六、日及公共假期可供私人租用),以及位於黃竹坑及火炭兩個維修中心[7]。

小巴20k: 路線資料

直至大埔新市鎮擴展,新鴻基地產投得大埔墟車站西南、巴士總站以西的空地興建新達廣場,巴士總站才開始擴建。 北區方面,小巴502線於2009年6月17日開辦,連接清河邨與北區醫院。 2018年9月17日,九巴73B線投入服務[2],循環往返此站及上水站,為首條進駐全安路總站的專營巴士路線。 小巴20k 本線是一條新界郊區節日特別路線,只在春節(農曆新年)的假期期間的指定日子(年初一至年初三、農曆新年後第一個星期六、日)提供服務,以疏導到林村許願樹祈福及參與“香港許願節”活動的遊客,輔助九龍巴士64K線之服務。

由汀角路到三門仔皆有巴士站,若天氣突變,可以隨時搭車離開。 因為政府正興建單車徑由汀角路駁入三門仔,到處整路封路,所以我轉入漁安街,經過魚類批發市場後,接回三門仔路。 若單車徑落成,相信週末假期會有更多遊人踩車入三門仔遊覽。

小巴20k: 太平工業中心4座 – 新界大埔香港新界大埔汀角路51A號

現時來往大埔墟鐵路站及林村許願樹之間,途經太和及吐露港公路,被九巴標榜爲“特快路線”。 本路線提供途經汀角路及鳳園前往大埔中心及大埔墟的巴士服務,於2014年12月29日投入服務,只於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小巴20k2025 本線提供來往三門仔及大埔墟站的巴士服務,於1976年8月16日正式投入服務。

小巴20k: 大埔那打素醫院

船灣淡水湖的興建改變了人與地方的歷史,三門仔村民遷居入住,築起避風塘,變成一條具規模的漁村。 小巴20k 小巴20k 漁村以外,有粉色的別墅暉曜花園,有藍色的教堂建築,高聳的十字架成為象徵。 小巴20k2025 與三門仔的居民不同,當年的六鄉村民沒有搬遷到其他鄉郊地方維持原有的農耕捕魚生活,而是遷入大埔墟過新生活。 每名年滿16歲的男丁可分獲一層,有村屋業權的戶主加配地舖一間。 穿過孖亭中的行人路,走出大景街,至街口轉左接大喜街,再轉右接大貴街行到盡頭,穿過大埔工業邨。

小巴20k: 總站路線資料(專線小巴)

2017年9月前後,龍運和九巴先後去除站名中“鐵路站”一詞,改此站站名爲“大埔墟站”。 新達廣場於1991年入夥[6],其基座的有蓋室內巴士總站亦於1990年8月4日啓用[7],新巴士總站面積遠較舊總站龐大,解決了空間問題。 原有巴士總站則遭拆卸,後來重建爲專線小巴總站及的士站,於1991年6月17日起以全新面貌繼續爲大埔區居民服務。

小巴20k: 新界區專線小巴23S線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8輛小巴提供服務。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與23S線共需使用5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1輛為19座位小巴。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與40線及N40線共需使用25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11輛為19座位小巴。 本路線提供太和、富蝶邨、富亨邨、大埔中心、大埔墟站及廣福邨往來機場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巴士服務,於2016年8月20日投入服務,2017年1月27日起延長至富亨邨,2023年8月13日起延長至太和。 本路線提供富善邨及廣福邨往來大埔墟站的港鐵東鐵線接駁巴士服務,於1989年9月3日投入服務,以替代K17及K18在假日停駛時的接駁服務。

從現場照片可見,小巴車頭凹陷,泵把鬆脫,有欄杆插入車窗,車窗碎裂,玻璃碎及雜物灑滿一地。 現時此路線與新界20A、20B、20C、R20C、20E、20K、20P、20R、20S、20T、20X、21系、22K及23系路線合共使用67輛豐田Coaster石油氣小巴行走,包括25輛16座位小巴及42輛19座位小巴。 運輸署在2015年12月初諮詢地區人士有關增設此路線的建議;[2]其後進智公交獲準於2016年3月20日起開設此路線。 小巴20k 考慮到有嵐山居民認為此路線車費過高,營辦商於此路線開辦首三個月提供$0.6車費折扣,[4][1]惟至今仍未有回復正價。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Tai Po Market Station Bus Terminus),[1]位於運頭塘南運路9號新達廣場地面、大埔墟站大堂西南面的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長條形平行式設計,供包括港鐵接駁巴士在內的專營巴士使用。 本線另設輔助線20B,往返洞梓至大埔墟站[4],其後再另設來往慈山寺至大埔火車站的20T線,只在平日非繁忙時間提供服務。 進智公交的董事局有不少成員為前政府高官(鄺其志、陳阮德徽)或政界名人(李鵬飛)[2] 。 由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約20分鐘,舊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都有站上車。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位於鳳園的新落成屋苑「嵐山」於2015年獲準開辦居民巴士NR533線,同時九巴72C線和新界專綫小巴20P線亦服務該屋苑。 小巴20k2025 大埔中心巴士總站是大埔區內往返市區巴士路線之總匯,而上述三線之中只有72C線途經該站,惟該路線只在星期一至五早上繁忙時間開出一班,其餘時候居民需乘20P線在新興花園下車,然後步行約十分鐘前往總站轉車,居民深感不便。 原本專線小巴20K線的主要目的是輔助兩邊同樣總站的九龍巴士74K線,但專線小巴以頻密班次及平行路線,搶走了不少74K的乘客,最終令74K於1991年6月25日縮減至每日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20K便成為三門仔村民往來大埔墟及接駁港鐵東鐵綫的主要路線。 直至2011年12月19日,因74K線與275及275S線合併,74K纔再次提升至全日服務[1]。

小巴20k: 新界區專線小巴20P線

真正的「大埔車站」是指在火車電氣化時已遭廢止的大埔滘站(舊稱大埔車站)。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共需使用18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4輛為19座位小巴。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與54M線及54S線共需使用11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5輛為19座位小巴,並可從55線其中10輛19座位小巴進行替換。 根據運輸署《服務詳情表》,此路線與54及54S線共需使用11輛小巴提供服務,其中5輛為19座位小巴,並指定其中1輛19座位低地臺小巴行走此路線,另可從55線其中10輛19座位小巴進行替換。

本線是一條新界郊區節日特別路線,只在春節(農曆新年)的假期期間的指定日子(年初一至年初三、農曆新年後第一個星期六、日)提供服務,以疏導到林村許願樹祈福及參與「香港許願節」活動的遊客,輔助九龍巴士64K線之服務。 小巴20k2025 現時來往大埔墟鐵路站及林村許願樹之間,途經太和及吐露港公路,被九巴標榜為「特快路線」。 新大埔墟火車站啟用時,巴士總站設於車站大堂正南方,即現在專綫小巴總站的位置,只設三條車坑(後增至四條[5]),規模簡陋;車站一帶亦未有大型發展,途經D3路(即南運路)的巴士路線也不及現在多,但九鐵接駁巴士的出現使大埔墟火車站巴士總站日漸飽和。

行經工業邨的廠房,見到各廠都努力搶人才,皆在門外貼上招聘廣告。 穿過富善邨及完善公園,橫過完善路,沿大發街走,至馬路彎位,進入大埔海濱公園。 小巴20k 我習慣將海濱公園分為兩部分,一是近林村河口,入面有大量設施及景點,上條路線帶大家兜過圈,另一是大埔工業邨以南的海岸,今次帶大家去行一行。 小巴20k2025 今次帶大家由大埔市區出發,經過大埔人跑步勝地,行到充滿漁村風情的三門仔,遠眺慈山寺觀音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