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自2016年開始以小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模式,重新規劃及重整小區範圍,在整體規劃下推行七個重建項目,逐步提升小區的連接性、暢達性及步行環境;KC-016項目將令小區的規劃發展更完善,提升行人和道路網絡,加強小區內外的暢達性,為地區帶來更大的規劃裨益。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韋地成說,團隊正進一步研究有關建議,重置現有康樂設施及易地重置九龍城市政大廈等多項設施的可行性,初步估計重建後可提供的社區設施樓面是現時的3倍以上,並考慮善用地下空間,為街市販商提供上落貨、貨物存放以及泊車位等後勤設施,解決現時販商在路邊停車上落貨而引致交通擠塞等問題。 市建局九龍城盛德街/馬頭湧道發展項目中午截標,市場估值介乎23.8億至31.1億元,每呎樓面地價約5740至7500元。

  • 該局也將檢討在龍城區推行融合策略試點計劃的經驗和成效,並改善當中的執行細節,以便日後將融合策略推廣至其他舊區更新計劃。
  • 這些建築物在1950至1980年代建成,因結構老化需不時關閉作修葺,屋宇設備如無障礙設施亦追不上需要。
  • 市建局貫徹「先規劃、後項目」的市區更新模式,開展KC-017計劃,並將毗鄰市建局的市區更新工作,以融合重建、復修、保育和活化的市區更新策略(「融合策略」),達致多項小區規劃的願景。
  • 對比當年諮詢平臺報告的建議,市建局提出將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連續三條街道範圍的樓宇及道路,結合成一個整體重建發展項目,突破以往重建只將建築物納入規劃的方式。
  • KC-016項目將提供土地空間,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及連接至屯馬線土瓜灣港鐵站,加強小區對外的連接。
  •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開展KC-017計劃,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5月3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7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至於促進新舊環境融合,市建局上月已推出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協助大廈業主進行樓宇復修之餘,並將進一步配合小區特色設計主題,美化其大廈的外牆、大閘和簷篷等不同地方。 然而,黃澤恩認為,無論規劃設計得如何完美,未能吸引區內特色老舖在完成重建後回遷,便難以營造主題街道,延續文化。 市建局以往在處理地區特色店舖遷置和提供回遷安排的工作上,已累積不了經驗,他認為若市建局將來能兼任「小街飲食文化區」商舖的管理角色,店舖只租不賣,作為業主,便可以確保街道主題的落實,以租務優惠吸引切合主題的商戶租用,保留地區原有的老店,令更新後的面貌真正承載地區特色。 回看《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所提出的願景正在逐步實踐,時任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臺主席黃澤恩接受訪問時說,市建局以「規劃主導」的模式推展九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正好針對該區困擾多年的樓宇和地區設施雙老化問題,提出了可行的應對方案。 項目地盤面積約5 九龍城重建範圍 九龍城重建範圍 164平方米,將重建作住宅用途,並附有零售/商業設施,以及地下附屬停車場和上落客貨設施。 長遠實踐宜居願景  為市區更新作好儲備

九龍城重建範圍: 試行「小區復修」

然而,研究員分析近十年來的地產新聞報道,整理以重建為目標的樓宇收購個案及其位置分佈,發現今次市建局「圈地」重建的範圍,竟有選擇性避開私人發展商落釘位置之嫌,意味著市建局的說法與現時的重建計劃不符,除了未來繼續「插針圍城」,更揭示現時舊契重建時面對的發展爭議。 物業位處九龍塘及九龍城交界,周邊項目主要為中密度豪宅發展項目,例如賢文禮士、The Grampian、雋睿及陶源等。 項目處於九龍傳統豪宅地段,加上啟德商業發展及九龍城大型市區重建項目,包括市建局「衙前圍道 /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及「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區內將有逾千夥私人住宅單位,以及提供逾220萬平方呎非住宅樓面空間。 市建局估計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需時16年才完成重建,其中興建社區和交通設施需斥資約50億元。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指,這筆開支對市建局本已緊絀的財政,將帶來負擔;但目前仍在可負擔範圍。

倘若以上提及的政府消息屬實,一旦立法會於年底通過降低強拍門檻條例草案,新買家購入本物業之75%不可分割業權份數後,已滿足新強拍門檻65%,買家可隨即申請強拍統一業權作重建之用,預計是次項目將受市場投資者青睞。 世邦魏理仕表示,九龍嘉林邊道10號、聯合道9號及衙前圍道 49-49A 號之75%不可分割業權份數,以公開要約形式出售。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此重建地盤位處單邊,地盤面積逾10,000平方呎,屬三面單邊市區豪宅重建地盤,物業現狀為一幢於1955年分落成的樓宇。 有產業測量師指出,本港樓齡50年或以上的屋宇不斷增加,市區重建需求有增無減,要加快發展步伐,市建局無可避免需要為重建舊樓增加誘因。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鄰近太子道東一列巴士站的東面地盤,則重整現有道路,並配合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擬建的地下廣場而設置「門戶廣場」。 九龍城重建範圍 至於衙前塱道和南角道兩條街道,將改劃為最少闊18米的綠化步行街,並且打算興建地下停車場,提供約360個公眾停車位。

九龍城重建範圍: 危老重建 公有地取得有解

九龍城區議員吳寶強回覆大公報查詢時表示,歡迎有關重建計劃,但市建局在重建過渡期間應有替代方案,將影響減至最低,若將九龍城市政大廈搬遷至賈炳達道公園附近,必須有同等面積的綠化地帶以作交換。 九龍城重建範圍 市建局在九龍城先後開展兩個重建項目分別是啟德道/沙浦道項目、及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市建局團隊積極協調和聯繫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康文署和警方等相關政府部門,磋商潑水節活動的細節,透過不同渠道加強宣傳推廣,亦派出義工隊協助統籌物資、場地佈置等,停辦三年的潑水節今日順利舉行。

他提到,去年5月啟動項目後,與其他團體組織一隊由泰籍居民組成的「泰人服務隊」,至今已經招募30名泰籍人士擔任義工,接觸區內超過300名泰籍居民和商戶,瞭解和收集意見,未來一年將擴大工作規模和範圍。 韋志成表示,市建局推動「龍城」區市區更新工作時,已研究在重建後預留位置讓商戶回遷,繼續在原區經營,盡力保留「小街小舖」和「成行成市」的獨特氛圍和地區特色。 九龍城重建範圍 未來數月市建局團隊將整合顧問所收集到的意見,落實商戶過渡期經營的安排和重建後回遷不同方案的具體細節。 新政府綜合大樓連同項目內其他地盤,合共最多可提供約47,000平方米樓面面積作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GIC)用途,是現時社區設施樓面面積的三倍,創造條件增加新的社區設施,惠及更多居民。 九龍城重建範圍 韋志成亦提出,可將多個分散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發展地盤,以減少道路空間,更有效利用土地作發展,同時將其中的道路轉成為休憩空間和綠化行人專用區,維持該區「小街式」特色,實現該區成為小街飲食文化區,並加強與周邊地區的聯繫,令小區成為通往啟德新發展區的「門戶」。

九龍城重建範圍: 舊區大變身 九龍城的重建機遇

舊區老化問題日益嚴峻,但過去社會未有為市區更新做好土地和財政的儲備,要突破舊區更新缺乏足夠資源的困局,市建局需要制定地區規劃,並應用新的規劃工具,加大力度集中處理嚴重失修的舊樓;同時,必須積極推廣樓宇復修,盡量延長樓宇壽命,改變以重建作為市區更新的唯一手段。 應用新規劃工具  突破重建困局 為了處理龍城區市區更新的難題,我們需要全面應用在早前完成的油旺地區研究中,所提出若干個更具成效的市區更新執行模式和規劃新工具,包括轉移地積比、街道整合,以至「一地多用」的模式,克服規劃上的挑戰,加速舊區更新。 市建局將重整九龍城舊區的土地規劃,研究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等社區設施 (紅色範圍),並改善寨城公園的可達性及整區連接性。

該局也將檢討在龍城區推行融合策略試點計劃的經驗和成效,並改善當中的執行細節,以便日後將融合策略推廣至其他舊區更新計劃。 兩個重建項目將提供25米闊的海濱廣場,以及一段20米闊的海濱長廊,與啟德發展區的海濱發展連接。 黃澤恩指出,重建後的海濱長廊、海濱廣場以及餐飲零售活動,只要經營及管理得宜,將有助改善附近一帶的環境,讓小區變得有活力,而長廊更與其他海濱路段連繫,將促進舊區與啟德新區的融合。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黃澤恩認為,有關做法值得支持︰「現時的門戶廣場設計透過『轉移地積比』,變得更空曠,更有利疏導人流和提供居民舒適的休憩空間,是一個優化的設計」。

九龍城重建範圍: 九龍城舊區擬大規模重建 涉逾500幢樓

該項目旨在透過重建以重整及重新規劃發展計劃內的土地,及結合其他市區更新的手法,為社區帶來更廣泛的規劃裨益。 今次發展計劃最後一個東面地盤,則毗鄰早前市建局已啟動的啟德道/ 沙浦道項目(KC-015)擬建的地下廣場,界線大概毗連現有樓宇、太子道東、打鼓嶺道休憩花園及打鼓嶺道。 盧華家族早年收購的南角道舊樓所在地的地契,是「One-house 九龍城重建範圍 舊契」,意指該地段不可興建多於一個「房屋」,簡單點講,就是發展商難以合併地段發展成多層大廈(buidlings)的格局重建,若然要重建,則要改契及補地價,意味發展商重建這些舊樓將付出比過往重建更多成本。 盧華家族甚至為了「One-house」舊契打官司,反對地政總署以每個地段不可興建多於一個「房屋」為由而不批准重建項目。

九龍城重建範圍: 重建範圍小店林立 市建局︰望保留小店 於綜合大樓底層建「小街飲食文化區」

原本DURF報告建議,將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重建面積劃得較大,透過較大範圍的單一佈局設計,將建築物集中騰出空地,構成「門戶廣場」。 現時新發展計劃運用地積比轉移,將土地重整規劃由「二維」變成「三維」,減少位於衙前圍道/沙浦道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綜合發展的重建面積,降低擬建的商業建築物高度,該位置未用盡的地積比,會轉移至衙前塱道、南角道和龍崗道主地盤位置,以善用土地發展潛力,達致地盡其用。 該平臺將大部分地區持份者的意見,歸納成九龍城市區更新的規劃願景,在2014年向政府提交《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 有關計劃書按《市區重建策略》的四大業務策略,即舊區重建、樓宇復修、舊區活化和文物保育,擬訂區內適合推行不同更新策略的範圍,並就各項初步規劃建議,向政府提供意見。

九龍城重建範圍: 項目發展資料

對於區內這些已經老化、有復修需要的樓宇,市建局除了向有關樓宇業主提供財政資助和技術支援,協助進行樓宇復修外,還可應用「地方營造」策略,研究協助業主為大廈外牆進行美化工程,鼓勵業主在進行大維修的同時,一併美化樓宇的外觀,為小區注入活力及地區特色,同時提升樓宇整體價值、宜居性和壽命。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KC-017計劃將重新規劃三個地盤的土地用途,其中北面地盤內的賈炳達道公園部份土地,將配合政府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及毗鄰社區設施,改劃作社區設施用途,以「一地多用」的模式,興建一棟新政府綜合大樓。 易地重置新政府綜合大樓的計劃初步已得到九龍城區議會的支持,該計劃可讓現時主地盤內的社區設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務,日後無縫過渡至新大樓,減低相關社區設施因重建而對居民造成的不便。 項目計劃將在現有政府及社區設施搬遷至新政府綜合大樓後,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 項目建議騰出寬闊的地面空間供行人享用,當中包括建議將地盤內的衙前塱道和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綠化行人步道,並設置市集廣場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

九龍城重建範圍: 【市區重建】九龍城小區3年大變身 特色路牌、欄桿、街燈和地磚承傳文化特色

市建局估計KC-017計劃涉及影響泰裔及其他少數族裔居民,故此在進行調查期間,會提供適當的支援措施,包括傳譯服務和派發由八種少數族裔語言編印成的資料單張等,協助講解補償方案及安置安排。 市建局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開展KC-017計劃,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5月3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KC-017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的日期起,存放於指定的規劃資料查詢處,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2022年10月份,城市規劃委員會公佈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草圖(編號S/K10/URA3/1)。 計劃區指定為「住宅(甲類)」地帶、「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及顯示為「道路」的地方。 其中一種方式便是將舊區重建,把市區土地按照目前的社會需求重新規劃,而九龍城便是其中一個將被重建的舊區。 項目地盤面積逾4.6萬平方呎,預計可提供上限逾41萬平方呎總樓面面積,並提供約640個住宅單位。

九龍城重建範圍: 危老條例初審過 公有土地重建動起來

韋志成於2017年曾指出因判決而「令土瓜灣、九龍城一帶重建近年幾乎陷入停頓」【註3】。 這種將改契視為重建阻礙關卡的發展邏輯,與現時「提速、提效、提量」的主旋律吻合。 九龍城重建範圍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根據城規指引容許之最高地積比率為5倍,物業重建後最大總樓面面積達51,850平方呎,重建後為中密度豪宅項目後,預期高層單位可享獅子山及九龍仔公園綠悠景緻。

九龍城重建範圍: 嘉林邊道1萬呎住宅地盤75%業權放售 重建後總樓面近5.2萬呎

有關地區研究範圍從東面沙浦道一帶,涵蓋至西面聯合道的土地,面積約18公頃、涉及500多幢的樓宇和政府設施,當中超過一半的樓宇的樓齡超過50年。 九龍城重建範圍 然而,研究初步發現,龍城區的市區更新工作,在舊樓重建、政府設施重置和地區活化三個範疇所面對的挑戰,相較兼善裏的情況,難度恐怕有過之無不及。 市建局亦擬重新規劃該區的行人道和車路,並建議適當放寬地盤的高度限制,以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和建築物間距,以設置兩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專用區。 該區又會增設市集廣場以連接政府綜合大樓,並會興建地下停車場,以提供360個公眾泊車位。 市建局亦預告,會為區內未能滿足現今需要的公園、休憩空間以至行人路等設施,進行街道美化、公園翻新等活化工程,打破樓宇復修只限於翻新和改造私人樓宇的規限,全面改善整個地區的面貌。 市建局初步建議在地盤內提供約40,100 九龍城重建範圍2025 平方米的住宅樓面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商業/零售樓面面積,當中並預留約800平方米的樓面面積作社區用途。

九龍城重建範圍: 規劃主導結合轉移地積比新規劃工具 創造開揚景觀

市傳項目賣樓收益若達到82.5億元,中標財團向市建局分紅比例40%,換言之平均呎價約19880元就會觸發分紅機制。 項目鄰近馬頭圍邨及馬頭角道政府合署,地盤面積約4.6萬平方呎,最高可建樓面面積約41.5萬平方呎,重建後可提供約640個單位。 九龍城重建範圍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認為,東湧接連兩幅住宅用地流標,未必影響發展商對今次項目出價,但東九龍將來有不少項目落成,加上高息環境,都會影響出價,不排除項目有流標風險。

九龍城重建範圍: 市建局啟動九龍城區新重建項目 規劃主導 連接新舊社區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由於該項目已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覈準,市建局將會按既定政策向該項目內受影響業主及租客提出收購建議及補償安排。 此外,東面地盤擬建一幢低座商業建築,支援廣場的商業活動,並應用轉移地積比,將其準許的發展樓面轉移至主地盤,釋放土地的發展潛力。 市建局總監(規劃及設計)區俊豪在新聞簡報會上說:「面對更新『龍城』區的挑戰,如果單用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方式,不可能達到地區一直期望的願景。

相關文章