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片中,警方教導駕駛者幾個進出迴旋處的要點,若將迴旋處當成時鐘,自己進入的一方為6點,3個出口順序為9點、12點及3點,若在9點方向離開,應該行最左線並一直打左燈。 至於要在12點離開,因為是直去所以不用打燈,可選擇使用迴旋處內外圈或中圈。 至於3點方向,屬迴旋處最困難一項,此時應使用右線進入迴旋處內圈,因此應打右燈。 離開迴旋處時,警方建議最好方法是在12點鐘方向時,先打左燈進入中線,到達3點方向時,便毋須橫越兩條行車線便可離開。 大圍迴旋處2025 大圍迴旋處因其三線設計加上各出入口流量極高,被稱為「地獄迴旋處」,塞車多車禍亦多。 大圍迴旋處2025 除將其傳統式設計改為螺旋形迴旋處,亦將原來三線改為兩線設計,令各個出口騰出一條行車線加設左轉專用線,藉以疏導常因車多而未能及時駛出迴旋處的車流。

此外,局方亦會成立一支專家小組,成員來自香港足球總會、香港欖球總會及草地專家等,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改善建議[10]。 1980年,香港政府決定起港島綫,因此地鐵擴建中環站車站大堂並喺德輔道中地底起2個側式月臺,並利用修正早期系統嘅預留結構同荃灣綫大堂連接,擴建期間並冇影響荃灣綫服務。 喺起港島綫嘅同時,中環站更加設4個新出入口,令當時中環站出入口加至13個。 大圍迴旋處 喺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臺都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啲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大圍迴旋處2025 同時,喺3號月臺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另外,響L1層嘅遮打道大堂同車站出口之間重有一層閣樓,用嚟通去車站出口,地鐵公司響車站嗰層開放咗「藝術管道」,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大圍迴旋處: 車站樓層

此外,迴旋處形狀並非正圓,駛入彎位稍緩路段時,部分司機會下意識加速,而迴旋處沿中央島的視線被植物及橋墩遮擋,也增加行車風險。 新手P牌駕駛經驗不足,要駛入迴旋處時,必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 大家要好好記實不同情況下的打燈信號,以示意給其他車輛知道自己的行車路線。 大圍迴旋處2025 新手們緊記,駛入迴旋處後切勿胡亂打燈或切線,若未決定或錯過了出口,就寧願留在原有行車線,安全至上。 香港大球場是每年3或4月舉辦的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的比賽場地,亦是香港足球代表隊的主場,很多國際足球比賽、演唱會和其他各種大型活動都在香港大球場舉行。 其後港英政府將該處之白骨墳冢遷往雞籠灣,於清理過掃桿埔後,於1952年在現址興建政府大球場。

同時又喺中環站月臺引入8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同埋將喺J3出口嘅車站商店改做「藝術管道」方便乘客喺車站內上網同埋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大圍迴旋處 將軍澳是新式螺旋形迴旋處分佈最多的地區,一些司機在新式迴旋處也依舊例行駛導致車禍。 當天下午2時半,記者目睹一輛在內線行駛的私家車打左燈欲切入左線從下一出口駛出,此時在外線後方行駛的七人車理應慢駛,但司機沒反應過來,依然快速搶道行駛,內線車閃避不及最終兩車相撞。 另一交通黑點荃錦交匯處,是九號幹線公路的分層交匯處的一部分,有六組連接道路,同時車流量多、且有三條行車線,非常繁忙。

大圍迴旋處: 車站翻新工程

運輸署近年將多區迴旋處改劃成螺旋形迴旋處,有人認為可以打擊長期霸佔「外圈」的駕駛者,但又有人因此感混亂。 鍾師傅指出,兩者最大分別在地線不同,意味發生交通意外時,不同迴旋處對於「優先權」會有不同判斷。 運輸署2004年起試驗新式螺旋形迴旋處(簡稱:螺旋處),希望減少意外。

  • 切線意外頻生上月中大塞車兩小時署方解釋,改善措施能令等候進入迴旋處的車龍較平均,亦令部份車輛因而不必排隊進入迴旋處,從而減少迴旋負荷。
  • 立法會陳恆鑌議員亦表示,通過試驗,發現將軍澳的交通和事故率有明顯的改善,證明螺旋形迴旋處比傳統迴旋處優勝,但現時兩種條例並存令駕駛者混淆,希望政府部門加快推進,統一使用新式迴旋處。
  •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嘅上環站至中環站嘅隧道工程要搬走受影響嘅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此中環站嘅港島綫月臺同埋上環站遲過其他港島綫路段1年至開放,有關路段喺1986年5月23號啟用。
  • 運輸署2004年起試驗新式螺旋形迴旋處(簡稱:螺旋處),希望減少意外。

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湧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嘅商業中心區,個站冇位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鐵接駁巴士線(路線冧巴後面有英文字母「M」嘅路線)以中環站做總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但站位只設喺街道旁邊巴士站。 大圍迴旋處 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巴士總站,唔少巴士路線搬去嗰度做總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係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車。 隨住港島綫落成,有唔少來往中環至港島東嘅接駁巴士線失去原有功效,有巴士線因而縮短或取消。 中環站有15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中環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大堂,乘客可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中區主要建築物嘅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

大圍迴旋處: 車站歷史

【新舊設計並存 大圍迴旋處 司機易混淆?】本港早於17年前,已開始試用新式螺旋形迴旋處,但時至今日,仍只有十逾個迴旋處改作新式螺旋形,令新式和傳統式迴旋處同時存在,導致部分駕駛者無所適從。 新式螺旋形將軍澳佔最多因考慮到傳統式迴旋處會使內線司機離開時須連環切線,增加釀成車禍的機會。 惟現時全港約300個迴旋處當中,至今只有十多個轉為螺旋形,其中以將軍澳佔最多。

五樓租戶主要以生活,電器用品和電訊公司為主,通道較其他樓層寬落。 主要租戶包括屈臣氏、日本城、優品360旗下的品牌Foodville、睡眠產品店Casablanca、健康鞋店Dr. Kong、拉夫寵物生活、⼩王⼦藝術、PanaShop樂聲牌專門店、豐澤、OSIM、中原電器、CSL和數碼通等。 同層最大租戶為英皇戲院 Plus+,設有6間獨立影院,第二大租戶為奇趣天地。 其他租戶包括佔地5000平方呎的誠品書店、“Hanjin 大圍迴旋處 韓剪”和“BNZS – 紐西蘭專賣店”等。

大圍迴旋處: 香港大球場

停車場設有390個車位和39個電單車位,商場1樓設有1.3萬平方呎單車停車場,提供330個單車停車位,為全港最大。 [3][4]單車停車場已經在2022年12月20日對外開放。 大圍迴旋處 2019年3月18號凌晨,荃灣綫試緊新訊號系統嗰陣,兩架列車(A131/A218同A187/A112)喺中環站同金鐘站之間相撞,令到荃灣綫喺3月18同埋19號兩日要縮短去金鐘站,中環站嘅荃灣綫月臺封閉。

大圍迴旋處: 車站商店同埋自助服務

香港大球場受現有設施方面的限制,難以完全配合大型活動的需要,因此政府將興建啟德體育園提供先進的體育設施,包括一座5萬座位的主場館。 由於該主場館和香港大球場在規模及功能上有重疊,現時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大型體育活動,日後將會移師啟德體育園區舉行,預測香港大球場的使用率將大幅下降。 中環站有5層,地面係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同商店主要響中環站嘅L1、L2層。 大圍迴旋處 大圍迴旋處 L2同L4層分別係港島綫3號月臺(往柴灣)同4號月臺(往堅尼地城),而L3層就係荃灣綫嘅1號同2號月臺(往荃灣)。

大圍迴旋處: 迴旋處交通黑點

相反,在螺旋形迴旋處外圈的優勢盡失,因為在迴旋處內需要「cut兩次線」,但走內圈就只有在入圈時cut一次線,若果內圈車在出3點鐘路口時,被外線後來車輛撞到,內圈車輛因身處「正線」有「優先權」,外圈車因此有較大機會要負上責任。 大圍迴旋處可算是本港高流量的迴旋處之一,它採用傳統式設計,並有三線行車,巴士、泥頭車、「搵食車」駱驛不絕,就連資深教車師傅鍾師傅都認為,大圍迴旋處對新手或假日司機來說算是高難度。 迴旋處入口如有兩條行車線,除非有交通標誌或道路標記另作指示,否則應依循第81頁圖中藍色線所示的路線行駛。 大圍迴旋處2025 大圍迴旋處2025 無論是新舊迴旋處,駛入要望右,駛出要望左,以防有車輛從左後方越過你的路線。 另外,也要留意車身較長的汽車,在駛入和駛出迴旋處時,可能會越線行駛。 由於暖季型草種在冬季時間生長會變得緩慢,甚至進入休眠狀態,因此大球場每年會在天氣轉冷時加種冷季型的黑麥草,以維持草地的質素及覆蓋狀況。

大圍迴旋處: 交通問題探究❾/新舊「讓車」例並存 迴旋處意外頻生

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同下層大堂未設有非收費區連接,乘客要經過收費區先可以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譚先生叮囑駕駛者,緊記駛入迴旋處時一定要小心和留意右方車輛,離開迴旋處時要留意左邊車輛,這是使用迴旋處的不變定律。 警方於2019年特意到大圍迴旋處拍攝多條短片,教導駕駛者進出迴旋處的幾個要點,若將迴旋處當成時鐘,自己進入的一方為6點,三個出口順序為9點、12點及3點,若在9點方向離開,應該行最左線並一直打左燈。 至於亞皆老街往旺角方向,公主道天橋底亦有一個「騎呢位」,短短數十米的燈位之間,突然出現有一小格行車線。 鍾師傅指,後排的駕駛人士,若睇錯屬於前方小格的交通燈,誤以為可以開車,便有可能被右方車輛攔腰撞到,「要睇最近自己個盞燈,唔好望遠方」,提醒駕駛人士要小心看清楚燈號,勿見到綠燈就胡亂開車。

大圍迴旋處: 香港文匯網

在進入迴旋處/螺旋處前,你會提前約 100 大圍迴旋處2025 米看到「迴旋處」的三角形路牌,一般單支設置在行人道上。 而在迴旋處/螺旋處前約 50 米,你就會看到一塊巨型的藍色方向指示牌。 早於1970年教宗保祿六世訪港,便於當時的政府大球場舉行彌撒,[38]而香港葛培理佈道大會亦於1975和1990下半年舉行。 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則於2007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共4天於大球場舉行。 [39]而由基督教機構全城更新舉辦的香港全球禱告日,每年5月於香港大球場舉行,而宣道會亦於大球場舉行60週年活動。

大圍迴旋處: 香港仔

但究竟傳統迴旋處及新式螺旋處(Spiral Roundabout)有什麼分別? 其實當駛入了迴旋處後,駕駛者已很難分辨出傳統還是新款螺旋處,所以要在駛入迴旋處前望清楚以下的大路牌,分辨自己即將駛入的是那一種迴旋處了。 大圍迴旋處被譽為地獄級迴旋處,警方曾拍片上載facebook官網,向駕駛人士教授正確使用上址迴旋處,包括比喻迴旋處為時鐘,若自己進入的一方為6點,3個出口順序為9點、12點及 3點,若在9點方向離開,應該行最左線並一直打左燈。 至於要在12點離開,因為是直去所以不用打燈,可選擇使用1線或2線入圈。 至於較難的3點方向,則用打右線切入右線進入內圈,打左燈再切入3點方向,又或打左燈進入第2線,臨近3點方向時便再橫越1條行車線出圈。 政府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劃」,當中包括重建香港大球場。

大圍迴旋處: 傳統迴旋處 VS 新式螺旋處:駕駛技巧

駛近迴旋處時,應減慢車速,盡早決定你會在哪一個出口駛出,並駛入正確的行車線。 駛入迴旋處時,除非有道路標記另作指示,否則應讓路給迴旋處內從右方駛來的車輛。 2012年11月9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初步考慮啟德體育城於2019年啟用後,香港大球場隨之改變用途以取代灣仔運動場,成為香港島居民及學校的陸上運動會主要舉辦場地[7][8]。 2008年1月,港鐵公司為現代化中環站嘅環境,將中環站大堂同埋港島綫3號月臺沿用多年嘅地臺更換為灰色地臺,並喺部份位置更換假天花。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至今早已經起好,響遮打道地底,中環站係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嘅車站。

大圍迴旋處: 港島綫

以車輛從6點鐘位置出3點鐘路口為例,行傳統式迴旋處走外圈的優勢在於一直佔用「正線」,即擁有「優先權」,如果內圈有車輛「cut線」導致撞車,一般情況下,內圈車輛會較為「蝕底」。 全港迴旋處超過330個,2020年就有約260宗迴旋處交通意外案例,當中西貢區發生最多事故,佔約三成,其次是觀塘及黃大仙。 大圍迴旋處2025 不少人買車時為方便都會委託車行或經紀辦理車保投保事宜,不過為清楚瞭解自己應得的保障,還是強烈建議各位車主/準車主親力親為去比較及選擇合適的車保計劃! MoneyHero提供網上汽車保險即時報價,只需輸入簡單資料,大部分車款均可即時索取保費報價。 經本網投保更可享折扣優惠,整個過程僅簡單幾步就能完成投保,非常方便。

香港馬路上的迴旋處數之不盡,若果要推選最地嶽的一個,相信大圍港鐵站對出的迴旋處肯定入三甲! 最近,警方特意在 Facebook 專頁,上載一段由車內以至高空角度拍攝的影片,教大家正確及安全使用迴旋處的方法。 鍾師傅表示,由於大圍迴旋處有三條行車線,駕駛者在進入迴旋處前,應先確認路線,當駛至迴旋處路口時應先停低,留意右邊是否有車輛駛來,「唔好只係睇一條線,要睇埋內圈,睇下會唔會有車出路口」,當確認安全後才入迴旋處。 繼續發出右轉信號,直至經過你選定的出口 之前一個出口,才發出左轉信號,然後離開 (若使用三線迴旋處的內線, 大圍迴旋處 你在發出左轉 信號時,可先轉往中線)。 駛出迴旋處時,要注意可能有車輛從左後方越過你的路線,即使在螺旋形迴旋處內的道路標記有助你駛出,也要留神。 在迴旋處內,當駛近出口時,提防並禮讓在你面前越過的車輛,特別是有意在該出口駛出迴旋處的車輛。

大圍迴旋處: 香港已停辦學校列表

1號同2號月臺共用一個島式月臺,處理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嘅列車,起響遮打道嘅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到去會所街。 香港人習慣約人喺地鐵站內嘅恒生銀行見面,因為每座大堂裏面,唯一一間恒生銀行最顯眼。 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同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同埋DHL等零售業同其他服務。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而四樓中庭旁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華御結和月餅店“皇玥”。 而通往平臺花園4C的兩旁設有和風按摩店“松 ‧ 大圍迴旋處 SUNG”、美容中心、牙科診所和匡喬醫療。 另一部分為香港伍倫貢學院校舍入口,並需要從車公廟路停車場入口進入。 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嗰陣,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嘅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同埋2號月臺)叫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嘅港島綫車站叫中環西(Pedder)。 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喺1980年2月12號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嘅中文名命名為中環,而唔係遮打。

離開迴旋處時,大家可選擇臨近 3 點方向時,打左燈橫越 2 條行車線,但要留意後方是否有來車,因此這並非最好方法。 警方指,最好的方法便是在 12 點鐘方向時先打左燈進入第 2 線,到達 3 點方向時便只需橫越 1 條行車線離開。 此外,使用迴旋處時,在進入及離開時,駕駛者應按照原來的行車線駕駛,例如在 1 線入圈,便應進入迴旋處最外圈;而在迴旋處第 2 圈離開時,亦應進入出口第 2 線。 荃青交匯處屬於5號幹線公路的分層交匯處,為三線行車迴旋處,連接五組道路,車流量多,若車輛由荃灣路駛入迴旋處時需落斜,車速較快,司機煞車太遲易引發事故。

大圍迴旋處: 迴旋處不小心駕駛或釀成意外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喺報告書度,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嘅車站叫做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家下畢打街)地底嘅車站叫做必打(Pedder)。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嘅上環站至中環站嘅隧道工程要搬走受影響嘅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此中環站嘅港島綫月臺同埋上環站遲過其他港島綫路段1年至開放,有關路段喺1986年5月23號啟用。 3號月臺(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同4號月臺(往堅尼地城方向)整響德輔道中同畢打街嘅交界地底,由環球大廈整到去歷山大廈。 呢兩個港島綫月臺都係響路嘅北面設立嘅側式月臺,而3號月臺就喺4號月臺之上(用嚟處理往來堅尼地城站嘅人流)。

大圍迴旋處: 荃灣區中學

大圍迴旋處之所以地嶽,其中一項因素是大量巴士及大型車輪使用,視線較易受阻,加上是尖山隧道及獅子山隧道公路的交匯處,及採用 3 圈設計,路面情況十分繁忙。 在片中,警方教授大家幾個要點,若將迴旋處當成時鐘,自己進入的一方為 6 點,3 個出口順序為 9 點、12 點及 3 點,若在 9 點方向離開,應該行最左線並一直打左燈。 至於要在 12 點離開,因為是直去所以不用打燈,可選擇使用 1 線或 2 線。 譚先生指出,部分發生在迴旋處內的意外,是因駕駛者未清楚出口方向,或是在迴旋處內搵路,慌張時便易生意外;亦有部分駕駛者認為自己行駛路線正確,忽略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轉向而發生意外。 大圍迴旋處之所以有「地獄」之稱,主要原因是因為其三線迴旋處的大型設計,由早到晚都有大量巴士及大型車輛駛經,不同車於不同路口不同線道切線,或駛離迴旋處,易令人視線較易受阻,判斷錯誤導致意外。

戶外2樓至4樓設平臺花園,合共約8萬平方呎,並規劃作寵物公園。 [2]根據公契文件,場內設多個中庭,其中2樓有5000呎的表演場地,而4至5樓設6間影院和另一個中庭。 而商場地下至5樓多個位置設24小時行人通道,其中連接地下至2樓往「八爪魚天橋」的通道在2022年12月23日對外開放。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車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同埋香港站嘅一貫設計。 呢次翻新除咗加設一般商店外,重將咖啡店、快餐店同埋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吸引人流以及方便乘客喺車站買嘢。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

擁有多年教車經驗,現為香港汽車高級駕駛協會副主席、香港貨櫃車教師公會主席譚錫輝表示,車輛駛入和駛出迴旋處時,最緊要知道自己要在哪個路口駛出,就算入錯線,只要在迴旋處內多轉一圈便能減少發生意外的機會。 譚表示,新式螺旋形迴旋處不但能善用兩條行車線,而且方便駕駛者預早選定行車路線,而不是「塞曬喺外圈」,因而早前去信運輸署,希望能統一舊式和新式迴旋處。 多年來迴旋處交通意外頻生,當中不少更涉及嚴重的傷亡,特別是2008年在西貢南邊圍迴旋處發生的19死43傷旅遊巴慘劇,更令人記憶猶新。

大圍迴旋處: 香港文匯報

為配合冷暖兩季草種的更替及過渡,康文署於每年冬夏季(12月至1月及6月至8月)均會關閉大球場進行大型復修工作,讓草地休養生息。 1997–98年亞洲球會錦標賽四強至決賽階段均於香港大球場進行,浦項製鐵和大連萬達分別擊敗希拉爾和柏斯波利斯進入決賽,浦項製鐵憑互射十二碼以6比5擊敗大連萬達奪冠。 首屆亞足聯亞洲盃決賽週於1956年9月1日至15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共有4支球隊參加賽事,包括香港、南韓、南越及以色列, 以單循環小組賽形式進行,南韓以2勝1和佳績奪得冠軍, 香港僅以2和1負成績得季軍。

大圍迴旋處: 設計

物業補償具體包括建面約11.1萬㎡的新型產業用房(M0)、建面約4.2萬㎡商舖、約3.4萬㎡寫字樓和1553個車位。 同時,穀湧西圍“三舊”改造項目改造方案中還明確了協議補償情況,補償方式分為物業返還、貨幣補償、租金補償三部分。 中環站通車前後曾經有多個名,分別有3個英文名: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同埋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 聲明﹕MoneyHero致力確保網站提供的資訊是最新及最準確。

她憶述,署方曾在2018年加劃行車路線,於迴旋處的外圈設置不準左轉入外圈的劃線,以防車輛胡亂切線,惟情況未有太大改善。 對於運輸署將現時傳統式設計改為螺旋形迴旋處,並改劃左轉專用線,她贊成方案並期望可改善區內塞車情況。 大圍迴旋處 惟她直言迴旋處仍有潛藏危機,特別是本港現時仍未統一新舊迴旋處的設計,擔心引致司機混淆,反令意外率不減反增。 董健莉期望署方能引入外國及國內經驗,進一步考慮在繁忙的迴旋處加裝交通燈,改善行車安全。 切線意外頻生上月中大塞車兩小時署方解釋,改善措施能令等候進入迴旋處的車龍較平均,亦令部份車輛因而不必排隊進入迴旋處,從而減少迴旋負荷。 事實上,大圍迴旋處交通意外頻生,每當有意外隨即導致整區交通癱瘓。

大圍迴旋處: 使用守則

如上月15日早上不足一小時內,便因切線問題,連續發生兩宗交通意外,其中一宗因有電動車要在外圈第三線駛出迴旋處,而與正在迴旋處第二線的巴士相撞,最終導致附近交通出現大塞車達兩小時。 《我家》記者到場視察,發現雖然迴旋處中部分地方已劃上實線,防止中線車輛不適當切入外線,惟仍不時有正要駛出的車與迴旋處內的車輛爭路,有司機為貪方便,更逕自越過實線行駛,險與外線車輛碰撞。 大圍迴旋處2025 (大公報記者 黃山、蘇榮、調查組)本港車多路窄,路況複雜繁忙,需使用大量迴旋處疏導。

政府大球場看臺分為東、西、南(俗稱為「大鐘底」)及場館,最初只有西看臺中央部份建有頂蓋,其後於1978年在東看臺加建頂蓋。 政府大球場見證了1960年年代至1970年代香港足球光輝的一頁,當時每逢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大戰時,政府大球場都會全場爆滿,掛起紅旗;向隅的球迷都會攀上位於政府大球場後面的正民村附近的山坡觀看球賽。 1967年9月,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一份有關香港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嘅研究《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中提及喺中環起一個車站,名為Central。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