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吸收足夠的維他命B12、 C及E,前者是防止患上老人癡呆的關鍵,後兩者則可保護神經細胞及血管,預防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的種類繁多,包括阿茲海默症,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散播性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 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防禦機制的第一道屏障,部分長者因疾病如中風,令咳嗽反射的靈敏度減退,或因長期臥牀導致咳嗽反射功能變差,以致未能清除下呼吸道殘留的外來物,再加上長者普遍抵抗力相對較弱,都會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特別的個體,沒有一試萬靈的方法,上述的例子亦只是一些簡單的表達。 比較好的解決方法通常都需要照顧者細心觀察及多次試驗才能找到。
阿爾茨海默病最常見的徵狀是短期記憶喪失和找詞困難。 視覺空間功能出現問題(經常迷路)、推理、判斷和洞察力失敗。 認知障礙症的病程通常分為4個階段,顯示出進行性認知和功能障礙的模式。
認知障礙服務: 老人癡呆患者的照顧者有甚麼要注意?
港大教務委員會於6月通過就教與學使用 GenAI 的全面政策。 新政策確認,同學具備有效掌握和應用GenAI工具(AI 認知障礙服務 literacy)的能力至為重要,是目前在教與學上,在口語、寫作、視像及數碼等四種重要的溝通傳播能力以外,同學須具備的第五種重要能力。 ‧由於他們不能漱口,完成所有口腔護理程序後要把口腔抹乾淨,如有需要可用棉花棒為脣部乾燥的長者以甘油(glycerine)塗抹。 此網站由 資訊科技易達協會 (AIDA) 開發AIDA 是一間社會企業,致力提供專業網站設計及開發服務,同時為殘疾人士提供培訓及工作機會。
雖然,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為65歲以上年長人士,但亦有65歲以下人士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案例。 而醫學上將65歲前病發的個案稱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因應 GenAI 在教學上帶來的挑戰,同學在使用 GenAI 認知障礙服務2025 工具完成作業或其他學習任務,必須適當地説明資料出處和引用來源等,老師需向同學明確說明並提供指引。 此外,教學人員在鼓勵同學運用 GenAI 完成作業的同時,需積極嘗試以不同的評核方式,包括不允許上網尋找資料的考試、口頭答辯、課堂現場示範及解說,及同學間互相評核等,藉以評定同學的學習成果。 由何立仁教授領導的專責小組,經詳細審視制訂了大學應用 GenAI 的完整政策。
認知障礙服務: 認知障礙症|影響記憶和反應 研究:認知功能下降或與全身性炎症有關
對於患有腦退化症、中風、柏金遜症等手部肌肉不靈活的長者,如仍能自己刷牙,應鼓勵他們盡力自行完成或按需要提供協助,如將毛巾綑上牙刷手柄加粗,使他們更易握住牙刷改善操控,或可考慮轉用電動牙刷,減少對刷牙技巧的要求。 港大鼓勵教學人員把 GenAI 融入課程評核,制定公平能夠真正評核學生學習表現和成果的機制,目標是在秉持最高標準的學術誠信的原則下,確保同學有效並負責任地使用 認知障礙服務2025 GenAI 工具。 港大在把 GenAI 融入教與學的過程中會秉持最高標準,與教師、同學及資訊科技人員等不同持份者合作定期評估,這些意見將有助制訂未來策略,應對日後出現的新挑戰。
- 「智友醫社同行計劃」在 2019 年 2 月 (即「先導計劃」完結後)常規化,並將在 2019 年 5 月把服務推展至七個醫 管局聯網及全港 41 間長者地區中心。
- 香港社會老化情況嚴重,相信患者人數確將會有一定增幅。
- 針對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適量運動保持肺功能,以及確保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改善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及增強抵抗力。
- 東華三院曾於2015年訪問逾千名長者,發現有超過60%受訪者對認知障礙症認識不足;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在2013年亦有進行「在職人士對長者腦健康的認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受訪者對認知障礙症有錯誤認識。
-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 據世衛資料顯示,全世界約有5000萬認知障礙物症患者,每年新增病例1,000萬,即每3秒便有一宗確診個案。
- Brooker (2004) 認為與認知障礙長者溝通的正確方法是說話內容要簡潔、句子要短、重複重點、速度要慢、聲線要肯定、呼叫長者名字、盡量只問「是」與「否」的問題及與長者保持眼神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醫學院)餘浩欣博士等學者曾研究,推測2039年數字將達11%或333,000人,較2009年人數(103,000人)增逾223%。 香港社會老化情況嚴重,相信患者人數確將會有一定增幅。 認知障礙症患者會在患病期間出現不同的情緒及行為改變,每位患者的改變,都不一樣。 患者可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種類及程度的情緒行為症狀。 常見的症狀如抑鬱、焦慮、日夜顛倒、疑心大、易怒、妄想、幻覺等。 認知障礙服務2025 如參與「智友醫社同行計劃」的長者並非醫管局轉介的個案,長者地區中 心會為其訂定護理方案,並因應長者及其護老者在不同範疇下的需要,安 排上述的活動和服務。
認知障礙服務: 藥物治療
同時,透過日間照顧服務,亦能紓緩家屬及照顧者的照顧壓力。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顯示,長者人口已佔總人口16%,預計到2041年將佔逾30%。 認知障礙服務 而長者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羣,發病率不低,而且成因未明,人人皆有機會患病,對香港社會長遠而言是個不容忽視的公眾健康危機。
針對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受損,適量運動保持肺功能,以及確保攝取足夠和均衡的營養,均有助改善下呼吸道防禦機制及增強抵抗力。 針對誤入氣管的外來物含菌量高,保持良好口腔衛生是降低口腔含菌量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 大學教與學創新中心,將為教職員及同學提供使用 GenAI 工具的技術支援及配套,包括供一對一專人指導教職員及同學使用 GenAI 工具的「AI Clinic」、學習 AI 的專題網頁,以及為期五週的自訂網上學習課程。 因應他們的記憶力日漸衰退,且較難處理複雜的溝通內容。
認知障礙服務: 服務內容
更重要的是,認知障礙症護理專家及社工Freek Gillissen表示,患者需要的是熟悉、友善的生活環境,盡可能保持活躍的社區生活,待病情惡化才安排其入住院舍接受全面照顧,纔是最好的治療。 多奈派齊(英語:donepezil)等乙酰膽鹼酯酶抑制劑(英語: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類藥物經常用於治療輕至中度認知障礙症[7][17][18],但這些治療的幫助終歸有限[7][8]。 對於認知障礙症患者與照護者而言,有些方法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4],例如認知行為療法可能有所助益[4];另外,對於照護者的衛教與情感支持亦相當重要[4]。 運動對於病患的日常生活活動功能有幫助,並可能改善預後[19]。 認知障礙症引起的行為問題或精神分裂症狀,目前的醫生經驗上經常以抗精神病藥治療,但也有一派的專業醫師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這樣的藥物治療其實幫助有限,卻可能增加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的死亡風險。
認知障礙服務: 生活日程
相對少見的失智成因則有常壓型水腦症(英語: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柏金遜症、梅毒、以及庫賈氏症等[12]。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英語:DSM-5)中認知障礙症被視為一種認知障礙,並再依其嚴重程度分類[14]。 認知障礙症的診斷通常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經過一系列心理衡鑑(英語:cognitive testing)與醫學影像檢查,並搭配抽血檢查,來找出可能的病因[15]。 簡短智能測驗是其中一種常用於初步評估的工具[5]。 預防認知障礙症的方式,主要是減少常見的風險因子,比如說高血壓、吸煙、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4]。 目前並不建議全面進行一般民眾的認知障礙症篩檢[16]。
認知障礙服務: 行為及情緒問題在認知障礙症中相當普遍,常見的如遊走、睡眠障礙、焦慮、抑鬱、妄想及幻覺等。處理患者的問題行為,以非藥物治療為首選。但當病徵嚴重和給患者/照顧者帶來困擾時,醫生會因應個別患者的情況而考慮藥物治療。
這些量表包括用於評估原發性退行性認知障礙症的全球惡化量表(GDS 或 Reisberg 量表)、功能評估分期測試 (FAST) 、和臨牀認知障礙症評級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或 CDR)。 使用更準確地識別疾病進展的每個階段的 GDS,在七個階段中描述了更詳細的過程——其中兩個進一步細分為五度和六度。 因晚期患者已經需要人長期照顧,所以家人或需安排院舍服務。 在這個階段,家人可透過安排音樂或按摩等影響感官的活動,令患者與外界保持聯繫。
認知障礙服務: 常見問題及照顧提示
但如果考慮特定年齡層的認知障礙症盛行率,盛行率的數字卻可能隨着時間下降。 這樣的現象至少可以在發達國家見到,原因是在這些國家中風險因子的控制較良好[22]。 認知障礙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老人失能原因[5],在美國每年會造成六千零四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認知障礙症患者通常會因為照護需要或是用藥(英語:chemical restraint)而被限制人身自由,這也引起了違反人權的疑慮[4]。 認知障礙服務 因應病因和病情,醫生可能會處方「膽鹼酯脢抑制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以促進患者的記憶和其他認知能力。
認知障礙服務: 情緒行為問題
推廣「認知友善好友」運動 凡關注認知障礙症的社區人士在參與「認知友善好友分享會」培訓後,便成為「認知友善大使」,推廣有關資訊和服務。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預計至2030年患認知障礙症人士增至約33萬人,自2018年起中心積極推行認知障礙症服務,招募認知友善好友(Dementia Friends),共同關注認知障礙症。 協會精心製作「六藝®」桌上遊戲及卡牌遊戲,遊戲適合一般長者、輕度認知障礙人士、早期認知障礙症人士,透過遊戲體驗「禮、樂、射、御、書、數」的「六藝®」多元化的大腦鍛鍊;同時,促進溝通及社交能力。 港大過去幾個月已提供ChatGPT及其他GenAI工具供教學人員使用。 於9月新學年,港大將免費為師生提供 Microsoft OpenAI 及 Dall-E 等 GenAI 應用程式供教與學之用,並會舉辦工作坊、提供網上課程和相關教材資訊等,讓大家熟習並有效應用各種 GenAI 工具。
認知障礙服務: 階段
所以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照顧者宜在特定位置,貼上明顯而又大的指示標語或字句。 認知訓練、懷緬治療和現實定向等,分別可以促進患者的表達能力和對環境的認知。 另外,適當的體能和社交活動,配合舒適和安全的起居環境,也會減慢患者各方面機能的退化和提升生活質素。 當認知障礙症患者出現行為問題時,我們往往會覺得難以處理。
認知障礙服務: 認知障礙症
如果過程中發生任何不協調或遲緩,都有可能導致吞嚥困難(dysphagia)。 其他成因包括腦部創傷、腦部良性腫瘤或腦積水、病毒感染、缺乏維生素及荷爾蒙、精神問題如焦慮及抑鬱、藥物中毒、酗酒等。 認知障礙症藥物方面,以乙酰膽鹼酯酶抑制劑為主,它是一種認知促進藥物,目前上市的藥物有愛憶欣、憶思能及利憶靈等。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65歲以上的人有5%有認知障礙症,85歲以上則增加到20%。
認知障礙服務: 查詢電話:2815 8400
這類藥物包括 Aricept、Exelon 及 Reminyl 等。 患者亦可能出現心理和精神症狀 (如失眠,情緒波動或幻覺等),醫生或會處方相關的治療藥物。 這些症狀為患者帶來額外的障礙,令他們的認知功能、活動能力、自我照顧能力、生活質素大大降低。
認知障礙服務: 治療及處理方法
老人院長者的口腔護理工作,以往通常由保健員或護士負責,近年有安老服務單位提供言語治療服務。 以仁濟護養院為例,言語治療師為院舍員工提供長者口腔護理教育及建議,加強長者口腔護理服務。 對於複雜個案,言語治療師制訂個人化及針對性建議後,由復康助理執行,全面照顧所有院友的口腔衛生。
認知障礙服務: 認知友善支援服務
他稍後將領導一個顧問委員會,持續審視 GenAI 融入教學的進度,以及揀選適用於教學的 GenAI 工具。 認知障礙服務 《社聯機構會員總覽暨資訊系統》所載的機構資料由相關機構自行提供及上載至資料庫,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對該等資料的完整性、準確程度及使用並不負有任何責任。 如對《總覽》列載的機構資料有任何查詢,請直接與有關機構聯繫。 阿爾茨海默病佔全世界認知障礙症病例的 60-70%。
認知障礙服務: 保持心理及身理健康,多動腦筋、刺激大腦
請注意,有時接受、容忍一些對患者或身邊的人沒有太大傷害性的行為,可減輕雙方的壓力。 在新政策下,港大教學人員需設法讓同學善用 GenAI 以達至最佳的學習成果,包括設計具創意、創新能讓同學專注其中的教學活動,鼓勵分析性思維,發展具批判性的研究能力,以及因應同學個人的興趣及需要設計合適的教材。 大學將提供充足配套和支援,期望教職員及同學成爲開拓GenAI應用潛能的先導者。 雖然現階段仍未有足夠的證據確立慢性發炎與認知障礙症的關係,但研究人員期望透過進一步研究可以釐清兩者的關係,幫助發展新的治療和預防方法,以減低認知障礙症的影響。 該項研究分析英國生物庫內約50萬人的健康數據,藉以找出發炎指數與發生認知障礙症的關係。 結果顯示,發炎程度較高、即是血液中白血球數量和 C 反應蛋白較多的,在3至11 年後被診斷患病的風險略有上升,尤其有四項認知功能的表現較差,包括前瞻記憶、流體智力、反應時間和工作記憶等。
認知障礙服務: 行為問題
診斷認知障礙症有兩個要點,一是心智功能出現退化;二是退化的程度比一般老化的情形更嚴重[4][11]。 認知障礙症一般會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初期、中期及後期。 一般來說,認知障礙症患者去到愈後期,自理能力會愈差,照顧者及家人所面對的壓力亦愈來愈大。 東華三院曾於2015年訪問逾千名長者,發現有超過60%受訪者對認知障礙症認識不足;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在2013年亦有進行「在職人士對長者腦健康的認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過半受訪者對認知障礙症有錯誤認識。 對疾病認識不足,除了有很大機會延誤診症(因初期病徵並不明顯),更無法建立正面樂觀的態度面對患者,加劇患者病情及令照顧者壓力。 我們應尊重和接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相信他們仍有價值。
認知障礙症與年齡(老化)息息相關[22],約3%的人口在65到74歲之間得到認知障礙症,另外19%的人口則在75到84歲之間,而將近一半的人口超過85歲得到認知障礙症[23]。 認知障礙症於2010年造成約48萬6千人死亡[24]。 隨着老年人口逐漸增加,認知障礙症也變得越來越常見[22]。
與患者溝通時,亦應用簡單句子發問,盡量讓他們可以簡單回答「是」與「不是」。 遇到患者不能即時作出回答,亦應保持耐性,用平和聲音,鼓勵他們回答。 認知障礙服務 要解構吸入性肺炎,首先要了解口腔至咽喉這個區域負責的3項工作:呼吸、咀嚼和吞嚥。 三者之間,呼吸和咀嚼能同時進行,但吞嚥時必須閉氣,待吞嚥後才能繼續呼吸,兩者之間需要精準協調(breathing-swallowing 認知障礙服務2025 coordination)。
醫管局提供相應住院、門診、日間復康訓練、社區支援等醫療服務,社會福利署亦透過受資助安老院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及長者中心提供支援服務,包括住宿照顧、日間護理、社區照顧及照顧者支援服務等。 經醫院管理局老人科或老人精神科團隊轉介確診患有輕度或中度認知 障礙症的病人;或 2. 認知障礙症,不是正常的老化,是腦細胞出現病變而不正常地急劇退化及死亡,令各項大腦功能逐步衰退。 由最初影響處理較複雜的事情和記憶力,至影響日常生活、記憶、行為及思考能力;到後期或會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因此患者會出現迷路、記性轉差、情緒起伏,或詞不達意等情況。 若然確診患上認知障礙症,亦不用太悲觀,只要透過藥物及合適訓練,均可延緩病情惡化、機能衰退的情況,同時改善患者情緒及行為問題。
認知障礙症影響語言能力、理解力、運動能力、短期記憶、辨認日常用品的能力、反應時間、個性、執行能力、解題能力。 就算沒有智力衰退的跡象,也常有妄想(阿茲海默型有15-56%),例如懷疑鏡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25] 。 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種類是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症)。 病人會遺忘剛剛發生的事(短期記憶差),而較久以前的記憶(長期記憶)則相對在發病初期不受影響。
常見發生在長者身上的認知障礙症,至今仍未有根治的方法,成因亦依然不明。 有研究便發現,全身性發炎與日後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有一定的關係,或可以成為預防患病的新方向。 在香港,2010年10月29日,有民間團體建議將老人癡呆症正名為腦退化症。 [26]全腦部退化並非引致老年認知障礙症的唯一原因,亦不能夠完全反映老年認知障礙症的徵狀,因此醫院管理局和衛生署並未計劃採用「腦退化症」為醫學上的官方名稱。 [27]但因認知障礙症涵蓋範圍過大,2012年經專業團體再改為「認知障礙症」。 2015年數據顯示,醫管局老人精神科專科門診診所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11星期,而按2016年數據顯示,入住津助/合約安老院舍及獲受資助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單位提供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是36個月及10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