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計劃另設一所6個課室的幼稚園,以及提供1,395個停車位。 九華徑燒烤場無牌經營超過18年,因鄰近市區,疫情下仍生意不絕,但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 去年政府部門在附近懸掛「切勿光顧九華徑無牌燒烤場!違者將被檢控」巨型警告橫額,但涉事燒烤場之一的「九華徑自助燒烤場」入口處,因貼有多張「安心出行」二維碼,令不知情市民誤以為是合規食肆。 據瞭解,該地涉及多個地權,當中最大註冊地主為遠東酒店(0037)旗下的「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和遠東酒店關聯公司,而「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曾入稟控告燒烤場非法霸佔土地。 至去年12月中,停業不足一個月的燒烤場疑死灰復燃,場上換上招牌後又重新開業,負責人表示只提供場地網購食物,聲稱場地管理毋須領有食物經營牌照。 被指無牌經營十八年的九華俓燒烤場所在地皮,在2022年1月份由遠東酒店(0037)等向城規會提交新申請,連同毗鄰地皮一併發展,擬建14幢分層住宅,提供5,973個住宅單位,佔地逾52萬平方呎,為近年罕有市區大型住宅項目。
日前規劃署對於上述發展方案表示原則上不反對,該方案於今日(14日)交由城規會審議,在有附帶條件下批准。 九華徑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荔枝角北面,蝴蝶谷西面,鄰近填海前的茘枝角灣,今日範圍主要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長坑村、九華徑泵房上村等各村及鍾山臺豪宅區。 茘枝角灣填海後,九華徑南面接上荔枝角陸地部分,附近建有荔灣花園、華豐園、樂園,以及位於荔園遊樂場舊址的住宅華荔邨、荔欣苑及盈暉臺。 十八區區域劃分上九華徑隸屬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則屬於深水埗區[2]。 地理位置上,九華徑一帶的鄉村成為了最貼近市區,但仍屬原居民的傳統客家村落。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荔枝角北面,蝴蝶谷西面,鄰近填海前的茘枝角灣,為磨石山(今稱荔景山)[2]與坳背山之間的谷地,今日範圍主要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長坑村、九華徑泵房上村等各村及鍾山臺豪宅區。
九華徑: 九華徑燒烤場毗鄰地皮獲遠東申建私樓 涉14幢逾6,000夥單位
遠東回覆查詢時表示,仍未制訂好城規會要求的保育建議方案,而集團亦未取得其他期數的三級歷史建築物之業權,故無法掌握其餘12幢歷史建築物是否正在或有意進行拆卸申請,但願意與相關業主商討維修和保護九華徑的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城規會資料顯示,九華徑測量約份第4約多個地段及毗連政府土地,範圍包括被指無牌經營18年的九華徑燒烤場,整個申請改劃地皮面積約52萬平方呎,當中政府土地佔近一半。 九華徑2025 申請人遠東酒店(0037)擬以5倍地積比率發展,興建14幢31至35層高住宅大樓連附屬設施,但不包括兩層地庫,提供6,053個私營房屋單位,涉及住宅樓面259.2萬平方呎。
本報記者昨午到現場觀察,發現建築物已被夷為平地,地皮位置被鐵絲網包圍。 古物古蹟辦事處回覆查詢時確認,今年初收到業主申請拆卸,處方曾與業主代表探討保育方案,但業主最終維持拆卸決定。 根據土地註冊處文件,目前22號用地(即曾氏祖屋)範圍由KAWAY LIMITED擁有,該公司其中一名董事是長實主席李澤鉅。 九華徑 去年9月,位於新村一塊屬於「遠東酒店實業」的私人地上,約20至30寮屋戶被指非法佔用土地,地政總署遂發出清拆令,終由遠東委派執達吏進行收地。
九華徑: 相關
申請人指,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四階段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其中,第1A、1B期大部份土地由發展商持有,預計可於2028年落成,提供約2,947個單位。 九華徑2025 申請人指,申請地點面積龐大,位處九龍市中心地段且交通方便,具潛力藉綜合發展形式提供大量住宅單位以滿足香港急切的房屋需求;惟申請地點自1992年獲指定為「綜合發展區」後,過去三十年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未見具體落實進展。 據城規會資料,上述地點為九華徑測量約份第4約多個地段及毗連政府土地,地盤面積約52萬平方呎,當中政府土地佔23.9萬平方呎,即佔近一半,發展商持有土地則佔19.4萬平方呎或37%,其餘8.6萬平方呎土地則未完成收購。 過往半世紀,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經歷非常大的變化,這是地區面對更新的寫照,亦是香港社會變遷的縮影。
創立於民國76年的「九華樓」,為華泰大飯店集團成立時間最早的粵菜餐廳,在餐飲界百家爭艷的今日,選擇回歸初衷,捨棄繁複堆砌裝飾,專注於一道道佳餚美饌,傳遞出料理純粹的本質,展現經典粵菜精華。 饒宗頤文化館期望透過資助計劃,以館址為軸心延伸探索周邊社區,擷取鄰近歷史悠久的九華徑舊村進行研究,勾勒社區的輪廓和變遷,分享近在咫尺的生活故事。 九華徑 鄰近大埔汀角村,佔地超過2萬平方呎,遠眺船灣海,集旋轉燒烤、港式燒烤、串燒燒烤、有機農莊於一身,可以容納超過800人,適合舉行各類燒烤聚會、旅行、農耕和參觀等。 村內的牌照屋是根據《土地(雜項條文)條例》收租,即每年每平方米3毫。
九華徑: 餐廳資訊
擬議發展方案上月獲城規會「開綠燈」,條件之一,是在任何工程進行前,須先提交村內13幢歷史建築物的保育建議方案(Conservation Management Plan),並要得到古蹟辦或城規會同意纔可施工。 燒烤場地主「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先於去年7月入稟高院,要求「吉吉燒」交還土地,而「吉吉燒」東主其後亦被檢控,終於今年5月被裁定無牌經營食肆及違反限聚令罪成,入獄四星期。 牌照屋政策訂立至今數十年,究竟政策是否符合現時的住房土地規劃?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認為,由於牌照屋位於官地上,法律上政府「絕對有權力」收回牌照屋,以作其他土地發展,尤其本港現時土地供應緊張,鄒廣榮坦言「政府任何機會都唔應該放過」。 原來位於 華泰王子大飯店 內的烤鴨粵菜餐廳「九華樓」及義式爐烤餐廳「驢子餐廳」,配合 華泰大飯店集團 的營運政策,自7月起在「春大直 CHUNEPLACE」三樓以嶄新的面貌迎賓。
- 據居民憶述,由九華徑到荃灣越過大帽山到元朗十八鄉,再進入寶安縣是最便捷和安全的路徑[4]。
- 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 假設以中等地積比率4倍計算,可建4000個面積500方呎的公屋,容納逾一萬人居住,較現時只有約130間牌照屋大增約30倍。
- 鄒廣榮又指,九華徑位於市區,附近亦有荔欣苑、華荔邨等公屋居屋,地理上適合興建公營房屋,惟實際上要視乎公共設施、配套等是否可以配合發展。
發展局續指,在尊重私有產權的前提下,政府會為擁有歷史建築的私人業主,提供合適的經濟誘因,以鼓勵他們保育其歷史建築,並因應該建築的文物價值,以及業主提出的保育方案等因素,按每宗個案的個別情況提供經濟誘因。 該局指,根據現行政策,如涉及的私人歷史建築屬一級歷史建築,政府會考慮透過換地進行保育,古諮會建議政府不應使用公帑直接購入私人歷史建築。 發展局回覆表示,九華徑本身共有13項獲評級的歷史建築,包括九華徑1號、4-5號、10號、14號、15號、22號、26A號、30號、32號、39號、42號、42A號及43號,全部均為三級歷史建築,並屬私人擁有。 該局指,評級制度並不影響建築物的業權、使用權、管理權和發展權。 九華徑村屹立於美孚逾300年,原本有13座三級歷史建築,包括九華徑村22號的「曾氏祖屋」,惟該屋近月被夷為平地,剩下一片沙泥碎石,只豎立了「政府土地」的警告牌。 長實日前回應指,「曾氏祖屋」建築物已空置及失修多年,「狀況非常陳舊破爛,難以復修」。
九華徑: 牌照屋佔50萬呎政府地 可改建4000夥公屋
二次大戰及香港淪陷期間,盟軍曾空襲被日軍佔領的美孚油庫及昂船洲軍營,曾有炸彈落在九華徑的山坡,幸未造成傷亡[4]。 九華徑地理位置獨特,是當年進出九龍及新界西的惟一交通要道(經青山公路),故成為東江縱隊盤踞的範圍,東江縱隊司領員窩藏在此,並經常安排文化人經九華徑逃離香港前往中國,包括茅盾夫婦、胡風、千家駒、廖沬沙、丁聰、曹聚仁、夏衍、梁漱溟等。 據居民憶述,由九華徑到荃灣越過大帽山到元朗十八鄉,再進入寶安縣是最便捷和安全的路徑[4]。
九華徑: 九華徑燒烤場申建6000夥 獲城規會批准 遠東酒店停牌
大美督嘉年華燒烤 BBQ PARTY 位處於自然環境保護區,佔地40萬呎,場內可容納 1500人以上。 另外,作家端木蕻良、方成、單復、雷石榆等人,又曾居於與黃永玉屋子並排的一所房子,李少文相信應即是24號屋;香港導演嚴浩的父親嚴慶澍又居於雷石榆的房子之旁,相信即是25號屋。 除了同一排屋,黃永玉又曾提到,詩人臧克家居於九華徑村村口右邊第一間小石樓,相信即是86號A屋;文化人楊晦則是「九華徑最高坡上的那幢殖民形式的屋子」,10號屋的現況與之相同。 黃於《書畫人生》提到,九華徑房租便宜,月租50元,而且由於為不少文人尋找房子,故自己獲稱為「保長」。 其他文化人的居所,例如漫畫家陸志庠,居於黃旁邊一間的小屋,「樓上是木頭樓板,只有一尺見方的透氣窗戶」,按描述即是24號A屋。 九華徑2025 於1949年開業的荔園遊樂場曾是香港規模最大的遊樂場,設施包括各類劇場、機動遊戲、攤位遊戲、水上遊戲及動物園等。
九華徑: 被指定作綜合發展區 發展停滯不前
九華徑為香港新界葵青區的一個地方,原名為狗爬徑,因為舊時山路極陡斜,村民及野狗上山時都似爬行模樣,後來因名稱不雅而改作九華徑。 他建議當局將公營項目的文物影響評估(Heritage Impact Assessment)擴展至私人發展項目,在發展前先提交報告,並要先獲古諮會同意,期間公眾亦可有一定知情權,令歷史建築不會無聲無色的消失。 九華徑2025 鄒廣榮又指,九華徑位於市區,附近亦有荔欣苑、華荔邨等公屋居屋,地理上適合興建公營房屋,惟實際上要視乎公共設施、配套等是否可以配合發展。
九華徑: 發展局:提供合適誘因鼓勵業主保育
該塊土地自收回以後,至今一直丟空,沒有任何人居住或發展,並遭鐵網包圍,不準入內。 美孚「九華徑新村」步行到港鐵站僅10分鐘,村內去年遭清拆的寮屋區現成廢墟,但仍有過百間獲政府「暫準存在」的牌照屋。 有牌照屋居民透露,政府雖對屋舍限制嚴謹,如不可擴建、出租,但每年只需繳70多元牌照費給政府,村民坦言實在「好扺」。
九華徑: 相關詞條
此外,屋外更有近千呎花園,舖有石地板,亦有盆裁、檯凳等,整體儼如一幢「洋房豪宅」。 但翻查2012年衛星圖片,該屋明顯比現在佔地少,其屋頂的顏色亦不相同,證明屋舍曾遭翻新、修葺。 九華徑新村一間牌照屋的居民表示,其住所的牌照是父親留下來,已在屋中居住了幾十年,至今仍是每年為每個牌照繳交70多元,便可續居。 如警務處助理處長陶輝(Rupert Dover)在清水灣碧水新村的牌照屋,被揭發有多處違法僭建、擴建和霸佔官地,地政總署去年5月披露,該屋牌照規定用地可建不高於 5.18米的兩層建築物,每層建築物面積不多於400平方呎。 據本港土地政策,現存獲政府「暫準存在」的兩類房屋,首為在1982年前非法興建,位於私人土地或官地上,獲政府登記並容忍的「寮屋」;其次則為「牌照屋」,屋舍實際獲政府發牌,但戶主每季須向政府繳交牌照費,業權亦只可轉讓直系親屬。 據報載,前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在出生時,曾在九華徑村居住(其母秦厚修女士則在荔園售票);與此同時,不少左派文化人士,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作家端木蕻良及妻子蕭紅、樓適夷、詩人臧克家等等三十多人在香港避難時,也住在九華徑村。
九華徑: 九華徑曾氏祖屋被拆 12幢歷史建築保育堪憂 環團批如空頭支票
另外,共產黨與國民黨爆發內戰期間,很多共產黨員為逃避國民黨的追捕,亦有不少因批評時政的異見人士選擇南下來港,當中有不少作家、畫家以及詩人選擇到九華徑居住,1948 年前後尤甚,包括著名畫家黃永玉與太太[6]。 早前被指無牌經營燒烤場的美孚九華徑,遠東酒店(0037)等本月向城規會提交申請,連同毗鄰地皮一併發展,擬建14幢分層住宅及學校(幼稚園),提供6,053個住宅單位,佔地逾52萬平方呎。 1996年,長實聯手同遠東酒店合作發展荔園重建住宅項目,當中包括目前的盈暉臺範圍,向城規會提出改劃申請,興建2520夥住宅,涉206.38萬方呎樓面,申請在同年獲得許可,但多年來一直未有發展,而有關規劃許可已失效。 記者上週六(19日)到現場視察,發現「曾氏祖屋」已被夷為平地,但村內其餘12幢三級歷史建築物,全數仍保存完好,包括鄉村學校「養正家塾」、「饒公祠」和多幢住宅等,仍有原居民仍在相關建築物內居住,包括九華徑30號。 【明報專訊】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的九華徑舊村22號「曾氏祖屋」被清拆。
九華徑: 位於九華徑的曾氏祖屋,1934至1937年間建成,1940至1950年代,曾有多位左翼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如王任叔、樓適夷及國畫大師黃永玉等居住於此。1990年代荒廢至今,2010年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九華徑30號為住宅,擁有粉紅拱形外懸簷飾,拱形窗戶亦有粉紅色外框,具中西合璧設計,古諮會估計是建於1937年,前年獲確認其為三級歷史建築,從外觀看,建築物仍保存完好。 不過,在發展方案獲得通過不足半個月,九華徑舊村22號的「曾氏祖屋」已被業主長實,以建築物日久失修、結構有危險為由清拆,惹起外界對村內保育情況的憂慮。 九華徑的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2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剛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九華徑原名為「狗爬徑」,因地點位於山上,山路極為陡斜,相傳村民回家時猶如小狗攀山一樣而得名。 舊村有逾300年歷史,可追溯至清代康熙撤銷了遷海令後,曾氏客家族羣遷居過來,是新界原居民村落。 位於九華徑舊村22號的曾氏祖屋,1934 至 1937 年間建成,1940 年代終至 1950 年代初,曾有多位左翼知識份子和藝術家,如王任叔、樓適夷及國畫大師黃永玉等居住於此。
九華徑: 九華徑村民年繳70元租:「好抵住」
由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周家建博士撰寫的《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報告,有助公眾認識這區的歷史發展及當中意義。 九華徑2025 九華徑2025 大欖燒烤位於屯門大欖湧村,鄰近大欖湧河,提供不同燒烤款式以及高質素燒烤食物,包括大欖串燒及港式燒烤,現更於美食衆多的銅鑼灣開設分店,喜歡燒烤的朋友亦可考慮銅鑼灣分店。 不過在村內有不少牌照屋的佔地遠超400呎,亦設有後花園等配套。 記者發現其中一間位於村公所附近山坡的牌照屋,距離村口僅5分鐘路程,面積目測近2,000呎。
日前規劃署已表示,發展方案將容約1.73萬名人口,同時擬建多項社會福利設施,並保留三級歷史建築,符合綜合發展區的規劃意向,有利提供更多房屋供應。 《香港01》曾詢問地政總署,在九華徑新村內一帶,有沒有牌照屋違反牌照規定。 地政總署表示,在九華徑新村一帶約有130個政府土地牌照,但拒透露各牌照限制,僅稱各牌照規限的面積及用途均不盡相同,住屋面積由約32平方呎至3,000平方呎不等。
九華徑: 政府燒烤地點/地區
荔園動物園首先於1993年關閉;1997年,荔園與「宋城」一同結業。
九華徑: 九華徑
十八區區域劃分上九華徑隸屬葵青區,但清麗苑及盈暉臺則屬於深水埗區[3]。 約70多年前,一批文人受國共內戰影響,逃難至香港九華徑暫居,包括國畫大師黃永玉,惟近日其故居、三級歷史建築「曾氏祖屋」被拆卸,社會為之婉惜。 但根據長春社考證,「曾氏祖屋」旁邊的一排屋,同樣極具歷史價值,尤其毗連「曾氏祖屋」的九華徑23號屋,其實亦曾是黃永玉故居,而且他在這裏居住的時間比「曾氏祖屋」更長,惟至今仍未獲古蹟辦評級。 至於附近的其他大屋,據長春社考證亦曾居住了不少走難到港的文化人,包括香港導演嚴浩的父親嚴慶澍、作家端木蕻良、漫畫家方成等;另外,文化人楊晦亦曾居於九華徑10號大屋。 長春社表示,九華徑的歷史價值不限於香港,對中國文壇亦十分重要,建議政府應積極考慮收地或換地,以保留上述建築。 九華徑2025 遠東酒店早前向城規會提交九華徑住宅發展申請,擬建14幢31至35層高住宅大樓,並承諾會原址保留村內13幢三級歷史建築物,以保育九華徑的悠久歷史,歷史建築物一帶發展成開放空間,並設計成主題花園。
九華徑: 遠東酒店:無法掌握12幢建築物情況
項目擬建14幢樓高31至35層的分層住宅,提供5,973夥,涉及住宅樓面259.2萬平方呎,另設一所6個課室的幼稚園及提供1,395個停車位。 申請人形容,申請地點面積龐大,位處九龍市中心黃金地段且交通方便,具潛力藉綜合發展形式,提供大量住宅單位滿足香港的房屋需求,但指該處自1992年起獲指定為「綜合發展區」,30年間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未見具體落實進展。 九華徑2025 申請人表示,擬議發展將會按照現有的土地業權分佈分期進行,早期階段發展可適時由申請人落實,料可於2028年提供合共約2,983個單位,連同餘下階段的發展,擬議方案最終將可提供約6,053個私營房屋單位。 由於九華徑舊村的村民大多當上海員,這些海員從外國吸收知識後,運用了不同物料建屋,對村內產生了影響。 舊村內存在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包括傳統村屋、寮屋、校舍等等,當中一系列超過八十年甚至過百年的歷史建築物,蘊藏着了上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西洋平房的建築風格。 村內的曾氏祖屋、養正家塾、3個姓氏的祖祠等14個項目,是本港罕有具備逾百年歷史、中西合璧設計的建築物,其中12個項目分別於2010年和2021年獲通過為三級歷史建築[8]。
九華徑: 發展大型住宅
而燒烤場因長年無牌經營,對鄰近居民造成嘈音及空氣污染,惹起爭議。 去年11至12月,警方及食環署高調到場執法,拘捕多人並作出票控,其中兩名燒烤場負責人被判緩刑兼罰款4萬元。 燒烤場12月初曾一度停業,惟12月中旬又被發現換上新公司重新營業。
九華徑: 遠東曾入稟控告燒烤場非法霸地
《香港01》亦發現,部份牌照屋疑違反牌照限制,涉擴展僭建或出租,惟地政總署無回應曾否調查,僅交代曾在九華徑新村發出130個牌照,年租每平方米3毫,意味村內最大3000呎牌照屋,年租僅83港元。 有學者認為,土地供應緊拙下,政府可考慮收回土地興建公屋,但強調必先補償和安置村民。 新中國成立後,來港避難的卻變成國民黨軍官及其支持者,當中包括有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的香港影星林黛的父親程思遠[4]。
九華徑: 黃永玉故居 三級歷史建築夷平 九華徑「曾氏祖屋」近90年歷史 古蹟辦:曾與業主商保育
據2019年出版的《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4],九華徑舊村的歷史可追溯至三百多年前,曾氏族人先祖在 1669 年(康熙八年)撤銷遷海令時移居該地。 九華徑舊村以曾姓族人為主,曾氏族羣是葵青區三大客家姓族之一。 規劃署則表示,根據現有資料,遠東擬議發展地點屬私人地段,但並非申請人持有,故申請人在推展上述綜合發展時須就最新情況向當局提交保育建議方案,以符合相關附帶條件的要求。 上述申建住宅的地皮,包括美孚九華徑兩個前燒烤場所在地,該地涉及多個地權,其中最大註冊地主為遠東酒店(0037)旗下的「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和遠東酒店關聯公司。 據知,「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曾入稟控告燒烤場非法霸佔土地。
九華徑: 文化人珍重九華徑生活
若以署方透露村內最大牌照屋面積3000呎計算,該大宅年租僅83港元,月租僅約7元。 其中一屋的正門外疑有僭建物,面積佔牌照屋三份之一大小;另一屋則在屋旁3個位置設疑似僭建物,並設圍牆將僭建物包圍。 九華徑 與1982年寮屋登記記錄不符時,牌照屋將喪失登記資格;市區的牌照屋不得重建,而任何修葺均先取得有關寮屋管制辦事處的批准,以及經修葺的位置、尺寸、建築物料及用途必須與記錄相同。
九華徑: 發展局:提供合適誘因鼓勵業主保育
假設以中等地積比率4倍計算,可建4000個面積500方呎的公屋,容納逾一萬人居住,較現時只有約130間牌照屋大增約30倍。 李少文續指,在國共內戰的紛亂年代,九華徑成為「避難所」,為文人提供喘息機會,方成在離開香港約30多年後,曾憶述當時生活,形容為世外桃源,「印象還清晰地留在我記憶中,至今不忘」;其房友單復也曾撰文憶述當年生活,指早上各自工作後,下午便會與方成、端木蕻良奔向海灘。 臧克家雖然只短居3年,但於多年後的作品中仍憶述當時生活,並保留當年照片,「這歷史陳述,我是今仍然珍存著」。 九華徑 不過根據古蹟辦資料,上述房屋中,只有 10號、22號、26A號A饒公祠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其他大部份都不包括古蹟辦於2009年列出的1,444幢歷史建築。
九華徑: 牌照屋佔50萬呎政府地 可改建4000夥公屋
大量難民因逃避戰禍移居香港,部分在山上搭建木屋居住,漸漸組成包括九華徑新村的現址。 1952 年更成立福利社為村民服務,包括修築道路,代表村民洽談水電供應,以及維持村落治安等服務。 村內最著名的建築物是1959年建成,位於山崗上的佛教寺院「天台精舍」[7]。 九華徑位於下葵涌東南面,範圍包括九華徑村、九華徑新村、南面的荔灣花園和華豐園以及位於荔園舊址的住宅華荔邨、盈暉臺和荔欣苑。 九華徑 資料顯示,上述項目申請人為遠東酒店(0037)旗下Cornhill Enterprises Limited,以及荔園遊樂花園有限公司(Lai Chi Kok Amusement Park Company, Lim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