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在2009年首次推出長者醫療計劃,旨在透過資助,鼓勵長者善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香港政府在2009年推出長者醫療券計劃,旨在透過資助,鼓勵長者善用私營基層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醫療券買眼鏡2025 長者須先經過驗眼程序,確定可以使用醫療券配眼鏡改善視力。 如沒有經過驗眼過程,不可純粹使用醫療券來購買眼鏡或其他產品。 長者接受眼睛檢查後,如有需要,可因應檢查結果,選擇驗配眼鏡、太陽眼鏡或隱形眼鏡,包括漸進眼鏡、全視線變色眼鏡、老花眼鏡、漸進隱形眼鏡等,以矯正視力,改善長者生活質。

  • 投訴個案中的診所向長者開出五天藥費為3000元,另加診金1000元,令長者感到非常驚訝,而且現金不足無法支付。
  • 這個計劃的目的是盡量方便長者,因此長者不需預先登記。
  • 政府在2015年10月6日推出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以使用醫療券支付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指定科室提供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的費用,計劃由2019年6月26日起已正常恆常化。
  • 由於長者患上眼疾的機會較高,本店視光師建議長者每年定期檢查驗眼,確保眼鏡健康情況,如及早發現問題,亦可以避免病情惡化影響視力。
  • 詹振邦表示在會面中,局方提出一些數據,稱因近年視光服務的申領金額大及增幅大,為令長者能把醫療券金額平均分配在不同服務,故設立申報上限。
  • 每年計劃期內剩餘的醫療券金額,可累積到下年使用,但累積上限為$8,000。
  • 不過,現時醫療券戶口內的金額最多只可以累積至8,000元,超過累積金額上限的醫療券會被取消。

凡年滿65歲持有效香港身份證的長者,無論是否永久居民,均合資格使用醫療券。 然而,若該長者是憑藉其已獲入境或逗留準許而獲簽發香港身份證,而該準許已經逾期或不再有效則除外。 食物及衞生局去年檢討長者醫療劵計劃,指出視光師的申領宗數及金額均不合比例地高,當局自去年6月起,規定長者每兩年只能用2000港元於視光服務。 食衞局提交至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的文件披露,去年視光師醫療券申領交易宗數大幅下降,較前年減少32.6%;交易金額方面,則較前年減少了43.4%。 由於申領金額設了上限,去年視光師的申領交易,平均每宗項款為1,781元,較前年跌15.8%。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2023|注意事項

他續指,現行制度的問題根源,是有部分專業人員會將商品放在首位,為病人提供眼睛檢查為其次,而衞生署沒有足夠監管阻止不當行為;現時亦沒有足夠配套讓長者明白制度運作,例如應如何查詢醫療券剩餘金額,使用醫療券時的程序等。 醫療券以電子方式發放和使用,而不會另行以紙張形式派發,故長者無需預先進行登記或領取醫療券。 政府會於每年1月1日將醫療券金額存入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醫療券沒有使用限期,但每個戶口內最多可以保留及累積未使用之醫療券金額至港幣8000元。 申請方法很簡單,只要去任何已登記嘅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香港身份證或《豁免登記證明書》,細閱及同意「醫療券使用者同意轉交個人資料」內容後,完成簡單登記程序即可。

視光師組織認為限制不可接受,並指如政府一意孤行,不排除會有激烈行動。 政府檢討長者醫療券制度,其中建議就視光服務的醫療券申報金額設上限,定為每名長者每兩年最多申報2,000元。 醫療券買眼鏡 為何長者醫療券近年屢被揭出購買天價眼鏡或花膠海味等個案? 長者醫療券除適用於私營醫療和護理服務之外,也適用於視光服務。 醫療券買眼鏡2025 本店的第一部分註冊視光師皆參與了長者醫療券計劃,都可以為長者提供全面眼科視光檢查,亦會因應長者眼睛情況需要,也可提供不同的應對方案,如配眼鏡或太陽眼鏡和人造淚水。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連瑋翹認為設金額上限會令計劃彈性減少,而單設申報金額上限亦可能引伸出「拆單」等手段,並非治本方案。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是什麼?

理論上目前醫療券沒有有效期,每一年剩餘的醫療券可以放在醫療券戶口內,留待下一年繼續使用。 醫療券買眼鏡2025 不過,現時醫療券戶口內的金額最多只可以累積至8,000元,超過累積金額上限的醫療券會被取消。 政府每年派發的醫療券金額都會有所不同,從2009年的250元,到2014年開始每年派發2,000元,2018年和2019年更獲得額外增加的一次性1,000元醫療券,長者在這2年都分別可以獲得3,000元的醫療券。 從2020年起,每年醫療券的金額都是2,000元,而且除了視光服務每2年最多可用2,000元,每次使用醫療券的金額不設上限。

至於視光醫療券服務,如長者在兩年期內未能用完配額,餘額將會失效,不可累積至下一個兩年期。 另外,醫療券只供合資格長者本人使用,不可以轉贈別人、與別人共享甚或出售。 在我們的眼科視光中心,我們提供全面的眼部檢查,包括檢查眼簾、角膜、晶狀體、視網膜、黃斑點和眼壓等。 如果需要,我們還可以使用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CT) 進行詳細的結構檢查,就像對眼睛進行超聲檢查一樣,以提供最佳的診斷和治療方案。 連瑋翹建議衞生署應先加強監管力度,如設獨立部門處理投訴、為違例的視光師或眼鏡店設黑名單、制訂眼睛檢查及配眼鏡的指引、為長者提供各項服務的價格參考等,長遠則應考慮修例以規管不當行為。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金額有多少?

本店現已接受長者醫療券,由已登記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註冊視光師(第1部分),為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長者提供「長者驗眼服務」,費用將於長者醫健通(資助)戶口內的醫療券扣除。 本店已獲準為醫療券計劃 (HCV) 的認可服務提供者,凡年屆65歲長者均可使用醫療券支付眼睛檢查及驗配眼鏡之費用。 本店現已接受長者醫療券,由已登記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的註冊視光師(第1部分),為年滿65歲並持有有效香港身份證長者提供「長者驗眼服務」,費用可於醫療券戶口扣除。 使用醫療券驗眼及配眼鏡時,是否需要全數使用醫療券戶口內的餘額?

  • 撇除申領宗數上升因素 ,視光師每次申領的醫療券金額就由900多元上升至接近1700元。
  • 另外,醫療券只供合資格長者本人使用,不可以轉贈別人、與別人共享甚或出售。
  • 截至2020年第三季,醫療券申報總金額高達$4.4億,根據政府新聞網,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使用長者醫療券的人數和相關財政承擔料持續增加,對於日後應否調整醫療券金額,政府會就公私營醫療服務狀況和承擔能力等因素通盤考慮。
  • 合資格長者可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的診療中心或醫技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使用醫療券,適用於預防性護理服務,以及治療和復康性服務。
  • 伍尚舜補充指,曾有病人慾將剩餘的醫療券金額用作為孫兒配眼鏡,他認為使用者亦有責任要明白醫療券制度。
  • 《新聞極客》發現,視光師申領醫療券的金額三年間上升39倍,高達二億三千萬。

本中心只會收取長者所需的驗眼和配眼鏡的費用,餘額會累積在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長者可使用醫療券餘額支付其他醫療服務。 有意見建議就每宗醫療券設申報金額上限,即所謂「封頂價」,羅桂媚反對建議,指或會影響治療效果,視光師及長者的自主性及彈性減少。 她又認為現時長者可決定申報款項多少,不需全單申報,在醫療券的使用上有一定自主性。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2023|《施政報告2022》預告加碼至$2500

他認為需限制服務提供者閱覽長者醫療券戶口的餘額,並應提供簡便的方法讓長者得悉醫療券戶口的餘額,例如透過短訊查閱,另外除限制視光服務外,當局亦應向其他不合理的醫療券使用情況作出限制,如購買參茸海味等。 65歲或以上持有香港身份證的長者,便可在本中心使用醫療券支付檢查眼睛、驗配眼鏡及眼藥水,每兩年使用視光服務上限為$2,000。 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早在2009年1月1日推出,當時本港所有年滿70歲的長者每人每年獲發5張面 值50元的醫療券。 長者醫療券目的是借財政誘因,鼓勵長者選擇適合他們的私營醫療服務,減輕公共醫療負擔。

醫療券買眼鏡: 相關新聞

在2017年7月1日起,長者醫療券計劃的合資格人士由70歲降低至65歲。 而在2019年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宣佈加大醫療券金額,向合資格長者派發每年2,000港元的醫療券,累積金額提高至8,000港元,並設有每兩年2,000港元的視光金額上限。 政府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優化長者醫療券計劃中,包括容許夫妻共用醫療券,並擴大適用範圍至「認可醫療專業註冊計劃」的聽力學家、營養師、臨牀心理學家和言語治療師,以及經專業評定並提供的醫療設備,例如助聽器等。

醫療券買眼鏡: ​4 建議

目前醫療券沒規定每次最多用多少金額,好像雲叔這樣配眼鏡,只要經過眼科視光師檢查就沒有問題,但純粹買一副眼鏡,例如太陽眼鏡就違例。 醫療券買眼鏡2025 根據最近政府公佈的《2017年施政報告》中指出,政府建議將「長者醫療券」的受惠年齡門檻由70歲降至65歲,預料多40萬人受惠,讓額外約40萬名長者每年可獲得2000港元的私營基層醫療津貼。 長者醫療券計劃,旨在讓長者選擇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包括預防性護理服務,藉以輔助現有的公營醫療服務。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申請方法?

長者醫療券計劃,通常簡稱為「醫療券」,是政府是2009年開始提供的長者津貼之一。 《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11個關於醫療券常見的疑問,讓大家可以更有效地使用醫療券。 而食衞局回覆查詢時,僅指政府的檢討參考了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的相關研究,亦考慮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本月會公佈有關結果。 伍尚舜續指,設限是限制了長者自由選擇的權利,沒有考慮用家意見,並侮辱視光師的專業,令公眾對視光師產生標籤。 他們指會面中已解釋金額高之因,並建議不設限,局方僅稱會研究。 原來一間診所內的醫生,並非每一位都有參與長者醫療券計劃。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2023懶人包|可以買什麼?餘額查詢方法、有效期|11個醫療券常見問題

長者醫療券推行10年,2017/18年度的開支已近17億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明要檢視醫療券是否用得其所,亦有議員提出應再增加醫療券金額。 2019/20年度財政預算案公佈在即,改革醫療券勢在必行。 社會一直關注有長者被遊說以醫療券購買貴價眼鏡,更有某些註冊視光師利用現時法例漏洞,會在數十間眼鏡店「掛單」替其客人簽醫療券申報,令眼鏡店能「分一杯羹」,自己則按比例抽傭。 香港眼科視光師學會副會長伍尚舜接受《香港01》專訪直言,行內有害羣之馬,未有提供詳細眼睛健康檢查,扭曲醫療券本意,但他認為不應加設金額上限,又指每宗個案的申報金額中位數為1,600至1,800元已經「好剋制」。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只適用西醫門診?

在我們的眼科視光中心,我們提供專業的視力測試,以評估患者是否患有弱視、近視、遠視、散光或老花等問題。 我們還提供量身訂製的眼鏡服務,確保您的眼鏡舒適美觀。 詹振邦在會後表示,政府向他們提出,擬限制長者在使用視光服務時可申報的醫療券金額,不單就配眼鏡設限,亦限制驗眼服務,上限為每兩年1000元。 隨著醫療券金額增加和合資格年齡下調,醫療券的使用方法亦開始出現問題,其中有多宗報道指有眼鏡店鋪騙取長者以醫療券配天價眼鏡和購買視光服務,甚至有長者以醫療券購買參茸海味。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懶人包常見問題2023

每年計劃期內剩餘的醫療券金額,可累積到下年使用,但累積上限為$8,000。 可是,視光服務配額則不可以累積,如果兩年期內用唔曬$2,000則會自動失效。 截至2020年第三季,醫療券申報總金額高達$4.4億,根據政府新聞網,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使用長者醫療券的人數和相關財政承擔料持續增加,對於日後應否調整醫療券金額,政府會就公私營醫療服務狀況和承擔能力等因素通盤考慮。 長者醫療券使用者毋須預先登記醫療券,同時亦不用預先領取醫療券或攜帶醫療券,長者只須要攜帶香港身份證正本便可給予認可的服務提供者使用醫療券。 政府會於每年1月1號扣除前一年度未使用的醫療券餘額,再加入新的二千元金額在長者的醫療券戶口內,最高可累積$8,000。

長者醫療券計劃現容許兩名有配偶關係、均年滿 65 歲並合資格使用醫療券的長者,在雙方同意下並連結其醫療券戶口後可共用對方的醫療券。 雙方戶口連結後,當其中一方的醫療券戶口內的餘額耗盡,即可以使用其配偶戶口內的醫療券。 醫療服務機構每次扣除醫療券金額後,都會發給長者一張「醫療券使用記錄」。 長者可以在任何已登記參加計劃的醫療機構使用醫療券,截至2022年第二季季末(即6月底),已登記的服務提供者逾10,800個。

伍尚舜補充指,曾有病人慾將剩餘的醫療券金額用作為孫兒配眼鏡,他認為使用者亦有責任要明白醫療券制度。 詹振邦批評設立上限並不合理,稱每兩年1,000元的金額連支付綜閤眼科視光檢查的費用也不足夠,遑論購買眼鏡等視光用具,「這樣做是好心做壞事,長者不能用這方式改善眼睛健康,可能會惡化。」他認為做法特別針對視光服務。 這個計劃的目的是盡量方便長者,因此長者不需預先登記。 合資格的長者在有需要接受醫護服務及使用醫療券時,只需向已登記的醫療服務提供者出示身份證,並在親身接受醫護服務後簽署同意書,便可使用醫療券。

醫療券買眼鏡: 為20、30間眼鏡店工作不合理 建議加設「掛單」上限

他有散光及遠視,不過平日看報紙也不用戴眼鏡,他配完眼鏡才知道這一副是法國名牌眼鏡。 EYECARE 醫療券買眼鏡 Plus擁有先進的眼底攝影機,可記錄你的視網膜情況以觀察黃斑點病變﹑視網膜出血﹑以及糖尿上眼等等的情況。

醫療券買眼鏡: 醫療券2023|餘額查詢及申請方法一覽|醫療券可以買什麼?津貼幾多錢?

本報接獲消息指,政府計劃為醫療券用於視光師配眼鏡服務「設上限」,定為每兩年1,000元。 目前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是認可的醫療券服務提供者之一,其餘三個部份的視光師均不能簽發醫療券,即俗稱「簽單」。 有視光師因此與本身沒有第一部份註冊視光師駐場的眼鏡店合作,以分成的方式,由合資格視光師在眼鏡店「掛單」,抽空到該眼鏡店為醫療券「簽單」,有些視光師更與多達20、30間眼鏡店「合作」,從而獲得額外收入。 在店員的遊說下,或有些長者會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心態,使用醫療券購買或許不太切合自己需要的服務或產品。 醫療券買眼鏡2025 有長者受店員建議,購買一副老花眼鏡出外使用,另一副則在家使用。 但他的女兒認為此說法脫離實際,她指出父親是一名七十多歲的長者,只偶爾使用老花眼鏡來看報紙及配合日常生活需要,絕對不需要購買兩副款式一樣的老花眼鏡,她質疑該眼鏡店知悉父親持有醫療券,便慫恿他多買一副同款眼鏡,銷售手法不誠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