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總監區俊豪形容,該區為「龍城」區核心,涉及九龍城市政大樓、九龍城長者健康中心等,有關社區設施將會易地重置到九龍城廣場旁邊賈炳達道公園範圍,即今次項目的北面地盤,將興建一幢新政府綜合大樓。 新政府綜合大樓連同項目內的現有地盤,將可提供約4.7萬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途,是現時社區設施樓面面積的三倍。 此外,韋志成認為可在九龍城區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衙前圍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舊樓,提出針對性的維修方案。 對於區內這些已經老化、有復修需要的樓宇,市建局除了向有關樓宇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協助進行樓宇復修外,亦可研究協助業主為大廈外牆進行美化工程,鼓勵業主在進行大維修的同時,一併美化樓宇的外觀,為小區注入活力及地區特色,同時提升樓宇整體價值、宜居性和壽命。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0日)發表網誌,提到該局在九龍城「龍城區」規模較大的重建計劃範圍,以試點模式推行「融合策略」的更新工作,除推行重建項目,還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並透過保育和活化工作,改善地區設施、街道環境及保存地方特色等,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
顧問整理連月來經諮詢得來的意見,會集中就項目如何達致「提升設施」、「保存特色」,「促進融合」進行深化研究。 市建局與顧問組成的團隊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制定具體設計方案,進一步與不同持份者商討,並爭取三年內分階段完成小區更新及活化的工程。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2022年5月27日)啟動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的法定規劃程序。 市建局貫徹「先規劃、後項目」的市區更新模式,開展KC-017計劃,並將毗鄰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以融合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的市區更新策略(「融合策略」),達致多項小區規劃的願景。 經過5年的規劃、設計和建造,重建項目在今年年中落成,「基地」亦已在上月交付予負責營運的香港設計中心,用作培育青年設計師、時裝設計師和初創企業,同時將「基地」發展成旅遊景點,帶動深水埗區的旅遊發展,為地區經濟帶來新動力。
九龍城重建計劃: 工作坊邀年青人提活化意念 走訪商戶瞭解需求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項目啟動後,市建局將在網上視頻平臺以互動形式舉行視像簡報會,講解規劃審批程序,及現行的物業收購和補償安排,並解答提問;市建局會視乎疫情,適時安排實體簡報會,向未能參與網上簡報會的居民講解相關內容。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九龍城重建計劃 樓宇復修團隊已在上月底舉辦簡介會,向區內業主簡介先導計劃內容,共有50多名業主出席,參與業主初步反應正面,市建局會繼續與有關業主就復修和美化工程的執行細節作進一步解說,協助業主就籌組相關工程取得共識。 主地盤的大部份土地將作商住發展,預料可提供4,000多個實用面積約400呎的中小型單位,預計於2036至2037年落成。
- 最新政府消息指,發展局今年將提出修訂法例草案,建議進一步降低強拍門檻,並適用於有迫切重建需要的舊區,包括︰灣仔、長沙灣、馬頭角、荃灣、油麻地、旺角、西營盤及上環,共涉及分區計劃大綱圖內7區。
- 視乎建築設計,在完成重建後,整個計劃可興建約4,350個新住宅單位,是項目內現存樓宇羣單位總數的5.2倍。
- 韋志成亦提出,可將多個分散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以減少道路空間,更有效利用土地作發展,同時將其中的道路轉成為休憩空間和綠化行人專用區,維持該區「小街式」特色,實現該區成為小街飲食文化區,並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繫,令小區成為通往啟德新發展區的「門戶」。
- 項目涉及約45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670戶家庭及約有40間地面商舖。
項目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1年3月8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6發展計劃圖的草圖,當中包括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上述資料亦會在城規會安排的日子同時刊載於市建局網頁()、存放於市建局總辦事處及市建局九龍城地區辦事處,供公眾查閱,直至城規會審批有關發展計劃圖。 如城規會經考慮後根據《城市規劃條例》認為發展計劃圖的草圖適宜公佈,城規會將展示予公眾查閱,為期兩個月。
九龍城重建計劃: 相關股票
對於廣大的香港市民來說,隨着時光流逝,九龍城區的面貌經歷幾番更替,但宋王臺遺跡、九龍城寨和舊啟德機場將永留市民的集體回憶之中。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展望未來,啟德重建計劃的落實及沙中線的興建,將令九龍城這個既富歷史色彩又充滿發展機遇的地區,經歷另一次蛻變。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 至於鄰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將配合毗鄰市建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把其周邊的道路重整及重新規劃,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並同時一併活化附近的打鼓嶺道公園。
-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0日)發表網誌,提到該局在九龍城「龍城區」規模較大的重建計劃範圍,以試點模式推行「融合策略」的更新工作,除推行重建項目,還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並透過保育和活化工作,改善地區設施、街道環境及保存地方特色等,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
- 區俊豪在簡述KC-015項目的發展計劃時表示,項目將配合政府擬議興建的啟德地下購物街及其相連的行人隧道,重新規劃項目範圍內的沙浦道走線,以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
- 有關地區研究範圍從東面沙浦道一帶,涵蓋至西面聯合道的土地,面積約18公頃、涉及500多幢的樓宇和政府設施,當中超過一半的樓宇的樓齡超過50年。
-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開展KC-017計劃,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5月3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7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市建局初步建議在地盤內提供約40,100 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當中並預留約8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作社區用途。 分層地下廣場將提供總面積不少於1,000平方米的廣場空間予公眾使用及舉辦多元化活動,提供合適的零售設施供市民於廣場享用,並透過地方營造注入活力及當區特色。 韋志成表示,推行龍城區重建項目需要收購約1000住宅單位和100間地舖的業權,涉及的收購支出超過100億元,並就新政府綜合大樓的建造、推廣復修以及執行保育和活化工作,額外超過50億元的開支。 市建局的資源取諸社會,亦用諸社會,以達致提升市區更新成效、改善舊區整體生活環境和市民居住質素為目標,與一般發展商所進行的重建,有根本性的分別。
九龍城重建計劃: 香港
龍城舊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小區,衙前圍道兩旁組成三橫十一直的網格街道特色,當中各式各樣的街舖和食肆林立,是地區經濟的集中地,相對兼善裏以住宅用途為主,龍城區亦同時兼備深遠的歷史背景及寨城公園等遺跡,使當區蘊藏豐富的地方文化特色,可藉以活化小區及塑造小區成為飲食文化生活區。 然而,這種小街格局,未能負荷日益增加的交通及泊車需要,街道旁還提供超過180個路邊停車泊位,令行人路更加狹窄,步行環境欠佳;這種網格道路設計,亦製造多個十字路口,加上違泊嚴重,造成交通樽頸,路網欠缺效率。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若我們藉重建將土地作規劃重整,以優化道路網絡的效率,並減少現時佔小區達三份之一以上的道路面積,將可提供更多休憩空間,善用土地資源。
負責營運「基地」的香港設計中心總監(策略發展)林偉強感謝市建局團隊所付出的努力,認為市建局在建築設計方面,顧及到「基地」未來的營運需要,提供具彈性的靈活空間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 他特別欣賞「基地」的主樓梯和高樓底的設計,方便設計師在籌備展覽或時裝秀時,設置各種不同大小的裝置,以創造特色的光影效果,為觀眾帶來嶄新和多元的體驗;而更重要的,是為設計和時裝業度身訂造了一個專屬的展覽、活動和培訓場地。 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副董事黃鴻洸表示,強拍條例修訂草案早於2021年前特首林鄭月娥在位時開始推動,市場一直引頸以待有關草案在本年底提交立法會審議,適逢特首於最新的施政報告中再一次對降低強拍申請門檻上有所着墨,銳意加快市區重建的步伐。
九龍城重建計劃: 地區為本規劃重建及促進復修 突破九龍城舊區更新規限
最新政府消息指,發展局今年將提出修訂法例草案,建議進一步降低強拍門檻,並適用於有迫切重建需要的舊區,包括︰灣仔、長沙灣、馬頭角、荃灣、油麻地、旺角、西營盤及上環,共涉及分區計劃大綱圖內7區。 物業位處九龍塘及九龍城交界,周邊項目主要為中密度豪宅發展項目,例如賢文禮士、The Grampian、雋睿及陶源等。 項目處於九龍傳統豪宅地段,加上啟德商業發展及九龍城大型市區重建項目,包括市建局「衙前圍道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及「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區內將有逾千夥私人住宅單位,以及提供逾220萬平方呎非住宅樓面空間。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變天|舊區特色成「消失了利東街」翻版?
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覈準圖編號 S/K10/URA3/2已於同日起展示以供公眾查閱。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事實上,同區地標九龍城廣場,早在2018年由私人財團申請重建成住宅,2020年8月獲城規會批出改劃申請。 南角道73號唐樓業主林太稱,目前寓所由4個單位打通,分佈上下兩層,成為3,000呎雙層「豪宅」,料日後可獲巨額賠償。
九龍城重建計劃: 住宅法修正草案初審完竣 保障公益出租人不遭查稅
由市建局董事會設立的招標遴選小組,將詳細考慮及審議接獲的標書,並向董事會提交建議。 地區保育方面,局方已就數幢尚未獲歷史建築評級的唐樓建築物作初步評估,項目獲規劃批准後會再進作行技術評估。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由仲量聯行獨家代理招標放售的九龍城侯王道93及95號兩幢舊樓,物業業主已併購逾四年,獲得全數完整業權,截標日期為7月8日中午12時,市場人士估計物業市值約3億元。 九龍城物業一向有價有市,皆因位於41名校網,而且鄰近港鐵宋皇臺站,連同於有多條巴士及小巴路線,來往港九新界多處地方完全不成問題,令新盤以至二手市場都不時出現承接。 故今次巿建局利用「住宅和非住宅地積比互換」新規劃工具,將住宅及非住宅準許地積比上限由7.5:1.5,調整為8:1。
九龍城重建計劃: 舊區大變身 九龍城的重建機遇
市建局亦以彰顯地區特色的規劃方向,期望項目內的特色店舖和食肆能夠繼續在原區經營。 市建局在完成擬備第二階段的社會評估影響報告時,將整理所收集的資料,再與商戶安排約見,深入瞭解他們的意願及需要,並參照所收集的資料,釐定合適的過渡經營安排及回遷方案,盡力照顧經營者的需要,並協助他們在重建後回歸社區繼續經營。 同時,項目內的綠化行人步道和廣場,均可為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的活動,提供場地,促進傳承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至於地區保育工作,市建局已就項目內的數幢尚未獲歷史建築評級的唐樓建築物作初步評估,在項目獲規劃批准後會進一步進行技術評估,以保育建築物的建築特色為元素,進一步強化具地區特色及街舖林立的街道氛圍。 上述三個地盤將合共提供約10,450平方米的地面綠化空間,是現時綠化空間面積的1.5倍,而原來集中在賈炳達道公園內的綠化空間,將全方位伸延至住宅林立的「龍城」區,成為連接美東邨、九龍寨城公園、賈炳達道公園、新重建項目範圍以至啟德發展區的一體化綠化多元空間。 同時,因應區議會就活化整個賈炳達道公園的意見,市建局已聯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展開研究工作,藉機一併重整公園佈局、注入新的設計元素和提升設施標準、增設綠化行人走廊便利美東邨居民前往「龍城」區,以及改善與九龍寨城公園的連接性,彰顯寨城公園遺跡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區相關網站
考慮到九龍城是一個街鋪林立、蘊藏豐富餐飲及潮泰文化的區域,主地盤在改劃作綠化行人步道後,兩旁街鋪將重置特色店鋪和食肆,以彰顯其「小街飲食文化區」的街道氛圍,因此市建局會落區跟店主交流,探討過渡期和回遷方案。 而且,行人步道和廣場會成為傳統節慶及富地區文化特色,如潑水節的活動場地,促進傳承該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及後發表網誌補充,透露已預留逾150億元,在未來十年推行九龍城重建項目;推算收購項目內1,000個住宅及100間地盤,開支涉及100億元。 對於各方美食愛好者來說,九龍城是著名的美食天堂;對於另一些人而言,九龍城則代表了畢生難忘的回憶。 九龍城區有 200 多所大、中、小學和幼稚園,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在此度過人生中最堪回味的黃金歲月,與此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九龍城重建計劃: 相關文章
放眼行業的未來發展,顧問研究指出香港在時裝產業鏈上游及下游兩端,包括研發、設計、營銷推廣及客戶支援等環節,仍有一定的優勢,長遠可進一步透過創意及科技的應用、政策支持、加強公私營及與其他創意產業的協作等,推動其「升級轉型」,令香港的時裝產業持續發展。 深水埗基於它獨有的本地文化特色、行業在當地的發展歷史、對遊客的吸引力,以及「基地」新近建成的機遇,將可為香港時裝業,連帶相關的創意產業,作出貢獻。 市建局在2013年啟動深水埗通州街重建項目,根據政府當時批准的規劃大綱,項目內的五層基座可用作零售、餐飲和服務等的商業用途。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然而,為了配合政府將這項目的商業部分用作「基地」用途,市建局隨即研究修訂發展項目的基座設計以滿足「基地」的營運需要。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舊區重建 市建局:預留逾150億元
接連有地皮流標後,再有項目推出,市場關注市建局九龍城項目競投反應,已入標包括信和置業(00083)、鷹君(00041)及招商局置地(00978)財團,還有會德豐、嘉華國際(00173)、新世界發展(00017)等。 市建局收購及遷置總經理譚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上述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瓏碧戶型涵蓋開放式至兩房間隔,單位實用面積介乎213至414平方呎,一律採開放式廚房設計。 通過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避免蛋糕式商業基座設計,營造「臨街小舖」佈局。 九龍城區有五個分區,分別為紅磡、土瓜灣、龍塘 ( 即九龍城及九龍塘 )、 何文田和啟德。 九龍城區主要為住宅區,區內人口大部分居住在私人房屋,包括舊式唐樓、大型私人屋苑及高級平房區;其餘則分佈於區內的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
區內的九龍城寨是本港早期發展的地區,於一九九三年拆卸後重建為寨城公園,園內保存了不少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 九龍城區是一個多元化的社區,區內匯聚了形形色色的居民;從長者到年輕一代,從老街坊到新來港移民,以至少數族裔人士。 如何讓不同社羣共同構建一個和諧的社區;如何確保區內的設施及措施能滿足居民的需要;以及如何協助區議會推行各種社區建設活動及小型工程都是我們民政事務處的主要工作目標。 項目涉及約560個業權,估計重建範圍內居住了約830戶家庭及有約90間地舖。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區
重整於計劃地盤內的部分沙埔道走線,以興建分層地下廣場,提供更多空間連接太子道東現有行人路及巴士站,改善路面的行人流通。 該計劃旨於透過重整及重新規劃,更有效地運用土地,並改善步行環境,提升易行度及連接九龍城舊區及啟德新發展區。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開展KC-017計劃,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5月3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7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根據政府和香港設計中心的意見,為了發揮「基地」培育香港新一代設計師,以及促進與商業夥伴聯繫及合作這個功能,市建局在「基地」的樓面佈局和空間規劃上,致力為其日後的運作需要給予較大的空間靈活性,以切合作為展覽、展銷、培訓、設計工作室以至零售等的多元用途。 市建局配合2017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新措施,探索如何讓年青設計師充分利用深水埗區這個傳統的服裝布藝基地,幫助香港的時裝設計發展,並在同年年底,接受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建議,預留深水埗通州街重建項目(重建項目)內約3,600平方米、共五層的商業樓面,設立設計及時裝基地(「基地」)。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啟動計劃 舊區變高樓建4350夥 市政大樓重置
市建局亦預告,會為區內未能滿足現今需要的公園、休憩空間以至行人路等設施,進行街道美化、公園翻新等活化工程,打破樓宇復修只限於翻新和改造私人樓宇的規限,全面改善整個地區的面貌。 項目計劃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 項目建議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供行人享用,當中包括建議將地盤內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綠化行人步道,並設置市集廣場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 【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九龍城街市重建】市區重建局今日(27日)公佈啟動九龍城另一個重建項目,選址是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共涉及三個地盤,包括賈炳達道公園、九龍城市政大樓、長者健康中心等,預料將有1,600個住戶和140個地舖受影響。 今次九龍城重建計劃,就用上轉移地積比方式,利用鄰近啟德門戶廣場地皮的地積比,轉移至現為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的主地盤,以興建較高層的住宅大樓。
九龍城重建計劃: 重建非政府機構用地中介服務計劃
過去20年有多個私人重建項目落成,多為單幢式重建,欠缺整全完善的規劃,部份因為地盤太細,重建後無須提供供住客使用的上落客區和泊車設施,間接導致區內違例泊車問題愈益嚴重,造成交通擠塞。 這些單幢式樓宇重建完成後,攙雜在新建樓宇之間的舊樓地盤變得更為零星而分散,可作重建的規模變得更細且乏誘因。 對市建局來說,相對兼善裏地盤較大而完整,若要重整龍城舊區的土地以釋放土地潛力及增加規劃裨益,難度將更大。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區試推融合策略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指出,若KC-016項目最終獲得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另一方面,許多歷史建築已成了摩登咖啡店,舊村莊被改建,老的工業設施也搖身一變,成了創意園地。 鑑於社交距離措施仍在實施中,市建局的調查員進行凍結人口調查時,除配備一貫防疫及消毒物資外,職員亦已接種最少兩針新冠病毒疫苗,並取得有效的「電子針卡」,同時每日均會進行快速抗原(RAT)測試,並在證實為陰性檢測結果後纔可參與調查工作。 職員進入單位調查前,會把「電子針卡」及RAT的陰性檢測結果儲存在其智能手機的「健康碼4.0」流動應用程式內,向住戶展示。 市建局總經理(收購及遷置)鍾建強在簡報會上表示,若 九龍城重建計劃 KC-017計劃最終獲得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的批准,市建局會根據屆時的政策,展開物業收購工作和補償/安置符合資格的租客。 立法院會今天三讀通過修正危老條例部分條文,內政部長林右昌表示,為利公私合作及推動危老重建,新增公有財產除3種例外情形,一律參加危老重建,將大幅提升公有財產參與危老重建效率。
我對於「基地」設施能夠如期交付及滿足營運所需,感到欣慰,相信香港設計中心定能善用這個地方培育人才、推動香港設計和時裝業的發展。 此外,在訂定租用合約方面,市建局亦考慮到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需時推展,與香港設計中心簽訂長達10年的合約,並以低於市場價格將該五層的商業基座租予營運者,以支持項目的長遠發展。 此外,香港設計中心亦可以因應無間隔空間的設計,靈活分配空間予設計師作時裝工作室、零售展示室、共享辦公室等多元化用途,切合他們不同的需要。 截標項目位於盛德街、馬頭湧道,是其中1個重建公務員合作社試點項目,地盤面積約4.6萬平方呎,總樓面上限近41.5萬平方呎,預期可提供約640個住宅單位。
九龍城重建計劃: 試行「小區復修」
市建局在未來將會在其他舊區推行更多「融合策略」的項目,期望地區人士對「融合策略」項目給予支持和肯定。 市建局昨日宣佈啟動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畫,地盤總面積達三萬七千零六十平方米,涉及一千個業權、一千六百個住戶及一百四十個地鋪,重建後可提供四千三百五十個中小型單位,屬市建局近年開展的其中一個大型項目。 局方建議,將賈炳達道主地盤內兩條車路改劃成每條不少於十八米闊的行人專用區,預計比現時的尖沙嘴柏麗大道更闊兩米,並在靠近太子道東的東面地盤,興建門戶廣場及一幢低座商業建築物,擴大地面空間,連接行人至啟德發展區,又計畫將其轉移地積比至主地盤,以興建高層住宅大樓。 另外,考慮到地區的小街小舖氛圍,項目將盡量利用臨街部份提供街舖,提升街道活力。 項目亦會一併美化及綠化項目範圍內的行人路,視乎細部設計,整體綠化覆蓋率將不少於30%。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至於衙前塱道和南角道兩條街道,將改劃為最少闊18米的綠化步行街,並且打算興建地下停車場,提供約360個公眾停車位。 住宅樓面面積約217.88萬平方呎,平均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共4,350夥單位。 主地盤位處九龍城街市所在的九龍城市政大樓一帶,距離港鐵屯馬線宋皇臺站B3出口,亦只有一街之隔。 九龍城重建計劃 今次市建局最新發布總佔地3.7公頃的「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為2007年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後,近15年以來面積最大的新發展計劃。 民政事務處正是向市民蒐集意見及解釋政府政策的最前線部門,因此,多與區內居民及團體溝通,是我們的重點工作。 我希望藉着這個網頁,讓更多居民認識我們的工作,當然我更加希望大家會參加我們下一次舉辦的論壇或社區活動。
九龍城重建計劃: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研搬市政大樓 轉移舊樓地積比 拓地下空間
因此,市建局未來將貫徹「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策略,推動更大範圍的規劃研究,為舊區更新尋找規劃機遇,創造更大的規劃和社會效益。 (三)提供推廣配套設施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助建立「知名度」 「基地」是深水埗區內一個嶄新的設計與時裝項目。 市建局為支援香港設計中心為「基地」進行宣傳和推廣的工作,亦在設施上提供合適的配套,包括在「基座」面向主要街道的外牆設置相當於兩層樓高(約8.5米高、5米闊)的大型LED顯示屏,讓設計師可利用這臨街的多媒體裝置,宣傳不同的展覽或活動。 同時,在地面層向通州街的立面,採用全開放式的玻璃摺疊門設計,當舉辦展覽和活動時,可將摺疊門打開,吸引途經的市民和遊客注意,擴大設計師和他們作品的接觸面。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今天(星期五)以規劃主導的重建發展模式,啟動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的法定規劃程序,期望透過重整及重新規劃來推展市區更新。
九龍城佔據九龍半島的東半邊,既具舊城面貌,綠樹繁茂,亦毗鄰全新規劃的啟德新區,新舊交融,是繁華與人情味的融匯。
市建局正於九龍城推展啟德道/沙浦道重建項目,去年10月已向業主出價,約9成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於網誌撰文,指正探討在九龍城舊區重新規劃,配合沙浦道重建項目,研究範圍從東面沙浦道一帶,涵蓋至西面聯合道的土地,面積約18公頃、涉及500多幢的樓宇和政府設施,當中超過一半的樓宇的樓齡超過50年。 他說,要重新規劃及重建九龍城區,有極大困難,例如區內舊樓重建欠協調已有多座單幢樓、政府設施規模大重置需大量土地、區內有大量食店肆及小店難搬遷等。 而市建局最近在九龍城「龍城區」規模較大的重建計劃範圍,以試點模式推行「融合策略」的更新工作,除推行重建項目,還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並透過保育和活化工作,改善地區設施、街道環境及保存地方特色等,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
第一階段的調查工作已在今年2月進行,顧問訪問了約2,700名到訪深水埗區的市民,根據初步調查結果,受訪市民期待未來的深水埗區應加強成為特色美食、電子及科技產品集中地。 同時,市民認為深水埗屬於布藝、文創集中地,將來有潛力吸引遊客到訪;市民亦期望,深水埗日後成為本地時裝和設計集中地。 為此,市建局於今年初進行深水埗地區規劃研究的基線研究,並從規劃層面探討如何彰顯區內原有的時裝業以及其他地區特色和文化,並將合適的方案融合於更新發展的概念藍圖內。 (二)設梯級式展覽空間
九龍城重建計劃: 重建範圍小店林立 市建局︰望保留小店 於綜合大樓底層建「小街飲食文化區」
〔記者李文馨/臺北報導〕為解決危老重建案遇到公有地取得卡關的問題,立法院院會今(21)日三讀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第5條之1修正案,賦予機關同意參與危老重建的法源,也排除土地法、國有財產法等相關規定,加速危老重建效率。 由於「基地」採用了開放式、無間隔的設計,促成香港設計中心運用這個寬闊的場地,設立全港首個以設計為主題的博物館,容納大型展品。 設計中心亦會在博物館內展示本地設計師的傑出作品,以及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涵蓋普及文化、時裝、珠寶和玩具等不同的設計領域,吸引人流。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早前就九龍城盛德街/馬頭湧道發展項目(項目),邀請發展商及財團提交合作發展標書。 九龍城重建計劃2025 現時九龍城區新盤供應稀缺,目前發售中的新盤暫有碧桂園位於賈炳達道的單幢盤瓏碧,平均銷售呎價2.6萬元,項目共有190夥,暫只賣出15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