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1,55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原本在新蒲崗開設第一間店舖的無用生活,第二間店選址在「618上海街」──一幢建在旺角的文創新地標。 旺角的無用生活,空間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空間專門展示售賣的各式陶瓷,隔着木屏風則是一片教學天地,用來開辦陶藝班,主打手揑課程。 在香港都市景觀中,騎樓式建築、常為住商混合的「唐樓」,可說是香港標誌性的建築形式之一,而在九龍旺角也有由一列十四幢建築羣組成的「618上海街」百年唐樓,經過市區重建局保育活化後,除了留存早期建築細節,也進駐不少在地特色小店,同時結合社區服務,讓百年唐樓就此有了新面貌。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Mills 後,另一矚目活化項目618上海街終於出臺了。 上海街 號14幢分別於20年代及60年代建成的唐樓,被活化成文創空間,唐樓羣的13條富韻味的麻石柱如故,柱上的浮雕書法絲毫不損。
全因店主堅持雜貨就是要服務街坊,解決日常生活需要,並不是用作供奉齋擺,得個靚字。 然而,這裏始終不是阿爺年代的雜貨店,除講究實用外,也很在乎美感、品味及理念。 所以這裏又有日本工藝設計大師柳宗理的產品、型格露營用具、歐美日本生活精品等。 總之,個人覺得本來行程就有規劃來旺角喫美食或走走(逛金魚街、女人街等之類)、再順道去旺角618上海街看看即可,說實話如果是專程為了618上海街來一趟旺角,多多少少會感到有點空虛。 當時在香港較流行的單車品牌有「客家佬」(Hercules)、「三槍」(British Small Army),「巴士牌」(Pashley)等,均是英國貨,優點是人手焊接、鋼水好、零件質素高,單車較為堅固。 由於價錢昂貴,不是人人負擔得起,所以便有進口中國單車的出現,著名的品牌有「鳳凰牌」,或稱之為「米佬車」。
上海街618號店舖: 「618上海街」 旺角百年唐樓改建
這裏陳設以大地色為主調,甫進門已感到舒適,不自覺地陶醉於悅目的器物之間。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除了文化藝術及服飾小店外,618上海街更有不人氣食肆進駐。 當中最為注目必定是知名馬來西亞餐室蘇媽蘇媽(詳情按此),新店有逾1,000呎,目前門口已經起圍板,但就暫時未知開幕日期。 上海街/街市街遊樂場,香港公園之一,遊樂場之一,喺油蔴地榕樹頭,上海街同街市街交界,英文叫Shanghai Street / Market Street Playground。
當中10幢騎樓式建築建於1920至1926年,獲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二級歷史建築;另4幢6層高建築則建於戰後1963至1964年,為鋼筋混凝土建築。 上海街618號店舖 油尖旺區的油麻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67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1,660人。 主要街道包括彌敦道(油麻地段)、上海街(油麻地段)、窩打老道(油麻地段)、廣東道(油麻地段)、新填地街(油麻地段)、砵蘭街(油麻地段)、廟街(油麻地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駿發花園,窩打老道8號,順利大廈,金華大廈。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16號評論
繼由南豐紗廠改造而成的 The Mills 後,618上海街是另一矚目活化項目。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着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市建局於2008年展開上海街保育活化計劃,項目涉及14幢新舊唐樓,當中10幢更是建於20年代的戰前騎樓式唐樓,屬二級歷史建築,以及4幢建於60年代的戰後建築。 「618上海街」最後保留了10幢戰前唐樓騎樓、支撐整排騎樓的13條麻石柱、麻石柱上的廣告招牌等極有歷史價值的元素,更是原汁原味展現昔日的情景於大家眼前。 上海街618號店舖 接著來到在香港小有名氣的「美華氏」,品牌成立於1993年,目前在香港設有四家分店,最初以賣古著服飾起家,除了可以在此找到從美國直送的不同年代衣物,還有品牌破舊立新、將老牛仔褲等服飾重新修改過的男女服飾及童裝,因此客羣年齡層相當廣。
-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 市建局採用「小區發展模式」規劃重建項目,務求帶來更大的規劃及社會裨益,並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環境。
- 殘破失修的樓宇則重建成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環保又具智能的新式樓宇。
- 旺角的無用生活,空間主要分為兩部分:一個空間專門展示售賣的各式陶瓷,隔着木屏風則是一片教學天地,用來開辦陶藝班,主打手揑課程。
- 許德亮則指,以往流鶯被警方掃蕩,會遊走於不同地區,「登打士街打擊(企街)就走過旺角區,旺角打擊(企街)又過返油尖區。」建議油尖警區及旺角警區採取聯合掃蕩行動,又指若有警車停泊於流鶯嚴重的街道,會有一定阻嚇作用。
- 市建局於2008年展開上海街保育活化計劃,項目涉及14幢新舊唐樓,當中10幢更是建於20年代的戰前騎樓式唐樓,屬二級歷史建築,以及4幢建於60年代的戰後建築。
油尖旺區的太子@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527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39,055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3.8歲。 上海街618號店舖 618上海街是市區重建局(市建局)位於旺角的保育活化項目,由一列14幢的建築羣組成,街道號碼由600至626號,樓高3至6層,主要由磚牆、混凝土或木材搭建而成。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339-345號 位置地圖
作為騎樓式建築的618上海街是戰前騎樓,屬典型的「上居下舖」構造,結合了中國南方街舖屋和西方廊柱式的建築特色。 這種騎樓於19世紀末到戰後初期在粵港流行,亦成為了香港商業街道的主要風貌。 Manho 認為香港人每天除了忙於工作,沒有一個情緒出口去紓壓,無用生活的存在,乃希望藉着這一個空間,為都市人提供一個慢活的地方。 跟他們學習陶藝的,很多都是上班一族,步伐大多比較急促,無用生活提供陶瓷工作坊,讓大眾亦有機會瞭解到 手藝是怎麼一回事。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原址為油麻地,現已搬遷至618上海街1樓。 REstore旨力於文化保育及推廣傳統技藝,店內匯聚香港社區小店的產品,保留產品原有特性,並注入新元素,讓產品重新發揮其用途。
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若有關重建項目需要修改有關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的土地用途,市建局便會以「發展計劃」的形式推行重建;若項目的發展符合分區計劃大綱圖上的土地用途,市建局便會以「發展項目」的形式推行重建。 市建局每年須擬備一份業務綱領草案,列明擬於未來五年實施的項目,以及一份週年業務計劃草案,呈交財政司司長批准。 店主是兩個追求生活質感的女子,因此挑選的生活器物亦充滿靈氣,丹麥陶瓷餐具、西班牙 Alicante 草帽、西班牙 Mary Jane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皮鞋、葡萄牙蘆葦織袋等等。 如果閣下是女生,更加會捨不得離開,因為店主跟本土裁縫合作設計生產衣服,又從外地搜羅質地與美感並重的衣物,風格偏向簡約清新。 God Dag 是丹麥語好日子的意思,店主希望透過對日常生活一絲不苟的追求,讓日子過得美好。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16號附近的醫院
油尖旺區議會主席林健文日前在油尖旺區議會稱,早年已接到居民投訴,指流鶯入侵有業主立案法團管理的大廈內合租單位經營賣淫場所,兩年前起持續要求警方關注及跟進有關問題。 自成立以來,市建局已進行了超過60個重建項目,共提供約26,000平方米休憩用地和約53,000平方米政府、團體及社區設施用地,亦提供約18,000個新住宅單位及約400,000平方米新商業樓面面積。 市建局採用「小區發展模式」規劃重建項目,務求帶來更大的規劃及社會裨益,並改善區內居民的生活環境。 市建局在九龍城區以這個規劃模式共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改善區內街道網絡及可達性,亦保留街道的活力。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
此外,店內更有技藝承傳課程可供大家報讀,特別邀來老店師傅講解,以培養新一代學徒,從而令該技藝得以承傳下去。 同時,REstore個體小店文化保育更會不定時舉行文化活動企劃:當中包括籌劃市集、導賞、展覽、企業合作等各方面的活動。 旺角618上海街是熱門的旺角打卡點,香港市建局將戰前的唐樓翻修、讓一些商家和餐飲業進駐,也有一些香港文創品牌在旺角618上海街設分店,想來挑選香港紀念品或香港伴手禮也能來這裡尋寶,不過個人實際走一遭是覺得剛好在旺角喫美食或走跳、再順道來逛逛就好。 主理人認為在香港大眾心目中,陶瓷是很古老傳統的東西,Manho 解釋其實陶瓷亦 可以存在很多變化。
上海街618號店舖: 到香港當一日文青5/旺角新去處!百年唐樓「618 上海街」活化成文創商場
富特色的文創品牌及食店陸續進駐,包括古著店美華氏、雜貨店黑地、新加坡社企餐廳廚尊等。 想知文青蒲點,請留意香港最佳街頭塗鴉藝術和香港最型格的隱蔽小巷。 油尖旺區的佐敦@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93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9,800人。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主要街道包括上海街(佐敦段)、佐敦道(佐敦段)、廟街(佐敦段)、彌敦道(佐敦段)、廣東道(佐敦段)、炮臺街(佐敦段)、新填地街(佐敦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富裕臺,統一大廈,嘉文花園,百安大廈,康源閣。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250,年齡中位數為 42.7歲。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183號
Manho明言, 上海街618號店舖 無用生活的陶藝作品,大多刻意露出陶泥本身的質感,而不會將陶瓷全部上釉。 「有些陶泥比較多沙,有些比較順滑,凸顯每種陶泥特性是我們所追的。」不同顏色、特性,如啞面、甚至金屬性比較強的釉,再配合不同泥質,所燒出來的陶瓷作品都會呈現不一樣的感覺,這亦是手造器物的可貴之處。 陶藝店「無用生活」的創辦人說:「陶瓷碟上放了食物,餐桌風景會變得美麗。」陶瓷能讓整個空間的氛圍變得恬靜、安逸。 常常集品為香港少有的古道具空間,收集了香港各收藏前輩的器物和店長蒐集的古道具,更有中大型日本古傢俱系列、精心挑選的日本和臺灣作家作品,以及古文房具和紙品系列,產品包羅萬有,像是臺灣陶瓷餐具、來自日本的扣針等,各位識貨之人不能錯過! 另外,常常集品更會定期舉辦不同展覽及工作坊,讓一眾同好之人互相分享及交流。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56號
殘破失修的樓宇則重建成符合現代生活標準、環保又具智能的新式樓宇。 在政府憲報公佈建議重建項目前,市建局會進行第一階段社會影響評估,或更新「諮詢平臺」早前進行的社會影響評估結果;以及在政府憲報公佈建議項目後,進行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包括建議的紓緩措施。 無用生活由三位志同道合的年輕人開設,分別是 Manho、CJ 以及 Candice。 店裡的七至八成陶瓷作品均出自三位主理人的巧手,其餘則是從世界各地搜羅得來。 如果你對富香港情舊的精品感興趣,Restore 是你杯茶。 Restore 是個社企店,為香港社區小店的特色產品,注入新元素及思維,保留產品原有特色之餘,亦有煥然一新之感,旨在把傳統香港工藝傳承下去。
上海街618號店舖: 太子 @中原樓市片區
文化大革命以後不少舊傢俬流落香港,但它們一般缺料比較多,師傅會把斷掉的地方駁回;缺件則從同年代、同色同木紋的木碎件中,刮出木料作修補之用,盡量減低物料上的差異。 八十年代正值移民潮,當時的人怕移民後難以維修傢俱,故該時期比較多人光顧這些傢俱店,維修好後再把傢俱帶到海外。 當日出席會議的油尖警區指揮官楊文彬回應,針對街上流鶯對路人造成滋擾,油尖分區極為關注事件,過去半年已採取多次放蛇行動,拘捕38名持香港身份證的女子,她們涉嫌唆使他人進行不道德行為被捕,惟指放蛇行動有一定難度。 「佢哋(流鶯)都係香港人,放一次(蛇)就認得,我哋唔能夠做得太密,可能要新同事或調啲同事過嚟做,生面口先至成功。」他留意到油麻地流鶯有本地化趨勢,對上5月及7月份的掃黃行動,被捕女子均為港人,而且一經嚴打,流鶯會透過轉陣地及轉租其他單位避開追捕行動,故需要依靠巿民提供情報及資料。 許德亮則指,以往流鶯被警方掃蕩,會遊走於不同地區,「登打士街打擊(企街)就走過旺角區,旺角打擊(企街)又過返油尖區。」建議油尖警區及旺角警區採取聯合掃蕩行動,又指若有警車停泊於流鶯嚴重的街道,會有一定阻嚇作用。 重建發展是市建局其中一項核心業務,透過綜合規劃,改善舊區已建設環境及基建設施的設計,並提供更多綠化環境、公眾休憩地方及社區設施用地。
上海街618號店舖: 重建發展
無用生活的主理人希望人們走進來可以放鬆心情、放慢腳步, 因此提供空間讓他們一邊閱讀有關陶瓷的書籍一邊品茶。 大家總會有一個概念,覺得日本的陶瓷比較優質,無用生活正想打破這個固 有概念,因此特意將所有陶瓷作品混合一起擺放,並不提供小紙卡說明產地,目 的是讓人們能夠單純地欣賞該件作品的美感。 美華氏本是一家二手衣服進出口貿易公司,90年代,香港流行古著起來,店家亦開始轉營特色古著。 衣服類型多是牛仔服、軍裝、Polo 恤衫等等,採購自美國,經過嚴謹的檢驗,保證原裝正貨。
在這裏,你會遇到仿小巴膠牌飾物擺設、繡花拖鞋、手雕麻雀等香港工藝,頗有趣。 位於上海街618號頂層,空間寬敞,室內室外均設座位,着重自然採光,環境非常舒適。 主打日式家庭料理,多數人點「一汁三菜」套餐,即是日式定食般一碗湯配上三道菜連白飯,健康美味。 飯後可考慮柯打甜品及咖啡,例如伯爵茶傳統班戟,班戟包着麻糬,配上燒海鹽芝士忌廉醬、雪糕等,鹹甜配合得宜。 秉承舊式雜貨店精神,價廉,實用,一切從日常生活出發,雜貨種類實而不華,砂煲罌罉,碗筷叉羹……且並沒有因為裝潢有型,吸引了很多捨得洗錢的 hipsters 及日本遊客而開出「手信價」,反而很多小雜貨十元八塊十零廿蚊有交易。
另外,近年美華氏亦會拆解古著,重新設計及組合成新的服裝,頗有賣點,深受年輕人歡迎。 品牌來自日本,主力採購富玩味及懷舊感覺的日本飾物雜貨,手羽、塑膠公仔、鞋履、帽子等等,種類既雜且多,淘寶過程往往充滿驚喜。 總店社長長谷川義太郎昔日常到美國入貨,發現很多精品 made in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HK,於是來港旅遊,對香港留下深刻印象。 香港店老闆 Rex 上海街618號店舖2025 昔日在日本修讀時裝設計,並在當地的文化屋打工,因緣際會,更在2009年把品牌引進香港。 由三位醉心陶藝的年輕人創辦,店裏大部分的陶瓷器物均出自三人的巧手,小部分陶藝精品從世界不同角落蒐集得來。 無論創作者是誰,這裏的器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簡約實用而富質感,一碗一碟都充滿溫度,讓人愛不釋手。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369號 近期成交
而逛小店之餘,也不妨多瞧瞧建築細節,除了展現不同年代工匠手藝的騎樓廊柱、老花磚,還保留了約為1920年代的圓拱紅磚牆,也成為許多人拍照打卡的最佳背景。 市建局在2008年開始,將旺角14 上海街618號店舖 棟20至40年代的唐樓改建活化,當中10幢更屬二級歷史建築,並改建成現在的「618 上海街」。 雖然活化後,新商場只可以保留舊時唐樓的麻柱石、柱上的設計和文字,但依然甚有懷舊味道,相信成為一個全新的打卡聖地。 上海街618號店舖 然而近年大量流鶯逐漸遷移至油麻地碧街對開砵蘭街、上海街、新填地街及鹹美頓街一帶聚集,形成「新色情四街」。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95號 近期成交
一般 vintage 店多賣生活雜貨及衣服,這家則有點不同。 專攻浴堂號碼牌、巴士車票、印刷鉛字粒、經期計算器等古靈精怪物品,未必有實用價值,但滿是故事,盛載了時代的記憶及生活面貌。 如果你是電影美指,或者熱愛懷舊裝潢,在這裏絕對能找到很多寶物。 天台花園有間日系cafe,餐廳主打中日式家庭料理,主食套餐是一汁三菜便當,前菜有漬物三食及日本極上太白蛋,慢煮太白蛋,口感濃稠。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市建局會在項目的開始實施日期(即憲報的首次刊登日期),進行凍結人口調查。 上海街618號店舖 所得資料將被用作日後核實受重建影響人士可獲現金補償或安置安排的資格的基礎。
旺角618上海街吸引了人氣馬來西亞美食餐廳「蘇媽.蘇媽馬來西亞茶餐室」以及臺灣手搖飲品牌喫茶三千等也前來設點。 現今的單車可能是用作消閒,但昔日的居民則以單車作為主要的代步工具,甚至是用來謀生送貨。 六十年代,單車就好像私家車一樣,當時一般市民平均月薪約為100元,而單車售價可達200元。 上海街620號的立面上,可隱約見到「單車行」三字,惟這家單車舖已經不知去向。 上海街618號店舖 昔日香港的商戶不時到澳門、臺灣等地取貨,因一般尋找的貨物不盡相同,競爭較少,行內的關係良好。
上海街618號店舖: 上海街656號 樓價走勢
旺角618上海街的公共空間使用了大量的繪圖來呈現懷舊風情。 不過,不曉得是不是由於我造訪當天是平日中午的關係,的人潮十分的冷清……如果店員不列入計算的話,有段時間我也算是包場逛旺角618上海街了說。 上海街(英文:Shanghai Street),原稱差館街(Station 上海街618號店舖 Street),係香港一街,喺九龍半島西部,貫通官湧、油蔴地、旺角嘴、旺角等地,係九龍年份古老嘅街,曾銜經係九龍去新界要道。 騎樓式建築由雙層紅磚為主結構牆,樓板及樓梯由早期的鋼筋混凝土建成。 伸延出行人路的騎樓部分是由本地開採的花崗巖(麻石)石柱支撐。 其外牆原本亦為紅磚,但在過去多年,各幢外牆已被當時的居民重複翻新及髹上不同顏色,所以在保育外牆時,亦刻意保留了外牆不一致的顏色,以呈現這種非統一和偶然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